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初冬的早晨,空气清新而微凉。当第一缕阳光洒满大地,给万物披上一层金色光辉的时候,我背起背包来到了城市运动公园,和经开合唱团的歌友们登上大巴车,开启了西府游的行程。</span></p> 一路欢歌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岁月染我两鬓霜,笑颜依旧把歌唱。张团长指挥全体歌友合唱了一首《送你一个长安》后,就把话筒交给了身边的张姐,她独唱了一首《黄土高坡》后,把话筒传给了小赵夫妻,她俩合唱了一首《我的甘肃老家》,博得了全车歌友的掌声。</span></p> <p class="ql-block"> 话筒传到我跟前,五音不全的我推辞不过,就给大家讲了一个在网上看到的与今天旅游第一站有关的姜媛的故事:远古时候稷王山上,有个纯洁美丽的姑娘,名叫姜嫄。一个大雪后的冬日,姜嫄到山里砍柴。那么厚的积雪,她怎么走得动?可巧路上有一道男子汉踩下的足迹,她便履其迹而行。那脚印好大,姜嫄姑娘落下脚时便想:“好个魁梧男子啊……”她哪里知道是神的足迹呢?结果她竟怀孕了。母亲见女儿未婚而孕,好不羞愤,待女儿临盆时,就命她骑匹骒骡到野外去生。姜嫄含泪出门,骑着骡子到个僻静的山凹里,正要生呢,骒骡也要下驹,姜嫄一急用针扎住了骒骡的产门,从此骡子再也不会生驹了。姜嫄将婴儿扔进一个水池中。时值盛夏,池水忽然结冰,婴儿竟未淹着。又飞来一大群鸟儿,用羽毛温暖着冰上的婴儿。那婴儿便是教民稼穑的后稷,俗称稷王爷。武功人民在当年姜媛生后稷的地方,将江南风情与关中文化巧妙融合,建成了一处反地域特色旅游景区——姜媛水乡。</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路欢歌一路笑,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我们西府旅游的第一站,武功县“姜媛水乡”。大巴车停稳后,我们下车在景区门口拍了张合影照,然后沿着漆水河边的木板桥进入景区。</p> 游姜媛水乡 <p class="ql-block"> 可能是旅游的淡季吧,景区只有我们和咸阳来的两车不到一百个游客。美女们一边欣赏流水、民宿、游船画舫、水车依依,一边拍照,把自己靓丽的倩影和水乡美景定格在了一张张照片里。我和老张小赵几个男歌友,转了一圈才找到了姜媛故事里神走过留下的大脚印。那地上的两行脚印,中间的一个最大,长足足有七八十公分。我把自己四零码的脚,踩到大脚印上比试了一下,不及人家的六分之一。看着架在漆水河上七八米高的悠悠桥,我们都想走上去体验一下在河上随桥一起晃荡的感觉。走到桥下一看,两边的铁门都锁着不准通行,只好穿过姜媛阁,来到天壶前,用手接一掬壶嘴里流出的天水,粘一下喜气。</p> <p class="ql-block"> 这个人造的景区不大,不到半小时就逛完了,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关中民俗文化,又体验了江南古镇之柔情后,坐车赶往第二站——武功都城隍庙。</p> 看都城隍庙 <p class="ql-block"> 我见过故乡彬州的城隍庙,游过三原、西安、南京的城隍庙,可导游却说武功的城隍庙与其他的城隍庙都不同,叫都城隍府,它不仅因精美的建筑在关中西部独树一帜;而且又以“天下城隍戴相帽,唯有武功城隍佩王冠”的美誉名传天下,值得一游。</p> <p class="ql-block"> 我和众歌友进入都城隍庙看了庙内的简介才知道,这里的城隍之所以端冕垂旒以王自居,原来和唐太宗李世民有关。</p><p class="ql-block"> 贞观二年,陕西大旱。李世民轻车从简,巡察完岐州等地救灾粮款发放和军民修渠引渭工程后,回到武功县城,看到城隍庙里众位乡亲面带愁容,鸣炮焚表,烧香磕头,求神祈雨的情景,不由得伤感万分。便来到城隍像前顶礼膜拜,默声许愿。"城隍有灵,如能及时普降甘霖,解救天下众生性命,也算您为辅助朕推行新政立了头功,朕定封您一品辅德王"。不知是李世民的真情打动了城隍,还是久旱有久雨的原故。当天下午,放晴的天空就被乌云笼罩的严严实实,到了晚上雨就下了起来,而且越下越大。这场久旱的甘霖接连不断地下了五天,使庄稼当年获得了大丰收。李世民为了兑现诺言下旨召告天下,武功县城隍庙改为都城隍府,城隍连升三级,为一品辅德王。</p> 观教嫁台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都城隍庙转了一圈后,就来到了全国唯一的古代农业名胜古迹——教稼台,这里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p> <p class="ql-block"> 进门就是一座后稷的雕塑像,像下的简介告诉我们,后稷为姜媛所生,系周人始祖,幼有大志,喜值好种,成年时曾随大禹治水,归来后树艺五谷雨中亭川漆水之畔,设台教嫁于武功古城东河滩,开启中华农耕文明先河,建立了粒食万民的不朽功勋,被尧帝授为农师。舜帝赐其号为后稷,封国有邰,建成邑于漆畔东塬。</p><p class="ql-block"> 教稼台为覆斗形,古朴典雅、别具一格,它还辟有四个门洞,寓意一年四季另有二十四根栏桩,隐含二十四节气;前后有台阶可达其顶,象征五谷丰登。传说是四千多年前周人的祖先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的地方。</p> 品旗花面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教嫁台就到了吃中午饭的时间,一位武功的歌友对我们说,武功镇的传统美食是旗花面。这种面因它所用的鸡蛋花、葱花、带片等都切成像小旗子一样的平行四边行或三角形,故而得名“旗花面”,也叫一口香或起花面。</p> <p class="ql-block"> 说起武功的旗花面,还有一段美妙的历史故事:相传明孝宗正宫娘娘得了一场怪病是茶饭不思,众太医束手无策。恰巧宫中有位厨师,农家出身,知晓娘娘是多食山珍海味,肉食过剩所致,于是便在清凉的鸡蛋汤内下了几根手工面条,伴有臊子、葱花、姜丝、鸡蛋饼等,调味以陈年老醋出头,正宫娘娘连吃几碗,皇帝听闻大喜,亲口品尝,边吃边赞。在吃的时候,皇帝看到碗内臊子菜和菜油黄白绿,色彩分明,挑起面条形如小旗,放进碗内状似花朵,明孝宗遂起名旗花面,列为宫廷御饭。后来,康海是弘治年间钦点头名状元,官居翰林院修撰。他是武功人,喜食面条,让自己的厨师向御膳房的厨师学会作旗花面的方法。被罢官后,他带厨师回故里,于是旗花面便在武功流传开来。七百多年来,旗花面一直在武功流传至今。农家妇女将旗花面作为待客的硬菜,许多外地游客来到武功,都要品尝这道美食。</p><p class="ql-block"> 武功镇街道两边游几十家旗花面店,我和老苏小赵老石三人走进其中的一家,主家给我们每人端来六碗旗花面,远远就闻到那鸡汤的鲜味和喷香的醋味,碗里的葱花等臊菜色艳,黄色菜油浮汤一层看起来都香,拿起筷子夹起碗里的面条送进嘴里,感觉光而筋,薄如纸,可以用“汪、煎、清、稀、细、软、工”七个字来形容。</p> 瞻苏武纪念馆 <p class="ql-block"> 吃完饭我们坐车来到苏武纪念馆。苏武纪念馆前为宽阔的苏武广场,踏上纪念馆前的台阶,赫然映入眼帘的是高大雄伟的仿汉阙门,中间两座门楼高九米,左右两侧的门楼高七米,四座门楼左右相对应矗立着两两呼应。走进阙门看见一尊苏武执节仗挺立的铜塑像,塑像中的苏武手持汉节,虽衣衫褴褛但眼神坚毅,向东方凛目仰望着。苏武的胡须、衣袂、手执节仗的旄结均作风吹状,让人犹如看到北海的寒风凛冽和缺衣少食,脚边是两只小羊羔。</p> <p class="ql-block"> 走进纪念馆,我看到墙上的连环画生动形象:有苏武奉命出使匈奴时写下了深情款款的《留别妻》,体现了苏武侠骨柔情的一面;有副使张胜私自参与匈奴内廷谋反,导致节外生枝的事态变故时他引刀拒辱,展现了时刻以大汉使命为第一的慷慨赴死气节;有面对卫律的威逼利诱,他凛然不屈,怒斥卫律,体现了他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宁死不屈的铁骨铮铮;有单于见苏武不受威逼利诱,更加敬重,越发想让苏武投降。他们企图用折磨困厄的方法来摧毁苏武的意志力,将苏武幽闭在地窖中,断绝饮食;有苏武在地窖中渴饮雪饥吞毡,顽强地活了下来,仍然坚决不降;有流徙北海的苏武啮雪吞毡却无怨无悔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要有勇气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放弃信念不抛弃自己才有可能成功。</p><p class="ql-block"> 我还欣赏了馆内收藏的名人题字、作画、楹联、诗词歌赋等文化作品,无不透露着后辈子孙们对苏武精神的敬仰与尊崇。特别是华国锋的题词浑厚气派,揭示了苏武精神的实质就是:坚守和信念,忠诚与骨气!</p><p class="ql-block"> 苏武历尽艰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节不屈,仗节牧羊,忠贞不屈,爱国正气浩然长存,汉宣帝将苏武列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褒赞他爱国忠贞的节操。公元前六十年苏武病故,葬于此地,终年八十余岁。苏武的墓在大殿后面,墓前立有清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题书的“汉典属国苏公墓”,武功县令阮曙题书的“汉典属国苏子卿之墓”及民国时期的“重修苏武墓门碑”等碑石。</p> <p class="ql-block"> 苏武牧羊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心中信仰,不屈服于困难和压力才有希望;提醒我们要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始终保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和忠贞。</p><p class="ql-block"> 走出苏武纪念馆后,我和歌友们乘车去西府太白山下泡完温泉后,晚上在西府宝鸡的眉县酒店下榻,第二天中午乘车前往西府游的最后一站,眉县“太白山唐镇”。</p> 逛太白山唐镇 <p class="ql-block"> 太白山是秦岭之巅,终南山脊。数千年间诸多文人名仕寻访太白,或隐居出世,或问道修仙。姜子牙封神、老子牧牛观景、药山之名因孙思邈流传、苏东坡拜仙求雨、韩愈父子在此隐居,诗仙李白泼墨成山、醉卧留石,留下“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成为描绘太白山的传世佳句。</p> <p class="ql-block"> 唐镇建于太白山下,它采撷了大唐繁荣昌盛,以底蕴丰厚的城市文化为设计理念,以重现盛唐山水画卷的新唐风山居来雕琢,一群林荫掩映的低密度建筑气势雄伟,清澈的天空和巍峨的秦岭是这里的背景,庭院里蔓延的绿色充满了生命和活力。它不再是城市里有着坚硬外壳的高密度住宅楼,而是与自然融为一体会呼吸的小镇,古朴却富有活力。</p><p class="ql-block"> 走进唐镇,仿佛置身于盛唐时候的建筑风格里,有诗酒唱和之韵;仰望太白山秀美的风光,具有回归大唐的纽带作用;清雅的唐乐在山水之间回响,拉开鄉約之旅的序章;天籁童声颂读着太白山赋,细数奇峻险秀山川之美。</p> <p class="ql-block"> 我和几位男歌友,沿着林中小路走走看看,将心事融进草长莺飞的风光里。聆听潺潺水声感受清新空气拂面;掬起一捧温泉水静享远离尘嚣的惬意;祈福树上悬挂起最美好的心愿;诗唐雅集美学馆寻味古人生活意趣;诗酒花茶琴棋书画里发掘内心的宁静,追溯唐风雅趣。站在观望台上眺望,尤为壮观,古蕴唐镇充满了梦幻色彩,身临其境,如诗如画令人陶醉。</p><p class="ql-block"> 极具风韵的美女歌友,一展芳华依旧的风采,依旧娇俏迷人。她们三人一堆五人一群地奔走在唐镇的各处美景旁,摆出各种美姿在拍照留念,时不时来几句古装电视剧里的剧情客串,人人心里都是美滋滋的。</p> <p class="ql-block"> 唐镇的精致别雅和诗雅幽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富有雄心壮志,对陕西这片热土怀有家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两天的西府游,消除了歌友们生活的压力与疲惫,凝聚了友谊,增强了团结,收获了快乐,留下了美好的记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