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乃道场 气概即天堂:巴拿马纪行一(巴拿马城古城/老城)

王延星

<p class="ql-block">巴拿马是“世界的十字路口”,南北美洲的陆路交通要经过这里,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交通也要穿过这里(现在是靠巴拿马运河直通,过去是船到了这里的一侧后,人(货)上岸,经过百十公里的陆路,到了另一侧后再上船)…… 大航海以来,欧洲的殖民国家对这里的争夺很厉害、建设得也很投入,从而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故事……</p> <p class="ql-block">来巴拿马旅游,重点有三个。一个是首都巴拿马城的“古城考古遗址”和“历史老城区”,另一个是加勒比海沿岸的古代海防工事遗址和古商贸重镇,这两处现在都已列入了联合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即图中的那两颗红五角星处);第三个就是巴拿马运河,它包括运河两头的船闸工程和之间的水系,这条历史久远的通道,现已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备选项目,正在走流程……</p> <p class="ql-block">首都巴拿马城的世界文化遗产由两部分组成(即本图中的01、02、03),其中的“02”和“03”区域,原来是有城墙分隔的,但城墙现在基本上已经消失了,彼此的街区之间,已完全没有了地标性的分割感……先简单回顾一下巴拿马的历史……这里的远古历史当然是属于印第安人的了,那时住在(今天的)该国范围内的印第安人部落有六十多个,每个部落都不太大……虽然外人看着他们差不多,但他们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互不通话),尤其是那些分别生活在不同大洋岸边的部落。这也就影响到了对“巴拿马”这个地名所涵盖范围的某些共识……哥伦布是第一个(1502年)在加勒比海那边踏上过这块土地(但没有深入)的人,那一带自然界中的蝴蝶很多、也很漂亮,他就以“蝴蝶之地”指认了他到过的那里(一处海湾)……第一个大面积踏访了巴拿马地峡的西方人是巴尔博亚,他于1513年从大西洋一侧上岸后,横穿地峡,成为了第一个看见太平洋的欧洲人。他不但将太平洋命名为了“南海”,而且还把在那里打鱼的土著人自报的地名“巴拿马”,理解为了“富饶渔乡”……由于整个巴拿马地峡在前殖民时代从未形成过一个单独的政体,所以也就没有出现过土著人的统一自称……至于“外人”来了后怎么称呼这个地区,那就要看站在哪个位置上来考虑了……所以,今天对“巴拿马”这个名字所代表的唯一性,也是有着学术上的商榷余地的……当然,这也不是个多么重要的事,只要不以为它是源自于一个什么品种的马🐎,也就大差不差了🤭……</p> <p class="ql-block">在地理大发现时期,从加勒比海上岸后来到太平洋一侧的西班牙人,沿着海岸向南美洲拓展,发现了富有的印加帝国……他们将捞到手的黄金(后来是白银),用船沿着太平洋先运到巴拿马这里,然后卸货装车,经过这一段最短的陆路、运到加勒比海岸边后,再装上船运回欧洲……巴拿马城就是在西班牙人的这个物流过程中,于1519年建立的。它也是欧洲人在美洲建立的第一个定居点(城市)。本图就是这个定居点遗址的入口处。门口的这两尊半身人像,男的是哥伦布,女的是出钱支持哥伦布、从而才发现了美洲大陆的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一世……虽然史书上是这么说的,但实际上那是她的丈夫斐迪南亲王作出的探险决定。女人管家,一般都比较节省,尽量不乱花钱。当时的哥伦布,找到这两口子,吹嘘自己能够从水陆走捷径找到印度,通商发个大财……但伊莎贝拉根本不信,还是她的丈夫费迪南,具有男人的冒险精神,他认为留着自己的那点钱在手里,在欧洲也还是个因打仗打穷了的国王,不如梭哈一把,于是他悄悄派手下将已经被轰走了的哥伦布又给叫了回来……之所以后来把荣誉记在了伊莎贝拉头上,是因为当时她是名义上的一把手(女王)😂……</p> <p class="ql-block">……本图是遗址博物馆中的古城模型。话说当年,西班牙大发其财后,其他国家十分眼红,其中以英国尤甚……英国随后便指使自家的一些游兵散勇充当了海盗,去“打、打、打劫”……劫掠到财富后,再官匪分账🤭……这些海盗中最著名的,就是电影《加勒比海盗》里的主角亨利·摩根了……他于1671年,绕过了西班牙人在加勒比海沿岸的防御工事,潜行了百十公里,出其不意地杀到了这座防守不严的城市……由于位处后方,巴拿马城当时不但没有建什么象样的防御工事,就连核心区域也是没有城堡保护的……这批海盗突袭后得手,将城市洗劫一空,并付之一炬……</p> <p class="ql-block">……这座巴拿马城被摧毁后,西班牙人也试图修复过,但他们发现断垣残壁的,修起来很麻烦,索性也就放弃了这块伤心之地,而选择在此地西南方向的八公里外,又重新建了一座……如今,当现代的(第三座)巴拿马新城,出现在了废墟之城与老巴拿马城之间后,它们分别被简称为古城、老城、新城。这三部分,呈线状地排列在海边(可参见前面的第三张地图)……</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古城(考古遗址)的入口处。由于里面的面积较大,园区还提供了游览车,两头接送。坐游览车是能较轻松地参观几处重点遗址,但要是对废墟文化很有兴趣的话,还是以单程步行为好,那样可以多看点犄角旮旯的东西……本图是摆放在入口处的拉莫塞德教堂遗址上的几尊古炮,这些古炮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而放在这里的。这种炮的预热、发射的速度都很慢,若没有几十门、且都做好准备后轮番开炮,是没多少作用的……而且当年亨利·摩根带的人不少,有约二千人左右(当时的海盗团伙们,都是互相招募、临时入股参与的这种合作方式,当某处的财富被吹嘘得很诱人后,闻风而来的海盗会很多的),他们趁着月黑风高,一举就把这座城给拿了下来了……之后,亨利·摩根也就凭着这次的骄人战绩,获得了牙买加总督的职务,成功上岸当上了英国的国家公务员😎……</p> <p class="ql-block">……遗址现场虽然很是沧桑,但当年的建筑物仍能被一一指认出来。如上两图中的,就是圣弗朗西斯科修道院的遗址(可参见下图展板上的复原图)……这还真得益于这里的人,他们主要是靠运输、贸易和渔业等生活,要不然这个地方早就会被种地的人开发得没有什么旧时模样了……</p> <p class="ql-block">……应该说,早期的西班牙移民还是很坚韧的……最初到这里的也就100多人,大家白手起家,在一位带头大哥达维拉的带领下,盖起了这个小村镇……那时是1519年。在经过了两年的发展之后,西班牙王室看好了这处交通枢纽性质的定居点,便正式发文将它升格为了城市,并任命了这位带头大哥达维拉,为首任总督(市长)……</p> <p class="ql-block">……这位达维拉,(虽然他杀了之前首先发现太平洋的巴尔博亚,但那也只是属于他们的内部政治斗争,而与个人的其他能力无关)是位皇室贵胄,其资源很广泛,他很快将这个镇子建设成了一座有模有样的城市……他也因此而获得了王室颁发的勋章……西班牙在拉丁美洲建设殖民城市,其图纸也是在这座城市的基础上逐渐定型的……后来的人们,之所以把巴拿马城誉为了“太平洋上的皇后”,也正是基于这座古巴拿马城,有过这个开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是圣约翰医院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还能辨认出的古井井口,还是不知道具体归属的各种残砖剩瓦,都在无言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康塞普西女修道院(上图),现在只剩下来一座教堂祈祷大厅的部分墙体了……</p> <p class="ql-block">……在做了部分保护性维修的基础上,利用这里的氛围感和现场的声学效果,每年都会在这里举办几场著名的古典音乐会……</p> <p class="ql-block">……大厅剩下的部分,正好用做半露天的舞台和后台的幕壁……</p> <p class="ql-block">……本图是站在已铺满木地板的大厅上所看到的小广场和草地,届时那里是摆放观众座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将古代建筑物的部分场地兼用做音乐表演场所,是欧美文化中的一个传统。而这种做法放在这里,就显得更为合适了,因为这座祈祷大厅在建造时,就把咏唱圣歌,确定为了它的主要功能之一……</p> <p class="ql-block">……教堂主厅的内部分为两层,第二层就是唱诗班的专用位置。上图及本图是维修后的第二层……</p> <p class="ql-block">……祈祷大厅的圣坛部分,原来就是有着部分挑空、部分错层的建筑构造的👍……</p> <p class="ql-block">……这座女修道院是当时巴拿马城中最大的一处建筑群,同时它也是级别很高的一座女修道院。当年贵族人家的女儿也是送到这里来的,在交纳了赞助后,贵族家的千金带着仆人,在里边可以很舒服地学习、生活(等待日后被指定人家后出嫁)……穷人家的女孩子进来不用交钱,但是要干活……对有些犯了错的修女,修道院里还有专门的禁闭室,用于惩戒……</p> <p class="ql-block">……据考证,本图中的遗址,就是当时的禁闭室或牢房。女修道院是不让外人进的,所以即使是不被烧毁,作为男士也是看不到修道院里的建筑状况的……除了修女们的自我服务,里面主要还是靠一些女奴隶在干活。因此,那些身份高贵的“上帝仆人”,是要负责管理(惩处)那些身份地位低的“上帝仆人”🤭……</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古城还没有被焚毁的时候, 巴拿马一带的女修道院是很少的,因为那个时候的女性资源还是缺乏的😍……即使是送到女修道院里来的女人,在适当的时候也会被指派出嫁的……只有看到某个地方的女修道院多了、里面的修女有不少也可以终身事主而不出嫁了,方能推论出那个地方富裕程度的稳定……</p> <p class="ql-block">……本图中的展板上,是绘画复原的修道院修女宿舍,但现在是一间也看不到的了……</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南走,就是耶稣会教堂的遗址了,现在这里只剩下了一面残壁……</p> <p class="ql-block">……在整个考古遗址区,留下来的较有模样的建筑物,除了那座修道院教堂的半个大厅,就是这座城市大教堂的一座钟楼了……</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该国的邮票,还是纸币、硬币,以及许多的官方的图案中,会经常看到这座钟楼的身姿……</p> <p class="ql-block">……圣多明哥修道院的遗址,它在大教堂的东南……而圣和塞大教堂的遗址,则在更靠东边一点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上图是大教堂旁边的马约尔广场。这种中央广场,在日后的城建布局中,是修得越来越大的,但这里的这一座,当时还是比较小的……当年的市议会遗址(下图),在钟楼的西南……本图中在钟楼近处的遗址,是大教堂的一些附属建筑……由于钟楼外立面已经不存在特征、仅剩下毛坯状的内墙了,所以如不仔细看它的周边遗迹,从钟楼的四面看上去,好象都是差不多的🧐……</p> <p class="ql-block">……钟楼内部的楼梯已被修复了,是可以上去看一看四周的……本图是钟楼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从钟楼上向西南望去,海边滩涂上的海堤大道是很壮观的……</p> <p class="ql-block">……望向西北,由新城区的高楼大厦所构成的天际线(上图),如同海市蜃楼一般……许多海鸟在这里飞来飞去,宣告着它们的常驻身份……这处令人感慨万千考古遗址,其历史既刻在了石头上,也刻在了人们的记忆中🙏……</p> <p class="ql-block">如今的巴拿马城,是一座“中美洲的纽约”,交通十分繁忙。如果第一站是参观考古遗址的话,若能乘船由巴拿马湾的水上去老城,那是最理想的了,因为若在两地间开车,白天任何时候穿越新城区,大约都要扔在路上好几个小时😱……当然,最好还是住在老城区, 可以一早一晚地抽空慢慢地转悠……</p> <p class="ql-block">老城是在古城被毁后,由时任总督门多萨主持重建的。他吸取了以前的经验,将新城建在了背靠安康山的半岛之上(上图为官方的航拍,照片中的地理方位大致是上西、下东、左南、右北),并在一周砌起了较高的城墙,以利用防守。在这一圈城墙围住的核心区外,是普通的居民区,但如今城墙已经所剩无几了…… 现在所说的历史古城区,涵盖了原城墙内的核心区和原城墙外的普通居民区,这两片同属于世遗范围,都有着很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只不过原核心区的古建筑物偏官方,名头大一些就是了……对整个历史古城区的访问,重点是四、五个大的广场以及若干座小广场,把这些地方的历史文化建筑物(包括博物馆等)都看一看,然后再根据时间走街穿巷,能看多少算多少……</p> <p class="ql-block">如果从老城区的西北部(方便停车)步行进入,可先从圣和塞教堂开始寻访……上图是位于这座教堂右侧的埃雷拉广场上的这位将军的雕像。此广场最早是一个小型的西班牙斗牛场,被改造成广场后,最早的名字是胜利广场……在巴拿马从“大哥伦比亚共和国”中的一个省争取独立的斗争中,这位埃雷拉将军很猛,一度还主持成立了一个“地峡共和国”并出任总统……由于他为后来巴拿马共和国的建立,发挥了首义的作用,所以巴拿马人把他作是巴拿马实际意义上的首任总统……后来将这座广场改用了他的名字来命名,正是纪念他的这种历史功勋……</p> <p class="ql-block">……圣和塞教堂以其拥有一座由金箔包裹着、由桃花芯木打造的圣坛而出名……下图为教堂祈祷大厅右侧的几个祭台,上面是人们摆放的各种纪念品。到了这种地方,不一定非要点蜡烛、做祈祷,留下一个代表个人心意的小物件、表示个礼貌,也是可以的🙏……</p> <p class="ql-block">……从这座教堂广场南侧的路往东,就可以去往独立广场了……</p> <p class="ql-block">独立广场是老城最核心的广场,巴拿马人在这座广场上两次宣告过独立。一次是作为哥伦比亚的一个省,脱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而独立,第二次是脱离了哥伦比亚作为了一个国家而独立……广场的西侧是主教座堂(圣玛利亚大教堂), 这是巴拿马地位最高的教堂。最早这里也是一处斗牛场,黄沙铺地、碧血蓝天……虽然1510年这座教堂就已经奠基了,由于一是资金没有到位,二是也不太愿意放弃斗牛这种娱乐方式,结果就拖了将近二百年,直到1688年才开始兴建…… 但建着建着又没钱了,又耗了一百多年,直到1796年才最终建成……</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两座钟楼被保护性地重新粉刷过了,雪白的外现与它的主体建筑的正面所形成的明暗对比,令人过目不忘……</p> <p class="ql-block">……主教堂的内部。</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有一座标配的音乐亭,白柱红顶的色彩,在绿树中显得十分生动……这座广场周边的建筑物风格各异,色彩反差也大,这是因为它们都不是在一个时期建的……广场的东面是一家中央酒店(见下图),其位置绝佳,若选择深入游览老城区,住在这里是非常便捷的……</p> <p class="ql-block">……本图是绕到了广场的南侧所看到的这座宾馆……路面上的铁轨,只是保留下来的历史痕迹,并没有电车在运营……</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南侧有两座楼,一座是当年法国在规划修建运河时的指挥部(图中左侧的楼),曾作为运河博物馆存在了一个时期,当新的运河博物馆落成后,这里面的大部分已改为了巴拿马的中央邮局……另一座是老市政厅(图中右侧的楼)……</p> <p class="ql-block">……这座老市政厅现在是伊奥斯托里博物馆,里面展出的是巴拿马的部分历史和民俗文化……</p> <p class="ql-block">…… 展出的内容主题很集中,介绍得也很详细,如果时间充裕,是值得静下心花上一两个小时看一看的……本图是民俗历史博物馆内部的一间展室。</p> <p class="ql-block">在前往海边的法兰西广场的路上,先要经过圣多明各修道院遗址。这座修道院建筑群 的主要建筑已经损毁了……它的旁边是一座经过修复的圣约瑟夫教堂……</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修道院的遗址中,有一座非常著名的、跨度达十五米的平行拱门。这座拱门在没有任何支撑的情况下,经历了三百多年间的多次地震,而从未被动摇过……过去,法国人主持开建沟通两大洋的运河,巴拿马和尼加拉瓜作为开凿运河的两个选址,难分伯仲,巴拿马最后就是靠这座拱门的牢固性(因为两地的地震都很多),说服了法国人,最终将运河的选址定在了巴拿马……</p> <p class="ql-block">……教堂遗址旁边的圣约瑟夫教堂,现已被用做了宗教艺术博物馆。 本图为在博物馆门内看到的修道院大门……下图是博物馆内的展厅一角。</p> <p class="ql-block">从老城区的西南部,在前往东南方向海边的法兰西广场的路上,还能经过一处绿地走廊性质的卡洛斯五世广场……</p> <p class="ql-block">靠近海边的房子都被维护得很好,粉刷得也非常漂亮。这一带在历史上除了西班牙人,居住的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也很多……法国人当时在如日中天的时候,是率先前来主持设计巴拿马运河的,但当前期的工作都干的差不多的时候,拿破仑被打败了……一鲸落,万物生,那些围观的家伙就都冲上来,开始分割法国的海外地盘……于是,这个项目就被美国人给抢走了。</p> <p class="ql-block">……但是法国人历史功勋的痕迹还在。这座法兰西广场及其周边建筑,原来都是属于法国大使馆的范围,是法国人自己在这里建立了纪念碑等建筑物……纪念碑上面的高卢雄鸡, 代表着法国人在这里曾经有过的历史绝唱……上图中的雕像是巴拿马的第五任总统布洛,他的雕像之所以能够立在法兰西广场上,是因为他和法国人的关系很好……</p> <p class="ql-block">……在纪念碑旁还有五尊雕像,他们是在运河初期工作中做出重要贡献的法国工程师和设计师……半圆形的拱廊里有十块石刻,纪录了法国人在巴拿马运河构建初期所做过的工作……</p> <p class="ql-block">……很多当地的年轻人都喜欢以这里为背景,拍一些纪念照……</p> <p class="ql-block">……法兰西广场周围,依然不缺乏浪漫,这里的酒馆、咖啡馆,虽然不多,但都值得驻步小憇……法兰西广场是古城区的最南端了,从西侧的路过来后,再从东侧的另一条路往回走,一路上可以看到老城另一部分的古迹和隔着海湾的新城区远景……</p> <p class="ql-block">……首先就来到了国家歌剧院(上图)的所在地。在它的前面有一处修剪得很整洁的花园(本图),在这里坐一坐,看看远方天际线上的新城区楼群(下图),时代的对比感,还是非常强烈的……</p> <p class="ql-block">在国家歌剧院与圣弗朗西斯科教堂之间的街口北转,就是著名的玻利瓦尔广场了……下图是在这个街角上看到圣弗朗西斯科教堂。</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虽然有着天主教教堂的外观,但内部完全是新教教堂的风格,非常简约……</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的内部空间非常大,本图是站在祭坛前回望到的教堂大门方向……</p> <p class="ql-block">……拉丁美洲在脱离西班牙的独立过程中,玻利瓦尔是主要的领导者和设计者,所以他也被称为了南美的“解放者”……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座广场上有一座他的纪念碑,本图是从纪念碑的背面,图中后方暗红色的、有着摩尔风格的建筑(上图)很漂亮,那是一座有着多业态底商的公寓酒店……</p> <p class="ql-block">……位于广场中央的这座纪念碑,正面正中的人物就是玻利瓦尔……纪念碑的上面,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巴拿马的国鸟“哈比鹰”(美洲角雕)……</p> <p class="ql-block">……在圣弗朗西斯科教堂北侧、与教堂连在一起的是波利瓦尔宫(大会堂)。这座建筑物作过议会大楼,现在是巴拿马的外交部。在玻利瓦尔宫的西北,隔着两个街区,就是总统府了。那里原来是殖民地时期的总督官邸,它还有着一个很好听的名字“苍鹭宫”,这是因为那里靠近水边,常有一些水禽活动,而且当年的总督也饲养了几只,故而得名的……但那里现在是管制区,走街口就不能靠近了……</p> <p class="ql-block">在访问完这几座主要的广场及其周边之后,就可以深入到居民区,去看一看历史上普通人的生活场景了……过去的普通居民区,是在老城墙外面的,如今能找到的、有点样子的老城墙,也就是这么几小段了(上图及下图)……</p> <p class="ql-block">在老城区,还有很多老房子没有被修复……</p> <p class="ql-block">这些建筑物多数仅剩下了坚固的外墙,其内部结构都已坍塌了(此地地震频繁)……但如果能修复重建,其建筑效果都很好的(见下图)……</p> <p class="ql-block">路过了一所历史久远的、过去专为当地土著人开办的学校。巴拿马运河在修建期间,把很多土著人的生活聚居地都给占了,在把他们迁到了城里之后,是要给他们办学校、做职业培训的……经过了几代人之后,他们也就慢慢地与主流社会趋同了……</p> <p class="ql-block">这些居民区的居民构成,也是随着历史而变化的。如果原来的居民发生了变化,原来的教堂往往也是得不到维护的……所以只要在一个街区里看到了被遗弃的教堂,就知道这里的居民,历史上大概率是发生过更替的……</p> <p class="ql-block">……如这座耶稣会的教堂及修道院遗址(上图及本图)。耶稣会实际上是一个势力很庞大的天主教门派,走出中世纪后的天主教,主要也是靠耶稣会人士(的改革)才得以生存下来……(来中国开启传教的那些人也都是耶稣会派来的)……那个时候的巴拿马教会,受到老旧的罗马教廷影响还比较大,所以时不时地也会排斥一下耶稣会的人士,搞得人家虽然又是办医院、又是办大学的,后来还是被给轰走了……但是把艰苦办学的这批人替换后,兴办于此修道院中的巴拿马的第一座大学,也就办不下去了🤔……</p> <p class="ql-block">……一些有文化特质的教堂如果还存在,则说明这里居民和文化,依然在历史的传承之中。如下图中的这所马耳他骑士团的教堂……过去的这座教堂还更大一些,是个堡垒型的建筑(见本图),现在只剩下原有四分之一的建筑物了。</p> <p class="ql-block">……马耳他骑士团是欧洲中世纪的三大骑士团之一,曾以南欧的贵族人士为主…… 马耳他骑士团能够在这里设立分团组织,说明过去来自欧洲多地的势力,在这里都是登上过历史舞台的……可注意一下,图中祭台上供奉的人物雕像,他是马耳他骑士团的大团长,而不是耶稣等天主教的教义神祗……</p> <p class="ql-block">……图中是马耳他骑士团的团旗。马耳他骑士团的团徽也很好辨认,是由四个箭头构成的一个十字图形,俗称为马耳他十字……另外,这个组织在没有了做战当雇佣兵的收入后,现在主要靠吸纳一些富有的人士作为骑士(如英国女王、美国总统等)以及授权一些贴牌葡萄酒来维持运作…… 如果遇到有这种十字标志的葡萄酒,建议可以买来尝一尝,其品质虽然说不上多惊艳,但文化想象力还是挺丰富的🤤🍷 ……</p> <p class="ql-block">下起了小雨,盛装拍照的女孩子们也只好打道回府了……但她的心情显然还不错,看见访客拍照,还报以了微笑🌹……这里的女孩子好象普遍都喜欢蔚蓝色,遇到了好几位女孩子,都是穿着这种颜色的长裙,这也许是一种海洋文明的审美偏好吧……</p> <p class="ql-block">雨中的古城区别有情调……雨中的这家墨西哥风格的小餐馆也格外温馨(虽然简餐不太合口味,但咖啡超级棒)……访问虽然被一场不太小的雨按下了暂停键,但一杯地产的“瑰夏”咖啡,却能让人继续沉浸在与古城相见恨晚的欣喜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