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七曲山大庙旧称“文昌宫”,是“文昌帝君”张亚子的专庙,整座庙宇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据统计,现存的文昌宫达300多座,而七曲山大庙是文昌文化的发祥地,被称为文昌祖庭。</p><p class="ql-block"> 七曲山大庙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翠云廊路2号,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国家AAAA级景区,是禄神文昌帝君祖庭,文昌帝君及文昌文化的发祥地,故又称“帝乡”。</p> <p class="ql-block"> 七曲山风景区大庙古建筑占地1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为文昌塞和关帝座的总称,由23座不同时期的建筑组成,七曲山大庙较完整地展现了从元代到民国各时期的建筑风格,是研究中国古建筑史的珍贵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 七曲山大庙古建群保留较为完整,大庙仿王府格局营造,外有宫墙拱卫,内有殿堂和宫苑。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集元、明、清三代古建筑于一体,公路对面的盘陀殿,为元代建筑。桂香殿、风洞楼、白特殿、家庆堂、启圣宫、关帝庙、望水亭、观象台、晋柏石栏等10处皆为明代建筑。百尺楼、文昌正殿亦为明代建筑,清代毁于野火后又重建。其余皆为清代和民国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七曲山供奉的是道教文昌帝君张亚子。张亚子是何许人也?民间又有多种说法。从晋代开始建“亚子祠”受人间香火。随着时间流逝,自唐至元,宋,明,清经历代加封,终成文昌帝君。“亚子祠”也修成正果,奉为大庙。号称“文昌祖庭”,为中华文昌文化之发祥地。自古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之说。历代读书人科考之前都会前往文昌宫祭拜文昌帝君。</p> <p class="ql-block"> 七曲山大庙经过多个朝代的修建规模宏大,有庙堂楼阁23座,古柏森森,殿宇庄严。山上庙宇林立,院内古柏参天<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茸茸叠翠,青砖砾瓦,古寺遗韵。环境优美,是天然的大氧吧。</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古柏2万余株,为世界纯古柏林,1994年,七曲山古柏林被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被列为四川省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信步林中,古柏参天挺拔,姿态万千,林冠翻波,涛声盈耳,罕见的古柏寿星群落,令人叹为观止。七曲山风景区也因此被誉为蜀道奇观,古柏大观园。林业科学家称之为“森林化石”,诗人誉为“蜀道翡翠”,医学家誉为“天然氧吧”。</p> <p class="ql-block"> 绵阳梓潼七曲山大庙古建筑群,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于一体,有殿堂楼阁23处,建筑面积5611平方米,占地1.3万平方米。古建筑群巧妙利用地形,依山而造,不受中轴线平行的传统之束缚,表现出灵活,自然之风格。整个庙宇设计精巧,搬鳖坐脊,翘角凌空,层楼叠阁,错落有致,宫观嵯峨,结构谨严,雕梁画栋,风格殊异。既有北方气势雄伟的宫殿式建筑,又有南方小巧玲珑的园林式建筑,充分显示出我国古代建造者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p><p class="ql-block"> 1996年,七曲山大庙被国务院批准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七曲山大庙“林富其幽,山壮其势,水秀其姿,洞观其邃”这是古人对七曲大庙的描述。</p> <p class="ql-block"> 七曲山大庙古建筑以百尺楼、正殿、桂香殿为中轴线,其余建筑由此向左右延伸。由于受地形的限制,故不十分对称。</p> <p class="ql-block"> 大庙正门内是明代被誉为“西蜀名楼”的百尺楼,百尺楼为七曲山大庙的正山门,又名忠孝楼、星主楼、魁星楼,始建于明代。清雍正四年(1726年)被烧,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重檐歇山式,三重,通高145米,面五间21米,进深五间12米,台基用条石砌成,楼两侧有回廊直正前院,回廊面阔各三间长10米,进深一间宽4米。百尺楼采用通柱手法,用46根大柱承托,每根圆柱周长1.42米。梁架穿逗榫铆,结构牢固,虽经数百年风雨地震及川陕公路来往汽车震动,仍然保存完好。百尺楼屋面盖灰色简瓦,脊饰以万火炉及蝙蝠、山鸟、水兽,形态生动。</p> <p class="ql-block"> 楼后为全庙的核心部位——文昌正殿, 殿前左右为钟楼、鼓楼。文昌殿后为桂香殿,系元代建筑。天尊殿,为全庙最高处。</p> <p class="ql-block"> 大庙内有不少宏伟壮观的建筑,还有10尊铁质铸像,细看铸像时,不得不感叹古人铸像技术的高超。他们用智慧,给我们留下来如今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 大殿明间悬有“紫极敷文”,为乾隆四川总督提军所书。后悬“列物成务”厦,为国防部长张爱萍书。后悬“列物成务”,为国防部长张爱萍所补书。还有对联日:“列天上星斑西字传心惟孝友;掌人间禄笈千秋大业在文章。”“七曲山九曲水古柏森森是胜地;十年木百年人众生芸芸仰文昌。”</p> <p class="ql-block"> 寺内的碑刻、题字相当丰富,它们或浑厚或潇洒,或飘逸或灵秀,书写相当见功底。</p> <p class="ql-block"> 文昌宫正殿之后面是桂香殿。此殿为明代所建,单檐歇山式,盖绿色琉璃瓦,因殿前有四株古老的丹桂而得名。丹桂相传植于南宗淳祜年间,秋月红蕊绽放,馨香浓郁, 有九里香之美名。文昌桂香殿与“蟾宫折桂”齐名,成为科举仕子祈求获禄折桂之所。</p> <p class="ql-block"> 殿内陈设有铁铸文昌坐像一躯,高4米,侍从神两躯,高2.5米,四足日月鼎一只,“明弘治十五年铸造”。特别是两侍像造形极有个性,一个捧印,一人持卷。殿堂两侧有文昌传说故事的壁画,为清代所绘,还有乾隆年间刊刻的《文昌帝君阴骘文》。殿外门柱上有联日“小住为佳有数亩绿云一庭丹桂;大观在上看千门紫气万笏青山。”“翼宿聚精莫七曲山千秋圣境;拨经传孝友普天下第一斯人。”</p> <p class="ql-block"> 行走在庙宇间,突然一阵悦耳动听的佛乐回响在耳畔,循声而去,一个经乐团正在演奏经乐。</p> <p class="ql-block"> 七曲山宫观嵯峨,规模宏大,错落有致,蔚为壮观,令人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 关帝庙。传说三国时,张飞率兵过此,因天热酷暑难当,遂下令兵士植树遮荫。据说奇迹出现了,居然“上午植树,下午成荫”。当地百姓称为“张飞柏”。到了明代,剑州知州发动百姓在古驿道上遍植柏树数十万株,给后人造就了这条翠云廊,翠云廊上的古柏,是活着的历史文物,是稀世的自然奇观。</p> <p class="ql-block"> 中国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抗日战争时期曾来此地考察。他在其大作《中国建筑史》中论述天尊殿,说它“结构较为宏丽,其斗拱如鹫峰寺兜率殿之制。梁袱上施蜀柱及十字斗拱,与元代宣平延福寺大殿颇有相同之处。该殿营造年代当为明初或明中叶所构也。”</p> <p class="ql-block"> 盘陀殿因殿内有一大顽石而得名,相传为文昌帝君张亚子修身得道之地。殿总体造形匀称,梁架结构简练,斗拱古朴。</p> <p class="ql-block"> 瘟祖殿始建于明初,乾隆三十一年(1766)重建, 光绪年间维修,建筑面积96平方米。梁架结构简练,式样别具一格,体现出南方园林建筑特色。殿内瘟祖乃文昌帝君之化身,他右手持如意,左手形似鹰爪。相传文 昌帝君在敕法台曾降服五瘟,专司”收瘟摄毒、扫荡污秽“之职,保佑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文昌又被尊为瘟祖。</p> <p class="ql-block"> 白特殿,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 ,因石洞前有文昌帝君的坐骑白特而命名。</p> <p class="ql-block"> 民国二十(1931年)年梓潼大旱,时任县长率全城官绅迎接文昌帝君到县城文昌行宫设坛祈雨后,果降甘霖,乃建此亭纪其事。取杜甫诗“好雨知时节”意,命亭名时雨。</p> <p class="ql-block"> 家庆堂。</p> <p class="ql-block"> 娘娘殿。</p> <p class="ql-block"> 启圣宫又叫圣父殿,是明代建筑。殿内供奉的这尊塑像,就是张亚子的父亲张隆祖。</p> <p class="ql-block"> 张献忠家庙。</p> <p class="ql-block"> 大悲楼,据说当年海灯大师曾在这里修炼。</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殿前的两个抱鼓石雕龙画凤,雕工精美,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七曲山大庙外古柏森森,翠浪如云。该处是古蜀道翠云廊。它始于秦汉,完备于明清。虽历尽千古沧桑,仍枝繁叶茂。它们的姿态奇异:有的主干挺拔,铁骨嶙峋,其刚直不阿的品格俨若泰山,所以人们叫它“泰山柏”;有的盘根错节,同根并干,形同连理,于是人们叫它“夫妻柏”;有一棵巨柏,膊干倾斜,形成既可躲雨,又可遮风的树腔。传说刘禅亡国后,被俘去洛阳途中曾在树身下躲过雨,故人们称此树为太子柏,又称阿斗柏。最为珍奇的是应梦仙台侧那株晋柏,周身无皮、无枝、无叶,却老当益壮,相传为张亚子所植。</p> <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按照唐朝武则天以来,历代科举制度以其强大无比的统摄威力,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在科考晋阶的前夜,一定会想到去文昌宫拜祭文昌帝君。这也是中国各地的文昌宫、观音殿、关帝庙一类,看似宗教,实际却更能迎合民俗而广布,且存量最多的根本原因之一。而梓潼七曲山便是这一文化的祖庭。</p> <p class="ql-block"> 本组照片均使用手机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