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行〈3〉

开花的树(拒私聊)

<p class="ql-block">2024.11.30 星期六 泉州第三天</p> <p class="ql-block">一直不知道“面线糊”为何物,今早终于安排上了。</p> <p class="ql-block">吃过早餐后,我们街边拦了一辆小白车前往承天禅寺。</p> <p class="ql-block">承天寺</p><p class="ql-block">又名月台寺,初名“南禅寺”,位于泉州市中心承天巷对面南俊巷东侧。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公元957-958年)建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其规模仅次于开元寺,为闽南三大丛林之一。</p><p class="ql-block">承天寺历代屡经重修,有“一尘不染”、“梅石生香”等奇景,原为五代十国时期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的南花园。</p><p class="ql-block">承天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p> <p class="ql-block">门口对联</p> <p class="ql-block">弘一大师留字处</p> <p class="ql-block">别院外有两处遗址</p> <p class="ql-block">枯木逢春的老榕树</p> <p class="ql-block">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出了承天寺,我们步行前往关岳庙</p><p class="ql-block">绿荫成拱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通淮关岳庙</p><p class="ql-block">位于泉州市鲤城区涂门街,始建年代不详,历史上共重修八次。通淮关岳庙初是奉祀关羽的庙堂,时名通淮关帝庙,后增祀岳飞,改名为通淮关岳庙。</p><p class="ql-block">通淮关岳庙由武成殿、三义庙、崇先殿三座殿堂并排组成。建筑方位坐北朝南,均为三进,第一、二进为单层建筑,第三进改为三层建筑,建筑面积1294平方米。</p><p class="ql-block">庙存宋朱熹《正气》、明张瑞图《充塞天地》古匾等重要文物。</p><p class="ql-block">1992年,通淮关岳庙被批准为泉州市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通淮关岳庙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香火鼎盛,屋顶雕饰美轮美奂!</p> <p class="ql-block">庙里禁止拍照 只见抽签的人跪着一片,摇签的声音不绝于耳……</p> <p class="ql-block">离开关岳庙,来到旁边不远处的清净寺。</p><p class="ql-block">清净寺,初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1</p><p class="ql-block">清净寺占地面积2184平方米,整体为石构建筑,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具有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功能空间上大分散、小集中特点。留存主要建筑为门楼、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p><p class="ql-block">1961年,清净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列为“中国十大名寺”中唯一入选的伊斯兰教清真寺。与扬州仙鹤寺、广州怀圣寺、杭州凤凰寺合称中国伊斯兰教四大古寺,它的建立是泉州海外交流重要史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离开清净寺,仍然步行去“天后宫”。</p><p class="ql-block">途中偶遇一大棵漂亮的花树</p> <p class="ql-block">此为中药材“熟地”,据店家说好的熟地差不多每两一千多块钱呢,不知道是不是在骗我。</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商户告诉我的,这是七八十年代的汽车站,已废弃。</p> <p class="ql-block">泉州天后宫,</p><p class="ql-block">位于泉州市鲤城区南门天后路,始建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是海内外妈祖庙宇中年代最早、规格最高的古建筑,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的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午餐就在天后宫旁边的“食全姜母鸭”解决。这里是姐弟俩开的店,店里和食物看着都干干净净的,很有食欲。更欣喜的是我们还吃到了他们自己的工作餐——炒茄子🍆和五花肉炒豆腐,都非常好吃😋</p> <p class="ql-block">饭后我们打车去洛阳桥。</p><p class="ql-block">遥望洛阳桥</p><p class="ql-block">泉州洛阳桥(万安桥)始建于宋皇祐五年(公元1053年),由蔡襄主持修建,历时六年,于宋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建成。洛阳桥位于泉州市洛江区与惠安县洛阳镇交界处的洛阳江入海口,是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素有“海内第一桥”之称。‌‌</p><p class="ql-block">洛阳桥的修建背景是因为洛阳江水道风浪较大,之前的浮桥常被冲垮,因此需要一座稳定的桥梁来连接两岸。蔡襄在任泉州太守期间,对洛阳桥的建造呕心沥血,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建造桥梁的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传统美德。这些故事在泉州地区、台湾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侨中广泛流传,文化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洛阳桥不仅是交通要道,也是重要的旅游景点。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桥。桥上有中亭、西川甘雨亭、昭惠庙等附属文物,展示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引桥上的两尊塑像</p> <p class="ql-block">顺光和逆光拍出的照片差异很大</p> <p class="ql-block">古代人真的有智慧——桥墩铸成了船头的形状,这样就可以减若水的冲击。</p> <p class="ql-block">蔡襄塑像</p> <p class="ql-block">晚霞中美丽的远山</p> <p class="ql-block">晚归的渔女</p> <p class="ql-block">回到老城区,与“朝天门”不期而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