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死(小小说)

铁肩担道义

<p class="ql-block">  每天,七十多岁的王老头出家门时,总是挺直腰杆子,心里总念叨着:“我不能死,我不能死……”</p><p class="ql-block"> 但他的两个儿子都死了。大儿子死于花大钱治不好的大病。不出一年,大儿媳只身出门嫁人去了。小儿子未婚,出去打工没几年,死于车祸。家里剩下一身病痛的老伴和三个上学的孙子孙女。</p><p class="ql-block"> 遭如此重击,王老头的身心几乎垮了。但他“我不能死”的念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存在心胸里、脑海里,指挥王老头不能死,要干活,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往死里干活,但又不能干死,只有干不死,才能继续干下去——</p><p class="ql-block"> 外包的田地山林,得钱少,王老头不外包了,收回来,他一年四季多半早出晚归泡在田地山林里。包种,包收,包卖,票子会比外包多一两倍。</p><p class="ql-block"> 老伴心疼老头子,拖着病痛多养了些鸡鸭。鸡鸭下蛋了,自己舍不得吃,就煮给老头子吃。老头子说:“我什么苦没吃过,能吃饱饭就有力气干活。你病蔫蔫的,你应该吃,我把果种好些,钱就从果里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吃也是这样,不吃也是这样,你不同,我们一家五口,就全靠你了……”老伴抹着眼泪说。</p><p class="ql-block"> 老头子说:“我们这个家,没仔靠了,我也靠不了多久,还得靠孙仔他们,他们的日子还长,卖鸡卖鸭卖蛋,积少成多。鸡屎鸭屎拿去种菜,会卖得好价钱……”</p><p class="ql-block"> 春天,人勤春早。别人的田地山林还在冬眠,王老头早早把田地山林唤醒,无钱请人种田地,他就早些把能种的田地山林松好土,种季一到,种果种树,精耕细作。人勤地不懒,秋后多卖多得钱。</p><p class="ql-block"> 夏天,三分种七分管。无钱买水管,就砍毛竹做成竹笕引水;无钱买肥料,就上山铲土铲草,烧成土皮灰作肥料;无钱买农药,就用石灰杀虫。就是有钱王老头也不买农药,果子没农药,好卖,得好价钱。</p><p class="ql-block"> 秋天,摘果卖果,王老头一个人忙不过来,就打包卖给果贩子。果贩子一般只收摘好的果子,见王老头种的果没农药,口感好,可卖高价,宁愿自己掏钱请人摘果,也要全都打包买了。</p><p class="ql-block"> 冬天,谁家建房子,王老头就找上门帮工,做不了重活,就做些轻活,工钱少要些。主家见王老头干活勤快,也不会少给工钱。不管帮哪家建房子,王老头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留下来清理打扫干净场地为止,干这两三天的活,王老头不要工钱。有几次帮主家帮到大年三十。于是村里建新房的人家,都愿请王老头去帮工。</p><p class="ql-block">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老头心里仍是那个念头:“我不能死,我不能死。”</p><p class="ql-block"> 但是,他老伴走了。</p><p class="ql-block"> 老伴走后,王老头身子弱了很多,但他心里那个“我不能死,我不能死”的念头仍然不弱,仍支撑他拼老命干活。</p><p class="ql-block"> 三个孙子孙女见爷爷如此劳累,当爷又当爸,多次说想不读书了,想去打工挣钱养爷爷。爷爷坚定地说:“你爸妈盘不了你们读书,我这个做爷爷的只要还动得,就少不了你们读书。我晓得你们想孝敬爷爷,想孝敬爷爷就好好做人,好好读书。”</p><p class="ql-block"> 大孙子记住了爷爷的话,大学毕业工作了就盘二弟读书。二弟大学毕业工作了,就盘三妹读书。三妹大学毕业了,三个孙仔孙女都劝爷爷跟他们过日子,别再累了。</p><p class="ql-block"> 可爷爷心里那个“我不能死”的念头还在支撑着他,他对三个孙子孙女说:“我还能干活,我还要干活,还要挣钱。”</p><p class="ql-block"> 三个孙子孙女都劝爷爷不要拼老命挣钱了,我们养你。爷爷说:“我还挣钱。”村里人也劝八十多岁的王老头别挣钱,钱是挣不完的。王老头心里还是“我不能死”的念头,还是不服老,还是在拼老干活挣钱。可是,一天下午,王老头给果树施土皮灰,昏倒在地里了。突然一声炸雷,把王老头炸醒了。全身湿透的王老头醒来,全身颤抖,心里仍在念叨:“我不能死,我不能死……”</p><p class="ql-block"> 两三年下来,两眼凹陷、手如枯柴、走路脚打漂的王老头,过完九十岁生日的第二天,就对三个孙子孙女说:“我没有什么牵的了,所欠人家的钱我都还完了。”</p><p class="ql-block"> 大孙子说:“爷爷,我接你去城里住。”</p><p class="ql-block"> 爷爷说:我老了,吃得动不得了,我不想拖累你们,我想去陪你们的奶奶了……”</p><p class="ql-block"> 没多久,爷爷真的陪奶奶去了。</p><p class="ql-block"> 孙子孙女泪奔不已……</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24pnk2?first_share_to=copy_link&share_depth=1&first_share_uid=59136676" target="_blank">请阅读小说林著名小说论员介子老师对《不能死》的精彩评论,相信您收获多多。</a></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评析——</p><p class="ql-block"> 《不能死》这篇小小说以极简的笔触勾勒出一个中国农村老人的生命史诗,用朴素的叙事语言展现了人在绝境中的精神韧性。文本通过三重维度的张力建构,完成了对生命意义的多层次诠释。</p><p class="ql-block">一、生存意志与伦理责任的互文性表达</p><p class="ql-block"> "我不能死"的反复咏叹既是生存本能的自证,更是传统伦理的人格化显现。在农业文明的深层结构中,老人作为家族血脉的守护者角色,通过"春种夏管秋收冬工"的四季循环叙事被符号化为土地伦理的具象载体。当现代性冲击下子嗣链条断裂(两个儿子的非正常死亡),主人公以近乎仪式化的劳作重构生命延续的象征系统——将"养孙读书"转化为新的生存锚点。这种代际责任的超负荷承担,揭示了乡土社会中个体生命价值与家族命运不可分割的共生关系。</p><p class="ql-block">二、身体叙事中的存在悖论</p><p class="ql-block"> 文本通过具身化的书写建立存在困境的隐喻体系。王老头"手如枯柴"却"往死里干"的身体状态,构成了血肉之躯与精神意志的永恒角力。当现代农业要素(农药、化肥)因经济困境被置换为原始耕作方式(竹笕引水、土皮灰施肥),身体既是抵抗现代性异化的武器,也成为被过度征用的牺牲品。最终"过完九十岁生日"的生命刻度,既是农耕文明时间观的胜利,也是肉身终将败给时间的悲歌。</p><p class="ql-block">三、死亡叙事的解构与重构</p><p class="ql-block"> 小说对死亡的两次重要书写形成镜像结构。前文本中"两个儿子死亡-老伴死亡"构成传统死亡叙事,而主人公的"不能死"宣言形成对抗性叙事。这种对抗在孙辈完成教育闭环后被悄然消解,最终"陪奶奶去"的死亡选择,完成了从"不能死"到"可以死"的哲学跨越。死亡从被迫承受的命运悲剧,转化为责任完成后的主动选择,实现了对传统生死观的价值重构。</p><p class="ql-block"> 文本的留白艺术同样值得关注:始终缺席的社会救助体系、被隐去的具体年代背景、孙辈教育过程中的现代性冲突,这些沉默的叙事空间恰恰构成了对现实更深刻的叩问。当王老头用九十年的生命搭建起传统伦理的丰碑,这座丰碑的阴影里,是否也掩埋着个体被宏大叙事吞噬的孤独?这个追问,使小说超越了简单的苦难叙事,抵达了存在主义的思考层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