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时候在课本中读到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知道苏州园林是极美的,心甚向往。后来一看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脑子中就会蹦出苏州园林四个字,而拙政园无疑是其中的集大成者。</p><p class="ql-block">叶老先生说“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面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图画中”的实感。”今天有幸跟着课本来拙政园体会一波“画中游”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原以为游个园林轻松拿捏,哪知一进园就辨不清东西南北,说好的跟着课本游成了浑浑噩噩的随波逐流。明明园子大小远远不及颐和园与承德避暑山庄,但却营造出了迷宫一般的感觉,似乎没有一处雷同。按常理“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是怎么样。”但“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条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难怪在园林中容易团团乱转。最后只是走马观花,看了个大概,但通过几个细节我们还是深深体会到了苏州园林之美。</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的建设体现了极高的造园技术,他主体是池沼,每一块地面、每一扇窗户,每一处廊桥,每一个楼阁,每一座假山,因势而建,绝不是简单的堆砌拼凑,务求每一个细节体现艺术之美、文化之美。</p><p class="ql-block">一、极高的造园技术</p><p class="ql-block">抑景:进门的假山挡住了园内的大多数景观,犹抱琵琶半遮面,欲扬先抑。</p> 框景:墙上开一个框,就是一副绝美的中国画。 <p class="ql-block">借景:近处的河道,中部的小桥楼阁,远处的北寺塔,形成庭院深深几许的景深。其实北寺塔远在一公里以外,却与整个园林融为一体,这是最高超的借景造园手法。</p> <p class="ql-block">二、细节之美</p><p class="ql-block">地面之美:每一处卵石地面,精致地铺设了图案,并且与环境相适应。在五福临门前的地面是五蝠(福)捧寿。</p> 在荷花池边是立体的“荷花盆栽”,莲出淤泥而不染,寓意品行高洁。 中国结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p class="ql-block">鸳鸯双栖蝶双飞</p> <p class="ql-block">窗户之美:窗户在我们古代通常是纸糊的,也有用竹片、纱之类,但在苏州园林却用了当时最昂贵的明瓦,他由一片片的贝壳磨制镶嵌而成,工程量极大。</p> <p class="ql-block">玻璃是舶来品,远渡重洋而来,质地不比现代工艺差,阳光通过玻璃洒落在地面上,形成唯美的光影。</p> <p class="ql-block">寒窗:窗格是冰裂纹造型,就是人们常说的寒窗。都说穷文富武,其实在古代能读得起书的哪来的寒门弟子,至少是中产以上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闻”。书房没有所谓的红袖添香夜读书,陈设极其朴素简单。</p> <p class="ql-block">三、文化之美</p><p class="ql-block">园内的文字不多,但有众大佬加持,一看就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尽管没有刻意营造学问高深的样子,但处处留有深意,绝非随意命名。</p><p class="ql-block">进门“拙政园”三个大字是民国重修设计者汪星伯所书,汪星伯苏州名士,民国名媛陆小曼曾师从绘画,如果不知道陆小曼是谁,那一定知道她的丈夫《再别康桥》的徐志摩。</p> <p class="ql-block">不要小瞧左边61年国务院所立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碑文。在当时全国有此殊荣的园林仅四处,即拙政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留园,被称之为中国四大园林,而拙政园据其首。</p> <p class="ql-block">香洲:明代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所题,文征明正是这所园子最早的设计者。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桢卿(戏剧周文宾之原型)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甚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兰雪堂:取自李白的诗词“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寓意着清香高洁的厅堂,象征着园主的道德品行如兰之幽香,如雪之洁白。</p> 秫香馆:稻谷飘香的馆所。 留听阁:来由为唐代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之句。<br> <p class="ql-block">至于廊桥、假山、楼阁、池沼等大型建筑在细节上更是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现代也多有仿古街,仿古城之类的建筑,外观虽似,细节上却始终无法得其神韵。</p> <p class="ql-block">当然现在的拙政园也有不足与遗憾。建园初的立意就是大门两侧的四个字“淡泊疏朗”,门内是“田园山水”,门外是“万丈红尘”,但经过前后三十多任园主的不断添砖加瓦,园林建筑密度已明显过大,失去了“淡泊疏朗”的田园自然之趣。</p> <p class="ql-block">游园林的精髓是“通幽入胜”,但如今游人如织,人声鼎沸,仿佛在赶一场物资交流大会,再也不复当初《苏州园林》的唯美画面,着实是个遗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