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在河北廊坊开城迎客,“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王潮歌的最新作品,该幻城首期共有4个大型室内剧场、8个小型室内剧场、108个情景空间及室外剧场,剧目时长超过800分钟。 女儿是超级红楼梦迷,离家如此近的“只有红楼梦”主题乐园是万不会错过的。<div>得知所选大剧与十二金钗的判词有关,找出了尘封已久,有些发黄的“红楼梦”。</div> 翻到《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境,警幻仙曲演红楼梦”,快速游览回顾了一下。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地”距离北京核心城区45公里,驱车前往,很快就到目的地了。 进入戏剧幻城,十六扇形态各异的“中国门”,呈现在观众面前。 16扇大门通向所有剧场,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走入一个个幻境。 幻城每日各个表演的时间是固定的,同一时间有多个剧目同时演出,拿着剧场分布图和节目单,按照所选剧目去相应的剧场即可。 第一个剧目是“第三十五中学剧场”,学校大门、走廊、教室和操场似乎就是真实的八十年代的中学,教室里的扔粉笔头的老师和捣蛋的男同学等很多小情景仿佛让自己回到了当年的课堂,扑面而来的是青春、是回忆。 在这里,整个课堂上男女老小全找回了自己的青葱岁月,观众既是观剧者,也是戏中人,在课堂上,我这个一辈子的“好学生”居然因传“小纸条”被老师叫到教室前“罚站”, 这种奇妙的参与形式,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回到当年自己的教室里,回忆起自己的青春梦幻。 1987年,电视剧《红楼梦》首次上演,黑板上、课桌里,到处都是红楼梦的碎片,语文老师家没有电视,讲电视剧之外的红楼梦;化学老师说,看什么《红楼梦》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老师”“同学”都演的很逼真形象,花了心思的。 上完课,走出教室,参加第三十五中学87届学生在操场上举办的毕业典礼,阳光透过树梢洒在古老的教学楼上,观众和毕业班的学生一起度过在高中校园里的“最后时光”。 当校长站在主席台上宣读毕业生名单,颁发毕业证书时,台下掌声响起,那是一个充满情感与回忆的时刻,是青春岁月里最灿烂的篇章之一。<div>猜王潮歌应是北京三十五中87届毕业生。</div> <div>结雕梁(绿色亭子)<br></div>从“三十五中学”出来,转场下一个剧场,幻城里处处是景。<div><br></div> 若飞若扬(十里桃花),葫芦造型门。 幻城景区的地面铺着白色的碎砂石,有点类似日本的“枯山水”园林设计。 墙上一排扫吧,祛邪、祛疾、祛恶......祛一切不好的东西。 <p class="ql-block">皆自惹(蓝色立柱,有镜像有光影)</p><p class="ql-block">“皆自惹”出自《红楼梦》中的一副对联“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p> <div>在幻城中有很多红椅子,据说,红椅子就代表了读者,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红楼梦,只要你读了它,它就是你自己的红楼梦。<br></div> 何必:“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何必”门 谁见了(红墙) 红墙+镜子 幻城里很多穿红楼梦服饰打卡照相的。 红楼梦戏剧幻城太大,几乎可以说是一步一景,演出剧目又众多,只用一天时间游览加看戏,太匆忙,很难玩好,也很难看好演出,我们这天主打看演出,匆匆瞄一眼景点。<br> 来到书不尽剧场,有人不喜欢这个剧,而我觉得不错,很涨知识,能有共鸣。 剧场前摆放了各种版本的“红楼梦”,红楼梦研究学者讲解了各种版本的年代和来历,最后说到了红楼梦的程甲本。 《书不尽》讲述了高鹗和程伟元续写红楼梦的故事。这部剧的亮点在于,通过现代舞的形式展现了续写过程及后人的评价,这种处理方式比传统话剧更为高明。 <p class="ql-block">“书不尽”诠释了《红楼梦》的两位“功臣”——程伟元、高鹗以木活字排印出版,让红楼梦“圆了梦”(补全了120回),让《红楼梦》程甲本走出了手手传抄的小圈子,进入了千家万户的案头,使《红楼梦》得到广泛传播。</p> <div>尽管程伟元和高鹗承受旁观者的百般指责,但是他们将《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现在出版的“红楼梦”基本都是以程甲本/程乙本为基础的,他们永远值得后世人的尊重和敬佩。<br></div> 透过梅花窗看到一佛堂,是妙玉的栊翠庵吗? 富丽堂皇的走道,估计为迎接“元春省亲”而建。 莲窗上(蓝紫色亭台楼阁) 筒子楼剧场 <p class="ql-block">在随意行走的过程中,移步换景,于转角处与《红楼梦》中的经典诗句相遇。</p> 幻城内48元买一个红色保温杯,上面写有“有凤来仪”四个字,幻城内无限续杯,各种玉米汁、果汁,挺合算的,杯子也不错,实用,还有纪念意义。 “二商店”剧场,发生在1974年的苏州市东风区二商店的故事,剧情完整、人物鲜明,很有年代感。 <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买油要油票,买布要布票,小卖铺、人武部、派出所,裁缝店,照相馆,还有一个叫贾宝玉,是商店工作人员王志刚的外号,是一个会织毛衣的白净青年,更是一个善良、有爱、觉悟高的好同志。</p> “只有红楼梦”中的很多剧都在有意无意的告诉观众一件事,每个年代都有独属于那个年代的”红楼梦“和“贾宝玉”, 下午三点,终于等来了今日的大剧“有还无”。 开场前的布景,36扇巨大的雕花木门后将是曹雪芹笔下的太虚幻境。 大剧以曹雪芹的视角去解读红楼梦,以金陵十二钗、十二副钗、十二又副钗的判词为切入点,通过主要人物的典型事件、典型个性来勾勒、还原红楼梦。 36扇雕花木门开启,水雾雨帘交织中的舞蹈摇曳,叩响了红楼十二钗命运的门铃。 剧场中,大观园与太虚幻境的虚虚实实投射在影影绰绰的舞台上,浅水中央,月影倒映,剧情打破了角色与作者之间的界限,让金陵十二钗逐次上前,向作者曹雪芹大胆询问自己的命运与结局,发出对自己命运的喟叹。 十二钗说:曹先生,你为什么这样书写了我们的命运?能更改吗?能让我们的结局好一点吗?<br>曹雪芹说:姑娘们,这不怪我,这是你们的宿命。<br>十二钗说:知道了,你让我们在书上命短,在人间情长。<br> 林黛玉和贾宝玉,在水面之上,水幕之下,互诉衷肠。<div>“有还无”剧场是一个以“水幕”为主要元素的舞台,时而随着音乐节拍落下层层水帘,时而化水成雾氤氲缭绕, 象征着“镜中花,水中月”的虚幻时空,美不胜收。<br></div> 剧中,给了晴雯不少篇幅,“晴雯撕扇”“晴雯补裘”“晴雯之死”等,金陵十二钗正副册中在前八十回里,唯一被曹雪芹写完整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晴雯。<div>大剧的结尾,十二钗依次报出各自在书中活了多少章回,感谢曹先生让她们在世间活了270年。当一切重归静寂,有或无的答案已不重要,无为有处有还无,曹雪芹已给出最具哲理的回答。</div> 前往读者剧场,看剧目“只有红楼梦” “只有红楼梦” 剧场,在这里,没有《红楼梦》文本,只有读者;在这里,没有起承转合的故事,只有哲思;在这里,没有耳熟能详的桥段,只有追问;在这里,没有荣宁二府和大观园,只有幻觉…… “只有红楼梦”挺震撼的,开始场地中央围坐了一圈人,从脂砚斋、胡适、鲁迅、张爱玲等等名人到无数的普通人,大家一一报出名字、读书年月及与红楼梦的渊源,令人感叹。随后,四周环形屏幕上循环滚动红楼梦读者的名字,包括幻城剧中人物的名字。 “只有红楼梦”剧情几乎为零,但技术非常炫酷。 舞台上浮起一本书时,以为是裸眼3D,结果书突然变成了一间房子,里面还有12个少女,一会儿又从一座楼变回一本书,还有身着戏服的演员飞天起落,让人眼花缭乱。 散场了,场地中央的“读者”还在认真读“红楼梦”。 走出剧场,天已渐黑。 也罢(红色天门) 晚上在灯光照射下,幻城的景色比白天更好看。 亦真亦假、虚实留白、轮回穿越。 移步异景、迷宫幻境的景观 漫步在剧场、过道、走廊之间,隨处可见红楼梦书中的诗句投影在每一面墙上、地上。 这里是红楼诗句、小说的迷宫。 黛钗判词: 可叹停机德(宝钗),堪怜咏絮才(黛玉)。玉带林中挂(黛玉),金簪雪里埋(宝钗)。<br> 幻城的设计随时引导观众回味曾经读过的《红楼梦》的人物和场景。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女儿酷爱“红楼梦”,高三时曾在班级给同学上过一堂红楼梦解读课,反映极好,那时,红楼梦中的诗词她基本都能背出。 墙上这些诗句,她信手拈来。<br> 女儿自嘲从一个爱读红楼梦的小文青现堕落成了每天帮人算钱的“打工俗人”。 幻城的景观设计不错,一座木栈桥上中间有座亭子,中间的黑白亭子能自动分合,这里将上演几分钟的情景剧“无常”。 <p class="ql-block">黑白无常:就像太虚幻境中的你和你是大观园中的我,就像生与死,就像过去和现在,就像现在与未来.......</p> 登场(橙色小桥+巨型梅花)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红楼梦·第一回》太虚幻境对联。 夜色中的幻城。 走出幻城,等待晚上6点的灯光秀。 16座风格迥异的大门,拍不全。 第一次来“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里面太大了,有点晕,有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这里讲述了人人心中的“红楼梦” -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本读不尽的“红楼梦”。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值得一来,这次只看了不到一半的剧目,大戏中的三个也只能看一个,景点游玩很少,为了看演出,都没吃中午饭,时间太紧了。<div>据说,“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周边还有多个景点,丝路中心:大型演出和展览中心。水云间游船:乘坐游船游览水云间,感受江南水乡的美好。</div><div>以后有机会还是会再来。 <div>如有感兴趣亲朋好友想来的,建议买两张票+住宿套餐最划算,三大剧都能看全,也可以在里面游玩拍照。<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