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小镇

海风

<p class="ql-block">中国白茶小镇石圳村,乃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面环水,宛如一方小岛,背倚牛背山,三面被七星溪环绕,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这是一座拥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历史上曾是连接政和通往省、府的重要交通要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石圳村作为水运要冲,是粮食、茶、盐、布匹等物资进出政和的中转码头。民国时期,石圳码头依然繁华,直至公路开通,水运逐渐衰落,石圳才失去了交通要冲的地位,但留下了众多珍贵的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步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仿古廊桥,横跨溪谷,犹如一道彩虹连接两岸山峰,景色迷人,令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七星溪是政和的主要河流,流经石圳湾时形成一个深水港湾。这里水深流缓,水面宽阔,自明清以来便是外埠工业品、食盐及政和土特产、木材、粮食、茶叶等进出城关的中转码头。最盛时期,石圳湾常年停泊各种船只、木筏多达百艘。繁忙的航运带动了商贸服务业的发展,码头附近商铺林立,布店、杂货铺、饭庄、酒店等十余家,甚至还有烟馆和金银店。村口的三架水车,见证了这座古村落昔日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传说,七星溪经年累月的洪水冲刷,将“天边的淤泥”带到了这里,慢慢堆积成一个小岛,成就了“石圳湾”。不知过了多少年,陈姓与赵姓先民从远方来到此地,见到山清水秀、古树参天,不禁赞叹:“好地方也!”便在此定居繁衍,取名为“石圳湾”。</p> <p class="ql-block">村民们代代相传,开始种植茶叶并简单晾晒,逐渐形成了政和白茶的早期制作工艺。随着茶叶品质的提升,政和白茶被命名为“中国白茶小镇”。经过村民的不懈努力,石圳湾的茶叶远销世界各地,吸引了众多外地商人和游客前来定居,逐渐成为繁华的商贸要地。因商贸繁荣,环境优越,村民勤劳友善,许多姓氏如王、张、李、陈等纷纷迁居于此,形成了多姓杂居的格局,水陆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使石圳湾成为了当年政和的商贸中心。</p> <p class="ql-block">村中有一棵树龄960年的古香樟,因其生长在码头边,常被用作天然的栓船柱,故又称“栓船树”。</p> <p class="ql-block">此次行程的主要目的是观赏银杏。进村后,我特意留意银杏树,最终在古樟树附近发现了一棵,但叶子尚未变黄,不禁对此次行程的目标能否实现产生了疑问。</p> <p class="ql-block">石圳村不仅以茶闻名,还是一座大果园。这里种植了柿子、枇杷、草莓、葡萄等多种水果,四季果香四溢,令人陶醉。</p> <p class="ql-block">地瓜干成了村民们秋季的主要特产,晾晒在阳光下,散发着诱人的香气。</p> <p class="ql-block">书院牌楼规模宏大,高13.36米,宽18.53米,深22.22米,采用庑殿顶,黏土筒瓦屋面,三层半拱结构,石柱为础,大开三门,系六柱七楼八字牌楼,其体量为世界之最。牌楼通体使用3.3万块宋、元、明、清历代珍稀古砖砌筑,砖雕面积达99平方米,共计雕刻57种118件图案和纹饰,镌刻224字,展现了朱子理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被誉为“最美古砖雕牌楼”。</p> <p class="ql-block">石圳村因茶而兴,被誉为“中国白茶小镇”。尽管如今已难见当年商埠的繁华景象,但通过追寻政和白茶的历史,仍能感受到那份独特的茗香,将它深深镌刻在心间。</p> <p class="ql-block">石圳村自古傍水而生,枕水而眠。外有七星溪环抱,内有两条蜿蜒于村庄的渠道,每条长一千五百余米,深宽各一米许。渠水清澈见底,锦鳞悠游,可供村人浣洗,与古宅老树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p> <p class="ql-block">飞虹廊桥横跨两山之间,整体设计曲线柔美,外观大气,视野开阔,融入了朱子文化元素,承载着“政道人和”的美好寓意,成为石圳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星溪书院是石圳村的文化地标,建筑群设计遵循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对称形制,气势恢宏。书院分为照壁、泮池、书院牌楼、山门、韦斋祠、明伦堂、仰山楼等主体建筑,书院牌楼规模宏伟,采用庑殿顶,三层半拱结构,是世界最大的书院牌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星溪书院不仅是世界上使用古砖雕数量最多的牌楼,更是展示丰富儒家文化内涵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村中的星溪书院气势恢宏,分为照壁、泮池、书院牌楼、山门、韦斋祠、明伦堂、仰山楼等主体建筑。书院建筑群设计遵循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对称形制,表现不偏不倚,体现中庸之道。主体建筑依山势而建,逐层升高,寓意中正平和,步步登高。</p> <p class="ql-block">1118年,朱熹的父亲朱松进士及第,被授予迪功郎,任建州政和县尉,携家人入闽,在政和创建了星溪书院和云根书院。眼前的星溪书院分半亩方塘、书院牌楼、山门、理宗堂、大讲堂、藏书阁和跨山廓桥等七座主体建筑,每座主体建筑逐步递增,寓意步步高升。</p> <p class="ql-block">目之所及,皆是诗情画意般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石圳村的廊桥与朱子文化和“政通人和”的美好寓意紧密相连。石圳村廊桥位于卧牛岗之间,主拱88米,桥面宽7.5米,是闽北地区高度第一、单跨跨度最长、廊屋规模最宏伟的廊桥。这座廊桥融入了朱子文化元素,承载着“政通人和”的美好寓意。</p> <p class="ql-block">石圳飞虹廊桥全长88米,主拱净跨径70米,河床至桥面高度38米,至廊屋顶55米,桥面宽7.5米。其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箱拱,上部为三层木质仿古廊屋。</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水质清澈,仿佛是大自然的氧吧,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石圳村山清水秀,碧水环盈,群山翠竹,奇峰竞姿。古村土墙高筑,错落有致的民居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石街陌巷,清丽典雅。迎着习习秋风,笔者登临连筋桥,伫立桥面,俯瞰桥下清流盈盈,波光粼粼,河面倒映着蓝天彩云,河水如一条银色的飘带自东向西蜿蜒流淌,呈现着无限的画境和诗情。</p> <p class="ql-block">政和县石圳村,古朴沧桑的夯土墙民居,房前屋后遍植茶叶,茶香氤氲。朱子书院里朗朗书声、优美弧线的廊桥和福兴寺戏台以及天后宫妈祖像,都在诉说着它过往的繁华与宁静祥和的魅力。这个古香古色的小村庄曾一度湮没在现代文明之中,但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重新焕发出往日的光彩,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的美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