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家庄一样,吕家庄、邢家庄也都是堡,有外围的夯土墙;也都叫庄而非村,当年有相当身份、地位的大户;也都因堡内居民姓氏而得名,前者吕氏、后者邢氏;也很有历史传承,也有一定遗存,值得一看。而且,两个堡子均为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宋家庄镇下属,均位于镇域、县域西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 宋家庄、吕家庄、邢家庄位置图</h3> 10月2日那天,到吕家庄时已是下午三点半,天色依然半阴沉,就像某人不开心的脸,不过有时会努力微笑一下。即使对古堡大门上的灯带再不喜欢,但见到门口的老乡总要来点亲切的语气,“老哥,您好!这是咱吕家庄原来的那古堡吗?”老哥说,“就这,往里走!”他说的这,自然指眼前这个土墩站岗的大门。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 吕家庄北堡堡门</h3> 两个土墩当为堡门两侧的墩台,不用说也是夯土而成。当年或有包砖,现已无存,下半截有毛石灰砌,还是虎皮的斑纹;上部裸着窝窝头的身子,但肯定实心。两墩相夹的,才是条石为基、青砖砌墙的堡门。其通体棕黄,有说与当地土质与风雨相关。堡门左右两条腿子夹着券门,其券脸五券五伏,外缘又多加两条逐层外凸的伏砖,您可以认作“五券七伏”。券脸之上是三只砖簪,并无雕花,一看就是后改装的。中簪上方是块青色石匾,中间是黄漆勾勒的楷书“吕家庄堡”四字,偏两侧的“吕”与“堡”字上方有云纹,左“日”右“月”;上款“大明国”“堡长李×”,下款“嘉靖贰拾伍年岁次丙午伍月×日”,看来吕家庄堡比宋家庄堡只差12年;石匾外圈配两层枋子,里竹节外枭砖。石匾两侧以及腿子各有方形砖雕,均为“松鼠吃葡萄”的图案,象征子孙众多、寓意世代绵长。但四块砖雕均为一图,且图案细节不对称,疑非原物。并非原物的,还有门顶上的“错十字”花砖墙及含菱角的砖拨檐。但门额上缘的砖拨檐原始且美观,上两层错菱角、下两层一直檐一半混。可以说,“还行,喜忧参半!”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 吕家庄北堡堡门门额</h3> 走进去看,此门洞只外墙拱券,里为平梁过木。门洞对过是街面的宣传画,为红色题材。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 吕家庄北堡堡门外宣传画</h3> 堡门的两侧,是两座戏台。这戏台有意思,东西各一,还成双成对的,看来给唱对台戏预备滴。有文章称“堡门的东西两侧是两座小巧精美的古戏楼,建在砖砌的高台上”,老夫看看笑了。一是只一层的面阔三间硬山房,槛墙不砌,台面前敞,也算楼吗?作为建筑,原来本未有,又如此新貌,何来戏楼之古?戏台挑高有限,檐口高不过两米,实属小巧。但演戏能耍把得开吗?另,半米不足,也算高台吗?老夫乱想,戏台前是村里的主街,这一演戏也得交通管制吧?里面墙壁上的彩绘是些常见的民间故事题材,如涌泉跃鲤、岳母刺字、王祥献桃、弃官寻母等等。当个文化展棚,还不错。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 吕家庄北堡戏台</h3> 侧目一望戏台的时候,只见些许土墙侧漏。那是在戏台再往西一点儿,被一排高大的杨树遮着。走近拍两张,有电线杂乱。于是从堡门而入,找那堵墙去。进去一看,哇!堡墙虽残,但高大威猛,仍有3-5米之高。尤其是那角墩,更显突出些。墙下有些民居,有的尚且住人。小巧的门楼或卷棚或正脊,虽雕琢无多,但岁月彰显。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 北堡残存土墙</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7 北堡农家院门楼</h3> 虽说吕家庄是宋家庄镇域内人口最多、耕地面积最大的行政村,但此庄与宋家庄的差距明显。门楼是基本的门面,由此可见一斑。于是,出门想走。门口的大姐说,“这是北堡,那边还有南堡呢。”她手一扬,指着斜对面。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8 吕家庄北堡民居门额装饰</h3> 原来,吕家庄始建于唐朝末年(904),庄内吕姓居多,故得名“吕家庄”。明代后期,吕家庄人丁兴旺,村庄壮大,在明宣德年间,村内陆续建造了北堡和南堡,形成了“两堡并立”的建筑格局。这在蔚县八百庄堡中,算是成村建堡较早的一个古村堡。据说,现属“二类古村堡”,但这“二”不知怎样的划分标准。<br> 过来一看,南堡更气派,遗存更丰富。还是先观堡门,眼前的是北门,另有南门。南堡北门也如前面北堡门那般制式,但石基更高,且门外有影壁相衬,故显威武壮观。影壁倒八字分置,都是上正脊、下须弥座的青砖作品;博缝砖带“寡妇脸”,砖檩枋夹垫花砖,四枝砖簪一字排开,砖椽前出托兽头筒瓦,均雕工精致、造型高雅。只是壁心为方砖干摆,不事雕饰,差点意思。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9 吕家庄南堡北门</h3> 门额没甚区别,只是牡丹作主角的“花开富贵”又胜了北堡门的“松鼠葡萄”。而且,门额上的门簪除原有三枝,腿子上似另有二。有人说,这雕的是“五谷丰登”,但原图似被刻意破坏,但起码是原物。值得注意的是石匾,一是“吕家庄堡”字迹稍显随意,二是两朵云纹之间加了“镇虏”二字,三是下款里在“嘉靖贰拾陆年”基础上明确了“夏季月上旬吉日”,四是上款中除堡长×××、×××外还有“土匪×××”字样。而且,经过了运动把门簪都砸了,这“土匪”能留下来,有意思吧?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0 吕家庄南堡北门门额</h3> 据资料,“南堡城堡平面呈方形,黄土夯筑,开南北二门。”进门里走,先是一条南北纵街,但并未直通,而是北门正对一座小庙,匾额上书“观音殿”,为正脊、硬山建筑,前出腿子,上置盘头,且配雕花的戗檐砖及椽头彩绘,但疑为后建。小庙座落于一条东西横街,左拐后才通南堡门。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1 吕家堡南堡观音庙</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2 吕家堡南堡观音庙匾额</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3 吕家庄南堡街道(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4 吕家庄南堡街道(2)</h3> 有文章称,“这里的人们无论穷富,均以土地为生。历史上,没有出现过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更没有留下豪门大宅和长亭高阁。”“两堡均为普通的民居小院,不起脊,不安兽,更不见雕梁画栋。”但老夫所见,并非完全如此。眼前,农家小院里的民居多为卷棚或单坡屋顶,其后檐墙多土坯戳立的“泥墼子”,山墙多为软心抹灰。有的在房屋四角以砖砌柱,谓之“四角硬”。但有的连房带门都是“泥墼子”,甚至影壁也是大面积的抹灰软心,却唯独要弄个砖瓦的檐条或“小帽儿”,有的还有相当精致的砖饰。他们宁可给抹泥的后檐墙以各种方式戗柱支护,宁可直接借用堡墙作山墙,宁可给缺少预算的门楼用戳斗砖、用“泥腿子”,也要省下钱来做砖檐瓦面,包括以“瓦格墙”作院墙,也要给那不甚高大上的宅子添点彩。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5 吕家庄南堡民居后檐墙及山墙(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6 吕家庄南堡民居后檐墙及山墙(2)</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7 吕家庄南堡民居后檐墙及山墙(3)</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8 吕家庄南堡民居后檐墙支护</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19 吕家庄南堡民居借用堡墙</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0 吕家庄南堡农家院的小门楼(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1 吕家庄南堡农家院的小门楼(2)</h3> 这里,深宅大院鲜见,繁复、精致的雕饰少有,但并非绝迹。比如通体雕花的门簪、朵朵梅花的盘头、有所雕琢的上马石,还有兽头瓦的排山铃铛和悬鱼莲头。甚至,也有面阔一间的广亮大门和成排的木架梁、尖山顶、腿子出挑的房子。不知,是大宅院还是寺院?真武庙和龙王庙当时没顾上看,是个小遗憾,下次补课必须要找见。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2 吕家庄南堡民居盘头上的砖雕</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3 吕家庄南堡民居门楼上的门簪</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4 吕家庄南堡民居门楼下的上马石</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5 吕家庄南堡民居的铃铛排山</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6 吕家庄南堡民居大门及房屋</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7 真武庙门楼,源于网络</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8 真武庙正殿,源于网络</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29 真武庙壁画,源于网络</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0 后土神位,源于网络</h3> 往南走,遇戏台。这戏台座南朝北,现已经修缮,旧貌换新颜。现在讲究看风貌、风采和风范,这些都有,独少些古韵。擦肩而过,不看也罢。值得一看的,是这个二跑蹬道上的小门,小巧、精致、隐蔽,不知是否戏台的后门?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1 吕家庄南堡戏台</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2 疑戏台后门</h3> 戏台东面后侧,就是南堡南门。此门除顶部花墙,均为旧物,可谓古韵浓郁。其门洞拱券为三券三伏,外缘也多加两道外凸的伏砖;北面门额中央是带砖枋子的砖匾,为阳雕的行书“南堡”二字,表面黄漆;砖匾两侧砖簪,方柱状前出,雕相向的荷叶四朵。再往上,是砖枋、荷叶墩、全混砖及其抽屉檐,均见雕功不凡。与北面相比,南面门额中央也带砖枋子也为阳雕也是行书,但雕的是“吕家庄”三字;砖匾两侧的门簪为菱形,雕整朵牡丹,另两侧腿子上加雕“鹿竹”、“鹿梅”,象征才华出众和福禄繁花。应该说,正面就是比背面讲究。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3 吕家庄南堡南门(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4 吕家庄南堡南门门额(里)</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5 吕家庄南堡南门(外)</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6 吕家庄南堡南门门额(外)</h3> 行走期间,还遇几段土墙,于青郁的柳树与玉米棵子之间更显沧桑。即使缺少植被的衬托,土墙也一如既往地斑驳、悲怆。古堡就是古堡,无论怎么改造,也去不了土腥与朽木的味道。鲜花会开会落,芳香无存;石碑或整或缺,字迹永存。原汁原味也好,古风新韵也罢,嗅过便是收获。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7 南堡残存土墙(1)</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8 南堡残存土墙(2)</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39 南堡残存土墙(3)</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0 南堡农家院墙上的花</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1 吕家庄南堡的残碑</h3> 哟!这里还有个大礼堂,还是皮影戏纪念馆呢。“没开门,走吧!”下一站,邢家庄。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2 吕家庄大礼堂</h3> 邢家庄离吕家庄很近,就在西南二里,开车没几分钟就到了停车场。原来,这是个以影视基地而著名的古堡,现在被打造成了“觉醒城”。那也进去䁖一眼吧,起码看看那个在众多摄影作品和影视作品中出镜率颇高的门楼。<br> 走近一看,“哇塞!门楼修了。”最先闯入眼帘的是城台上的铺房乃攒尖顶的阁楼式。不得不服,够高级!修了的还有作围护的花墙和两侧的堡墙,连那门口墩台也给美容了,以致于左侧的墩台像窝窝头更像模型。像模型的还有右侧的方墩以及作基础的虎皮石墙甚至相连的土墙,都相当地规整。老夫心说,“这还能拍电影电视剧吗?”能显古韵的,一是门额上那块带砖枋子的石匾,行楷的“邢家庄”三字颇具功力;二是石匾两侧的两枝门簪,为团花图案;三是三券三伏的门洞,还有洞里青石面上深深的车辙。看老图,门口两侧也有吕家庄堡那种倒八字撇山影壁呢,这一修就修没了。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3 邢家庄东堡堡门</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4 邢家庄东堡堡门下的车辙</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5 邢家庄东堡堡门,源于网络</h3> 往左看,小庙也修了,但显着古旧。只好说,“修旧如旧,就好!”一间正脊正殿,右挂一间卷棚偏殿,都有砖雕盘头,都有椽枋彩绘,也够高级。最显品味的,是殿后面的那棵老柳树,足有百年树龄。据说,“桥上有井,井旁有树”是邢家庄的一道独特景观。眼前的桥那么新,树那么老,小庙古色刚刚好。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6 邢家庄东堡外小庙</h3> 再往左,也是堡门的东侧,有口古井,还披红戴花,像出嫁的新娘子。除了井,这里还有真正的老物件,就是石雕的牛马饮水槽,“这可够年头!”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7 邢家庄东堡外古井</h3> 据说,邢家庄古堡始建于元朝,“庄堡内的民宅大都为砖木或土木结构的四合院,其中西堡、东堡的四合院以砖木结构为多。院落或两进或三进,取势方正,布局严谨,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原生态古堡成为重要的影视拍摄基地,曾先后拍摄了三十余部电影、电视连续剧。”<br> 沿街往里走,不知这是否传说中的“马家大院”,现在已叫“觉醒城”。据说,“明末清初,飞狐古道上南来北往的客商和运送货物的骡帮成群结队,络绎不绝。邢家庄的一些农耕大户发现了新商机。当时,马家作为邢家庄第一大户人家,以其雄厚的农耕收入为基础,开办了‘四盛合’缸房,经营起酿酒业。”以至于马家愈发成为邢家庄的“豪门”,至今仍被堡里人津津乐道。看看,这觉醒城比当年的马家大院还豪华吧?所有房屋整饰一新,连房前过道上挂满了雨伞、灯笼和国旗,这是景区的标配吗?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8 大院内北侧大门及连栋房屋</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49 觉醒城的创意图标</h3> 大门够规格,带鸱吻的正脊加带垂兽的垂脊,虽为硬山,但为铃铛排山,还有博缝砖及砖雕的博缝头加持,柱头、雀替、椽头均饰彩绘,相当鲜艳;一整间的广亮大门配两扇带蒲首的黑门板,庄重、大气。终于找到一小段老墙,果然不一样。看来,再高仿也不成,砖仿木的枋间垫花工艺会说真话。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0 大院内院门</h3> 进门迎面影壁,更比一般人家高大。此为一字影壁,正脊带鸱吻,筒瓦下顺至砖椽,下垫砖檩、砖椽、砖雕花,亮点是大枋子两端的草龙砖雕作品。下垂的莲头与壁心的岔角也够精美,但老夫总疑有新修,是那种极讲究的新修做旧。没做旧的原物肯定有,比如须弥座,别的老夫拿不准。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1 大院内影壁</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2 大院内影壁雕花</h3> 绕开影壁,院落中是座北朝南的三间正房,正脊硬山,看点是正脊中间的宝瓶与两侧垂脊上的垂兽竟然都是阁楼式,正脊上的依然正脊,垂脊上的均为攒尖。还有个看点在随墙门上,“一枝梅”的砖雕甚妙。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3 大院内房屋格局</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4 大院里正房正脊的阁楼式宝瓶</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5 大院随墙门上的砖雕</h3> 正房两边为东、西厢房,房间里都有些展览,比如在此拍摄过的影视海报、早年间的老画,还有图案讲究的窗棂、当地多少辈人习惯的炕席以及炕上的火炉。外面还有敞棚,放些过去的簸箩、风箱等生活用具和犁杖、脱粒机、砘子等生产工具,甚至是带着秸秆的麦穗和谷穗。不错,算得上机械化之前农民生产生活的大课堂,让城里人看看会新鲜。这都是老夫熟悉的东西,简单一观,开路!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6 大院房间里展览的海报</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7 大院房间里展览的旧画</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8 大院房间的窗内与窗外</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59 大院房间展出的旧火盆</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0 大院里的壁画</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1 大院展出的风箱</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62 大院展出驴搭子</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3 大院展出的砘子</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4 大院墙体的对比</h3>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5 古堡墙体上的老树</h3> 告别邢家庄,再见蔚县,下面前往山西广灵,访古继续…… <h3 style="text-align: right">图66 古堡新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