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55年,初小毕业考入仁和第二完小读高小<span style="font-size:15px;">(五、六年级)</span>。小学分为初小和高小两个阶段,学制和现在相同,小学四年,高小两年。不同的是,初小升高小要经过升学考试。高小招生受办学条件所限,初小升高小很难,只招收一个班,招录学生45人,另外5名预备生。录取新生以张榜公布为准,榜上有名则被正式录取,如果开学不报到,就从预备生逐一替补。</p><p class="ql-block">高小入学,学生实行走读和住读两种形式。距离学校约10里路程的学生实行住读,即吃住在学校里,星期六回家准备一周的油盐柴米,一日三餐自己生火做饭吃。距离学校五里路左右的学生,实行走读。走读分为两种情况:一是离学校五里路左右,自带被褥,晚上住宿在学校,三餐放学回家吃饭。家住学校附近,早自习赶到学校,晚自习后回家睡觉,同样放学回家吃饭。</p> <p class="ql-block">学校专门辟出一间屋子,搭建了四排密密的小灶台,每个灶台可供一名学生安锅烧饭。饭锅是一种有提手的铸铁鼎锅和小铁锅,鼎锅类似鼎,是一种球形的铁铸带四耳的锅,上方一提篮铁架,分大中小类型,学生用的是小型鼎锅。</p><p class="ql-block">大多数学生用鼎锅烧饭,鼎锅不仅熟得快而且烧饭好吃,亦安全,适合用于煮稀饭和蒸红苕。每日早、中、晚下课后,学生们就自动到大厨房洗菜烧饭,学校顾人为学生挑水,那时的小学生人人从小就养成了自己管理自己的习惯。</p><p class="ql-block">为方便管理,宿舍分两种,一种是住读的学生宿舍;一种是走读的学生宿舍。学校是寺庙改建,住读的学生住在原寺庙的房间,走读的学生则住在寺庙的戏楼上。戏楼朝内无遮挡,夏日蚊子厉害,冬天北风呼号,楼下是走读女生的宿舍。我属于住读,晚上在戏楼上睡觉,有时为了放学后好看书,晚饭就不回家吃饭了。</p><p class="ql-block">学生伙食,以稀饭或蒸红苕为主,以咸菜、辣酱或油炒盐巴做下饭菜。一群还是儿童的小朋友,个个都能在独立中生活,是不是相当艰苦,难以理解吧?可当年,上学、读书、生活,我们这群儿童或少年感到非常的惬意和快乐!</p><p class="ql-block">高小期间,学生实行早操、晨读、晚自习制度。作息在值日老师的统一哨音下进行,各班自行进入早、晚自习,早操由体育老师<span style="font-size:15px;">(教导主任兼)</span>带队跑步或做体操。学校开设高小班,经过升学考试进入高小读书,称完小,校徽“仁和第二完小”。全县很少一个乡有两所完小的,仁和乡却拥有两所完小,对周围各乡的村小学实行高小招生,能在完小读书是一种很高的荣耀。</p> <p class="ql-block">学校开办时间短。是1953年由几所村小合并成立,校舍简陋,除了寺庙房屋外,仅添建了一座二层楼的四间教室,供高小上课。高小每届仅招一个班,全校学生约七个班级,大约300名左右的学生。老师仅七八人,一名校长,一名教导主任,其余六七名老师。</p><p class="ql-block">老师身兼多门课程,记得历史课是校长任课,地理、体育由教导主任课,我帮主任用蓝球胆制作地球仪的印象至今未忘。老师的宿舍同时亦兼作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实际上是会议室兼图书馆。老师们非常辛苦,白天上课,晚上要办公或业务学习,师生们晚上一齐熄灯就寝,看场电影要到15里以外的仁和镇。</p><p class="ql-block">晚自习一小时,主要是完成作业或看书写字。乡村普遍没有电灯,学生用的是五花八门的各种油灯。条件好的学生,用的是铸铁灯盏,桐油或菜油点灯,灯盏里放上一根或两根灯草,添上油,点燃灯草就可照明,油烟袅袅,烟气轻微。菜油是农村家庭自种的油菜籽,收获换成油舍不得吃,用来点灯照明,农民没有其它经济来源买灯油。</p><p class="ql-block">有的学生干脆检个破碗底放根灯草或棉线浸上灯油当灯盏,这种油灯燃烧不均匀,烟雾浓烈,有点烟熏火燎的感觉。家庭条件稍好一点就用煤油灯,带玻璃片的四方形专用煤油灯,这种油灯亮度和油烟能够很好控制,是最好的照明工具。更多的学生是用旧的墨水瓶添上煤油,用白铁皮卷个小管子外面套个圆铁片挡住铁管不晃动,管子里面穿根棉线,插在玻璃瓶里就是一个简易的煤油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15px;">^简笔勾勒记忆中的油灯</span></p> <p class="ql-block">每当晚自习,高小班的教室里灯火阑珊,渴望读书的孩子们,静悄悄地在暗淡油灯下埋头夜读,没有老师监督,全凭一片赤诚。由室内向外望去,雾气腾腾像洒落的白色纱帐,朦胧地遮盖着稻田,原野显得异常的静谧和淡雅,小山冈的青冈林里,偶而传来几声猫头鹰的叫声,打破夜晚的寂静。</p><p class="ql-block">冬天早晨,哨声响起,起床的速度如同当兵的战士。准时起床跑向操场集合,从家里赶到校的同学可能比住校的还要更早起床。睡眼惺忪的同学们揉着眼睛,挨挨挤挤,班长清点人数报告老师,值日老师带领同学们出早操,有时跑步一刻钟,做一套广播操,回到教室早自习。</p><p class="ql-block">早操结束,晨读半小时。在班长带领下,朗读或背诵课文,有时也会轮换着背诵比赛。冬天门窗关闭严密,室内油灯闪烁,光线低暗,烟雾弥漫。新建的教室坐落在山冈尽头,豆点的灯火在读书的气浪中东倒西歪,朗朗的书声在清晨的旷野中轻舞飞扬。教室东南西三面是水田,一条石板路从田野中由东向西绕到学校南面戏楼前,再转个弯顺着山冈向西翻越黄桷桠通往仁和镇。早晚自习结束,同学们熄灭各种不同的油灯,摆放到教室后面的墙基处,各式各样的灯盏整整齐齐地摆成一排,向左向右看齐,好像在诉说他们各自的艰辛与快乐!</p> <p class="ql-block">甲辰初夏,探亲回乡,当兵的同学嘱咐去看看小学的学校,侄子们听后却说:“学校前两年送走最后一名小学生后,已经关闭了。”童年灯下朗朗读书的声音萦绕耳畔,我的文字基础在油灯下熏染练成。特别怀念那时的老师和同学们,怀念那简陋的小学校,至今还能清晰地回味那油灯下朗朗晨读的味道!</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字写作/二马在途</p><p class="ql-block">插图/相册图片</p><p class="ql-block">2024年12月2日于南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