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梵音袅袅荡悠远,穿越时空两千年。</p><p class="ql-block">佛教文化底蕴丰,古老信仰香火传。</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我们云游天下,乐此不疲,那山那水流连忘返总多情。我们看到,无论是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是多彩的人文景观,或多或少都有宗教色彩的晕染,成为这些风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 有学者论述,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空中,宗教如同璀璨的星辰,引领着人类精神世界的航向。从古至今,宗教作为人类思想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的影响了社会的结构与发展。每一种宗教都承载着人类对生命、宇宙和存在的独立思考。在这些宗教中,有几大主流宗教以其广泛的影响力、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教义体系脱颖而出,成为人类精神文化宝库中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 据有关资料介绍,全世界有各种宗教达4000多种,宗教教派达8000多。全世界三大宗教分别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每一种宗教都拥有庞大的信徒群体,跨越国界、种族和文化,成为连接人类心灵的桥梁。历史以来,我国受佛教影响最为深厚,信众之多,各地的佛教寺院和佛教遗迹可谓不计其数。</p> <p class="ql-block">佛陀故乡蓝毗尼,一方圣境千古传。</p><p class="ql-block">2012年10月我们曾前往尼泊尔蓝毗尼探访。</p> <p class="ql-block"> 释迦牟尼,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是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喜马拉雅山脚下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太子。父亲名叫图驮那,汉译“净饭王”。母亲名叫摩诃摩耶,是与迦毗罗卫城隔河相对的天臂城善觉王的长女。根据当时的风俗,妇女怀孕后必须回娘家生育。于是,摩诃摩耶在回娘家途中,路经蓝毗尼花园时在无忧树下生下了太子,并为其取名“悉达多”,意为“成就者”。又因其属于释迦族,成道后即被称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中的圣人”。关于释迦牟尼出生后还有许多神话传说。</p> <p class="ql-block"> 一般认为,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其于16岁(另有17、18岁之说)娶表妹耶输陀罗为妃,生下儿子罗睺罗。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解脱之道。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遂创立佛教。宣扬佛教的基本教义,如无常、无我、慈悲和智慧,从而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这是释迦牟尼诞生地——尼泊尔蓝毗尼花园遗址。</p> <p class="ql-block"> 佛教自古印度传入中国之时间,可追溯至汉代。据史书记载,东汉永平七年,汉明帝刘庄因夜梦金人,遣使西域拜求佛法。公元67年,汉使及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汉明帝躬亲迎奉。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城西雍门外建寺院,为铭记白马驮经之功,故名白马寺。</p><p class="ql-block"> 河南洛阳白马寺,为中国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乃佛教传入中国后官办的第一座寺院,被中外佛教界誉为“释源”、“祖庭”。</p><p class="ql-block">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佛教的教义和仪式逐渐融入了中国的文化之中,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宗教信仰,还对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p> <p class="ql-block"> 据《阿育王传》记载,佛祖释迦牟尼于公元前486年在拘湿那耶城外的两颗娑罗树下涅槃,经火化后留下了84000颗舍利。公元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了弘扬佛法,将84000颗佛祖舍利分发各地,筑塔供奉。东汉时期有19颗佛祖舍利传入中国,在东汉桓帝的资助下,在全国修建了19座宝塔供奉舍利。</p><p class="ql-block"> 据我国有些资料介绍,目前已发现并证实是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的有两颗,一颗在中国,一颗在斯里兰卡。而我们在不久前的巴基斯坦旅游中,却有新的发现,另有其说。</p> <p class="ql-block"> 南亚次大陆之旅,我们曾于2024年10月19日到访巴基斯坦白沙瓦。白沙瓦是巴基斯坦最具民族特色的城市,在公元58年崇尚佛教的贵霜王朝犍陀罗的迦腻色伽王一世定为首都,为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4—6世纪,中国晋朝高僧法显、北魏使者宋云和唐朝高僧玄奘曾先后到此。玄奘在《大唐西游记》中称这里是“花果繁茂”的天府之国。我们在白沙瓦主要游览了这座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白沙瓦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佛教物品收藏地之一,拥有超过2万件犍陀罗艺术藏品,其中有关释迦牟尼佛的藏品尤为丰富。当地导游和博物馆人员介绍这座金塔时说,一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就珍藏其中。据说有人质疑其真实性。面对这些历史文物,我们应保持开放和尊重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2024年我们到访巴基斯坦,曾于10月20日从其首都伊斯兰堡驱车50多公里前往塔克西拉游览。塔克西拉是一座有着2700多年(也有资料说是2500多年)历史的著名古城,犍陀罗艺术发祥地,于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公元前3世纪,由于孔雀王朝君主阿育王信奉佛教,塔克希拉进一步发展成为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和学者云集的佛教、哲学和艺术研究中心。唐代高僧玄奘曾到此地取经学法,他在《大唐西游记》中有详细记载。这是我们到访的塔克西拉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这是塔克西拉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珍藏释迦牟尼佛牙舍利金塔。我们反复求证,当地导游和博物馆工作人员均确切证实,金塔内珍藏的就是一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p> <p class="ql-block"> 游览塔克西拉博物馆后,我们随即前往十多公里外的塔克西拉佛教遗址群探访。这座佛教遗址群位于萨尔达山丘上,这里也是佛教造像的发源地,还是一个2000多年前的佛学院,据说全球的佛教就是从这里传播开来的。导游指着这座高耸的砖堆遗址说,这就是2000多年前的达摩罗吉卡佛塔,塔克希拉博物馆中的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就是从这里出土的。</p> <p class="ql-block"> 当地导游介绍说,这座距离达摩罗吉卡佛塔遗址不远处的石屋,就是中国唐代高僧玄奘当年来这里取经学法居住达两年之久的地方。我们在这里驻足,遥想当年唐玄奘不远万里西行求法之艰辛,学成归来弘扬佛法之伟业,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山水圣境,千年古刹。</p><p class="ql-block"> 北京西山八大处,为太行山余脉翠微山、平坡山、庐师山所环抱,因有保存完好的八座佛教古刹而闻名,其中犹以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的灵光寺而享誉天下。</p> <p class="ql-block"> 灵光寺始建于唐代大历年间( 766 — 779年),是一座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佛家古刹。灵光寺舍利塔最早是由辽道宗咸雍七年( 1071年),丞相耶律仁先之母郑氏为供奉一颗佛牙舍利而建,称招仙塔。清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灵光寺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后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了供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的石函。</p><p class="ql-block"> 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和指示下,从1958年夏至1964年春,重建的佛牙舍利新塔巍然屹立在灵光寺,成为佛牙舍利的永久供奉之地。</p> <p class="ql-block">京华西山乃圣境,梵天净土八大处。</p><p class="ql-block">佛牙舍利灵光塔,擎天一柱刺苍穹。</p><p class="ql-block"> 灵光寺佛牙舍利塔庄严挺拔,高达51米,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式砖塔,塔身内部为七层。舍利堂内有一座用135公斤的纯金制成的金塔,高约1米,金塔内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1964年6月25日,佛教界隆重举行了开光仪式。</p> <p class="ql-block"> 2018年2月我们曾到访斯里兰卡,在其第二大城市康提探访了著名的佛牙寺。据介绍,释迦牟尼佛牙舍利于公元317年传入斯里兰卡,从此历代国王视其为镇国之宝和王权的象征,建寺供奉至今。</p> <p class="ql-block"> 康提巿佛牙寺金佛像前的金塔内,即珍藏供奉着一颗释迦牟尼佛牙舍利。</p> <p class="ql-block"> 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 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法门寺因供奉佛指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历史以来,法门寺成为皇家寺庙及举世仰慕的佛教圣地。</p><p class="ql-block"> 这是重建的法门寺释迦牟尼佛指舍利塔。1987年重建舍利塔,从地宫中有2499件大唐稀世珍宝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其中一枚是释迦牟尼真身佛指舍利,三枚是影骨舍利)重回人间。自1988年舍利塔重新开放以来,我们曾三次前往探访,两次走进地宫瞻仰佛指舍利。</p> <p class="ql-block"> 2007年3月,法门寺文化景区工程正式启动。2009年5月9日,法门寺合十舍利塔落成,塔高148米,中间有安放佛指舍利的宝塔型建筑。其合十双手的特殊造型,气势恢弘,不仅传承了佛教建筑的特色,更以现代技术融合古今中外建筑之精华,成为佛指舍利安奉供养和瞻礼中心。</p> <p class="ql-block"> 南京大报恩寺,其前身始建于248年,寺庙名为“建初寺”,是江南地区第一座寺庙,佛塔名为阿育王塔,供奉由印度而来的佛舍利。后该寺几经战乱损毁与重建。北宋端拱元年( 988年),印度僧人僧可政将得到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也供藏于塔楼中。</p><p class="ql-block"> 明永乐六年( 1408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父母“罔极之恩”,下诏在阿育王塔旧址重新建立九层琉璃宝塔,赐名大报恩寺,明宣德三年( 1428年)完工。</p><p class="ql-block"> 2007年大报恩寺重建, 2010年“佛顶骨舍利”等盛世重光(现珍藏于南京牛首山佛顶宫)2015年12月16日,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正式开放。</p> <p class="ql-block">牛首圣境,佛禅大观。</p> <p class="ql-block"> 南京牛首山佛顶宫,于2015年建成,是释迦牟尼佛顶骨舍利永久供奉地,是一座集佛教艺术、建筑美学与文化内涵于一体的宏伟建筑,被誉为佛教艺术的辉煌殿堂。是国内最大的利用深坑形式建筑的佛教圣地,分为地上三层,地下六层。也是中国三大佛宫(山东济宁宝相宫、江苏无锡灵山梵宫)之一。佛顶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佛教文化体验,震撼的视觉效果,成为南京市的新地标之一,是中国乃至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佛顶宫舍利大殿,矗立着一座高达21.8米的舍利大塔,每逢重大节日,佛顶骨舍利将从最底层的藏宫迎请到舍利大塔,供人们瞻礼。</p> <p class="ql-block"> 牛首山舍利藏宫,位于地下44米处,佛顶骨舍利就长期供养在藏宫大殿内。</p> <p class="ql-block">神秘的南京牛首山佛顶宫,</p><p class="ql-block">当今中国佛教界最神圣的殿堂。</p><p class="ql-block">雄伟庄严,金碧辉煌。</p><p class="ql-block">大气磅礴,举世无双。</p><p class="ql-block">仰望圣境,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瞻礼其间,如入仙境。</p><p class="ql-block">敬畏之心,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海内外佛教信众顶礼膜拜的圣地。</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八方游人渴望争睹佛顶骨舍利的一方净土。</p> <p class="ql-block"> 多少年来,国内有多处寺庙宣称发现了释迦牟尼佛舍利,有的是有文字记载而没有实物;有的虽有实物但经专家考证而否定。不排除将来关于佛舍利会有新的发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