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鸣沙山月芽泉

道不远人

<p class="ql-block">  鸣沙山与莫高窟,是大漠敦煌的双子星。其名气之大,并不亚于佛窟。敦煌八景中,有两个便在鸣沙山,一个“沙岭晴鸣”,指的是鸣沙山,另一个“月泉晓澈”,指的是月牙泉,它们就像孪生姐妹,母亲便是古称沙洲的敦煌。到敦煌的人,无不想看看那静卧在荒漠中,千年不涸的一轮弯月似的月牙泉。无不想登高鸣沙山,望一望那茫茫大漠中绵绵不断的沙丘。无论是从山顶向下俯视月牙泉,还是在泉边仰望鸣沙山,都会让你惊叹天地间竟有如此神奇佳境。</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南5公里处。占地面积为76.82平方千米,核心景区界定为12.79平方千米,主峰海拔1715米。景区由周围的鸣沙山体所围成的大、小泉湾组成。而大泉湾则是东沙山与南沙山之间的洼地,月牙泉正处于此。</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因沙动成响而得名,鸣沙山为流沙积成,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水质甘冽,清澈如镜,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茫茫大漠中的一处绿洲,四周沙山环绕着一汪碧泉,世世代代,永不分离。芦苇茂密,沙柳胡杨,泉边围绕;碧波荡漾,水映沙山,珠联璧合。“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令人聘怀神往,情愫暗生。</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被誉为茫茫大西北沙漠中的“塞外风光之一绝”。鸣沙山和月牙泉,因其奇特,成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和世界地质公园,当然也成了大西北旅游的必到景点。2023年6月中旬,我和老伴参团中国旅行社北京分社组织的大西北环游。6月15日是游览张液七彩丹霞。第二天从张掖经嘉峪关到敦煌市,目标一一鸣沙山月芽泉,全程约660公里,汽车80公里/小时 ,需八个多小时。因而起了个大早,早饭后在东方曦微中踏上旅途。</p> <p class="ql-block">1、从张掖经嘉峪关赶往敦煌鸣沙山月芽泉  </p><p class="ql-block"> 沿连霍高速一路向西,到瓜州县停车休息。到瓜州不能不吃哈密瓜,所以停车点就是卖瓜的瓜摊,旅行社不提供中餐,瓜摊有西瓜、哈密瓜、冰糖瓜,免费品尝。</p><p class="ql-block"> 从瓜州转到柳格高速,向西偏南行进,途经荒漠中的“大地之子”景点,于下午3点多到达敦煌市。大巴在敦煌汽车总站内例行打卡转了个圈后前往鸣沙山——月牙泉。</p><p class="ql-block"> 下午3:30地导孔先生带我们在停车场购买防沙套鞋,红黄色的,15元一双,上下两个鞋带系好,步行300多米到达景区入口。原计划是乘坐骆驼上鸣沙山的,100元/一人。因为风大,怕骑骆驼有闪失,景区停止售票。地导约定了集中时间,让我们自由组合观赏。</p> <p class="ql-block">2、鸣沙山概述</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东西长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鸣沙山为流沙积成,资料介绍说有红、黄、绿、白、黑五色,我感到是黄中泛白色。不过,看着还挺上眼的。景区内全是细软的小沙粒,漫山遍野,走在上面软绵绵的,一脚下去一个坑,细沙埋没了脚,深一下浅一下,很有韵味。</p> <p class="ql-block">沙漠旱柳“夫妻树”</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下景区进出口有两棵树,同根生长、相互依偎,硕壮茂密,为沙漠世界少有的旱柳树,美名为“夫妻树”,植于1971年,已有50多年历史了。周围排橙子上坐着登山赏泉的游人,有的是稍坐一会喘喘气,有的是在积蓄力量,准备向沙山峰顶攀登。</p> <p class="ql-block">3、美丽神奇的月牙泉</p><p class="ql-block"> 沿着栈道,我们先往沙山一隅的月芽泉走去。 “第一泉”石碑是景区的热点,驻足观赏和拍照的人最多。月芽泉石碑正面刻有“第一泉”,背后是“爱敦煌”。落款为王庆等11位捐赠人士。从石碑处向前看,月芽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一片芦苇环绕一汪碧水,彰显出一派勃勃生机。月牙泉三面被高耸沙丘包围,千百年来沙丘上的沙就是不能滑入泉中,似乎有神力相助。</p><p class="ql-block"> 据悉,月牙泉以泉叫绝,是沙漠中最神奇的泉。月牙泉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p> <p class="ql-block">醉卧鸣沙月泉侧,千沙万泉无颜色</p><p class="ql-block"> 月牙泉一湾清泉,涟漪萦回,碧如翡翠。泉在流沙中,干旱不枯竭,风吹沙不落。月牙泉很清澈,一弯碧水深潭,清亮明丽,水中鱼儿自在;岸边片片芦苇荡,迎风起舞;胡杨沙枣绿树成荫,罗布麻、枸杞等药用植物丰茂;茵茵的青草环绕,无名小花盛开,幽香扑鼻,亭台楼榭古香古色,三面环绕沙丘相互映衬,春天百花盛开,夏秋季节梨果飘香,呈现出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奇幻景色。</p><p class="ql-block"> 历代文人学士对这一独特的山泉地貌称赞不已。月牙泉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茫茫大漠之奇观。有诗赞之: “晴空万里蔚兰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p> <p class="ql-block">4、月芽泉边鸣月阁</p><p class="ql-block"> 月牙泉之弯,拾级而上,一组亭台楼阁赫然入目,其中最高的一座是鸣月阁。这是一组仿汉唐建筑,雕梁画栋,白墙黄瓦,古色古香。1991年到1999年间陆续修建,设计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建筑特征,用对称的布局,采用阁层出手法和风格,回廊环绕,<span style="font-size:18px;">阁檐呈灰黄色,和沙漠浑然一体。</span>在这“穷荒绝漠鸟不飞,万碛千山梦犹懒”的沙漠之中,不由得要问上一问,这里莫非是海市蜃楼,仰或人间仙境? </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沙漠瑰宝</p><p class="ql-block"> 爬上阁楼,可远望鸣沙山,天地漫漫,悠悠相连无分界;沙石飞扬,如入九天尘嚣外。观下方,一泓碧水月芽泉,苇苇沙沙呜耳边,恍若走入东晋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鸣月阁院落大钟和金玉千手观音殿</p><p class="ql-block"> 水月观音:此铜像为水月观音,姿势自然优美,是观音的33神化身之一。铜像高2.26米,宽1.10米,是由张研生先生出资、社永卫先生设计创作而成。2010年夏,水月观音铜像立于此,医明生先生寻得干枯多年的树礅作为底座。但神奇的是,第二年枯树开始发芽,几年后奇迹地焕发出趋趋生机,枯木逢春,枝繁叶茂,让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走出呜月阁,通往呜沙山的沙漠中一处绿洲,绿草茵茵,鲜花盛放,让大漠沙丘平添了不少生气。</p> <p class="ql-block">5、大漠沙丘鸣沙山</p><p class="ql-block"> 鸣沙山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鸣沙山在汉代被称为神沙山、沙角山,魏晋时始称鸣沙山。鸣沙山的形成颇为奇特。鸣沙山以东是三危山,以南是黑色峰山,以西是戈壁和库姆塔格沙漠,西北面是个“缺口”。长期以来,携带沙子的西北风吹到这里,受东南高山阻挡,风中沙粒沉积,久而久之,形成了鸣沙山。因特殊的地貌构造,鸣沙山在风力的作用下,总是保持一定的高度和沙丘形状不变,虽“经宿风吹”,但“辙复如旧”,千百年来日夜风吹,鸣沙山巍然屹立,鸣沙之声不绝于耳。</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鸣沙山不同于其它沙漠的奇特之处。其它沙漠,一夜沙暴,不仅沙丘的高度和形状变了,甚至位置也变了。沙山以山称奇,以响沙坡、沙丘链、戈壁等景观组成,风积地貌宏大、广阔,令人赞叹。</p> <p class="ql-block">踏“云梯”登上鸣沙山</p><p class="ql-block"> 原计划登鸣沙山是坐骆驼的。地导反复交待了注意事项。到入口购票时因风大,项目暂停。下午六点我们从鸣月阁从向沙山脚下,只有团友小宋夫妇我和老伴四人,俩五十多岁的中年人加上俩七十多岁的老人加入登山的人流。</p><p class="ql-block"> 好在山虽徒,但不难登,下面有木栏铺在脚下沙上,防止陷落和打滑,间隔正好一步距离,两侧有钢丝绳牵连。远远望去象登天的云梯。年青人重心稳,直接踏沙上行;为安全计,我们选择踏云梯攀登沙山。</p> <p class="ql-block">上山的路不长,约200多米。途中稍停了几次喘喘气,上山后也不感到很累。</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顶风景美</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独享别样的美景。从山顶俯瞰月芽泉,就像一展弯弯的月牙儿。大漠中的一碧绿泉格外醒目,上下沙漠的游人斑斑点点,来往如梭,蔚为大观。鸣沙山上则人声鼎沸,人们游兴正浓。</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美丽的传说①</p><p class="ql-block"> 古往今来,月牙泉留给世人的传说很多,有首故事令我心动。 相传:很久以前,敦煌一带是一望无际的大戈壁,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只有三危山脚下一块小绿洲。有一年,敦煌大旱,水井见底,庄稼绝收,人们忧伤哭泣,惊动了美丽善良的白云仙子。她为人们哀怜的哭喊声所感动,但苦于没有龙王的旨令,没法子降雨,只好伤心流泪,泪水落到地上,汇集到一起变成了一池清泉。泉水慢慢地流出,润湿了土地,救活了庄稼,也救活了百姓,人们欣喜若狂。好景不长,这池泉水激怒了沙魔王。他见沙山中间出现了一池泉水,震怒不已,便作法召来风暴,用沙子把水池填埋,沙山将水泉围在中间,只留下一个口子。人们哀叹“旱魔来了,苦日子又来了!”</p> <p class="ql-block">鸣沙山月牙泉美丽的传说②</p><p class="ql-block"> 正当人们为再遭厄运而悲哀万分的时候,白云仙子闻讯赶来。她知道是沙魔王施法作祟,便飞上天庭找嫦娥仙子帮忙,她向嫦娥借月亮与沙魔王斗法,嫦娥仙子说:“你为人间百姓造福,我理应相助,只是今日初五,不是满月,但不要紧,它与满月有同样的法力。”于是,白云仙子便捧着嫦娥借给的弯月,在小泉眼一摊,瞬间变成一座弯月形的大水泉,也就是今天的月牙泉。</p><p class="ql-block"> 沙魔王又施法填埋月牙泉,但他的魔法失灵了。每次黄沙从沙丘卷起,要掩埋月牙泉的时候,总会刮起一阵神秘的风,把它吹回到沙丘。如今,风儿仍在吹,但月牙泉依然静静地躺在沙漠之中,千年不涸。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很久以前从沙魔王手中救出善良百姓的仙女,在泉边建了神殿来供奉她。</p><p class="ql-block"> 传说归传说,抑恶扬善总是人们的美好夙愿。</p> <p class="ql-block">自行滑下鸣沙山</p><p class="ql-block"> 眼看集合时间快到了,我们开始下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是指一般的登山。我和老伴小心翼翼,后仰身体,深一脚浅一脚地慢慢移动。途中有好心人指点,说坐在沙上滑行省力还快达,试了试果然有效。下滑中老伴还悟出了点门道,坐在沙上抬起屁股,两手一撑,下滑速度既快又远还省力。这样半小时的沙路不到十分钟,我们就下滑到了山脚下。</p> <p class="ql-block">滑沙下坡神相助</p><p class="ql-block"> 从山巅顺陡立的沙坡下滑时,虽经高人指点能省些力气,但也要把握节点,双手支撑抬起屁股完美契合,流沙如一幅一幅锦缎张挂沙坡,身子像金色龙蛇飞腾下滑。此时沙鸣声随之而起,初如丝竹管弦,继若钟磬和鸣,进而金鼓齐奏,轰鸣不绝于耳,倒也是一种极品精神享受。对两位七十多岁的老人来说,恐怕是千载难求的人生绝板了。</p> <p class="ql-block">经年不遇的沙尘暴</p><p class="ql-block"> 刚到山脚下,景区小广播说,沙尘暴马上来临,上山的要立即回返,并尽快步出景区。话刚落音,天昏地暗,飞沙扑面,眼睛里飞进了很多细沙,眼泪都揉出来了,仍然揉不干净;戴着双层口罩,感到口中也有沙子;耳朵、鼻子里全有沙子。大风呼啸,风啸沙扬,我们陷入沙尘风暴之中。</p><p class="ql-block"> 两人相互搀扶前行,步履艰难。好不容易走至景区内乘车点,乘车的人一个接一个排起长龙。我排队买票,10元一人;老伴排队等车。好在此时返程车一辆接一辆,几分钟就到了景区入口。</p><p class="ql-block"> 地导说,这是多年不遇的天气奇观。他从事旅游二十年还没遇到过,上次是2005年,发生地在武威。</p> <p class="ql-block">不知疲倦的“沙漠之舟”</p><p class="ql-block">  离开鸣沙山往回走,快到景区入囗的时候,看到成队的驼队,上面没有游客乘坐。却有人夸张地诉说着骑驼的惊险与快乐。难怪!人生第一回,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经历的。敦厚的不知疲倦的骆驼,一个行程下来也伏下身子,补充些草料,接着下一个行程。</p><p class="ql-block">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是骆驼的秉性。就像我们常说的老实人,吃的是骆驼草,干的是艰辛活,却把人类带上丝绸之路的古老文明。在茫茫的戈壁荒漠,这“沙漠之舟”,默默地重复着最原始、最单调的丈量,周而复始,义无反顾。</p> <p class="ql-block">驼铃声声,传颂的是奉献</p><p class="ql-block">  一队一队骆驼慢慢走动,身后回荡着“叮零!叮零!”的驼铃。这是我们上山后,风小了,景区安排的驼游。只沿着山脚晃悠,让那些千年走一回驼道的游客过过瘾。望着缓缓而去的驼影,我想,或许这身后的一串串驼铃,才是它们的精神慰藉。</p><p class="ql-block"> 老实说,骆驼并非英伟,算不上俊朗、彪悍,甚至可以说丑得吓人。长长的脸,长长的牙,大大的鼻孔,邋遢的胡须,身上还有很多沙蚤。称得上优点的,唯有它的憨实和善良,默默无闻的奉献。靠近围栏,瞅着一头双峰驼,只见它两眼汪汪地望着我们,似有泪水,若有所求。看到这里,有点于心不忍了,内心五味杂陈,尤其是当它跪下接客的那一刹。</p> <p class="ql-block">难忘敦煌鸣沙山</p><p class="ql-block"> 两个小时的游览时间总是匆匆。尤其经历了鸣沙山经年不遇的沙尘暴,回到敦煌宾馆,以至结束旅行回到京城,不知何故,耳边常闻驼铃的“叮零”声,由远及近,不绝于耳,时入梦中,伴我思绪。闭上双目,脑海便是一队负重前行的骆驼,默默地践踏在鬼斧神工削过的鸣沙山峰,夕阳余晖斜照在连绵的、高高的五色沙峦上,波纹般的沙痕,刀棱似的沙脊,落日熔金,霞光万道。</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这唯美的一幕,就是在敦煌鸣沙山月芽泉度过的美好时光的回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