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槐的美篇

三槐

<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红石峽一瞥</p><p class="ql-block"> 王玉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红石峽是前往额济纳齐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此行规划中的参观点,我没有来过这里,没想到看后直觉不虚此行。</p><p class="ql-block"> 红石峽位于陝西省榆林市。说到榆林市,我可要多说几句。榆林市位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交江处,它与陕、甘、宁、晋、内蒙五省交界。因北瞰河套,南蔽三秦,位居要津,自古就是古代万里长城上的军事重镇。清康熙皇帝曾赐“西守孤城”、“千秋忠勇”的牌匾,素有九边重镇之美誉。榆林市历史悠久,始䢖于春秋战国,兴于明、清。被誉为“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古城”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红石峽就位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城北约三公里处的红山脚下。红石峽峽谷长约350米,峽谷两侧东西对峙,峭拔雄伟,东崖高约11.5米,西崖高约13米。峽谷中间一条榆溪河穿峽而过,飞流急湍、奔腾不息。两岸林木清翠、榆柳成荫,虽己深秋,峽谷内仍是生机勃勃。更令人称奇的是万里长城也从峽谷内穿过,所以红石峽又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胜景。红石峡因两岸红石得名,夕阳西下,红石耀目,本身就是一景。</p><p class="ql-block"> 红石峽是集奇山秀水、石窟古刹、摩崖石刻、水利枢纽、军事要塞为一体的游览胜地。也是体验大漠风情、边塞文化、蒙汉民俗及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值得推荐!</p> <p class="ql-block">红色的岩石,是整个峽谷的基调。</p> <p class="ql-block">万里长城穿峽而过,其景色之美,令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峽谷内的榆林河,为红石峽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  红石峽入口处,是一座俊秀挺拔的门楼。门楼历史悠久,始建于宋,历代均有维修,1983年当地政府又出资进行了大修。门楼修复后,又邀请时年八十九岁的王森然老先生题写了“红石峽”三字。王森然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美术家、教育家、书法家,早年曾在榆林中学执教,曾是刘志丹的老师。</p> <p class="ql-block">红石峽入口门楼。</p> <p class="ql-block">  越过门楼,扑面而来的就是峽谷内东西相峙的赭色石崖。崖壁上是星罗其布的石刻题匾和大大小小的洞窟,沿崖壁有人工凿修的石阶棧道,棧道上楼、台、阁、亭相望。</p><p class="ql-block"> 红石峽分南北两段,北峽较短,长约百米,几乎两壁中分,北峽上方是榆溪河,河水流至北峽左壁时,便飞流直下,形成一处瀑布,非常壮观。南峽是主峽,东崖壁高约11.5米,西崖壁高约13米,峽谷长约250多米。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東西两壁曾凿有44处洞窟,洞窟内原有大量凿石雕像,也有泥塑、浮雕石刻、碑刻题记等遗迹。多为明代所留。但遗憾的是由于“文革”的原因,几乎被破坏苔近,所剩无几。现仅存大小洞窟33处,大多分布在东壁,西壁仅存5窟。令人扼腕相叹!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为了恢复历史原貌,投入大量资金人力进行抢救性修复,才恢复到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所幸的是峽谷内两壁明代以后凿刻的琳琅满目的题词石刻几乎都被保留下来了,是为幸事。旧时边将达官、文人墨客、来榆林多到红石峽雄山寺豪饮唱和,给我们留下多达180多幅宝贵的书法艺术作品。其中真、草、篆、隶、行、楷等各种书体俱全,名家书体荟萃。字大者丈余,小者不及寸,是全国少有的石刻书法宝库。题刻中有晚清名将左宗棠所题写的“榆林胜地”及“白云初晴,如月之曙”的联语,笔力雄建大气。也有革命先烈杜斌丞大革命时期题刻的“力挽狂澜”,苍劲有力,尤见功力。我还见到了抗日民族英雄马占山将军驻榆时题刻的“还我河山”,抒发了爱国志士誓死抗日保国的雄心壮志。</p><p class="ql-block"> 看完书法题刻,感慨良多,如今不少中小学都把书法课停了,更有甚者,不少人己不在用笔写字,而是用手机或电脑写文章,如此下去,中国书法愖忧!</p> <p class="ql-block">始于明代的题字石刻琳琅满目,至为珍贵。</p> <p class="ql-block">马占山将军题写的“还我河山”。</p> <p class="ql-block">革命先烈杜承斌题写的“力挽狂澜”。</p> <p class="ql-block">  红石峽洞窟虽然破坏较为严重但东崖始建于宋、元的古刹“雄山寺”还是值得一看的。“雄山寺”在宋、元初建时叫“红山寺”,因山石为红岩,得名到是贴切。但由于年久失修,到了明代成化年间,当地官府筹钱对该寺进行了大修,重修后,该寺就被改名“雄山寺”。一直沿叫到今。</p><p class="ql-block"> “雄山寺”建在崖壁,依山傍水,寺内楼、阁、亭相望,寺内也有传统的大雄宝殿、观音殿、圆觉殿、圣母殿等三十多个殿宇。但与传统寺庙不同的是,这些殿宇都是在悬崖上凿洞而成。连接这些殿宇的有开凿的石階和连通上下的“天门”、“地门”隧道各一。天门隧道可直达崖顶,地门隧道则可直到峽谷谷㡳的榆林河边。“雄山寺”各个殿宇内有大量依山而凿刻的佛像、泥塑等,造型庄严、工艺精湛,值得一看。</p><p class="ql-block"> 想不到在这座寺庙内还有一处红色景点。那就是在“天门”隧道和“地门”隧道之间,有一阁,名曰“翠然阁”。阁内陈设十分简陋,仅有几个石磴、石桌。但在1929年4月,中共陝北特委第二次(扩大)会议,曾在此阁中召开。参加会议的有刘志丹、杨国栋、刘澜涛、冯文江、贾拓夫等13人。这次会议非常重要。会议提出搞武装斗争要依靠红色力量(陝北红军),注意做好瓦解白军的工作,争取利用灰色(地方武装和土匪)。会上决定要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推动灾民分地主粮食、吃大户等活动。大会同时抵制杨国栋的左倾错误,撒消了杨国栋中共陕北特委代理书记职务,並推举刘志丹任中共陝北特委、军委书记。从此陝北革命翻开新的一頁,也为几年后中央红军进陝北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雄山寺庙门。</p> <p class="ql-block">庙内石刻</p> <p class="ql-block">泥彩塑,色泽艳丽。</p> <p class="ql-block">泥塑十八罗汉,</p> <p class="ql-block">翠然阁,召开中共陝北特委二次会议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看红石峽一天肯定不够,但限于时间,我们仅是匆匆一瞥。但这己让我震撼了。漫步其间,仿佛穿越千年。红石峽之美,不仅在于其长城、石刻、石窟、门楼,更在于其承载的历史与文化的厚重。红石峽宛若一幅历史画卷,向我们诉说着中国历史的苦难、辉煌与灿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