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彬州有个大佛寺,把天顶得咯吱吱!”在彬州市有个闻名遐迩世界文化遗产—大佛寺石窟,它位于城西十公里清凉山下,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p> 大佛寺石窟全景图 <p class="ql-block"> 大佛寺因山起刹,雕石成像,共130多个石窟,错落有致地分布于约400米长立体崖面上。共有佛龛446处,造像1980余尊,分为大佛窟、千佛洞、罗汉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学者毕沅誉为“关中第一奇观”。</p><p class="ql-block"> 步入寺院,位于画面中央是一座“五层三檐六角攒尖顶式”结构古建筑,名曰“明镜台”。这便是大佛寺护楼,为保护佛像而建。而超广视觉下立体崖面上分布着一个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石窟,它们是自然形成还是人工开凿,我们虽然不得而知。但其宽大视野,依山傍水环境,仍给初冬大佛寺石窟带来静谧与庄严。</p> 仰视大佛 <p class="ql-block"> 绕过世界文化遗产影壁石,向南缓步直行,便可通过底层走廊进入甬洞,到达大佛脚下。</p><p class="ql-block"> 平时这个甬洞不对游客开放,那天自己有幸几十年第一次来到大佛脚下,如此近距离仰视大佛,真就看到大佛眼里的温和和慈悲。</p><p class="ql-block"> “大佛窟”是全寺中心,窟内有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塑像3尊。在超广视觉下,因受近大远小透视关系影响,3尊塑像有所畸变,但两个、三个塑像能够同框进入画面,仍令人感到十分震撼。 </p><p class="ql-block"> 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髻护顶,秀眉慈目,跌坐于莲台之上。大佛头像后有2道圆形雕刻花边、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着19个飞天,构成富丽祥和背光。侍立于两侧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缨珞,神态恬静。此外,窟内佛龛尚有造型各异小造像400余尊。此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是古代造型中一大宝库。“大佛洞”保存当年华丽大佛背光雕刻,上面有七佛环坐,二十二身雕工精湛飞天伎乐拱卫着弥勒佛宝阁,呈现出一派西方极乐世界欢乐景象,被誉为陕西和丝绸之路第一大佛。</p> 明镜台 <p class="ql-block"> 明镜台修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砖木结构楼阁,是在唐代木结构护楼被毁基础上重建的,共五层,高35.44米,东西宽82.78米。第一层门楣上刻“觉路”二字。第二层砌筑3个拱形门洞,正中门洞刻“明镜台”3个字,3个门洞与大佛窟相通。三层以上为木构建筑,顶部为六角攒尖式。台上建有阁楼,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大有鲲鹏展翅之势。</p><p class="ql-block"> 在超广视觉下,从这个角度拍摄明镜台,能拍到其全貌,感觉也很不错,宏伟壮观,大气磅礴!</p> 千佛洞 <p class="ql-block"> 从相对陡峭东侧梯走上二层,首先眏如眼帘是千佛洞,它位于大佛窟东侧,为中心柱室结构,由3个相边小洞组成,两边较深,中间略小。窟中造像有300余尊,除少数为立体外,大部分是浮雕。四壁各龛内,大多是一佛二菩萨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造像,主像为弥勒佛造像。各龛里菩萨造像,呈现优美大“S”造形,形象千姿百态,大多袒胸露腹,飘逸飞动,如歌如舞,反映唐代自由开社会时尚。</p><p class="ql-block"> 在二层明镜台两侧,分别有一口铁钟和一面鼓。钟鼓原先作为报时工具来使用,即“晨钟暮鼓”。随着科技发展,钟鼓报时作用逐渐弱化,人们更多用它们来祈愿。</p><p class="ql-block"> 这次拍摄,我虽没有拍到千佛洞里的造像,也没有在晨钟暮鼓旁过多停留,但这样大场景平时很难拍到!</p> 参拜大佛 <p class="ql-block"> 二层明镜台,现在是游客唯一参拜大佛的地方。它有3个砌筑拱形门洞,与大佛窟相通。</p><p class="ql-block"> 从中洞望向大佛,有一种深邃而光明感觉,中洞约十米深,两旁隧道感和金色佛像对比强烈,视觉效果直击佛眼,佛眼直视人心,心灵震撼瞬间袭来。难怪大佛窟前匾额为“明镜台”。仔细看,此处“明镜台”三个字书写与众不同,此处不是日月组成明,而是目月组成明,据导游介绍,这是代表站在与大佛视野平行明镜台上看待世界万物,就会心明如镜,眼睛明亮。</p><p class="ql-block"> 而在没有开放三层以上楼阁上往下俯瞰大佛,大佛眼睛居然充满愠色。</p><p class="ql-block"> 我常想,古人说“高处不胜寒”,高处大佛俯瞰众生时,是不是为众生沉沦苦海不得出离、愚痴颠倒而愠怒;平视时,大佛开始用智慧观察如何普度众生;众生仰视时,大佛就用慈悲心开始度化。一件艺术品,三个角度,三个眼神,三种深意,古人以小见大,寓教于物艺术品格让人心生敬意。</p> 罗汉洞 <p class="ql-block"> 罗汉洞位于大佛窟西侧,由4个小石窟一线边缀而成,有100多尊大小不等、高低各异的造像。窟中以释迦牟尼佛为主像,余为其弟子、菩萨、力士、金刚等造像。释迦牟尼佛的胁侍之一是文殊菩萨,他稳坐于狮背上双圆莲瓣中,气势十分威武。狮子造形极富魅力,狮颈系铃,狮尾摆动,给人以长嘶奔腾的动感。</p><p class="ql-block"> 此处拍摄的大场景同样气势威严,给人不俗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次拍摄任务已告一个段落,特别是超广视觉下的大佛寺石窟,令人更加惊艳与震撼!</p><p class="ql-block"> 让文物会说话,让大佛恩泽众生。我想,随着时代进步,保护大佛、爱护大佛已经成为我们责任。愿我们在大佛护佑下,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祖国昌盛,人民安居乐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