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杭州,浙江大学之江校区(原浙大三分部)被称为风景最美的校园,我觉得名不虚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浙大之江校区座落在钱塘江畔、月轮山峦,占地面积约七百亩,校舍建筑总面积7万平方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其前身是美国人1914年在杭州开办的教会学校—之江大学,现在成为中国境内保存最完整的近代大学校园之一。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1月24日,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建在临钱塘江的“秦望山二龙头“小山岭上的之江校园,苍峰翠岳,树木碧绿。居高远眺,云海苍茫之间,钱塘江水滚滚直奔屏风山。江面白帆远影,更添一分诗情画意。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建筑独立看都有各自的神韵,放到一起又浑然一体,相映成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校园内树木葱茏,秋冬季节时落叶纷飞,此时前往令人犹如身在画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校园内曲径通幽处,有一汪湛蓝的山间小湖,湖面常年漂浮着红色和黄色的树叶,湖上一座美丽的情人桥(建于1912年)连接了隔情人谷相望的秦望山二龙头和头龙头,走过这座桥就可以到家属区和位于月轮山腰的六和塔,许多学生情侣们十分钟意这里秘境般幽静迷人的氛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世纪30年代执教于此的词学大师夏承焘,曾在日记中写道:“夜与雍如倚情人桥听水,繁星在天,万绿如梦,畅谈甚久。”这份诗意伴着情人谷的湖水涤荡着学子的心灵,为校园增添了几多浪漫与宁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百年校园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都说校园的韵味在得山得水得人文,之江校园里历时弥久的建筑带有浓郁的欧洲近代建筑风格,也留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所有的建筑像是一首首凝固的乐曲旋律,又好像一个个静静等待的雕塑,它们默默地诉说着历史的故事,展示着岁月的沉淀,让我们感受到空间的奥妙和变化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慎思堂(Severance Hall):于1911年2月(宣统三年)落成,是校园的中心建筑,三层砖木结构,清水砖外墙,拱券门窗,四根洁白的多立克柱营造出欧式风格。屋顶原有东方式的两层飞檐角,后修复成简洁的四坡顶。孙中山先生曾在此楼前发表演说,并与全体师生合影。(历史照片源于校史档案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如今功能仍保持完好的“慎思堂” (主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钟楼(Bell Tower):原名同怀堂,又名经济学馆,建于1936年,由著名报人史量才捐建。是校园中最高的标志性建筑,因其鲜艳红色特别吸引人。高耸的钟楼使得整座建筑呈山字形。在钟楼楼顶,钱塘江、钱塘江大桥、六和塔等都在视野之内。钟楼左右对称,线条简洁,风格严谨,是典型的近代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都克堂(小礼堂):建于1919年,窗户上的尖券使其哥特复兴式的建筑风格十分明显,墙面爬满爬山虎、常春藤等藤本植物,更显沧桑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图书馆:由之江大学同学会募捐兴建,曾为远东地区最好的图书馆之一,1932年落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红房与下红房:建于1911年(宣统三年),圆拱门廊,雕花柱子,留有古罗马建筑痕迹,相当考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红房原名北太平洋楼,上红房曾先后由时任之江大学校长的王令赓、李培恩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下红房原名帕斯顿楼。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曾参与创办之江大学,其胞弟司徒华林则曾是之江大学的校长,1948年前后,司徒雷登曾在此居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9号楼:原名维勒邦格楼,因外墙呈现绿色,也称绿房,建于1920年(民国九年),曾是之江大学外籍教授别墅之一,也是当年和现在的女生宿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绿房的建筑风格是之江大学校舍建筑中的孤例,具有工艺美术运动提倡的手工艺制作和艺术与工艺结合的平房风格,其阁楼外墙采用美国别墅独具特色的壁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百年建筑和景观共同构成了之江校园如诗如画的景致,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也展现了独特的建筑美学。</span></p> <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当你在充满了历史与文化的韵味,如画卷般的校园里行走时,就会深深地体会到她在不断散发着超越时光的思想,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这就是百年校园的魅力所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