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房地产经济的兴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之前,房产属单位所有,职工住房,全是单位分配,每个单位员工根据其需要都可分到或大或小的宿舍,许多职工全家都窝居一间宿舍中。</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们县也才只有一个“先声开发区“,先声开发区是我县在九0年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商住房小区,是县“五套班子”及科局干部、完中校长的福利房,每套面积有七十多平和九十多平,没有公摊面积,一套一万七到一万九。在当时“万元户”稀少的情况下,相当一部份享有此“分配权“的干部也要四处借钱才买得起。</p><p class="ql-block"> 此后几年,全国轰轰烈烈的房产开发盛行,当时我们县还是属于全国“百穷县”,工资低而且还时有拖欠公务员和教师工资现象。为了迎合房产开发,县政府允许单位买地集资建房。县城的一中、六中、铭选几所完中,也纷纷买地让教师集资建房,我所在的中学在乡下,不可能在县城集资建房。</p><p class="ql-block"> 九二年和九三年,许多公务员、教师“下海”助力企业发展,耐不住一同学老板三番五次邀请聘任,到其“机电贸易公司”任职帮忙,工作中,接触到许多工商金融界领导和商场推销业务员,从他们的闲谈聊天中了解了广东及全国各地的改革开放情况,改变了我原有谨慎小心的人生观,当遇有业务时,哪怕我对对方一无所知,对业务一点也不熟悉时,根据自已的分析判断,也要冒险一搏,结果成功了,赚了“第一桶金”七千元,这是我近三年工资的总和。</p><p class="ql-block"> 此后的一天,三弟拿了张合同来找我,告诉我:“我们供销总社买了块地要让全县各供销主任集资建房,我不想要,你要不要?”我看了合同,每套预算价在五万六~五万八”,我也没多想,也没和老婆商量,也没问清集资房的具体位置和建造情况,便拿起笔就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就往供销社集资账户转入第一笔资金“两万八”,到九四年三月份,又陆续转账三次合计三万二,经抽签抽到了二楼(共七层)。</p> <p class="ql-block"> 九三年买套房,在我们学校,我算教师 中最早买房的了,虽然负债好几万,但同事们赞叹羡慕不己。拿到套房钥匙后,为了尽快住进属于自己所有的房子,结束租房生活,我又向亲朋好友借了一两万元作简单装修:安装防拦罩,贴地板砖,装修厨房和卫生间,买两张床。从此开始过上“住套房”的城里人生活。</p><p class="ql-block"> 住上套房,看似“风光”,可个中艰难又有谁知?那时没有“按揭”一说,从银行贷款没有门路别想,唯有向他人借高利贷。前前后后我借了五万七,都是亲朋好友三千五千主动无息借给我的,而且没期限。当时我的工资才二百四十多元,女儿又被省属重点中专“南平林校”录取,一个月生活费也要二百多元,儿子和我在二中(乡下),老婆在县服装厂做工,四个人三地生活,负债额是我工资的二百多倍,想想有多难!压力有多大?!</p><p class="ql-block"> 说我们这辈人抗压能吃苦不假,想到这么多负债,若仅靠我的工资和老婆打工挣钱来还,那要到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还清?何仿女儿的生活费要按时寄给,老婆三餐吃素想多省一点,既使如此,也节约不了几个钱!</p><p class="ql-block"> 老天有眼,让我赚到第一桶金的客户,又和我做了几笔生意,而且很守诚信,都按时给我转账,这样结算下来,我净赚了近三万,在两年时间内还清了同学老板的最大借款。那两三年,我利用周末和同事一起在学校打短工、抬石头、挖地基,赚够几千元便拿去还债,晚上给几个公务员子女补习赚点生活费,我的工资寄给女儿做生活费,老婆的工資积攒成数还负债,就这样夫妻齐努力,想不到只用三年时间就还清五万七千多负债。</p><p class="ql-block"> 欠钱负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身不努力,欠债不想还!现在有些年轻人总说压力大负担重,什么压力?什么负担?有父母在做后盾,一点负担便叫苦连天?!做好本质工作也称压力?</p><p class="ql-block"> 唉,年轻人都被父母惯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