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枫谈微诗

杞枫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根据编委的要求,让我来评一下(虚构一场雨)这个命题作品中的几首微诗。我想就我所看到的这几首作品来谈谈微诗写作问题,顺带评一下这几首微诗作品,供大家一起探讨研究微诗写作。这里我声明,这只是我个人的“一言堂”。不代表全体编审。</p><p class="ql-block">虚构一场雨</p><p class="ql-block">多吉/川藏</p><p class="ql-block">离断桥远点 挥动衣袖 </p><p class="ql-block">公子 你的伞</p><p class="ql-block">遮我半身细腰 不要遮害羞的眉头</p><p class="ql-block">通篇来看这首诗,有完整性。最看好的当属语言的语境使用。说到语境不得不说说”什么是诗的语言”。虽然大家都在写诗,而且都有自己的不同与相同认知的差异问题。但最基本的东西是有统一认可度的。这个认可就是语言的基本表现方式。所谓的语言基本方式为1.字面的合理顺畅性,我们称它为(可读性)2.语意的思索性,我们称它为(思想性)。在这两性中产生了阅读的呼吸问题。呼和吸之间牵带出了情感的收放。为此,就形成了诗语言与其他语言方式所不同的特定语言。也就有了诗的(语境)之说。所谓诗歌的呼吸是指,在读诗的语句时是内气呼出过程。在语句的停顿处,是外气吸入过程。根据这种特性,聪明的诗人在写作中会注意使用长短句结合,以使阅读时的呼吸趋于生理上的合理。这就是诗的语言了。</p><p class="ql-block">记得几年前在一个文学网站,谈有关微诗写作中“特别是接触微诗时间不长的作者”经常出现的问题时,做过理论上的探讨。当然我所指接触时间不是岁月长短,而是从事微诗写作或关注的实际用功时间。比如说有人在五千年之前,因为偶然的机遇而作了一首微诗,之后,忘记了微诗的存在。五千年后的今天才又从拾微诗写作。这样子应属于初猎微诗的作者。当然,诗歌写作有天才和匠才之分。有的人一上手就有千古绝唱,有的人用尽三生三世也没出鼎沸作品,一步之遥,望尽天涯。前一种是天才作者,而后一种是匠才之人。诗就是这样神秘!用功可成匠才,步步攀升。若不用功,天才也会流于庸才。而微诗之不同于长诗或短诗,不仅仅是句子上的多少论定,是因为微诗可用技巧生辉。长短诗必须用真情感烘托全篇。微诗讲究的是“感”,长短诗讲究的是“悟”。比如:《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他来寻找光明》顾城/中国。《如果天空会哭泣,如同乌云所言,那么风便是泪的历史》阿多尼斯/叙利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