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小巧精致的银白色32GU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代京剧样板戏宣传短视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八大样板戏+经典电影32G视频目录</p><p class="ql-block">(视频部分50部)(音频部分12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 ○○○</p><p class="ql-block"> 京剧电影《龙江颂》观感</p><p class="ql-block"> 及期末教学规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源于京剧教学之用,网购的京剧样板戏U盘到货了,急不可耐拆开包装袋,银白色的金属U盘小巧精致,拴系着浅蓝色的挂绳,煞是养眼可心。随件配发的《八大样板戏+经典电影32G视频目录》,内容一目了然。U盘插入新购的华为笔记本电脑,电子目录排列清晰、层次分明。打开《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红云岗》《平原作战》《杜鹃山》《奇袭白虎团》及列入京剧电影工程的《对花枪》《野猪林》等剧目逐一浏览片段,虽然大都是五、六十年前影像技术下的片源,但画质和音效依然很好,效果不减当年,能更好地寻找到当年的观影记忆,体验和体会怀旧之感。</p><p class="ql-block"> 本周的京剧课堂,在对已经教学的梅派唱段集中复习外,将对《龙江颂》江水英与李志田对唱“百花盛开春满园”纳入课堂教学内容,为此对1:54时长的全剧再次全程观摩学习,一个个熟悉的唱段、一幕幕熟悉的剧情,又重现眼前。</p><p class="ql-block"> 京剧《龙江颂》是继八大京剧样板戏后又一部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代戏,上海京剧院创排演出,在1972年由北京电影制片厂完成摄制。该剧讲述六十年代初东南沿海的某村遭遇特大干旱,龙江大队党支部书记江水英到县里开会,回村向社员们传达县委指示,决定全村堵江抗旱。在公与私的激烈较量中,江水英团结干部群众,克服了本位主义思想干扰,粉碎坏人破坏阴谋,发扬舍己为人的集体主义风格,坚持送水到旱区,解救后山九万亩受旱土地,展示了人民群众公而忘私的崇高品德。</p><p class="ql-block"> 这部以抗旱让水,舍小家、顾大家,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经典之作和龙江精神,成为当时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龙江故事至今虽已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但龙江精神,历久弥新,感召后人,依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推动时代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宝贵财富。</p><p class="ql-block"> 该剧目中已经纳入京剧教学的经典唱段有江水英“战斗中人换思想地换装”(担重任乘东风急回村上)、阿莲“九龙江上摆战场”、江水英“一轮红日照胸间”(手捧宝书满心暖)等。对剧中全部经典唱段文稿也早已归纳整理,印发给同学们自学之用。</p><p class="ql-block"> 本学期的京剧教学,自10月中旬起,在教学课程照常进行的同时,我们连续举办了京剧教学成果展演的老生专场、梅派张派青衣专场、程派荀派青衣专场、老旦花脸专场等四个场次,第五场展演活动也正在规划准备之中。</p><p class="ql-block"> 通过举办专场展演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中锻炼,在锻炼中提高。同学们积极参与,热情高涨、演唱水平和演出效果有了明显提高。目前的演唱水平,已经由教学初期单纯演唱唱段到目前的学习表演、排练合作作品、排练折子戏的教学标准推进。《红灯记》“刑场斗争”、《沙家浜》“奔袭·十八棵青松”、《沙家浜》“”智斗”对唱、《锁麟囊》春秋亭场景连唱、《红色娘子军》“永葆这战斗青春”的表演唱、《赤桑镇》缩编版折子戏等都已经逐渐打磨成学习表演的精品节目。</p><p class="ql-block"> 至此,本学期的教学已经转入期末复习阶段,祝愿我们的京剧教学不断有新收获、新提高;祝我们的教学团队教学相长、共同提高!</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