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苗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傅庄街道中心小学沂蒙精神实践活动

.

<p class="ql-block">  沂蒙山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当时,根据地420万人,有21.4万人参军参战,120万人次拥军支前,有10.5万名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涌现出了‘’抗日楷模村‘’,“渊子崖”用乳汁救助伤员的红嫂。为革命作出重大贡献的沂蒙母亲王换于,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等一大批英模人物和先进群体。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沂蒙人民与山东党政军一起,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创造了:"吃苦耐劳,勇往直前,永不服输,勇于胜利,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p> <p class="ql-block"> 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傅庄街道中心小学在全校开展沂蒙精神主题实践活动,10月28日<span style="font-size:18px;">傅庄街道中心小学走进了红领巾校外实践基地,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秋日的脚步,走出校外,来到幸福小镇沂蒙精神实践基地,</span>在全校学生中大力弘扬沂蒙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当好红色基因的验证者、传承者、实践者。</p> <p class="ql-block">  苗爷爷向同学们讲述了过去的苦日子,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那时候,根据地420万人口中,有120多万拥军支前,20多万参军参战,10万多名烈士英勇牺牲,真是“村村有烈士、家家有红嫂”。他们用小米供养了革命,用小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p> <p class="ql-block">  除了人员伤亡,那时的生活条件也极其艰苦。沂蒙山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18个连片的重点贫困地区之一,贫困像沙子一样,散布在沂蒙的沟沟壑壑间。比如平邑县九间棚村,相传一刘姓夫妇于乾隆年间至此,穴居石棚,刀耕火种,繁衍子孙,砌石为墙分为九室,故名九间棚。九间棚村山高涧陡,四面悬崖,土地瘠薄,缺水没电,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恶劣,村民生活十分艰苦。即使赶上好年景,村民也只能吃个七八成饱。</p> <p class="ql-block"> 从今天起,同学们要从实践中努力地磨练自己,完成好各项功课,改掉自己身上的坏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且树立远大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要学习革命先烈不怕苦,不怕累的顽强品质。</p><p class="ql-block"> 坚信“有志者事竟成”,不再有懒惰的思想,对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做什么都不能半途而废,要像革命先烈那样努力,锲而不舍。</p><p class="ql-block">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向成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己坚定的信念才能让我们更加成功地走完这条学习生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写:王琳琳</p><p class="ql-block">审核:乔丽凤</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