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赤脚县长王天德</p><p class="ql-block"> 1988年6月25日,王天德因肺气肿病逝世,享年62岁。他逝世的恶耗传到永安时,追悼会已经开过。小陶、洪田、上坪等许多乡村有不少干部、农民仍陆续自购车票,到三明去悼念他,他们在王天德的遗像前失声痛哭。认识王天德的永安民众都说他是个好县长。解放前他随家人从小赤脚逃荒永安、尤溪、南平等地;解放后他参加土地改革,经常习惯赤脚在上坪区各村的田头丈量土地;当上县长后分管农、林、水工作,常入村、入户、下田间调查工作与社员同劳动。因此被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尊称为我们的赤脚县长。</p><p class="ql-block"> (一)从小随父逃荒永安 参加土改</p><p class="ql-block"> 王天德,曾用名王明德,1926年出生于泉州市贫民家庭。没读几年书,初小便失学。随父逃难到永安农场做工,因无法维持家庭生活,1941年到南平开荒种地,三年后又回到永安农场种田,王天德当年17岁。抗战胜利后,王天德随父一家人又来到龙溪龙塘乡租田耕种,因天旱无收,1946年再次逃荒到永安,在茅坪农场租地耕种维系生活,直到永安解放。</p><p class="ql-block"> 1951年他参加县委土改队,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先后在建南乡和上坪区进行土地改革。在上坪区土改时,他被派到深山土匪很多的丰田洋三百寮村。1952年6月土改结束时,工作出色,县委给他记了三等功。</p><p class="ql-block"> 土改结束后,王天德留在上坪区公所当文书。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区委秘书。同年11月提任副区长。1954年提任区长。1955年初任中共上坪区委书记。同年8月改任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永安县委书记。同年12月升任永安县副县长,分管农、林、水方面的工作。1958年他兼任上曹水库工程总指挥,和民工一起住在草棚里,光脚与民工一起挖土、挑泥、打夯。还深入到坑边、大湖等乡村,发动民工上场。经过他和干部、民工的艰苦劳动,这个蓄水58.9万立方米,为当时全县最大的水库终于建成,使坑边、大湖两乡的1150亩易旱田解除了干旱。当地老农回忆说,有次火烧山,王天德率领干部上山灭火,上山灭火三天三夜,因疲劳过度而吐血。</p><p class="ql-block"> 1959年,王天德和水利干部在小陶公社发动群众,兴建简易水力动力站。当时物资紧缺,用毛竹管代替压力管,用硬木制造水轮机,每个动力站不超过5包水泥。不到3个月,小陶普遍实现了农副产品加工水力动力化。国家水电部召集13个省的代表,在小陶召开现场会,推广这一经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二)务实求真,认为包产到户就是好</p><p class="ql-block">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唯有心中装着百姓。才能怀为民之心,行为民之治。 60年代初,当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据有关资料记载,永安县饿死人的总数是3700多人,(宁化俄死1.5万多人,武平县饿死2一3万人),据说永安是龙岩地区最少的。时任县委书记处书记,兼任小陶公社党委书记的王天德,目睹小陶公社“一大二公”的体制不适应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生活非常艰难,就于1961年允许一部分农民实行包产到户。</p><p class="ql-block"> 对农村集体出现这么些包产到户,做为县领导的王天德抱什么态度呢?农民出身的他,敢讲真话,认为包产到户就是好。他曾公开宣传“集体的一丛稻子像一束香一样小(祭神用的香),包产到户的稻子像热水瓶一样大。”1961年的10月下旬,县委召开各公社领导参加的紧急会议,传达省委指示:今年冬种:大、小麦,油菜,可以“自由一季,谁种谁收,不计征购,不计口粮。”这“自由一季”,说白了就是可以单干一季,而且不要征农业税,即上缴公、余粮,集体分配口粮时也不要把这部份计入口粮。王天德把这项省委政策向农民一宣传,群众皆大欢喜,积极投入冬种。究竟种了多少收了多少,因有“不计”政策,无人去统计了,反正都吃进群众肚子里。”群众能多吃点油和粮食也是党委的心愿”。县委书记边圻也公开承认“这个办法好。”王天德在当年经济频临崩溃的艰苦岁月, 敢讲真话,认为包产到户就是好。”让老百姓搞点自留地等七七八八加以补充,饿死人就少些”他说。小陶公社是全县大镇,任党委书记的王天德,也让小陶农民最大地避免了死亡数,挺敖过困难期,后来小陶的经济恢复又比别个乡镇快。据当年县委的统计,全县1500多个生产队,有400多个队包产到户。而农村基层大多数干部估计不止此数,他们认为至少有半数,或者还超过一些。</p><p class="ql-block"> 1962年春,副省长许亚特到小陶公社总结经验,肯定王天德在小陶公社做法,认为包产到户有十大优越性,是公社、集体生产经营管理的一种好形式。</p><p class="ql-block">当年9月24日,中央召开八届十中全会,全会批判了“单干风”(指包产到户)。中共八届十中会全后,上级认为包产到户就是单干,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王天德也离开小陶公社,1963年在水安县上干人参加的三级扩干会上,王天德为包产到户问题作了检查。</p> <p class="ql-block"> (三)农民贴心人 鲜见打赤脚的县长 </p><p class="ql-block"> “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王天德回县当副县长后,继续负责农、林、水的建设事业,尽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大抓造林、种茶、种果。从坑边到五里亭(燕江水泥厂)公路两旁山里的森林,从大溪茶山、下渡茶山、永浆果园、虎山牧场…,都是他带领干部、群众建成的。在农业问题上,他尤其重视水利建设,念念不忘要解决永安的几个早片。他多次到炉丘水坝工地,既当指挥员又参加劳动,使该水坝于1965年春建成发挥效益。</p><p class="ql-block"> 1962年6月26日下午,四十多年未有的特大洪水,在燕城猛进上涨,来势汹恶,省建筑公司木材加工厂厂址设龟山,龟山是燕江两岸河流的冲水中心,狂洪侵入,住在龟山木材加工厂内的职工已被洪水围位,眼看狂流急速上升,生命危在顷刻,有的人爬树叫救,厂里的广播喇叭不断地向城区岸上呼救。夜晚十点左右突然联系电讯断绝,喇叭声没有了,照明断了燕城一片墨黑。此刻,付县长王天德亲临河边施救,并到航管站指示开航,营救2O多位人员。当年在燕江开汽船的船长唐灼官记载了王天德营救过程。</p><p class="ql-block"> 1964年4月,王天德升任永安县县长,虽然公务繁重,仍经常深入农村。他跑遍全县100多个大队,有时骑着自行车,身上挎个包下田头,经常和农民促膝谈心,下乡时经常卷起裤筒与当地社员下田参加插秧、扒草、收割稻子、挖地瓜等劳动,由于他样样农活都熟练再行,不少老农都说,一辈子没见过县太爷会下农田与我们干活。所以每当他下乡到一地,农民们总会说,我们的“赤脚县长”下乡来了。他为解决吉峰、埔岭、茅坪、麻夷口片的易旱问题,常常和杨作堂副县长一道率领水利干部卷起裤子,爬山涉水寻找水源,选择地址,召集公社干部、社员讨论兴建水利方案。最后确定在洛溪等地建造2个水坝和两条20多公里的渠道。在施工中他亲自解决资金、材料、运输等一系列问题,保证工程按时完成,使1050亩易旱田变为旱涝保收田。</p><p class="ql-block"> “文化大革命”中,王天德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王天德和县委书记王佩珍被造反派揪去无数次地批斗,批判他们“走资派”、“包产到户”的所谓“罪行”。尤其因他在小陶搞过“包产到户”,更成了他的“复辟资本主义”罪状而受到严厉批判。县城的“造反派”要“打倒王天德”,乡下的农民却以“勒令”他去农村劳动为名,把他保护起来;坑边公社农民请他去和水泥厂协商解决移民的遗留问题把他保护起来。小陶“造反派”有一次举行“批判王天德大会”,由于多数农民拒不参加,批判“大会”成了“座谈会”,农民和他讨论起农业生产中的问题,“批判会”不批而散。小陶农民还争着招呼“赤脚县长”王天德到他们家吃饭、住宿。</p><p class="ql-block"> 1969年,王天德任三明地区革委会生产指挥处副处长、农林水办公室主任等职。他仍经常到各县下乡,具体解决农、林、水利建设中的问题。许多老同事回忆说,他的女儿在林畲的农业建设兵团劳动,他多次到清流县检查工作路过林畲,都未能去看望女儿一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975年,王天德调任中共大田县委书记。仍一如既往地亲自抓农林水利建设,大力推广高产水稻品种,获得大面积增产。大田县过去曾试种过西瓜,未能成功,后来数十年无人再种。王天德从宁化请来技术员, 要求供销社扶持农民种西瓜,终于获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在刮强迫命令风中,王天德也曾强迫社员密植插秧,对不愿密植插秧的社员进行过处罚,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过错,登门向社员赔礼道款,王天德参加革命后,一向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他的大女儿下乡插队,是该大队的下乡知识青年最后离开农村的。他妻子多年务农,后在三明招待所当集体工。他的二女儿下放农村回来,在三明饭店当服务员。家里人也曾要求帮助换一个好工作,他不同意,他唯一的男孩,一直仍在大田开车,没有调回永安或三明。</p><p class="ql-block"> 但他却为群众解决困难,办了数不尽的好事、实事。1977年旧历十二月三十目晚,大田县建设公杜建中大队一农民妻子在县医院病故,当时,家家户户都在忙过年,这个农民走遍大田城关而找不到运遗体的汽车,终于向县委书记王天德求助,王天德立即替这位素不相识的农民找车,县委驾驶员过节不在,再去找公安局驾驶员也不在,又到运输公司请一个驾驶员来开公安局的车,把农民妻子遗体运回家中,消息传开后,农民纷纷赞扬“王天德真是个好书记,和我们社员亲如一家。”永安一些农民遇到困难或者生病也常请他帮助解决。有的农民到三明看病,他就腾出床铺,让农民住在他家。</p><p class="ql-block"> 1978年5月,王天德因积劳成疾,无法在大田坚持繁重的工作,组织上把他调回三明,任农业办公室主任。后因身体原因,于1984年改任三明市人大常委。1988年退休,同年6月25日,因肺气肿病逝世,享年62岁。</p><p class="ql-block">(文稿: 余尔望 根据泉州市丰泽区资料、永安市县志、永安老干部回忆采访等资料整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