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清记忆:“ 三同”生活</p><p class="ql-block"> 1965年9月的一天,我们踏上了参加东北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四清运动)的征程。车出县城不久,迎面就是连绵的平缓的山丘。公路两旁,少有村落,看不到河流。秋后的原野一片蒼茫和萧瑟。汽车到了通向生产大队的路口,我们上了一辆等候在那里的大车。这脚下的大车道上,印有两条深深的车辙。它像一个巨大的等号写在黑土地上,无限制地延伸到远方。车把式坐在骡马后面左首的车板上,右手拿着长长的鞭子,驾驾地吆喝着,不时一甩手,打出一个响亮的鞭响。</p><p class="ql-block">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叫靠山屯的村庄,到达那里时已经很晚了。房东大娘起来点灯为我们照明。屋里有南北两炕,我们睡北面。</p><p class="ql-block">四清生活就这样开始了。作为工作队员,上面要求我们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首先要解决的是吃饭问题。已经听说这里是一天吃两餐的生活习惯,思想上有所准备。包村的工作队员三个人,地方工作队员老王和我们两个当兵的。这个村的社员有三四十家。于是,领导同意我们吃派饭,社员每家每月只轮到一次,不会给他们带来负担。一天吃两餐,每人交三角钱,三个人共九角。事后知道,社员还是挺喜欢的。这九角钱,可以买些针头线脑,可以买盐买醋,甚至配药。听老王说,这村比较贫穷,去年,一个劳动力仅分得三四百斤的粮食。</p><p class="ql-block">每天早上起来后,挑水成为我们的必修课,为五保户、困难户挑,还有自己的房东家。东北缺水,那水井深得很,估计有二三十米,车轱辘摇了半天,水才上来。最要命的是,这里冷得早,冷很快,溢出桶外的水在井台旁边结成一大片冰,人不小心就要滑倒。挑完水,如果不开会,没有要紧的事,我们就和社员们一起下地了。这里真是人少地多,下地往往都是坐着大车去的。现在,麦子已经割进,剩在地里的麦茬也要收进来,于是我们经常挖麦茬。地垅一眼望不到头。社员一锄头就能把麦茬连根带杆掏出来,我们却不行,速度极慢,长长的地垅上的麦茬好像永远挖不完,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前面遥远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劳动归来,我们开始吃第一顿饭。渐渐地,一天吃两餐也成为习惯。上级规定,在老乡家吃饭,不准吃鱼、肉、蛋等食品,不准吃细粮。所以我们每天吃的主食大都是用玉米粉做的粑粑和上尖下圆的窝窝头。窖藏的大白菜是他们的长年菜,有的农户再加一小碟自制的腌罗卜腌辣椒之类的东西。粑粑有手掌那么大,直接贴在锅壁烤熟,一面烤得焦黄。有一家农户把熟粑粑放在一张新鲜的菜叶上,原以为是为了讲究卫生。可老王直接撕开菜叶,蘸一下什么浆就往嘴里塞,这才知道他们也吃生的菜叶,如同吃生大葱生大蒜一样。</p><p class="ql-block">初到农村的一天,吃饭时,老乡给我们端出一人一大碗的大白菜。飢肠骨碌的我三下五除二就把它消灭了。饭后,老王说,这家老乡对我们客气了。你们不知道吧,锅里已经没有东西了。我们把碗里的菜吃完,他们老俩口就没有吃的了。我愕然。老王说,以后遇到这事就给他们剩一点。我说这不是有些不卫生吗?老王说,他们是不讲究的。噢,原来是这样。</p><p class="ql-block">记得另有一家在吃饭时,老乡偷偷在我们每人的菜中各放了一只鸡蛋,被我们婉拒了。有一家农户给我们端上白菜冻豆腐,感到味道特好,视作佳肴美味了。主人说,冻豆腐很方便,买来后放在屋顶,第二天就冻了。</p><p class="ql-block">天气越来越冷,在屋外院子里洗衣服,一边洗一边在脸盆的边沿上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原来是一层薄冰。过冬取暖是个大问题。农民自家烧的柴禾很紧张。他们叫小孩子们去树林里砍枯枝,在树下搂树叶。我们自己也要烧炕也需柴禾。生产队决定,去辽河边上一个叫三尖泡的地方打柴禾,我也跟着去了。我们早出晚归,整整三天。有一天,我们正在干活,抬头发现距离三、四百米远的地方,有四五只野兽在走动。老农说,是狼,前面是母狼,后面是小狼。大家不要乱喊乱动。大伙看着大狼小狼从一个林子走向另一个林子。等到看不到影踪,才松了一口气。有人说,天气冷了,它们也在找东西吃呢。平时大伙都说这一带有狼,果真如此,我们所在的大队还叫“大狼洞”呢。</p><p class="ql-block">就这样,在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中,我们看到了他们生活的真实,同时也磨砺了我们艰苦奋斗的意志。我们克服困难,努力工作。</p><p class="ql-block">日复一日,春节来临。同在一条战壕里工作的辽宁大学学生要回校去了。我们的心中除了留恋,还有几分祝福和羡意。一天晚上,我们部队的工作队员召开碰头会。在会议结束后,担任工作组付组长、学校学员队的指导员说,我们一起唱首歌吧。说完,他就唱了起来:“银色的月光/映照着无边的海洋/勇敢的水兵/焦急地等待着出航/到那水天相连的远方/去打击敌人保卫国防……”一曲《等待出航》,渾厚的男中音,震憾了我们的心,引起了我们思想上的共鸣。是的,生活在那样的环境中,我们怀念拍打码头的海浪,怀念洁净的甲板明亮的舷窗,想往龙腾虎跃的连队生活。我们热爱生活,愿献身海防建设,我们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