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一月中旬,石宪法给我电话通知:12月1号在北京广院74级摄影班同学要搞50周年聚会,希望我能参加,我说没有特殊情况,争取去吧。对方说,咱们班难得聚会,你得来,我和有才、长明三位筹委会的同学交流了几句,感受到他们的热情,初步决定前往。</p><p class="ql-block">我们哈尔滨两位同学一起前往北京,有迟健鹏陪伴,女儿也放心了。</p> <p class="ql-block">王梅(左)是我的闺蜜,电话沟通时决定去车站接我们,让我们心里踏实多了。虽然女儿在北京,以前我几乎每年都来,但是疫情三年都没来了,孩子也大了,基本不需要我们照顾了,再加上一到70,心理和身体都感到老化了,到北京感觉那么陌生,找不到东南西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王梅说,打车不如坐地铁方便,又实惠,我们随身携带的东西也不多,她领着我俩,下地铁倒车,我们一路聊着很快就到目的地了。王梅热情的请我们吃了北京特色的早餐,一切都那么顺利,那么自然,那么开心,有同学就是暖心。</p><p class="ql-block">筹委会的同学提前给我们联系好梅地亚宾馆,一切都安排得非常周到</p> <p class="ql-block">迟健鹏是我的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我们两个都分到黑龙江电视台,一直到退休都是同事,共同在新闻部和总编室工作了几十年,同学加同事友谊一直延续着,他说:此行一半原因是陪同我,可以解放我女儿了,我非常感激他,我们一路同行,相互关照,彼此都感到很放心。其实建鹏开始也不太想来,主要是年龄大了,毛病也多,我们都感觉出门儿不如在家方便自由,但是经过同学们的劝嘱,才最后决定出行了。</p> <p class="ql-block">本来女儿不放心我一个人坐火车出行,提出要到哈尔滨来接我,我知道她工作忙,还要照顾孩子,拒绝她了,并告知,我当记者时经常一个人出行,女儿还是坚持说现在年龄大了,不比以往,再说我也想回哈尔滨看看。后来听说有同学同行才说实话:孩子要考试,她还要值班儿,请假挺难,现在终于可以解脱了。女儿热情帮我们订了往返车票,让我们省老心了,感觉一切顺理成章。</p> <p class="ql-block">正式活动12月1号开始,我们外地同学都是30号到北京,晚上在京的五位同学宴请我们,让我们感到同学的盛情,一点儿孤独感都没有。</p> <p class="ql-block">我们50周年同学聚会,筹委会头儿是张长明,原中央台副台长,为这次活动,他们做了好多深入细致的工作和准备,联系宾馆、聚餐地点、和各位老师同学一一电话沟通,所做的一切努力都让我们感动,心领神会。</p> <p class="ql-block">筹委会成员王有才,原中央台对外部主任,事无巨细,跑前跑后,没少张罗</p> <p class="ql-block">组委会成员冯俊,中央台高级记者,在电视界闯了不少新路,是一个热情沉稳的人</p> <p class="ql-block">组委会成员石宪法(左),中央台公司总裁,大概联系宾馆饭店都是他的拿手事,他是一个说话幽默风趣儿,最能制造和活跃气氛的人</p> <p class="ql-block">额尔德尼是我们七四班的班长,原内蒙台副台长,从呼和浩特赶过来,我们三位外地来京的同学住在宾馆,每人一个房间,一张大床,很舒适,还有伴儿,我们一见老班长,西服革履很有范儿,也有领导气质,他说见同学必须着装讲究</p> <p class="ql-block">我的着装有点随意,说实在的,在家我真找了新绒衣,新棉袄,甚至长裙皮大衣,试来试去,穿着都觉得别扭,于是一咬牙不改变自己了,就穿日常生活运动的衣服吧,又随意又舒服,就是不太讲究。</p> <p class="ql-block">健鹏和长明在大学就是好朋友,都是哈尔滨人,多年不见,更有说不完的话。</p> <p class="ql-block">开席了,班长首先致辞说:50年的同学情,今年再聚太难得了, 我很感动很激动,希望大家都能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有才给班长敬酒,看他笑的多开心,抓拍的也到位</p> <p class="ql-block">中央台的两位老同学老同事,大概平时见面也不多,所以聚会喝酒,敞开心扉是快乐的</p> <p class="ql-block">健鹏摘掉帽子,光头加头顶的黑发,同学们调侃太时尚了,是不是哈尔滨流行发式,我开玩笑说:这是学习郭德纲大咖的形象呀。他也不生气,还开怀大笑,给大家解释头型的原因。</p> <p class="ql-block">健鹏和长明互相敬酒,深情厚谊,俩人之间有说不完的悄悄话,大概是健鹏羡慕长明的浓密头发吧</p> <p class="ql-block">两位组委会同学酒桌上话题更多,做具体工作怎么操作的,怎么联系的,大家的回馈信息等等,交流起来更有说不完的话</p> <p class="ql-block">我因为要写美篇,所以随时观看群里的信息,离不开手机,和小年轻差不多,同学聚会还在低头玩手机</p> <p class="ql-block">中央台内蒙台两位台长共同语言一定更多,交流起来毫无障碍,如今都退休了,他们一点儿架子都没有和同学打成一片。</p> <p class="ql-block">健鹏很活跃,主动站起来敬酒,说话都是幽默调侃式的,尽显记者风采,经常逗得大家哈哈笑</p> <p class="ql-block">有才主动给我敬酒,酒桌上主动敬酒的都是好客热情的同学,我因为不太会喝酒,再加上性格原因,从来不主动给别人敬酒,敬请大家谅解,不是和同学没感情</p> <p class="ql-block">王梅(左)在和同学聊天,她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位,整个聚会活动她都在主动热情积极努力的给大家拍照,留下瞬间难忘的纪念,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12月1日,大家盼望的聚会日子终于到来了,组委会的同学把我们外地来的几位直接接到饭店,其他同学给提供了饭店地点示意图各自前往。我们早早的来到饭店门口,静候三位老师的到来。</p> <p class="ql-block">第一位到达的是朱羽君老师(当年负责我们摄影构图基础课,是中央台最早的女电视记者),她虽然八十九岁了,但是自立能力很强,儿子给送来之后就忙自己的事儿了。我说你儿子真放心,老师说:我让他走的,没问题。于是我就主动必须的留在老师身边,服侍她老人家,这是我的责任和荣幸。</p><p class="ql-block">我陪伴朱老师和每个同学握手交流</p> <p class="ql-block">老师与王纪言电话连线时说,张长明告知你们74级要聚会,真是难得,五十年前相聚学习,现在都已是七十开外的老人了,大家都走过自己的人生路,各有各的成就,能再次相聚,该是什么境况和心情呢,我想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聚会。 </p> <p class="ql-block">朱老师还说:长明问我能否参加,我与矫老师通微信了,他说我们应该去见见大家,我和矫老师也好久未见了,大家见见! 在外地的同学能來吗?很期待!</p><p class="ql-block">朱老师戴着红帽、红围脖,在白色羽绒服的衬托下显得很有色彩,很靓丽和年轻。我陪伴扶持着朱老师,多抢了不少镜头,也很荣幸</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也纷纷和朱老师合影留念,朱老师捧着鲜花,看到她的学子们笑开了颜</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前来纷纷和朱老师握手问候,接着有人建议咱们先和朱老师来个合影吧</p> <p class="ql-block">接着施旗老师也到了(当年是我们的班主任老师,负责教文学课,之后他编写了容易读错的字,成为全国播音员的教科书),组委会安排王梅专门到家去接的,施老师九十四岁了,是三位老师中年龄最大的一位,由他女儿冬梅陪同而来,同学派专车去接的</p> <p class="ql-block">筹委会提前为每一位老师准备了花束,本来给我们两位女同学的任务是献花,可是临时我去扶持朱老师,王梅负责照相很忙,就由健鹏同学献花了。</p> <p class="ql-block">每个同学都上前与老师热情握手打招呼问候</p> <p class="ql-block">下车后有女儿推车前行,有女儿陪同很温馨,很放心</p> <p class="ql-block">一路前行,不停的有同学上前握手打招呼</p> <p class="ql-block">最后矫广礼老师也到了(他是电视摄影编辑课老师,带领我们去实习,是电视摄影专业教书的领军人物),他92岁,由夫人杨老师的学生赵建铭(左)陪同而来。</p> <p class="ql-block">两位老师见面儿也很高兴,大概也是几年没见了,马上打招呼相互问候</p> <p class="ql-block">王纪言毕业时留校做老师,后来提升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京广播学院常务副院长</span>,最后调到凤凰台做台长,现还生活在香港,这次聚会专程赶过来,我和他已经有30年没见面了。</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也纷纷各种合影留念,见面那个亲切,有说不完的话,留不完的影</p> <p class="ql-block">施旗老师见到我说:我对你印象很深,在学校时我们接触就不少,你的书还写到了我,对我评价很高。我说你是我思想文学和事业的引路人,是我永远的恩师。</p> <p class="ql-block">然后有同学建议我们找一个合适的方位与三位老师拍张合影照,都是摄影人出身,于是找到了宾馆正门的最佳位置</p> <p class="ql-block">王纪言总指挥,张罗大家围着三位老师,怎么站更合适?</p> <p class="ql-block">因为就两位女同学,所以大家建议陪同老师蹲在第一排,我们有幸在老师身边留下了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然后同学们都在后边,抢拍了不同角度的合影照,三位老师平均年龄90岁,这是最温馨,最有意义的瞬间,永远的珍藏</p> <p class="ql-block">王有才同学录的视频,现场感很强,很真实的记录了同学与老师拍合影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接着有人提议要和老三位老师单独拍照,摄影师不厌其烦的给每位同学与老师合影,上图是张长明,下图是额尔德尼</p> <p class="ql-block">老师们也耐心的坐在那一遍又一遍的陪同每一位同学合影留念,上左冯俊,上右邓佩君,下左马百山,下右刘宝福</p> <p class="ql-block">陪同来的下一代见到三位老教授,知名学者也很兴奋,纷纷上来合影,上左冬梅,上右赵建君,下左王有才同学,下右石宪法同学</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是拥抱的姿势,我来一个独特的,胜利、完美的手势,能与三位广院和电视界知名的长寿的老教授合影,是我这辈子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额尔德尼特意带来了蒙古族服装,我们班唯一的少数民族,很隆重,很一本正经的与老师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朱老师笑得多开心,手捧鲜花的大特写抓拍的也到位</p> <p class="ql-block">矫老师看到王梅赞美她美丽漂亮时尚,比在学校时好看多了,我跟老师介绍,王梅退休后是中央台的模特队员,经常参加各种表演和训练,我是落伍了,比较粗糙,老师说:是的,你是挺粗糙</p> <p class="ql-block">施老师和矫老师都90多岁了,记性也差了,经常对不上号,谁是谁?但是每介绍一位同学,他都能说出这个同学的过往小事儿,还是有记忆和感情的</p> <p class="ql-block">三位老师坐在那儿,也是有许多要交流的信息和话语,虽然有的听力差了,有的忘性大了,但是他们几十年一辈子的友谊永远在</p> <p class="ql-block">我和王继纪言耐心的听施老师回忆往事,老师给我们手舞足蹈的讲解,很有激情</p> <p class="ql-block">两位七十多岁的老同学,马百山刘宝福,都穿着红色羽绒服,很有色彩很显年轻。宝福是天津人,本来组委会也安排他住宾馆,结果他聚会当天来当天走,来去匆匆,我们都劝他住一两天,他说家里有孩子需要照顾,儿子趁星期天接送他来北京,平时请假不容易,我们只好体谅他了,就是和同学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有点替他惋惜。</p> <p class="ql-block">三位台级领导也合个影吧,右边儿的张长明是这次组委会的头儿,<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间的王纪言,左边儿的尔德尼,都是我们的主心骨,聚会三位的发言都很有水平很有能量</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好哥们儿是班级年龄最大的两位,当时都是从内蒙古来广院上学的,所以更亲密,更友好</p> <p class="ql-block">朱老师年轻点儿,所以主动和矫老师交流,矫老师年龄大点儿,反应慢点儿,能来参加聚会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这次聚会一共来了12位同学,三位老师,两位陪同,坐了一大桌,包间很温馨,很大气,挺豪华,也很舒适方便,是张长明台长安排的饭店,我们愉快的享受其中</p> <p class="ql-block">大桌中间的鲜花很漂亮,有色彩,主座位上的矫老师和朱老师交流甚欢</p> <p class="ql-block">施老师的女儿也在热心的关照着老父亲</p> <p class="ql-block">没正式开席之前,同学们纷纷来到老师桌前和老师交流,问寒问暖,师生之情尽显其中。</p> <p class="ql-block">王纪言号召大家都入七四摄影群,并告知我是群主,与我联系,我很高兴,原来我们群只有十个同学,群里大部分人潜水,只有三四个同学偶尔冒泡,我倒每天发两条左右信息,但是同学之间交流很少,比较冷清,我总感觉有点悲哀。我们班20个同学,走了两位,还有八位同学在外边晃荡,但愿大家都能入群。</p> <p class="ql-block">吃饭我还是挨着朱老师为她服务,朱老师积极响应号召,她说自己有微信,让我帮她入群。太厉害了,90岁的老人上微信与大家交流很时尚。</p> <p class="ql-block">刘宝福也来凑热闹,找群主入群,我说你别着急稍等,我先把朱老师拉进群</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开始拿着宝福的手机帮他入群,反复几次程序都不对,不知为何?最后还是找的年轻服务员请教才解决问题。</p> <p class="ql-block">施老师的女儿冬梅也主动来申请入群一事,有老师们入群,我们群交流起来会更热闹,师生情也会延续,我这个群主责任也更大了,更有激情了。</p> <p class="ql-block">聚会正式开始,由<span style="font-size:18px;">王纪言首先发言,不愧为广院院长,凤凰台台长,主持起来振振有词</span></p> <p class="ql-block">视频中看到会场的热烈幽默的气氛以及王纪言发言的全部内</p> <p class="ql-block">额尔德尼代表全班同学对聚会的意义和大家对老师的情感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他说,我们在广院建院40周年之际聚会一次,还给母校送了大礼一部钢琴,如今又过了30年,再次聚首,太难得了,太有意义了。他的发言有情有义,面面俱到,绝对台长级水平</p> <p class="ql-block">然后额尔德尼给每位老师献蒙古族特有的礼品哈达,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谢意</p> <p class="ql-block">张长明代表筹备组介绍了这次活动的准备过程,他说本来考虑老师都年龄大了,我们专程去家里拜访,结果和老师电话沟通时,他们都表示到聚会现场和同学们见面,还开玩笑的:说爬也要爬去,让我们很受感动。</p> <p class="ql-block">张长明说:我们70多岁的同学和90多岁的老师聚会,在广院历史上大概也是独一无二的,大概可以载入历史了。他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感谢三位90多岁老师的到来,他还给每一位到场者准备了老佛像,小熊猫,五十年的照片合成纪录片u盘等礼物,让每一位都有意外的惊喜和收获。</p> <p class="ql-block">以长明为首的筹备组的工作最细致,最周到,最投入,也最有成果,同学们纷纷给他们点赞,没有这些周密的策划、协调、努力和经济实力,聚会不可能举办,同学们绝对感激领情。</p> <p class="ql-block">接着三位老师发言,首先是最年长的施旗老师讲话,头脑清晰,逻辑性很强,对同学们的往事一一道来,哪像90多岁的老人。</p> <p class="ql-block">我本想用手机录音,好留资料写美篇,结果一看好几个录像的效果会更好,我就撤了。</p> <p class="ql-block">接着矫光礼老师讲话,他很激动,思维有点儿断续,但是说了一句最让大家感动的话就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我想哭。这就是师生情,震撼心灵。</p> <p class="ql-block">看矫老师笑得多开心,这抓拍也太到位了,老师的笑意写在脸上,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最后朱羽君老师讲话,她边讲边做着手势很兴奋,发表了一番感人的话语</p> <p class="ql-block">朱老师的发言有视频,更真实更生动</p> <p class="ql-block">这两位共同认真聆听老师们的发言,对导师们的尊敬和崇拜永远在我们心间。</p> <p class="ql-block">王纪言(右)出版的书很厚重,很讲究,很精美,内容是讲照片的故事,相当有历史感和意义,我们在饭店参观了。长明(左)如今生活在国外女儿那,回国一趟不容易,而且国外监控很严格,他说不能加入微信群,我觉得很遗憾,交流就会少多了。</p> <p class="ql-block">王纪言整个聚会最活跃的人,不停的给大家讲解回忆各种小故事,小情节,</p> <p class="ql-block">石宪法是最幽默的一位,不知道他又在议论谁呢,惹得其他三位开怀大笑</p> <p class="ql-block">健鹏来到两位老师跟前,我们远在哈尔滨的同学见到老师不容易,有许多话想说。好多同学说他变化大,认不出来,我没感觉,他们说你俩常见面,当然没感觉了</p> <p class="ql-block">冯俊在默默无闻的做记录,看录像,他很辛苦,开车送宝福回酒店,儿子等他送回天津,我们在酒店交流欢快,小冯在默默付出</p> <p class="ql-block">王纪言向我提出,搜寻某个信息给大家发到群里。他在讲同学故事时几次提到我,一个是到哈尔滨拍片儿,我因照顾老妈没去见面儿,他很欣赏我的孝心,另一个是介绍我的书中对大家高度的评价,说是我们班唯一写自传的一个人。他很谦虚,他出的书比我多,比我有分量,有意义。</p> <p class="ql-block">坐在我旁边的朱老师马上就提到要一本书,我说没问题,回去后一定快递给您发去。我在群里也留言了:哪位需要把地址发给我,就寄去了</p> <p class="ql-block">邓佩君是原齐齐哈尔台某部负责人。退休后,孩子在北京工作,他也就定居在北京。他是我们班最发福的一个,有200斤了,同学们都劝他减肥,他不太在意,说我没有三高,该吃吃,该喝喝,心情挺好,没啥压力。</p> <p class="ql-block">王有才(左)是原中央台对外部主任,他是我们班最瘦的一个,大家都劝他多吃点儿肉,增加点儿体重。聚会时他拿着专业录像机,据说是可以电视播出的质量,为大家跑前跑后的拍摄很辛苦,我心想都是专业人士,主任级别的高级记者,照片和视频拍摄的真够档次</p> <p class="ql-block">张长明在校期间入党,一步一步走到中央台的领导岗位,他是老师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班的骄傲。他的发言很有水平,我想请他提供文字资料,可惜没在群里,不大方便,不能展示出来,让我感觉很遗憾。</p> <p class="ql-block">王纪言、额尔德尼都是台长级别的领导,也都是老师们的骄傲和同学的楷模,如今他们没有架子,和同学交流甚欢,也都是聚会的主力和干将。</p> <p class="ql-block">最后进入敬酒阶段,同学们纷纷举杯到老师跟前边敬边聊</p> <p class="ql-block">三位男同学一起给矫老师敬酒,千言万语都在酒中,50年的师生情易于言表,让我们共同祝老师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聚会结束后,我在群里呼吁发言的同学给提供文字资料,好写美篇。</p> <p class="ql-block">朱老师私信我,你要写文章,我提供一点素材,她说刚给三位台长短信转发给你:纪言,长明,额尔德尼,及各位74级同学,今天的聚会很成功,有成就的一届电视人五十年相聚,在电视教育界也是不寻常的,也是电视学院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感谢组织者,感谢各位,同窗之情,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朱老师给我们这次聚会评价很高,感谢老师的赞美、总结和升华</p> <p class="ql-block">长明为本次聚会做了总结,总体评价圆满成功!在朱老师评价为“充满诗意的聚会”基础上,补充“是充满份量的聚会”,份量就在于三位老师的出席,这是聚会的最大亮点;“这是充满爱和情谊的聚会”,老师对学生的厚爱,同窗学友间的深厚情谊都得到充份表达;“这是有深刻内涵的聚会”,再次聆听了老师的教诲,老师身体力行,为我们树立了人生榜样,告诉我们要艰强的面对人生,在困境中也要保持健康乐观的心态,快乐的生活。筹备组圆满完成任务,但不解散,改为办事处,继续为老师同学服好务。还有一点建议,有老师同学到港澳观光旅游,请王纪言同学做好接待安排。最后祝老师同学身体健康!精神愉快!阖家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 2024.12.03</p> <p class="ql-block">五十年的师生聚会结束了,我们的师生情还在延续,深深的感到:</p><p class="ql-block">远去的是悠悠岁月,</p><p class="ql-block">见面旳是片片真情,</p><p class="ql-block">交流的是师生情谊,</p><p class="ql-block">留下的是永远珍藏。</p> <p class="ql-block">感恩这个世界让我们同乘一趟生命的列车,相识相知并前行着、守望着、关怀着、传递着温馨与美好,共享着健康与快乐!</p><p class="ql-block">感谢每一位老师的参与,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和支持,感谢各位拍摄的照片和视频人的辛苦和付出,但愿我的美篇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记忆</p><p class="ql-block">50年的聚会虽然结束了,我们期盼下一次的再聚首!希望每一个人都不掉队,再相见时重现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班没来参加聚会的六位同学是:辽宁的姜丽彬(女)河北的高志敏(女)<span style="font-size:18px;">云南的李建华(女)</span>深圳的谭文志和田平江,北京的赵春林,六位同学都是因为身体状况不能前行,祝他们早日康复,平安快乐!</p><p class="ql-block">我们班去逝的两位同学,一个是云南的董延玲,30岁左右,外出采访车祸身亡;一个是中央台的孙彦,不到60岁病逝,祝愿两位同学在天堂安好。</p><p class="ql-block">希望我们聚会的快乐场景能给你们带去一些安抚和快乐!</p> <p class="ql-block">回帖摘:</p><p class="ql-block">@黄晓天 聚会写得如此细腻,除有情调外,足见哓天是个做事一板一眼很认真的人!(上海知青)</p><p class="ql-block">@夏志芳 谢谢夸奖,可能是做新闻记者的惯性,愿意写实,愿意挖掘人生人物背后的故事,这还没敢细写呢,怕暴露同学的隐私。</p><p class="ql-block">哈哈,晓天,如果披露隐私,可读性还要强!</p><p class="ql-block">@夏志芳 是啊,同学交流的时候故事很多,有些都让我们震惊,两天来,我们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嗑,人生在世大起大落的经历不少,真是不容易。</p><p class="ql-block">欢迎晓天来上海玩!</p><p class="ql-block">@夏志芳 谢谢你的邀请,有机会争取去,80年代,90年代去过两次上海,三十多年没去了,年龄大了,有点懒了,不愿意出行了。</p><p class="ql-block">你来,我们一定会倾力接待!</p><p class="ql-block">谢谢你的真情热情豪爽,让我很感动</p><p class="ql-block">气质非凡的美女摄影师。 李晓钢(微信网友)</p><p class="ql-block">你真会夸奖我,哪有气质,哪有非凡,社区老大妈一个,是聚会最不讲究的一个。 我</p><p class="ql-block">我听过朱老师的课,听君一席课,胜读十年书,祝朱老师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 任殿文(同事)</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有幸能见到中国著名摄影家、摄影教育家朱羽君老师!请作者代问朱老师好!祝愿她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我熟悉的黄晓天和迟建鹏,当年是“黑龙江电视台”的著名记者,在中国电视为主流媒体的那个年代,广院七四届毕业的高材生黄晓天和迟建鹏,为宣传黑土地各条战线的成绩,为黑龙江电视台立下了汗马功劳和不朽业绩!在此,祝福广院七四届的毕业生们!</p><p class="ql-block">祁广杰(原哈尔滨锅炉厂专业摄影师)</p><p class="ql-block">@黄晓天 50年相聚,真好!我是一个字一个字读的。(同事)</p><p class="ql-block">@米仓 谢谢关注和评价,我写东西又臭又长,谢谢你的认真读阅</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黄晓天</span>是细腻,只有把心放在文字里,文字才能带出心来。真正的记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仓</span>新闻记者的惯性,愿意挖掘人生人性的细节和故事,能品读出来,也是高手。说实在的,没敢细说,两天的交流,感人的故事,大起大落的人生和历经历都有,但是涉及隐私,只好不提</p> <p class="ql-block">@黄晓天 :退休多年不失记者本色,仅一天就整理编辑图片、文字,制作出渲染同学情、师生情的精美美篇,图文并茂,真切感人,使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新闻、媒体工作者的风采!(北京知青战友)</p><p class="ql-block">@高美娟(12连) 谢谢夸奖和赞美,我早上四点醒来就开始写作,中午饭都懒得吃饭,一气呵成,搜集群里的照片和视频,按聚会程序排列完,开始给每张照片和视频加解说,和我当年拍电视片一样的程序,编辑起来有激情,放不下,只好到晚上七点才吃饭,也饿够呛了,但是心情愉悦。</p><p class="ql-block">以很快的速度阅读了美篇,深深的感动了我,这里同学情师生情写的淋漓尽致,感人至深,你们这些为学校争光,为祖国争光的学子们,值得大书特书,你们的老师及所有同学,在母校的教导之下,都有所成就,为祖国做了很大的贡献。(邻居)</p><p class="ql-block">谢谢90岁张姨的评价和夸赞,给我和同学们很大的鼓舞</p> <p class="ql-block">@黄晓天 晓天你好!夏志方告知后即看,像在现场看你们相聚一样,你表述之详细,几近实录了,很引人看。眼前也浮现出当年一起采访的场景…一晃,我们都步入老年了。哈尔滨己冰天雪地,望多保重!(上海知青)</p><p class="ql-block">@持坚 你好!你这新华社高档次的专业人士给予的赞美,让我很欣慰,增加了不少自信。你能看上眼的报道应该不多,看来我的功夫没白费,一天的忙活得到这么多好评值了。我们曾经共同采访过很多重大事件,很难忘,如今大家都多保重吧。</p><p class="ql-block">深受感染,情深谊长。 江爱申(上海知青)</p><p class="ql-block">天姐的美篇太翔实了,真好!</p><p class="ql-block">这里边我认识的人还真不少,王纪言、朱羽君、额尔德尼、张长明、您和迟建鹏,都是中国电视界的精英与豪杰啊!我没有上过正规大学,广院进修三年,也是编外。很羡慕你们这些同学相聚。 郑鸣(哈尔滨电视台高级记者)</p><p class="ql-block">谢谢夸奖,前四位的确是电视界的精英,我和建鹏差远了,你的事业相当辉煌,足迹踏遍许多国家,拍过的纪录片非常有意义,在全国也有很大影响。</p><p class="ql-block">这是曾经引领一代人的高端人物的盛会,虽年龄己高,但仍是神采奕奕,谈笑风生,令人羡慕不己。 宋金山(天津知青战友)</p> <p class="ql-block">晓天,你的问候建鹏已带到,谢谢!美篇看了,很精彩。对你和纪言的文章都用6个字评价“真实、细节、情感”字字珠玑!相信这次聚会带给我们的精神慰籍,会持续很久!</p><p class="ql-block">长明,你没进群太遗憾了,大家在群里聊的很开心,沟通也方便,你的特殊情况,我们也理解,只好用微信交流,太原始了,只能用文字。建鹏把这次你对活动的付出比较详细的告知我了,很受感动,我在文中也概述了,让同学们都受益,大家都敬佩你,感激你,没有你就没有这次聚会,就没有同学师生友谊的延续,你功不可没。</p><p class="ql-block">请理解我的谨慎,毕竟单位敏感。光我自己倒也沒什么。这次聚会同学老师热情响应,积极参与,让我很感动,所做一切都是应该的,也是值得的。我女儿和有才有微信,我都能看到。今后常联系,多保重,来日方长😊</p><p class="ql-block">好的,通过这次聚会,我了解不少同学的情况和背后的一些小故事,很关心,很关注,也很感动,同学友谊太难忘了,不管过了多少年,从懵懂少年到白发苍苍,我们都经历了人生的付出、坎坷和收获,也值了。</p><p class="ql-block">努力当个90后👍😊</p><p class="ql-block">那是我们的目标,看我们班谁能达标</p> <p class="ql-block">返哈数日,心情依然沉浸在师生欢聚一堂,那一刻的感人场面!50年的师生之情将会永久铭刻心中!</p><p class="ql-block">在此,特别要感谢张长明和王纪言,倡议的这次难能可贵的师生见面机会。特别是长明为这一次活动,亲力亲为,费尽心思,曾多次召集在京同学,有才、宪法、百山一起商量,此次师生聚会活动的安排和接待事宜,前期做了大量认真细致工作。</p><p class="ql-block">外地同学到京后,更是安排的体贴入微,满满的感激与暖心!有才兄弟,每天都抽时间来梅地亚宾馆,陪伴外地同学,畅叙同学友情,有唠不完的话题,很是开心。宪法和百山也忙前忙后,付出不少辛劳,同学们都有目共睹。</p><p class="ql-block">总之,千言万语,也表达不尽感谢之意!祝贺这次50年师生聚会,圆满结束!但愿,有生之年,来日师生再相见!</p><p class="ql-block">祝愿老师和同学们每天都开心快乐!保持良好心态,越活越年青!</p><p class="ql-block">迟健鹏</p><p class="ql-block">晓天,用心灵体验天地风云,用镜头书写历史进程,用图像留存社会百态,用自己的才华和勇气证明一代电视人的人生轨迹,这就是对当代电视人的写照。</p><p class="ql-block">有才,谢谢你高度全面的评价,我们都是电视人,都有自己青春的足迹和记录历史的责任,如今回顾起来,充满正能量,人生值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