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行走天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秋时节,携友人来到古圣寺的育才中学旧址参观,追忆育才中学的创始人,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圣寺,位于重庆合川区草街子古镇的凤凰山上,始建于明朝隆庆年间,原名“虎声寺”。清朝康熙年间重修,更名为“古圣寺”。古寺八字墙上的“檀林”、“忠孝”四字,为时任育才学校副校长的冯玉祥所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陶行知先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陶行知,原名文俊,安徽歙县人。1891年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聪明好学。1915年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师从杜威,获教育学博士。回国后先后在南高师和东南大学任教,在此期间,首创“教学法”,建议把“教授法”改为“教学法”。陶行知先生还是中国平民教育的推动者和践行者,并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创造了崭新的“生活教育”理论,行知先生也因此更满怀信心地走向改革中国教育的新路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9年的抗战时期,陶行知在重庆合川草街子古镇的古圣寺,创办了战时的育才学校并亲任校长,专门召收难童及烈士子女。在中共南方局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大部分的教员和党员主要由延安派遣。并设立了戏剧组、文学组、音乐组等,有艾青、章泯、贺绿汀、魏东明、黎国荃等人执教育才学校,先后为延安和各解放区培养了不少人才。而育才学校也成为进步青年向往的圣地,被称为大后方的小延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深秋时节,当我漫步于草街子古圣寺。育才学校门前周子池里的荷叶,虽已是凋零的景象,而一墙之隔的育才学校新址的教学楼里,却不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行知先生的名言警句,仿佛仍在凤凰山的校舍上空回荡,经久不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多年以前,我在太原工作和生活时,曾经结识了一位姓宋的文学挚友。他特别推崇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理论,并将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作为座右铭,一生致力于民办职业教育。在三晋大地上,筚路蓝缕,呕心沥血。历经三十余年风雨沧桑,将当地的职业教育事业办得风生水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时值今日,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也必将影响更多的教育工作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