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老的王国埃及(8)——萨拉丁城堡、阿里清真寺

OLD DONKEY OVERSEAS(谢绝送花)

10月25日上午,我们乘坐飞机从卢克索回到开罗。 机翼下扫过的区域就是世界文明发祥地之一的尼罗河流域。几千年前,这一地区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突出的代表就是古埃及。 可以说,产生于约公元前3000年的稳定持久的古埃及文明就是尼罗河文明。位于亚非大陆交界地区的古埃及,在于苏美尔人的贸易交往中,深受激励,形成了富有自己特色的文明。 作为“尼罗河赠礼”的埃及,每年尼罗河水的泛滥,给河谷披上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极其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 在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下,使古埃及的历史比较单纯。从约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埃及为止,共经历了31个王朝。其间虽然经历过内部动乱和短暂的外族入侵,但总的来说政治状况比较稳定。 尼罗河流域与两河流域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亚沙漠,东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亚沙漠和飞流直泻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区没有港湾的海岸。 在这些自然屏障的怀抱中,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栖息,无须遭受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 短短一个多小时,我们从卢克索回到开罗,又见尼罗河,以及河水滋养的生命之色——绿色。 <div style="text-align: left;">航班是明天早晨凌晨的。我们把行李寄存在机场的酒店,打的前往萨拉丁城堡(全名:萨拉赫丁艾尤布城堡)。</div> 萨拉丁城堡位于开罗城东郊的穆盖塔姆山上,可俯瞰开罗全城。城堡最初为阿尤布王朝苏丹萨拉丁为抗击十字军东侵而建造。 2006年,萨拉丁堡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萨拉丁(1138~1193),库尔德人,阿拉伯人心目中的英雄。8岁时跟父亲从伊拉克北部的提克里特移居大马士革,26岁时受赞吉王朝苏丹的派遣两次出征埃及,抵御十字军东征,并因此成为埃及宰相和阿拉伯军队的统帅。 1096年开始,教皇200年间总共发起八次十字军东征的“圣战”。1164年至1169年,埃及被十字军占领,萨拉丁奉命进军埃及,击退十字军,保全了开罗。 1171年萨拉丁废黜法蒂玛王朝哈里发,建立阿尤布王朝,自任第一任“苏丹”,萨拉丁将开罗和福斯塔特合并为一座城市作为首都,筑造统一的城墙。 1174年,萨拉丁回军叙利亚夺得统治权;1187年打败十字军夺取圣城耶路撒冷,震动欧洲,引发了欧陆的第三次十字军东征。 为纪念萨拉丁这位大英雄,在中东,有多座城堡被命名为萨拉丁城堡。除了叙利亚,埃及、约旦都有同名的城堡。 建在城堡墙中,与城堡浑然一体的城堡警察局。 萨拉丁效仿叙利亚在山上建造防御工事的传统,于1176年下令在穆卡塔姆山顶建设堡垒,以连接开罗和福斯塔特的城墙,强化城市的防御能力。 城堡在萨拉丁生前未能完工,直到1207年他侄子卡米勒统治时才全部建成。 卡米勒第一个在城堡内修建宫殿,使之成为政府所在地。之后,萨拉丁城堡曾长期作为埃及政府官邸所在地。 从城堡的观景台上,可以俯瞰开罗城。 中世纪时的塔楼遗址。 据说天气好、能见度高的时候能从这里看到吉萨金字塔。看来,我们没有赶上好天气。整个开罗城仿佛笼罩在雾霾之中。 萨拉丁城堡,占地面积5.5公顷,被公认是军事要塞建筑的典范,不论从建筑质量还是从对不同地层的保存来看,萨拉丁堡都是此类堡垒中的杰出代表,尽管它的一部分已经成为废墟。 萨拉丁堡保留了10世纪拜占庭早期的建筑特征、12世纪晚期法兰克人的改建以及12世纪晚期到13世纪中期艾优卜王朝新建的防御工事。 马穆鲁克时期,历任苏丹不断扩建开罗城堡,修筑了许多大型建筑。拜巴尔一世建造了一堵内墙,将城堡划分为北区和南区,北区为军队驻地,南区则是宫殿建筑群。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南区现存的主要建筑,也是开罗的标志性建筑物,建于19世纪,结合了奥斯曼建筑与巴洛克建筑的风格。 阿里清真寺的寺顶尖塔象一把利剑高耸入云,巨大的圆顶沐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正在清真寺内大厅里做礼拜的穆斯林信徒们。只有等他们礼拜结束,我们才能进去参观。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位于萨拉丁城堡内,建于1830年,至今将近200年历史。整个建筑具有阿拔斯王朝时期的建筑风格。 清真寺建造者穆罕默德·阿里(1769-1849),是阿拉伯国家近代史上的著名穆斯林君主。阿尔巴尼亚人,1805年成为埃及统治者。 穆罕默德·阿里原为文盲,45岁才开始学习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经籍。 他锐意改革,励精图治。在执政的43年(1805~1848)期间,为建立一个以埃及为中心的阿拉伯主权国家,他以富国强兵为总方针,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进行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 通过全面改革,穆罕默德·阿里使埃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成为“奥斯曼帝国的唯一有生命力部分”,他因此而被誉为“现代埃及之父”和“唯一能用真正的头脑之人”。 清真寺正中盥洗室。 盥洗室的外墙壁是用雪花石瓷砖镶嵌的,所以阿里清真寺又被称为雪花石清真寺,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清真寺于1830年开始兴建,1857年完成,足足建了27年。 它由希腊建筑师设计,采用土耳其式多层的圆形大拱顶和细长铅笔似直刺云霄的宣礼塔,清真寺的尖塔向空中发展,塔尖离地面85米。 清真寺的大型圆屋顶高约52米,直径21米。 院子北端放置的是法国政府给的时钟。它是送给法国的卢克索神庙的方尖碑而得来的回礼。这座钟已经布满灰尘,无法再工作。而方尖碑至今仍矗立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上。 大殿入口。进寺内必须脱鞋。这里和泰国等其他地方不一样,鞋子脱在门口可能就会不翼而飞,所以,参观者人手一双鞋。(门口有人专门做买塑料袋的生意。) 其室内装潢也特别豪华:大型的枝型吊灯,无数电灯,以及反射着灯光的石英玻璃……在这和谐的灯光下,整个清真寺显得十分庄严肃穆。 进大厅者无不为它各种各样炫目的灯饰及其组合瞠目结舌。 殿堂内悬挂的许多玻璃球灯,发出的是黄色光亮,显示出大殿的辉煌气势。 迷人的灯饰绚丽夺目。 它的巨大拱顶和两座铅笔形的尖塔是埃及其他清真寺所没有的。日暮之时,清真寺笼上了一层绯色,十分迷人。 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是以伊斯坦布尔的清真寺为原型建造的,具有典型的土耳其风格。 乔哈尔宫,位于阿里清真寺旁,建于19世纪,是穆罕默德·阿里时期的政府所在地,今为乔哈尔宫博物馆。 乔哈尔宫最初由穆罕默德·阿里于1814年委托建造,是一个真正令人惊叹的建筑之美,各种风格的建筑被采用,使它们能够无缝融合在一起。 乔哈尔宫对面是建于14世纪的纳西尔·穆罕默德清真寺。 纳西尔·穆罕默德清真寺是城堡内保存最完好的马穆鲁克时期建筑,采用的是埃及本土的风格。 清真寺全名为苏丹纳西尔·穆罕默德·伊本·卡拉温清真寺。它是马穆鲁克苏丹于1318年建造的,是城堡的皇家清真寺,开罗苏丹在那里进行周五祈祷。 苏丹纳西尔·穆罕默德是苏丹卡拉温的儿子之一。据说,他身材矮小,跛脚,一只眼睛还患有白内障。然而,他仍然设法获得了人民的支持,因为他很聪明,精力充沛。他还设法与其他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历史编年史家伊本·巴图泰赞誉他具有“高尚的品格和伟大的美德”。 纳西尔的名声是建立了马穆鲁克帝国统治的城堡地区,使城堡位于更日常的人们市场之外。 这座清真寺最引人注目和独特的特点是它的两座完全由石头建造的尖塔。第一个位于清真寺的东北角,在那里它可以召唤军队祈祷。另一个(即图中这个)在正门附近。 位于正门正上方西北门户的这座尖塔,其顶部在开罗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它有一个大蒜形的球茎。上部结构覆盖着绿色、白色和蓝色的釉面马赛克(釉陶)。据说这种风格是由一位在纳西尔·穆罕默德统治期间来到开罗的大不里士工匠带来的。 这座柱式清真寺是一个独立的63 x 57m 矩形建筑,围绕着内院,朝拜一侧是圣所,其他三侧是画廊。主入口从西墙的正面突出。还有另外两个入口,分别位于东北侧和南侧。与开罗的大多数其他清真寺不同,它的外墙没有镶板,除了由矩形和圆顶组成的锯齿外,没有任何装饰。这导致了相当朴素的外观,这可能是由于其背景的军事性质所造成的。庭院周围内墙上的锯齿是阶梯式的。 几个世纪以来,Qala'un 清真寺被认为是开罗最迷人的清真寺,直到 16 世纪祈祷壁龛上方的圆顶倒塌,高大的大理石护墙板被奥斯曼帝国征服者苏丹塞利姆一世带到君士坦丁堡。现在的圆顶是现代的,由取自古埃及神庙的花岗岩柱承载。 巍峨雄伟的萨拉丁城堡,城墙宽2米。城内阿里清真寺的寺顶尖塔象一把利剑高耸入云,巨大的圆顶沐浴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每天都有众多的游客来这里参观,拜谒和凭吊当年抵抗十字军的英雄。 结束萨拉丁城堡和阿里清真寺的游览之后,进城吃饭,然后回到机场酒店休息。半夜登机,顺利踏上归途,结束了此次古法老的王国埃及之行。<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完——</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