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游都江堰

沐明

<p class="ql-block">  周末,同学几家人相约游览都江堰。</p><p class="ql-block"> 岷江遥从天际来,</p><p class="ql-block"> 神功凿破古离堆。</p><p class="ql-block"> 恩波浩渺连三楚,</p><p class="ql-block"> 惠泽膏流润九垓。</p><p class="ql-block"> 劈斧岩前飞瀑雨,</p><p class="ql-block"> 伏龙潭底响轻雷。</p><p class="ql-block"> 筑堤不敢辞劳苦,</p><p class="ql-block"> 竹石经营取次裁。</p><p class="ql-block"> 据网上介绍: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齿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千万亩,是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是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 都江堰是一项神奇而伟大的水利工程,历时二千多年时间至今仍成就着成都平原的富饶和繁盛,润泽着这片土地,确保风调雨顺不受洪涝灾害的侵扰,这也是非常吸引我们想去观赏游览的初衷。</p> <p class="ql-block"> 《鱼嘴》</p><p class="ql-block"> 鱼嘴是都江堰的第一道水利工程,它修建在岷江的弯道处,汹涌的水流到了这里会被这道“分水堤”分为内江和外江,只有内江可以进入成都平原。李冰治水时让内江河床低于外江,这样在秋冬季枯水时节,确保了六成水进入内江,四成水排在外江,而春夏季丰水时节,因循弯道动力学的规律,水流会大量冲向河流弯道的内侧外江,又因为外江修建得比较宽,所以会有六成水排往外江,四成水进入内江,这样保证了进入成都平原水量的稳定。此外,内江入口处河床凹陷,而外江入口处河床凸起,按照水流的自然规律,澄澈的表层水流向凹地,浑浊的底层水流向凸地,所以,很大一部分的沙石都会被外江带走。</p> <p class="ql-block"> 《内江》</p> <p class="ql-block"> 《飞沙堰》</p><p class="ql-block"> 从鱼嘴进入内江的水流已经不再那么汹涌,但依旧携带大量沙石,这时候就需要飞沙堰发挥作用了,飞沙堰是内江外侧的一道低矮堰坝,内江水巨大的冲击力流到此处,会被飞沙堰旁边狭窄的宝瓶口所制约,加上离堆的顶托作用,在飞沙堰附近形成漩涡,水中剩余的沙石大量被漩涡甩出飞沙堰,其余的沙石在飞沙堰对面的回水区凤栖窝沉淀,这样就有效的防止了泥沙淤积导致的河流溃堤。</p> <p class="ql-block"> 《宝瓶口》</p><p class="ql-block"> 宝瓶口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最后一道关卡。</p> <p class="ql-block"> 《南桥》</p> <p class="ql-block"> 《安澜索桥》</p> <p class="ql-block"> 《张松银杏》</p><p class="ql-block"> 传说已有1700多年历史,由三国名士张松栽植。</p> <p class="ql-block"> 《安澜索桥》</p> <p class="ql-block"> 《飞檐翘角》</p> <p class="ql-block"> 《离堆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途中我们偶遇了颜大姐,她今年70岁,家住都江堰西街,2岁半在一次车祸中左脚就被碾断了,但她一直以乐观的精神顽强地生活,每年都要到玉垒关去两次,虽然上山下山坡很陡,石梯很长,都是一个人柱着拐棍坚持走完全程。</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她主动与我们交谈,思路清晰非常健谈,而且精神矍铄面色红润,虽然身有残疾而且文化程度不高,但几十年来凭着掌握的手艺挣钱来养活自己,并且自己买养老保险和医保,现在正享受着国家对残疾人的一些福利政策,领取养老金,生活过得有滋有味,非常幸福美满。</p><p class="ql-block"> 听完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断与命运进行抗争的故事不禁令人肃然起敬。常言道:上帝关了一扇门就给你留了一扇窗。其实,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你自己,只要能够战胜自己,那么一定就是生活的强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