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照片最前面的是三叔,也是我们家族唯一留在“老家”的一位长辈,今年八十多岁,身体健壮,皮肤黝黑。</p><p class="ql-block"> 自从80年代初离开老家,距今已经四十年了,这期间,除了家族有婚丧嫁娶的大事,很少有时间回去一次,家族的其他人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不断的离开老家,定居到各个地方,最近的在离杨树沟十几里地的七家村、西地村,最远的在黑龙江省肇源、克东和拜泉,内蒙古的林东林西敖包等地,还有的在西柳、朝阳、锦州、北票、喀左等各个县城。</p><p class="ql-block"> 其实在我离开杨树沟的前100多年,就已经有一大支家族成员离开了这里,究其原因可能是厌倦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山沟沟,向往着有一个更好发展更好生存的地方,也可能还有着一些无法述说的“家族内部矛盾”,使得“人心不合”,导致家族分裂,不得不奔赴远方,离开这个伤心的“根据地”。</p><p class="ql-block"> 留在老家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的院子荒芜的杂草丛生,很多的房子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甚至站在屋里能看到天空,四面的墙壁也无法找到原来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通往沟里的小路虽然硬化成了一条平坦的水泥路面,但是总感觉比记忆中儿时的土路窄了很多,开车经过时,路边的山枣树时不时的划到车上,把车门划出深深的几道痕迹,或者把后视镜碰到老榆树弯曲的枝杈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虽然有点心疼,但还是忍着“闯过去”一直开到三叔家门前。或许是因为懒得不愿意多走几步路,也或许是因为一种家乡特有的情怀比这几道车体划痕更重要,更义无反顾……</p><p class="ql-block"> 父亲那一辈弟兄四个,三叔家和我的旧居一上一下,我的旧居在高处,是借着一个山坡坡扩展出来的一个院子,站在旧居的院子里,可以一字排列看到三叔、大叔和四叔的房子,甚至还能看见叔叔们园子里的蔬菜、果树和牛羊。儿时的我,不愿上学读书,就经常跑到叔叔的家里,找哥哥姐姐们帮我撒谎,除了肚子疼就是其他不可置信的荒谬理由,或者半路藏在一个被风沙掩埋的只有一米多深的枯井里,睡上一觉等到中午放学回家……</p><p class="ql-block"> 三叔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会拉二胡,儿时的我特别羡慕三叔的多才多艺,幻想着有一天我也能学会一种乐器,跟三叔一起弹奏几首老歌,吟唱几段古老的民谣。</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中,我和其他的玩伴们都长大了,不知道从啥时开始,家族成员已经只剩下三叔三婶和一个堂弟一家人,原本一个很大的家族除了女孩子远嫁他乡算是必须离开,那些本该留在杨树沟的大大小小、老老少少的长辈们和平辈们不知不觉的也都离开了这个生生息息的故土,告别先祖,留下一间间曾经装修得体的老宅,远走高飞了。</p><p class="ql-block"> 如今,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家族还保留着春节“请年送年”的传统习俗,让这些平时不得一见的弟兄们还能在年前年后借着“请年送年”的机会从四面八方见得一面,叙述家族之间的亲疏理短,互关彼此的想念之情,而每次的相聚也总是要在三叔家集合,因为三叔是“伺候”家堂的东道主,三叔家自然成了老祖宗每年可以在众多家族晚辈“请回来“过年的唯一“落脚点”,等到正月初二的晚上,众多晚辈还要拿着众多的供品,烧着纸钱,点燃三注高香,鸣放礼炮,高高兴兴的把老祖宗送走,这个过程就是家族的传统习俗,也叫“请年送年”,为了表达家族对逝者的缅怀之情,凡是前来参加“请年送年”的晚辈们,都要自觉的留下一点钱,让三叔帮忙筹备每年的供品和香纸,提前给老祖宗安排好吃的喝的花的,在“回家过年”的日子里感受到家族的年味儿和气氛,让家族的亲情永远浓厚,让生死离别不再是心灵的距离。</p><p class="ql-block"> 三叔三婶每次见到这些侄儿们,都是嘴角上扬,满脸笑容,屋里屋外的照顾着我们进屋,然后坐在大大的火炕上,一起吃着花生瓜子,七嘴八舌的述说着各自的故事,询问着家里的老人孩子是否健康安好。也总是在这个时候,满屋子的旱烟味儿呛得三婶喘不过气来,实在熬不住就跟三叔说快少抽点吧。弥漫的烟雾缭绕在每一个角落,滚烫的热炕头把所有的人都熏烤的像是感冒一样,满脸通红,呼吸困难。尤其像我这样过敏性体质,简直就是受罪一样。尽管如此,每逢春节,还是早早的就惦记着回趟老家,盘算着给老家的亲戚们带点什么礼物,期待着和众多的家族成员早日相见。</p><p class="ql-block"> 三叔家,成了我们秦氏家族唯一留守在杨树沟的一个长辈家族,三叔俨然也成了我们从山东济南府闯关东到东北177年以来唯一的一位“掌门人”,他一直没有离开过杨树沟,他一直眷恋着这片热土,这里,虽然贫瘠,虽然落后,虽然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生活习惯,但是,这里的淳朴,这里的浓厚,这里的风土人情,以及这里的一草一木,依然比异乡更亲、更美、更值得珍藏和怀念——</p><p class="ql-block"> 三叔的家,是我们寻找儿时快乐的大本营,更是我们找寻家族文化的溯源地。</p><p class="ql-block"> 三叔,您辛苦了,您值得我们所有人尊敬和爱戴,今年我还回去,看望您,看望我久别的家乡!</p><p class="ql-block">写于 2024.12.2凌晨.</p><p class="ql-block">内蒙古西北小镇.准格尔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秦氏家族宗亲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