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题记:</p><p class="ql-block">一阵秋雨几分凉,</p><p class="ql-block">暮色霜浓菊花香。</p><p class="ql-block">无情杏黄随风落,</p><p class="ql-block">师生浊酒沐夕阳。</p> <p class="ql-block">11月30日—12月1日,因乌溪江电厂陈斌同学邀请,我们原上海市唐山中学86级师生一行9人在物理老师班主任冯淑凤老人的率领下,坐高铁来到衢州,看望近四十年扎根浙西山区水电站默默奉献的同窗好友。都有几十年未曾谋面,彼此有着看不完的惊讶和说不完的惊喜。这两天,天气格外晴朗,美丽的衢州好像张开了双臂欢迎着远方的朋友!衢河两岸,绿荫环绕,蓝天白云,风筝起舞,一派温馨浪漫的吉祥景象。</p> <p class="ql-block">黄坛口水电站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境内,为钱塘江支流乌溪江流域两级开发的第二级电站,是新中国建国初期浙江省最早兴建的一座中型水电站。上游距湖南镇电站约29km,下游距衢州市约16km。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2388平方公里,总库容0.857亿立方米,为日调节水库;坝顶高120.00m,坝顶全长209.00m。溢流坝段原设10孔溢洪道,每孔净宽10.50m,堰顶高程105.50m,采用底流消能。1992年将东二孔(9号、10号)改建为发电进水口。电站装机6台,总装机容量82MW。工程于1951年开工,因故两次停工,1956年复工续建,1958年4月水库蓄水,1959年11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运行。1992年扩建工程开工,1995年竣工。(文字摘自百度)</p> <p class="ql-block">在水电站老集控室运行控制盘前,陈斌同学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老师和同学们听得认真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在电厂升压站旁,冯老师再次给我们讲授了电力学知识,电磁场环境下切割磁感线就会产生电流。快半个世纪过去,当年老师讲课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依然还在日常生活中得到鲜活运用,发挥着重要作用。真是:历经千变万化,老师授予的理论不变;多少物是人非,老师浇灌的情谊最深。</p> <p class="ql-block">走出集控室,冯老师和陈斌等同学在坝前最佳位置分别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黄坛口水电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施工的中型水电站,有“浙江第一颗夜明珠”“新中国水电建设摇篮”之称,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院士就是从这里起来,走向了新安江,走向了全中国。老水电人身上都有着朴实、敬业和执着的特点。1950年,陈斌的父亲响应党的号召从大上海奔赴衢县参加水电站建设,无怨无悔扎根在浙西的山沟沟里,“一辈子就干一件事,干成了一件事”,身体力行实现了“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宏愿。我们为拥有这样的老上海人而感动!陈斌是名副其实的水电二代,他继承了光荣传统,学得了精湛手艺,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的艰苦奋斗朴素形象和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给上海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为拥有这样的老同学而自豪!</p> <p class="ql-block">在坝顶,王毅渊同学拿出心爱的自拍杆师生合影,照片拍出了自信和自豪。</p> <p class="ql-block">衷心祝愿我们的老师像水电站一直保持的安全生产最高记录一样开心快乐、吉祥如意、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班长虞飙,变的是岁月,不变他容颜,独领风骚40年!</p> <p class="ql-block">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条民国时期留下的老街,今天走进了不少上海人,他们个个神采奕奕,把欢乐带给了异地古城。</p> <p class="ql-block">周蔚和张璐,一辈子的好同学、好姐妹</p> <p class="ql-block">余菲同学,不鸣则已,一鸣惊人!</p> <p class="ql-block">团支部书记费莉莉同学,当年的校花如今风采依旧,给予我们积极向上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冯老师,不仅是我的物理老师、班主任,还是我的入党介绍人,更是我理想信念的领路人。40年来,每当填写履历表或报告组织有关情况时,都要写上冯老师的名字。“冯淑凤”三个字,始终伴随着我成长和进步,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记自己入党时的誓言,做老实人、办老实事,决不给老师丢脸,不辜负老师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先有天王塔,后有衢州城。陈斌告诉我们:身后这座高耸的天王塔,不仅是衢州城曾经的地标,还是耸立在衢州人心中的一座丰碑。“不见天王塔,两眼泪汪汪”,天王塔在老衢州人的心目中象征着故土故乡和故人。</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水亭街。历史上,这曾经是浙皖闽赣四省商贸的重要码头,是客商们迎来送往的必经之地,如今依然是白墙黛瓦、飞檐翘角,明清建筑错落有致,仿佛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歇歇脚,聊聊天,晒晒太阳,喝口咖啡</p> <p class="ql-block">周宣灵王庙,文化代代传</p><p class="ql-block">门前合个影,孝字记心间</p> <p class="ql-block">漂亮、大气的衢州新城,让远道而来的上海朋友开了眼界,惊叹不停、羡慕不已!</p> <p class="ql-block">“向前进,向前进!”人到动情时,动作最夸张,表情最自然。</p> <p class="ql-block">史越同学最辛苦!默默无闻地服务着我们一行的后勤保障,主动承担了兼职司机、小队会计、商务联系等责任,保证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他像雷锋一样,不留名留姓,低调做人。我们向他学习致敬!</p> <p class="ql-block">王毅渊用手机留下了一段视频,表达我们对冯老师的感激和敬意!</p> <p class="ql-block">喝水不忘挖井人。游程很短,情谊很深,健康第一,来年再会!</p> <p class="ql-block">冯老师的感言:</p><p class="ql-block">我和同学们一起去衢州游玩,回上海后想想,这可以説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记忆的一次,没有二次三次。虽然国外也去过不少地方,国内也到过不少处。但这次活动和以前感触都不一样。以前和同学聚会地点在上海,虽然也很亲切,但这次去浙江看望分别二十年(有的同学可能有将近四十年没有见面了)的学生,所以见了面更感欣慰。</p><p class="ql-block">当天下午参加了水电站建造的发展史,使我感到建厂先辈们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同时更为我的学生陈斌同学能在繁荣大上海生活了近十年,因户口问题,只能离开上海到当时还属于僻冷清的山脚下职工宿舍里继承父母的职业,成为一名水电站工作人员,坚守岗位真正做到了爱岗敬业。值得我们向你致敬。</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上午参观了衢州的老县城和新城休闲广场。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在这里投放细菌,坑害衢州人民,当在搏物馆中看到日寇的细菌战对中国人民的残害,我义愤填膺,激起了我对战争的厌恶。走走看看旧县城的街道,感觉到的是清静雅致,街道两边虽有商店,但没有浓厚的商业味,走在街上我似乎回到了民国时期的氛围当中,小城的精致和风韵。日子过得很野畅。跨过彩虹桥,到了衢江对岸只见一片绿油油的草地。上面搭上了一个个的小帐篷,年轻的父母帶上孩子在草地上放风筝等游玩,周末的阳光明媚,大草坪格外热闹。</p><p class="ql-block">这次活动我深感是受了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育和红色党史教育,也对过去学过的知识来次温故而知新,也看到了近几年来祖国的山河变化之大。更感到人与人之间关系是多么的亲密无间,并非象网上传的那样麻木不仁,在行走过程中受到每个同学的关心,心中感到欣慰和温暖,使我感到选择了教师职业很自豪。</p><p class="ql-block">吃过午饭留一张合影,很快要和陈斌同学分手了,心中很是依依不舍。最后谢谢同学们,同时感谢陈斌同学和他的夫人及姐姐特地来和我们相见,欢迎你们来上海,我们再相见!</p><p class="ql-block"> ———冯淑凤</p> <p class="ql-block">1983年冬天,唐山中学高一(1班)部分同学校园合影照</p> <p class="ql-block">1986年,唐山中学高三(1)班毕业合影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