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开平碉楼自力村国家5 A级旅游景区

黄超

<p class="ql-block">开平碉楼自力村景区位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东省江门市</span>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是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点之一,这里保存大量碉楼建筑,</span>多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span style="font-size:18px;">为中西合璧的多层塔楼式建筑,</span>是当地侨胞为保护家乡亲人生命财产安全而建,集居住、防卫功能于一体,每一座碉楼都有独特历史和文化背景。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国家5 A级旅游景区,并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是自力村碉楼景区入口</p> <p class="ql-block">这是挂在自力村碉楼景区入口的牌匾</p> <p class="ql-block">进入景区大门,首先看到路边两边的榕树竹叶遮阴,无数气根深深扎在水池之中。</p> <p class="ql-block">来到了自立村口,村口有很多画架,画里展示着当地的名胜风景。自力村始建于清朝道光十七年(1837年),因地形像犁头而得名,后改名为“自力”,有“自食其力”之意。村落建筑以碉楼为主,结合地势形成一个坚实的防御型聚落。</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环境优美,众多的碉楼、居庐散落在荷塘、稻田、草地间,相映成趣,<span style="font-size:18px;">美不胜收,形成一幅阳春烟景、田园诗意般的农耕水墨画。</span></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碉楼记录了一段特殊的历史,其建造背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20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动荡,开平地区盗匪肆虐、战乱频仍,当时开平自力村人出海外经商、工作,积累了大量财富,他们带着从海外积攒的财富回到家乡,这些财富也招来了土匪的惦记,遭多次抢劫。</p><p class="ql-block"> 民国十一年(1922年)在一次乡民截击劫匪过程中,鹰村碉楼起到重要作用。海外华人华侨闻讯十分惊喜,觉得碉楼可防范匪患,因此在侨居国请人设计碉楼蓝图,回乡建造。后来一些原本要买地建房、光宗耀祖的华人华侨回乡建新屋时,为了家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也纷纷建成各式各样的碉楼。</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的碉楼有三种类型,瞭望用的更楼、集体防御用的众楼和集居住、防御功能于一体的居庐。除更楼外,其他碉楼建筑沿袭了当地传统建筑的“三间两廊”风格。这种建筑风格窗扉狭小,外有进口的厚钢板,内有粗大的铁栅栏,最里一层才是玻璃窗。楼顶层的四角有一个凸出来的半圆形角堡,俗称“燕子窝”,<span style="font-size:18px;">可以360度无死角的观察,</span>其底部布有枪眼,便于窥视楼下。而且楼房建设较高,有开阔的视野,<span style="font-size:18px;">钢筋混凝土结构,墙体厚实,非常坚固,</span>战斗时居高临下射击,易守难攻,防御功能强大,一座碉楼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内现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不仅独具岭南村落特色,也是华侨文化的美好见证。其中铭石楼、云幻楼、养闲别墅、叶生居庐、官生居庐、澜生居庐、逸农庐和安庐,称为自力村八大名楼。</p><p class="ql-block">下图为振安楼。该建筑是旅居加拿大华侨方文振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主楼和附楼组成,总占地面积115.80平方米。主楼高四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三点儿6.33米,进深4.92米。第三层用七个托脚出挑平台,并与三面拱券立柱环护形成敞廊。第四层筑绿轴宝瓶栏杆护栏。</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铭石楼。该建筑由美国华侨方润文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由主楼、附楼和庭院组成,总占地面积600平方米。主楼坐西北向东南,高五层。砖混结构加外墙水泥批荡。第五层正面为宽广敞廊,四角为悬挑“燕子窝”。楼顶中央筑有六角攒尖顶琉璃瓦凉亭。第六层正面筑有巴洛特山花。主楼集防御、居住功能于一体,是早期居住型碉楼建筑的代表。附楼为青砖平顶房,主要功能是厨房间,兼存放农具。铭石楼完整地保存着当年的家具、生活设施、生产用具和日常生活用品,尤其是收藏至今的华侨书信、书籍、外国报纸杂志、家族刊物、地契、账簿、侨汇单据、老照片等文献资料,不仅生动展现了当年乡村文化生活情景,而且是研究华侨史的珍贵资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楼主的铜像​</p> <p class="ql-block">屋内物品</p> <p class="ql-block">楼上拍照景观</p> <p class="ql-block">游客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叶生居庐。该建筑由旅港同胞方广宽(叶生)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主楼和附楼组成,为四层砖混结构,外墙批荡水泥。</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云幻楼。该建筑是旅居马来西亚华侨方文娴先生于民国十年1921年回乡建筑的居楼,由碉楼和附院两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998.40平方米。楼高五层,坐西北向东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造型简朴,首层面积8.02米,进深8.55米。“云幻”两字体现了楼主对当年社会及政治动荡的彷徨和不满,包含着他对心酸的游子生涯的感慨。</p> <p class="ql-block">下面为居安楼与安庐。居安楼(1922年)和安庐(1926年)相邻,好似两个好兄弟。这两座并立的碉楼可以清楚的看到安庐已经倾斜了,成了“自力村斜塔”。两座楼都没有对外开放参观。两座碉楼建造的非常近,是因为楼的主人是兄弟俩,感情好。左侧居安楼是旅居斐济的华侨方文旋于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回乡建筑的居楼,坐西北向东南,楼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体中下部造型简洁,每层用腰线分隔,第五层正面两角筑有“燕子窝”,上为退台式平台拱券柱廊,楼顶山花为巴洛克风格。</p> <p class="ql-block">下面为养闲别墅。该建筑是旅居南洋华侨方文济于民国八年(1919年)回乡建造的居楼。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124.57平方米。楼高五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6.39米,进深7.42米。楼体中下部造型简洁,门窗窄小,每层用腰线分隔,第五层正面退台式平台。拱券柱廊,两角筑有方形“燕子窝”。</p> <p class="ql-block">下图为龙胜楼。该建筑建于民国六年(1917年),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45.05平方米,楼高三层,局部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首层面阔7.29米,进深6.18米。每层用腰线分格,门楣施以西洋山花拱券并雕展翅雄鹰。第三层用16个托脚出挑平台,四周筑有钢筋护栏。该楼是自力村最早的一座碉楼,是方文龙、方文胜兄弟何建,取兄弟名字,“龙、胜”为楼名。</p> <p class="ql-block">自力村碉楼不仅具有防御功能,还展示了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也是华侨历史和文化的见证,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历史具有重要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