<p class="ql-block">圆明园始建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历经了清朝六代皇帝150年的营建,圆明园形成了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一体的规模,占地面积约350公顷,其中水域面积约140公顷。它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巅峰之作,也被称为“万园之园”。</p><p class="ql-block">然而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纵火焚毁,这里的稀世珍宝被抢劫一空。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圆明园再次遭到洗劫。遭遇二次劫难后,园内占地超过80%的中式园林建筑几乎荡然无存,西洋楼建筑因以石材结构为主体,相对不易被毁,成了整个圆明园建筑遗迹保留较多之处。</p> <p class="ql-block">我们下午从颐和园打车到圆明园东门,因为时间关系,入园直奔西洋楼遗址。</p><p class="ql-block">西洋楼遗址位于长春园北部,占地7公顷,是中国最早的欧式园林,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前后基本建成。由大水法、观水法、谐奇趣、海晏堂、黄花陈等十余座西式建筑和庭院组成。</p> <p class="ql-block">大水法遗址,是一处以喷泉为主体的园林景观,“水法”为旧时叫法,其实就是人工喷泉。大水法与海晏堂、谐奇趣为三大喷泉群,形成了西洋楼景区的主要景观。大水法是西洋楼景区最大的喷泉。</p><p class="ql-block">如今,大水法和后面高台上的远瀛观共同构成了象征圆明园百年沦桑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大水法后面高高的柱子,就是乾隆皇帝给自己的爱妾香妃修建的住所,叫做“远瀛观”。但是当年香妃只住了几天就搬家了,这是因为前面的大水法启动时犹如山洪爆发,住在后面的地方又潮又吵。</p> <p class="ql-block">“观水法”,为了达到更好的视觉体验,在“大水法”南边,乾隆皇帝还特意修建了观赏喷泉用的宝座和石雕屏风,名曰“观水法”。</p> <p class="ql-block">展馆西洋楼铜版画记录的观水法</p> <p class="ql-block">“海晏堂”也是西洋楼建筑群中最大的一组建筑,这里最出名的要数“十二生肖喷水池”,按时辰轮流自口中喷水,到午时则12只小动物一齐喷水,这就是十分有意思的“水力钟”。圆明园烧毁后,十二兽首也流落海外。这些年,经过国家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找回马、牛、猴、虎、猪、鼠、兔首这七尊铜像,还有五尊下落不明。这些铜像都是中国古代艺术品的珍宝,也是圆明园宝贵的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展馆的西洋楼铜版画记录的海晏堂</p> <p class="ql-block">海晏堂中间的石雕大贝壳</p> <p class="ql-block">展览馆外景,这儿就是当时十二生肖“水力钟”人身铜像摆放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海晏堂“蓄水池”,它负责为西洋景区的喷泉提供水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方外观”为一座清真寺,据说此楼曾是乾隆维吾尔族爱妃“香妃”作礼拜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黄花阵”,也叫万花阵,是一座仿照欧洲盛行一时的迷宫花园所营造的,它用四尺高的这种卍字雕花砖墙组成的若干迷阵,是封建帝王的游乐场所。被毁后于1987年、1989年先后在原址按原样修复全部陈墙和欧式圆亭。</p> <p class="ql-block">“谐奇趣”是西洋楼景区最早建成的圆明园内的第一座欧式水法大殿。是为皇帝演奏中西乐器之处。</p> <p class="ql-block">原来这些精美的石雕,现在残破不堪,杂乱无章的趟在草丛中。</p> <p class="ql-block">坐游船离开西洋楼遗址时,夕阳已西斜,在落日余辉中这片经历无数风雨的园林,显得更加宁静和庄严。</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鼎盛时期,园内共有近200座各种式样和材质的桥梁。此桥是当年的一座跨溪石拱桥。目前也是圆明园被毁后唯一存留的老石桥。</p> <p class="ql-block">圆明园经历了创建、鼎盛与毁灭的跌宕历程,承截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虽只剩残垣断壁,但是它作为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远的保存了下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它也是一本活生生的历史教课书,它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并且铭记这段历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