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老兵骑行海南记之十八湖南2

何梦浩

<h1><i style="font-size:22px;">伟人家乡三湘地,先贤无数出这里,橘子洲头瞻塑像,炭子冲里表敬意。</i></h1><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30日岳阳县奔赴长沙,计划中途停留汨罗市,见识一下因屈原而天下知的汨罗江、去湘江橘子洲头向毛主席致敬。长沙橘子洲头在望,仰慕已久的湘江马上就要见到,心情激动不觉脚下生风,风驰电掣,结果欲速则不达,出行两千多公里,车胎第一次被扎,实属很难得成绩了。高手补胎玩一样很快继续上路,不久到达汨罗江大桥上,望眼滔滔江水,遥想战国时期楚国的政治家和诗人屈原,因主张改革而遭到贵族排挤,最终被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创作的《离骚》等不朽诗篇,表达了对楚国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悲叹。公元前278年,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在汨罗江畔投江自尽,以身殉国‌。汨罗是龙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端午节在汨罗江上赛龙舟的习俗源于,沿江百姓为了纪念屈原,将米粽投入江中,并划龙舟竞渡,鸣锣擂鼓驱赶蛟龙,这一习俗逐渐演变为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风俗‌。 </span></h1> <h1><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进入长沙市区先不去酒店,迫不及待地骑去橘子洲头,向毛主席塑像表达敬仰之情。此时天已黑,但却游人如织,摩肩接踵,尤以年轻人为多。塑像选取青年时代的毛主席,面朝东南方,飘逸的长发、俊秀的脸庞、深邃的目光、睿智的思考。雕塑高32米,代表着正值32岁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比较好地体现了毛泽东年轻时的精神状态。设计者是长沙人——广州美术学院前院长黎明。《沁园春·长沙》描写了当年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遥望岳麓山的场景。但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毛泽东雕塑却是背对岳麓山,面朝东南方向。黎明解释说,“面朝东南光线要好一些,他的脸是朝向祖国南方,另外,我把脸折向东面,润泽东方大地,这么一折湖南人的“霸蛮筋”就出来了!” “霸蛮筋”其实是为了凸显我们湖南人那种敢为天下先的霸蛮精神。</span>湖湘子弟以“胸怀天下”、“敢为天下人之先”为己任,因湖南人素有“霸蛮”一说,即便是文人墨客、丹青妙手,也有如此傲视天下“才器”之豪气,绝非胜步闲庭之风花雪月者可比也!此所谓:舍我其谁?非湖湘弟子莫属哉!</h1>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汨罗江。</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橘洲是湘江中间的一个岛,形似大船,以盛产美桔而得名,到处都能看见桔树。夜晚湘江两岸,风景如画,两岸建筑鳞次栉比,彩灯闪烁,美不胜收,毛主席殷及家乡,这里的人居环境怎样建设都不为过。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沁园春·长沙”,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提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主席受到国人由衷的爱戴和敬仰,源于他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中国人民美好生活公而无私的一生。前几年红色教育去韶山,在毛泽东广场,络绎不绝的四面八方的群众,自发为主席铜像鞠躬献花,表达人们对主席的崇高敬仰,场面十分感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文革期间的1976年9月9日,广播里突然播出毛主席逝世的消息,当时已被罢免靠边在家的父亲,流着泪默默地带上黑纱,嘱咐我和弟弟也戴上,然后走出家门去县委大院。延安时期走出来的老革命,他们对主席怀有深厚的感情,崇拜敬重是由衷的。</span></p> <p class="ql-block">长沙地界。</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刘少奇纪念馆。</i></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宁乡刘少奇纪念馆</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湖南省位于我国中部、长江中游,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而简称“湘”。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有“芙蓉国”之称,毛泽东更是用“芙蓉国里尽朝晖”赞美湖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湖南自古有“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之誉。湖南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先秦爱国诗人屈原、西汉著名政论家贾谊、东汉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北宋理学鼻祖周敦颐及在湖南讲学传道的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等等。近现代以来,先后涌现了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左宗棠,维新志士谭嗣同,辛亥元勋黄兴、蔡锷、宋教仁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湖南发生了秋收起义、湘南暴动、桑植起义、平江起义等著名历史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等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创建中国共产党、缔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授衔的十大元帅、十大将军有九位是湖南人。建国后又涌现出胡耀邦、朱镕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此外,还有田汉、齐白石、黄永玉等知名艺术家;沈从文、周立波等著名文学家,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湖湘人才联袂而起、灿若星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湖南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湖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炎帝陵位于湖南省株洲市。</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刘少奇家乡宁乡花明楼。</i></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月1日长沙启程沿354国道奔娄底市,沿途有刘少奇主席的家乡宁乡市,决定拐去X087县道奔宁乡,领略一代伟人的传奇人生。参观了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刘少奇故居、花明楼等。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出生在宁乡县花明楼镇炭子冲一户普通农民家庭。近百年来,花明楼有名无楼,为了弥补历史缺陷,也为了解答游客疑惑,1998年建五层高“花明楼”,用湖湘文化元素陈列布展。烘托出刘少奇的博大和崇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 花明楼”名字的来历:一栋楼、一个地名、一部厚重的历史。人们通常对它的理解是源自宋代词人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大清同治《宁乡县志》却另有说法:“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子攻读其中。,闻楼上书声琅琅。楼下柳暗花明,遂将其取名‘花明楼’”。现在的“花明楼”已经超越了它的本来意义,成为了一位伟人的标志、一方热土的名片、一个国家的缩影、一个民族的象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仰望花明楼,人民心中的丰碑!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近100年的风雨历程。回想悠悠岁月、沧桑过往,刘少奇与共产党的历史息息相关;花明楼与新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国家主席刘少奇,功德无量,永远值得人们敬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由于在宁乡的停留,黑天前到达85公里处的韶山住下。明天继续在湖南境内,视情况到达湖南最接近广东的邵阳一带。</span></p> <p class="ql-block"><i style="font-size:22px;">四平名记杨超七赞。</i></p>

花明楼

刘少奇

湖南

橘子洲

汨罗江

毛主席

宁乡

长沙

毛泽东

湖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