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云山苍茫——论俞中保“新气韵”作品</p><p class="ql-block"> 1962年,俞中保生于上海,自幼热爱绘画,尤其是1977年的“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展,对当时年仅15岁的他产生了极大的视觉震撼和深远的艺术影响。1986年,俞中保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本科油画专业,此时正值85新潮美术在全国各地风起云涌,他也在时代的潮流中系统地接触到了西方现当代艺术发展脉络。对“19世纪法国农村风景画”展的深刻记忆以及对印象派的情有独钟,使他最终走上漫长的风景画创作之路,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俞中保已然成为一位中国当代著名的油画家。然而,与大多数进行当代艺术观念探索的艺术家不同,他没有采用相对激进的观念艺术形态,反而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印象派的经典技法,却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印象派内在文化规定性所限定的方向,从而在视觉效果上得以呈现出从中国古典绘画“气韵”演变来的新“气韵”境界。换句话说,俞中保用印象派的技法表征了自然的“新气韵”。</p><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重要审美范畴,“气韵”自南齐谢赫六法论肇始,千百年来一直为历代国画家所重。“气韵”这一概念主要强调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机、生气、气势、节奏、韵律、意蕴等方面。对于西学出身并实践几十年油画的俞中保而言,他尤其强调“气”在空间中的深度和厚度的弥散,强调“韵”在时间中的变化、流动的绵延。在俞中保这里,“气韵”是作品中呈现的从自然中而来的在时空中具有深度和厚度的变化、发展、运动的具体的状态和趋势。</p><p class="ql-block"> 俞中保将从中国传统书法中形成的世界观引入了自己的艺术观中。他认为,国人的世界观和视觉观很难抽象化,这从中国文化的表征之一文字得以很好的说明,中国文字主要以象形字构成,其次是表意字,这在世界文明史上独特而少见,也与西方注重概念推导演绎而出世界万象的认知截然相反,国人长于归纳,将世间万象的认知归纳为象形,止于表意,却难于抽象。这是俞中保极为审慎地对待具象与抽象的根源所在。</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俞中保的作品不但提供了一种对中国传统绘画境界进行当代表征的独特探索,从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是对工业文明过度分裂社会结构之后,人们普遍渴望回归某种整体性艺术的有效回应形式,因而,俞中保将自己的艺术实践融入到了时代的洪流之中。</p><p class="ql-block"> 祝贺俞中保南京金陵美术馆的“云山苍茫——俞中保艺术展”成功!</p><p class="ql-block"> 红 梅</p><p class="ql-block"> 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导</p><p class="ql-block"> 中央美院美术馆收藏委员会副主任</p><p class="ql-block"> 2024.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