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黑龙庙</p><p class="ql-block">位于碛口镇卧虎山。据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增修钟鼓楼碑记载:黑龙庙创建于明代。雍正年间增建乐楼。道光年间重修正殿和东西耳殿。总面积4800平方米,是碛口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碛口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站在庙门前,居高临下,可以远眺黄河气势,近观湫水曲折,聆听二碛涛声,俯瞰古镇全貌。黑龙庙坐东北向西南,依山傍水,是为保佑往来船只平安,商家诚实有信、生意兴隆,人人健康无病而修建的。中轴线上,首先是山门,由三道石拱门洞组成。门前是一座面阔三间的门庭,门庭上又盖一座歇山顶门楼,两层建筑全凭8根大木柱支撑,紧挨门楼又建乐楼(俗称戏台,是黑龙庙的珍贵建筑,也是山西境内设施最完善的一处露天剧场),前后建筑连为一体。乐楼为歇山顶,琉璃瓦剪边,美观大方。乐楼左右是十字歇山顶式的钟鼓楼,规模不大,却小巧玲珑,别具风格。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硬山顶,内供黑龙大王。左右两耳殿分别供奉河伯、财神,其余仓官、金龙、庙童各得其所。此外东西配殿、看台、廊房共22间。门厅向外伸出5米与上面的阁楼、乐楼错落叠置,配以两侧的钟鼓楼,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黑龙庙的传说</p><p class="ql-block">碛口后街上,沿着古码头向北走,临近碑楼村时,就见黄河边上立着一块硕大的砂石,当地人称作“黑龙石”。据说从前“黑龙石”的前面还有一尊石人,称为“仙人石”。“黑龙石”和“仙人石”分别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p><p class="ql-block">相传明朝洪武年间,碛口还十分荒凉。有一天下午,骤然间天空浓云密布,地上漆黑一团,伸手不见五指。不一会电闪雷鸣,大雨倾盆,闪电光中只见卧虎山上盘旋着一条黑龙。一连三天,每天下午如此,人们就觉奇怪。不几天来了一位道士,说是黑龙显灵,须在卧虎山上尽快修庙祭祀。就有好事者联络了13个村社,共同筹资修建。当时最困难的是木料,不光买不到,即使买到也运不到山上。人们正在发愁,一天夜里,黄河与湫水河同时暴涨,两河水互相堵截,水位越升越高,一直升至卧虎山的半山腰。第二天洪水退后,人们发现卧虎山上留下了大批木材。原来人们的心愿感动了黑龙,就先在岢岚山上发起大水,将大批木材由黄河运至碛口,又在黑茶山上降了大雨,用湫水河拦截,把木材送到山上。黑龙王办完这些事后,已是筋疲力竭,便坐到黄河边上休息,走时竟将座下的一头狮子丢到这里,后来就化成一块石头。人们为纪念黑龙显灵,就将这块石头叫作“黑龙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人石”本来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先前立在曲峪镇的钟鼓山上。曲峪镇是碛口兴起之前黄河边上最繁华的一个集镇, 山明水秀,绿树成荫,街道和渠水交叉,商店与民居相连,有“赛苏州”的美称。镇上有个出了名的富户叫李十万,金银财宝不算,无论什么东西,提起来就有十万。李十万为富不仁,生活极端奢侈。李十万的行为激怒了天上的神仙,一河大水将他的财产冲了个精光,可曲峪镇也被冲得一无所剩。“曲峪镇赛如苏州,一水冲成干沟”的谚语至今还在流传。据说水冲李十万的时间,是清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初一,正好与麒麟滩出现 的时间相同。“仙人石”也就是在这场大水中从曲峪来到碛口黑龙石“旁边。人们说自从“仙人石”到了碛口,碛口渐渐繁荣起来,20世纪50年代初,又一场大水将“仙人石”冲走,碛口又渐渐萧条了。</p><p class="ql-block"> 自然,碛口的兴盛与衰落并不会因这两块石头决定,但却留下了两个神奇的传说。由于有了这两个传说,“黑龙石”和“仙人石”便都有了些灵气。当年碛口码头上来往的船只,每过此处都要祭祀一番,并且常常许一台愿戏或两头猪,祈求河运平安。于是当年黑龙庙上三天两头唱戏,香火非常旺盛。如今“仙人石”已不在了,只留下“黑龙石”,稳稳当当地立了300多年,如一个历史老人讲述着碛口的兴衰故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