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一)引子</font></b></h1><br>去年秋天加州跑友杨梅约我今夏一起跑一场百英里越野赛,我说好呀,跑哪一场呢?要不东岸佛雷蒙特百英里?她说你看看这个,发给我一个网站链接: https://www.cascadecrest100.com/。点击进去,鲜艳的粉红色野花扑面而来,背后是一排锯齿形的灰色岩峰,黑底白字写着“高高的树,难难的道“。好,好,我喜不自禁,就这样愉快地决定了。<br><br>喀斯喀特山脉北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经美国华盛顿州、俄勒岗州,南终北加州。这个山脉坐落在太平洋环火山带上,最有名的火山有雷尼尔雪山和圣海伦火山。绵延七百英里的山脉,雪山、冰川、湖泊、森林、草甸,或险峻,或秀丽,风景迷人。<br><br>美国跟欧洲不同,一流的自然风景都被联邦政府圈起来,设立国家公园或国家自然保护区。喀斯喀特也不例外,山脉中最美丽最有特色的地段,要么是国家公园,要么是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些地方是不允许举办任何商业活动的。<br><br>于是,美国的越野赛,只能在一流风景之外。身处一马平川的纽约长岛,喀斯喀特一流风景之外的风景,于我也是顶流风景,心向往之。<br><br>喀斯喀特山脊百英里越野赛(Cascade Crest 100 Mile Endurance Race),大本营在西雅图以东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伊斯顿小镇(Easton),位于著名的北喀斯喀特国家公园以南、雷尼尔国家公园以北。赛道以山谷里的90号公路为轴,南北山脊各半,形成一个心形环线。<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二)赛前</font></b></h1><br>比赛7月19号星期五早上九点开始,周四下午我们来到伊斯顿,住进民宿。<br><br>伊斯顿,跟美国大多数小镇一样,“睡眼惺忪”是最合适的形容词。一条主街,几间破旧的小房子,一个加油站,加油站边一盘小杂货店,对面一家卖汉堡的小餐馆。不到六点,太阳还在空中炙烤着大地,主街上的店铺都已经打烊。庆幸晓莉姐给了我们一箱方便面,赛前晚餐就靠它了。<br><br>小镇上无人影也无车辆,哪有丁点比赛气氛,让我怀疑弄错地方。找到比赛大本营,小镇消防站,外面依然没人,但终于看到赛事网站上那张黑白照片里的木架子,以及悬在架子下的横木条,上面刻着“CASCADE CREST 100 MILE ENDURANCE RUN”(喀斯喀特山脊百英里耐力赛)。<br><br>说起来,这个比赛也算历史悠久,第一届是1999年,比UTMB还早四年。二十多年,UTMB把极小众的超马越野赛发展成越野超级碗,来自世界各地的几万人在勃朗山区不眠不休数日奔跑,俨然是一场世界越野摇滚盛会。而这里,二十多年里,固守着睡镇的寂寞、山野的宁静和越野赛的传统小众。<br><br>1999年第一届只有10个人参赛,其中一位女子;第二年增至28人,也只有一位女子。如今每年参赛人数控制在180多人,女子基本占25-30%。其实,每年报名人数有六、七百,有人抽签几年而不中。我和杨梅都很幸运,一抽即中。<br><br>我们绕到消防站的车库,门开着,里面摆着一排排桌子,上面堆满了食物,典型的越野赛补给站的食物,几个人在忙上忙下。见到我们,一位女子从车库里出来,我一眼便认出是赛事总监杰西。<br><br>在赛事网站的短视频里见过她,栗色短发干净利落,神态洒脱大气,说话随和中带着调皮,一看就让人喜欢。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网站上写道,“完成这个比赛不会带给你任何名和利,如果在比赛过程中你感觉不对(today is not your day),那就放自己一马(call it a day),不用自责“。这句话很合我的频道,记住了。<br><br>眼前的杰西,跟视频里一模一样,大气洒脱,亲切随和。她跟我们过了一遍赛道,特别提醒到,上半程要保守点,否则下半程的几座山要把你吃掉。爽朗笑着,她说道,这个比赛她跑过七次,不用担心,好好享受赛道。<br><br>赛后我好奇在网上搜了下她的名字,一看吓一跳,绝对的越野达人!2007年以来,她一共跑过两百多场比赛,从25公里到434英里,其中好些比赛她是女子第一名。49岁的她,毫无慢下来的打算,今年接下来每个月有一场百英里赛。<br><br>我感叹,相由心生,杰西的洒脱大气、亲切随和,原来是经历了多少风雨历练后的举重若轻,游刃有余。<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三)出发</font></b></h1><br>周五早上七点半,我们再次来到伊斯顿消防站,终于有点比赛气氛。消防站门前的泥土小广场,站着一些人。靠墙的一排桌子上有咖啡和茶,面包和香蕉。从取号码到存包,五分钟搞定。八点钟,赛事总监杰西讲了下参赛注意事项。离出发还有差不多一个小时,不知该如何打发。<br><br>小型比赛,零压力之简单流程,实在是好。<br><br>184位参赛的,大部分是华盛顿州本地人。可以想见,他们甚至不用起大早,开车<br>一两小时,一天一夜跑一场百英里赛,周六下午回家,该干嘛干嘛。从东岸飞过来的只有五、六人,而纽约州就我一人,确实是真爱。<br><br>没有沸腾的人海,没有雄壮的《征服天堂》,九点钟,比赛开始了。<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四)陡坡</font></b></h1><br>我和杨梅并肩跑了几步,我跟她说,你比我快,你先跑吧,不用管我。她朝我挥挥手,留给我一个背影。两分钟后,连背影也不见了。此一别,赛道上再也没有见过她,再见将是三十多个小时后在民宿里。<br><br>想起来有意思,我俩从去年秋天约到今年夏天,所谓的一起跑一场比赛,不过是在一起跑了几步。就这是跑者之间的友谊,不是相守,而是相知。同一条赛道,你的脚印在前,我的脚印在后,历经同样的坎坷和昼夜,互相激励,砥砺前行。<br><br>赛道头七英里要爬升将近四千英尺,从海拔两千英尺的伊斯顿小镇所在的山谷一直爬到海拔近六千英尺的山脊。杰西昨天特地提醒过,这一段是全程最陡的,要悠着点,有的人冲得太快,不到二十英里便不行了。<br><br>我照旧落在后面,不慌不忙走在陡坡上。坡虽陡,但路况不错,步道在林子里“之”字往上。我喜欢喀斯喀特山区的针叶松林,不密不疏,太阳照进来,光影斑驳。微风送来淡淡松香,我忍不住驻足闭眼,仰着头深吸一口气,享受迷人的气味。<br><br>林子很安静,除了参赛者的脚步声、呼吸声和聊天声。也许因为美国的越野赛都保持相对小众,赛道上大家都特别友好亲切,见面自来熟。有时,我听到两三人聊得很起劲,以为他们是朋友,随即却听到其中一人问”你从哪里来“。<br><br>一位男子超过我,很体贴地鼓励我,”慢慢来,最陡的部分快结束了。“我问他以前跑过这个比赛,他说没有,但全程都踩点过,他住在俄勒岗的尤金,离这里不算远。我不禁心生羡慕,当我在家门口一百英尺的小土包上来回刷的时候,人家可是在刷真题。<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五)PCT</font></b></h1><br>赛道有30英里跟太平洋山脊径重复。太平洋山脊径(Pacific Crest Trail),简称PCT,北起美加边境,南止美墨边境,步道长达2653英里,纵贯喀斯喀特山脉和内华达山脉。我多年前在加州内华达山脉里背包徒步过约翰穆尔山径(JMT),其中有170英里跟PCT重复。<br><br>今天跟PCT重逢,尽管只有短短30英里,还不及它的零头,却是分外开心,沿途有碰到走全程的背包客(through hikers)。背包徒步2653英里,爬雪山过荒漠,海拔爬升五十万英尺,这维度已经超出常人想象力。远远看到我们迎面跑来,他们一边让路一边喊加油。我不禁对着他们点头哈腰,伸出大拇指。我虽然热爱山野,但是,实在不能想象得有多热爱,才会自觉自愿在山野里背包走八个月。他们跟我不属一个物种。<br><br>这一段赛道,可说是全程最享受的。极目之处,遍布高大的松树,树干笔直挺立,每一棵都有几百年老。百年老树间,黄土步道蜿蜒,松软平整,两边灌木丛中开满紫色的鲁冰花。在宁静的古松林里,独自奔跑在花丛中,飘忽的松香阵阵袭来,太让人迷醉了。我最喜欢这样的步道,路况好,不用全神贯注于脚下,可以东张西望,胡思乱想,或者什么也不想,沉浸于轻安禅定。<br><br>享受了20多英里,天黑前快7点钟,来到第36英里的补给站Stampede Pass,用时近10个小时。欣喜看到若鹏(杨梅的先生)和小苏在等我,其他华人跑者都过去了,我是最后一名。我跑得正开心,本准备不停留的,难抵他们的盛情,坐下来喝了一杯粥。非常感激他们特地留下来等我,虽是初次见面的跑友,却如见到亲人般温暖。<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六)险途</font></b></h1><br>杰西在赛前有提醒过隧道(第52英里)之前的10英里不好跑,我没怎么在意,因为这一段海拔爬升不多,以为没什么大不了。<br><br>上路了才知道路况极不好,坑坑洼洼,碎石树根,跟东部的山径很相似。我最不能忍受的便是这样的山径,神经高度紧张,怕崴脚,怕摔跤,万一受伤便没得玩了。尤其在夜里,更是小心加小心,速度极慢,下坡尤其慢,每英里都要二十多分钟,很无奈,没脾气。<br><br>赛道来到一段很陡的下坡,边上拉了一根绳子。我把两根登山杖握在一只手上,腾出一只手来抓着绳子。刚走了两步,绳子一晃动,估计是下面的人在使力,拖着我一屁股坐在地上,坐了一屁股灰土。我定了定神,赶紧把登山杖收起来,双手抓着绳子,侧着身子一步步往下挪。<br><br>所幸这一段不长,几百米后绳子结束,来到一条马路边。<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七)隧道</b></span></h1><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经历了坑坑洼洼的10英里,跑在沥青马路上,绷紧的神经总算可以放松了。</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马路通向隧道,PCT外赛道的又一个亮点。这条隧道长2.2英里,一条废弃的公路。西雅图有名的隧道马拉松,就是指这个隧道。因为赛道平,是个出成绩的比赛,不少人因此远道来参加。</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现在本来就是黑夜,我本来就戴着头灯,隧道里外没啥差别。想想如果是白天,外面阳光明媚,隧道里阴风阵阵,估计有些瘆人。</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我享受着平坦好跑的隧道,前后不远都可见参赛者,终于有人气了。跑着跑着,看到迎面跑来一个人,裤腿上别着“Pacer”,擦身而过,我回头大喊,“马克?”</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他停下来,果然是马克,我的私兔!其他私兔都跟着各自的跑者跑了,我是最后一个。我估计马克等得无聊,可能会跑来迎我,果然!还好我看到他了,没有彼此错过。</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除我和杨梅外,这次还有四位来自加州的华人选手。为了支援我们这几个参赛者,东道主西雅图SU跑团非常热情给力,赛前做了大量工作,出动了大批人马。一拨拨踩点赛道各段,录视频解说;计算各补给点之间的距离和海拔爬升;安排赛前加碳和协调赛中义工后援;搜罗到很多赛记和视频记录;据说还建模型估算我们每个参赛者到各补给点的时间。所有这些信息都井井有条汇总在一个谷歌文档里。跑霸们果然也是学霸,做事认真严谨得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同时也非常惭愧,我作为参赛者,功课做得不及他们一二。</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inherit;">在所有这些支援中,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给每个参赛者配备了两个私兔(陪跑员)。没跑过一百英里越野赛的,不懂得陪跑员的重要性。毫不夸张地说,很多时候,陪跑员能拯救一场越野赛。</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r></div><h3 style="text-align: left;">有了马克的陪同,我顿时鸡血满满,在隧道里跑出了9分配速,开心啊!</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八)热粥</font></b></h1><br>出隧道不远,便到了第54英里补给站Hyak,位于山谷里90号公路边,全程最大的补给站。我和马克一到,若鹏、Shumin和Heather远远迎上来。我是最后一位,对不起让他们久等了。做超马越野的后援,不是一般地辛苦,尤其要同时支援六个跑者,前后时间拉得很长。若鹏一夜没睡,从一个补给站赶往下一个补给站,据说第二天他也产生了幻觉,看到山里赛道边一栋栋楼房。<br><br>我们凌晨12:40到Hyak,气温降得很快,一停下来便很冷。他们给我盛了一碗热粥,太暖胃了,真舒服。<br><br>以这里为分界,赛道前半程结束,开启后半程。后半程要翻越两个大坡,尤其第二个大坡,很长,锯齿型四连坡。杰西警告过,这些坡可能把你生吞。不过,我状态不错,何况接下来一直有人陪跑,不怕。<br> <br><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九)地狱</font></b></h1><br>第一个坡,8英里爬升2200英尺,7英里下降2300英尺,以UTMB的尺度来说,小意思啦。而且,全是宽宽的沙土路,基本可以无脑行进。我和马克并肩跑跑走走,黑夜里巡航状态,上坡18-19分配速,下坡11-12分配速,很惬意。<br><br>我说过比赛时不爱聊天,但路况好,不觉得累,便跟马克一直聊着。今年四月份加州的峡谷百英里赛,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同住一栋民宿。他带领的西雅图团,六人拿了三个UTMB直通名额,包括他自己,牛得不行!<br><br>马克聊到读书streak和跑步streak,每天至少读书15分钟,每天打表跑步,不间断一直坚持了多少年。每天读书和跑步的生活,必定是很充实的生活。<br><br>从赛道爬升图来看,后半程两个大坡之间有一段6英里步道,沿湖,爬升很少。我原以为是沿湖轻松压马路,后来才知道是臭名昭著的“地狱之道”(Trail from Hell)。赛前问起杰西,她洒脱地挥挥手,“不用担心,地狱之道现在配不上它的名称了,不过是一条平常步道。”<br><br>杰西说的轻松随意,走起来,可真不容易。幸亏我慢,到这里时,天已亮,黑夜里会更加不容易。步道很窄,沿着Lake Kachess湖边陡壁横切,爬升虽不多,别说跑,走起来都让人崩溃。有的地方很滑,滑下去就直接掉湖里。多亏有马克,他在前面带路,帮我找到落脚点,必要时拉我一把。<br><br>这个6英里真的很漫长,每英里配速几近30分钟,而且每时每刻神经高度紧张。湖其实还是蛮漂亮的,晨光里岩峰倒映,我们忍不住停下来拍了几张照。只是,这湖好似永远没有尽头,马克不断地说快到了快到了,但总是还没到。这湖如一根细长手指,我们要绕到手指尖上,才算出了“地狱之道”。<br><br>好不容易出了地狱之道,面临着一条不得不湿脚的小河。淌水过河,鞋袜全湿。所幸不远处的补给站留有干净鞋袜,只是换鞋袜耽误了些时间。<br><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十)暴晒</font></b></h1><br>马克陪我到第76英里的Mineral Creek补给站,早上八点钟,换上梅子陪我剩下的24英里。有马克陪,一夜不知不觉便过去了,一点也没有觉得难熬和困乏。<br><br>我们到时,梅子已经全副武装等了很久,她那严阵以待的样子,实在是可爱。我跟梅子也是四月份加州峡谷赛时第一次见面,同住一栋民宿。大长腿苗条身材,皮肤白净,穿着时尚优雅。我暗自想,这么漂亮精致的姑娘该属于都市,怎么也错爱上山野?<br><br>赛道沿着一条宽宽的沙土路往上爬。西北部的植被不像东岸的枝繁叶茂,沙土路上几乎没有树荫。我忘了说了,天气预报今天气温高达96度,破纪录的高温。西雅图受湿润的海洋影响,夏天不会太热。伊斯顿虽然离西雅图只有一小时车程,但隔着喀斯喀特山脉,干燥,热起来如火炉,今天便是火炉天。<br><br>梅子走在前面,时不时停下来回转身给我拍照和录像。对着她的镜头,我强装微笑。离开镜头,我忍不住有些烦躁这赤裸裸的日头,才早上八、九点,便晒得额头发热。想想,我至少还要八、九个小时才能完赛,有得跟烈日熬的。真羡慕跑得快的人,天还没热起来便完赛了。<br><br>赛道进入树林后,没有赤裸的日头,感觉好很多。梅子在前面,一心想着给我开路,照顾我。她时而高举着手机,边跑边给我录像;时而弯腰捡起拦路的树枝,甚至搬开步道中的石头。我暗自好笑,心想,如果可能,她大概愿意在前面给我铺一条红地毯。<br><br>第二个大坡确实很漫长,有的地方很陡,我实在爬不动了,不得不走走停停。突然,我惊喜地大喊,“终于明白了!”,这一喊把梅子吓一跳。<br><br>情况是这样。自昨天比赛开始以来,我留意到赛道边时有低矮的越橘丛和蓝莓丛,绿叶湿漉漉的,在阳光下发着光。是露水吗?为什么正午露水还没干?是刚下过雨吗?为什么就这么一小片湿湿的,其他地方都是干的?想起小时候天气预报老说“局部地区有雨”,这局部地区也太局部了,方圆几个巴掌大。为这事情,我纳闷了一天一夜。这时,我又看到赛道边这样一丛“湿漉漉”的越橘叶,并且看到头顶一棵松树在滴着松油!伸手摸了摸叶子,粘粘的,带着松香。山野真奇妙!<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十一)雷尼尔</font></b></h1><br>天热,疲惫,没完没了的爬坡。正值怀疑人生之时,洁白的雷尼尔豁然出现在视线里,完美的圆锥山体,巍峨雄伟,在远处蓝天下发着神圣的光芒。我全身的血液顿时化为美酒,欢呼起来,脚步也轻快起来。<br><br>我说不出有多么喜欢雷尼尔山,登过她的峰顶,也环绕她走过一圈百英里的仙境步道,却永远看不够她。此时,我再也不羡慕跑得快的,他们在黑夜里跑过这一段,看不到美丽的雷尼尔,多可惜;此时,我再也不埋怨暴晒的烈日,没有万里无云的晴空,哪能看到远处如此清晰的雪山。<br><br>远处是巍峨雄伟的雷尼尔雪山,脚下是熠熠发光的一汪小湖,身边野花烂漫。赛道继续爬坡,将爬上全程最高点,海拔5866英尺的Thorpe峰顶。我和梅子都很兴奋,她要我先跑,她在后面给我录像,把野花和雪山都录进去。<br><br>到了峰顶,我们继续摆拍,像两个兴致勃勃的游山客。越野赛道就该这样,要有一些销魂美景,让人忘记死磕的痛苦和无趣,尤其在将近90英里的时候。<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十二)炙热</font></b></h1><br>最后11英里,几乎一路下坡。原以为要痛快跑跑,谁知斗志全无,懒懒散散,没有目标,不思进取。梅子也拿我没办法,她顾自在前面跑,我就是不跟,她只得跑跑停停,等我。<br><br>莫帅和他的私兔小吴,跟我们结伴而行。莫帅是百英里老江湖,跑过很多比赛。昨天夜里马克带着我在六十多英里的地方超过他,今天他和小吴在Thorpe峰顶追上我们。我给他们让路,以为他们要快快跑,莫帅却说,不想太辛苦,两周后还有一场百英里赛。这些老江湖,跑百英里赛比人家逛后院还勤。<br><br>烈日当空,炙烤着大地。树荫下尚可忍受,暴晒的地方,如置身火炉般热气逼人,快走都热得喘不过气来,别提跑了。好在里程不多,快完赛了。百英里越野赛总得有些刺激的东西,赛道、天气、身体状况,完赛后才有故事讲。今天破纪录的酷热,算是这场比赛的刺激剂。<br><br>下午4:07,梅子和我、莫帅和小吴四人手牵手冲过终点线,开心安全完赛,用时31:07。<br>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十三)赛后</font></b></h1><br>西雅图跑团支援的六位华人选手都安全完赛,杨梅比我早一个小时冲线,已经回民宿休息。<br><br>最让我感动的是,华夏网友八月、婉玲、大卫爷和他太太,大老远开车来看我冲线,在酷热中等了四个小时。真后悔自己在赛程中懈怠,没有拼劲,让他们等辛苦了。<br><br>赛后的服务简直太好了。终点线边一个简易大帐篷,一坐下来,有人端来一盆冰水,泡脚。杰西亲自过来祝贺,送来西瓜。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问我要喝什么果汁,现榨了一杯菠萝香蕉果汁。八月和大卫爷很好奇这些“非人类”,问长问短。跑者和亲友们,认识的不认识的,都聊得热闹,气氛融洽如家人。<br><br>谢谢杨梅推荐这个赛事,谢谢西雅图跑团鼎力支持,尤其谢谢两位兔子马克和梅子。31个小时,我没犯困,除了累,没有任何身体不适,是我跑过的几个百英里赛中感觉最轻松的,归功于给力的兔子们和给力的后援补给。<br><br>跑完后,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人推荐这个小众比赛,堪称组织完美的一场比赛!赛道难易合适,有丝滑好跑的PCT,也有让人崩溃的地狱之道;爬升21000多英尺,不多也不少;距离正好100.2英里;补给点安排得当;义工热情;赛前程序极其简单;赛后呵护极其周到暖心;赛道风景不错。<br><br>正如杨梅说的,这是一场跑者给跑者办的Party;正如赛事总监杰西说的,跑完这场比赛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名和利。热爱跑步,热爱山野,不就是这样无关名和利,只图个同好相聚,开心!<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