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寺、白乳泉一日游记

又来了

<p class="ql-block">  2024年12月1日这天天气格外晴朗,到了中午,艳阳高照,耀的人睁不开眼睛,我们脱下了厚厚的外套,一行四人乘坐外甥女家私车,兴致勃勃的从蚌埠市赶往几十公里外的怀远县境内的大圣寺,去爬“天下第七泉”白乳泉山泉顶,参观国家AAA级风景区公园。</p> 一,官宣的大圣寺今昔 <p class="ql-block">  怀远大圣寺,亦称“功德林”。始建于宋,兴明清,为淮上千年古刹。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县城之南,荆山之,“天下第七泉”白乳泉之畔。古刹枕荆面涂,襟带淮,毗邻三皇庙,遥接禹王宫,山水幽胜,吉地然,寺基圣域,故得“大圣”之名。禅寺背抚卞和同,坐拥古榴园。曲径通幽,僧房花木。寺内古设万寿龙位,寺后筑有“神祗坛”,名“风云雷雨山云”,乃邑中祈祷国泰年丰“祝釐之地”。曾作学官,又复为寺。几经兵火,历尽沧桑,虽迭有修葺,然自清末以来,湮没无闻百余年矣。</p><p class="ql-block"> 进入新时代,大圣寺得以重修,其僧众齐心,赞襄义举,拓基开宇,重振名寺。古刹依山走热,辟建放生池、九龙壁、牌坊、山门、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藏经阁,须弥山屹立寺后。建设中承继传统,运用榫铆结构,匠心独运,营造精良;层轩高阁,气热恢宏,殿宇嵯峨,金碧辉煌;三层主殿,纯木雕镶,殿内拱柱,巴西飘洋,恭请佛像,香樟留香。星云大师亲书寺名,巍巍然再现宋明气象。历时数载,功业告成。布局之严整,建筑之瑰丽,堪称建寺史上之奇观。</p><p class="ql-block"> 今朝,天地澄明,紫气东来,祥云缭绕,古寺新颜;宝刹重光,雄峙皖北,辐射江南,庄严国土,利乐有情;扬福泽以广大,结善缘于四方,民望殷殷,功德圆满;喜风调雨顺,享和谐文明,祈愿续飨“南有九华,北有大圣寺”之华章。</p> 二,发展中的景区 <p class="ql-block">  白乳泉风景区为我国著名旅游景区,1987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2008年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白乳泉风景区主要由白乳泉、大圣寺、古榴园三大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白乳泉原名龟泉,旧时泉畔有石记云:“唐正(贞)元中,(泉)随白龟流出”,故得此名。宋元祐七年(公元1092年)上巳日,苏轼携治、过二子同游荆、涂二山、见泉水白似牛乳,甘甜可口,茶煮茗,芬芳清洌,倾注杯中,水高于杯面而不溢,且可浮起铜钱,叹为奇观。遂赋诗志胜曰:“荆山碧相照,楚水清可乱;刖人有余坑(卞和洞),美石肖温;龟泉木秒出,牛乳石池漫。”诗人在《东坡集》中自注云:“龟泉在荆山下,色白而甘,真陆羽所谓‘石池漫流’者。”便赞誉“龟泉”为天下第七泉。龟泉自此美名大扬,引来了宋、元、明、清历代诸多文人墨客游览观光、赋诗作楹。后人遂化用东坡诗意,将“龟泉”改称为“白乳泉”至今。</p><p class="ql-block"> 大圣寺,始建于宋,兴于明清,为淮上千年古刹。初期,儒释道皆在此研习传教,后儒道退出,佛教一圣为大,故得“大圣”之名。禅寺毗邻白乳泉,背抚卞和洞,坐拥怀远古榴园,曲径通幽处,僧房花木香;后几经兵燹,历尽沧桑。进入新时代,为重振名寺、承继传统,故而重修。如今殿宇嵯峨,金碧辉煌,三层主殿,纯木雕镶,殿内拱柱,巴西飘洋,恭请佛像、樟木留香。</p><p class="ql-block"> 怀远作为中国五大石榴产区之一,怀远石榴于2010年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怀远石榴粒大核柔,晶莹剔透,酸甜适中,口感极佳,号称全国石榴之冠。怀远自唐代起已开始种植石榴,而白乳泉景区又是怀远石榴起源地,荆涂二山的特殊土质非常适合石榴的生长。目前白乳泉景区石榴林共占地约七十亩,2200棵左右,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有577棵、200年以上的420棵、300年以上的10棵。白乳泉景区也成为全国独有的成片百年古榴园。</p><p class="ql-block"> 怀远的文化名片集中体现为:大禹治水地望所在,首创华夏启王故里;东方芭蕾原生摇篮,奇树名果享誉九州。</p> 三,百姓相传的景区由来 <p class="ql-block">  怀远县,千年古城;苏东坡,一代文宗。中国地理历史版图中两颗伟大的星辰,际遇于公元1092年的年初。从杭州到颍州,从颍州入扬州;江海间的奔波劳碌,仕途上的颠沛流离,让时年五十六岁的苏轼早已身心俱疲。偶然的一场大风,让坡公的小船停靠在了涡淮交汇处,成就了一场必然的文学盛宴。对于怀远来说,因为坡公的到来,这个古城诞生了无数诗歌;对于荆山来说,因为坡公的拜谒,这座名山平添了许多文气;对于龟泉来说,因为坡公的赞誉,这眼名泉从此有了一个崭新的名号“白乳泉——天下第七泉”。坡公是蹙眉来到怀远的,但却是仰天大笑着离开荆涂的: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p><p class="ql-block"> 怀远,本意是怀念远方的亲人!</p><p class="ql-block"> 白乳泉原名龟泉,旧时泉畔有石记云“唐贞元中随白龟流出”,故得此名。</p><p class="ql-block"> 1092年,千古文豪苏轼来到怀远,汲泉煮茗,对龟泉的甘冽爽口极为赞赏,在诗中写道“龟泉木秒出,牛乳石池漫”。自此之后,龟泉便更名为白乳泉。1965年,郭沫若游览白乳泉景区,欣然命笔,题写了“白乳泉”匾额。</p><p class="ql-block"> 唐代品泉大师刘伯刍和“茶圣”陆羽虽然对天下名泉的排名各不相同,但二人公认“淮水天下第七”。苏轼在品尝了白乳泉水之后,心情大好,化用先贤成典,赞誉白乳泉为“天下第七泉”。</p><p class="ql-block"> 1987年,九十高龄的“当代草圣”林散之又为白乳泉亲题“天下第七泉”。 </p><p class="ql-block"> 白乳泉水表面张力很强,泉水倾注杯中,能突出杯面而水不外溢,且能浮起硬币,使游人啧啧称奇。科学实验证明,当水中杂质越少,水的表面张力就越大;而白乳泉水几乎不含杂质,表面张力极大,当水的外溢力小于杯内水分子之间的结合力的时候,水就不会外溢。与白乳泉这一特征类似的泉水还有杭州的虎跑泉。</p><p class="ql-block"> 明朝万历年间,怀远知事经仁恒曾赋诗一组名为《怀远十二景》,其中赋白乳泉一诗,题为“龟泉夜汲”:丹砂泉石近仙家,客到频供寒夜茶。饮水谁寻颜子乐,聊从此处吸烟霞。“夜汲”就是入夜子时去汲取泉水,古人认为,夜半子时的泉水集天地之灵气,最适合道家修炼仙丹,民间煮茗也以寒夜之水为上,名曰“寒夜茶”。</p><p class="ql-block"> 白乳泉风景区文化内涵丰富,是怀远文化的历史记忆地、传承地,也是怀远地域文化的浓缩地。</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文化包括乳泉文化(其实就是儒家文化)、花鼓灯文化、石榴文化、禅宗文化(佛教文化)、淮河文化、革命文化(双烈祠)、禹启文化、道教文化(吕祖殿、三皇庙)等。</p><p class="ql-block"> 乳泉文化的内涵是文学性,石榴文化的内涵是团结性,禹启文化的内涵是首创性,宗教文化内涵是包性,淮河文化内涵是开放性,革命文化内涵是英勇性,花鼓灯文化的内涵是喜庆性。</p> <p class="ql-block">白乳泉制高点《半山亭》</p> 四,可圈可点的怀远特产石榴产业 <p class="ql-block">  怀远石榴是安徽省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据传从唐代,怀远石榴已栽植至清代,怀远县境内荆山、涂山、大洪山、平阿山榴园遍布。怀远石榴皮薄、粒大、味甘甜,可食率、含糖量高。经过长期历史栽培,已形成了独特的一系列的地方品种,据2020年统计,怀远石榴品系如今已达32个,其中传统品种18个,但有些现存品种株数保持不多,处于濒危状态。为了保护和利用怀远石榴品种资源,2020年1月,怀远县种子管理站组织怀远县农业农村局、怀远白乳泉风景区管委会、怀远县自然资源局、怀远县石榴研究所等关技术人员就安徽省怀远石榴资源圃保护单位确定进行了调研和实地考察,一致通过怀远白乳泉风景区管理委员会为怀远石榴资源圃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2022年白乳泉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又被安徽省农业农村局确定为省级保护单位。通过几年来持续不断的建设,怀远石榴种质资源圃符合国家级资源圃条件,现已申报国家级《怀远石榴资源圃》建设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这正是:</p><p class="ql-block">三 A景区白乳泉</p><p class="ql-block">大圣寺内佛声传</p><p class="ql-block">历史悠久渊源深</p><p class="ql-block">文人骚客起翩翩</p><p class="ql-block">改革开放几十年</p><p class="ql-block">景区迎来大发展</p><p class="ql-block">政府统一搞规划</p><p class="ql-block">大圣白乳换新颜</p><p class="ql-block">2024.12.1.于蚌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