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闲来无事,整理先前不同时期的购书,发现新书购买时多在扉页写了购书时间和地点,而在地摊淘的书则没有记录,或许当时感觉书的装祯设计特别,或许感觉上面有些历史的痕迹。总之因为便宜而漫无目的,没有用心成系列的购书,全凭当时的心境和感觉。</p><p class="ql-block">今天梳理,发现关于鲁迅的书达十三种之多,细加赏玩,别有情趣!</p><p class="ql-block">按出版时间的先后顺序,整理和赏析如下:</p><p class="ql-block">一、《鲁迅语录》</p><p class="ql-block">对于知晓毛主席语录红宝书的60后来说,极为常见,除此之外,还没听说过其他人的语录。当初见到《鲁迅语录》时,尽管封面已破损,仍然拿下,并重新加补了封面,保留下原书的“鲁迅语录”四个字及封底的版权页。</p> <p class="ql-block">《鲁迅语录》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12.5X9cm</p><p class="ql-block">页数:292页</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本书时间跨度为1918~1936年,选自《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许广平《鲁迅回忆录》和《欣慰的纪念》。书的前面有毛主席论鲁迅(1~12页),毛主席在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的演说(13~16页),中共中央、苏维埃中央政府对于鲁迅逝世的唁电(第17页)。</p> <p class="ql-block">《鲁迅语录》之二</p><p class="ql-block">首页的毛主席语录,文革中出版物的标配。</p> <p class="ql-block">《鲁迅语录》之三</p><p class="ql-block">鲁迅像</p> <p class="ql-block">《鲁迅语录》之四</p><p class="ql-block">毛主席手书鲁迅诗一首</p><p class="ql-block">释文:</p><p class="ql-block">万家墨面没蒿莱,</p><p class="ql-block">敢有歌吟动地哀。</p><p class="ql-block">心事浩茫连广宇,</p><p class="ql-block">于无声处听惊雷。</p><p class="ql-block">鲁迅诗一首。</p><p class="ql-block">毛泽东,一九六一年十月七日书赠日本访华的朋友们。</p> <p class="ql-block">《鲁迅语录》之五</p><p class="ql-block">鲁迅手书自己的诗句</p><p class="ql-block">横眉冷对千夫指</p><p class="ql-block">俯首甘为孺子牛</p> <p class="ql-block">《鲁迅语录》之六</p><p class="ql-block">鲁迅手书</p><p class="ql-block">灵台无计逃神矢,</p><p class="ql-block">风雨如磐暗故园。</p><p class="ql-block">寄意寒星荃不察,</p><p class="ql-block">我以我血荐轩辕。</p><p class="ql-block">二十一岁时作,五十一岁时写书,时辛未二月十六日也。鲁迅</p> <p class="ql-block">《鲁迅语录》之七</p><p class="ql-block">鲁迅1936年逝世时,中共中央、苏维埃政府发的唁电</p> <p class="ql-block">《鲁迅语录》之八</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四川成都教育战报编辑部</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68年7月</p><p class="ql-block">定价:3角(外地加邮费6分)</p> <p class="ql-block">二、《鲁迅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作者石一歌,百度之后,容我孤漏寡闻,竟然是谐音!</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18.3X13cm</p><p class="ql-block">页数:148页</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本书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线索,挖掘整理出鲁迅不同时期的24个故事,概括的叙述了这位伟大的革命家一生斗争的事迹,以青少年能够读懂的语言,宣传鲁迅。</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二</p><p class="ql-block">扉页</p><p class="ql-block">有长征机床厂图书馆鲜章一枚</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石一歌.前身是复旦大学与上海师大复课教材编写组(《鲁迅传》编写小组),于1972年按照周总理指示在上海成立,隶属于上海写作组,工作地在复旦大学学生宿舍十号楼,组长是华东师大(并入上海师大)的教师陈孝全,副组长是复旦的吴欢章,上海京剧院的高义龙,工农兵学员夏志明、邓琴芳等五位主要成员。其他六位成员为:复旦中文系教师江巨荣、复旦工农兵学员周献明、林琴书,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王一纲,师大二附中语文教师孙光萱,上海戏剧学院余秋雨。编出的主要教材是《鲁迅小说选》、《鲁迅杂文选》、《鲁迅散文诗歌选》,署名为复旦大学、上海师大教材编写组。</p><p class="ql-block">1973年2月,这个小组的工农兵学员,还编写了给少年儿童读的《鲁迅的故事》,由于是非教材类,署名石一歌,是十一个成员的谐音。</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三</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3年3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34元</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四</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语录</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五</p><p class="ql-block">插图之一:木刻</p><p class="ql-block">作者王维新简介</p><p class="ql-block">生于1938年1月,别名韦欣,浙江温州人。1958年毕业于浙江美院附中,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曾任上海解放日报编辑、记者。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后留院版画系任教,铜版画工作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最早的个人铜版画作品被国际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版画家。<br></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六</p><p class="ql-block">插图之二:油画</p><p class="ql-block">作者魏景山简介</p><p class="ql-block">魏景山,1943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著名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美术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鲁迅纪念馆收藏。代表作品有《行程万里》、《智慧与毅力》、《瞿秋白》等。<br></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七</p><p class="ql-block">插图之三:油画</p><p class="ql-block">作者陈逸飞简介</p><p class="ql-block">陈逸飞(19460414~20050410):出生于浙江宁波,半岁即与父母移居上海。1960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职于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1980~1984就读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1999年执导完成电影艺术片《逃往上海》和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等。美籍华裔,现代画家、导演、视觉艺术家。2005年在上海逝世,年59岁。<br></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八</p><p class="ql-block">插图之四:木刻</p><p class="ql-block">作者谭尚忍简介</p><p class="ql-block">出生于1940年,上海人。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编辑、副编审。 1959年入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读书。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年画、宣传画、油画创作,作品多用于出版以及在美术馆展出。作品曾获全国美展铜奖以及被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br></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九</p><p class="ql-block">插图之五:油画</p><p class="ql-block">作者哈琼文简介</p><p class="ql-block">哈琼文,出生于1925年7月23日,回族,北京市人。1945年在重庆入中央大学艺术系绘画专业西画科学习,1949年毕业后参军,到华东军事政治大学文艺系任美术教员,1953年调总政文化部美术工作室任创作员。1955年转业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长期从事宣传画创作,现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上海分会理事。擅长油画、宣传画。油画《鲁迅——致电党中央祝贺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为上海鲁迅纪念馆收藏;宣传画《毛主席万岁》为上海美术馆收藏;《陶冶美的情操、塑造美的心灵》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作品宣传画《毛主席万岁》、《美帝国主义从越南南方滚出去》、《以最佳精神创最佳成绩》;油画《志愿军铁道侦察英雄》、《建设炼油塔的人们》等多次入选全国美展,部分作品荣获全国美展银奖及佳作奖。作品为中国美术馆等单位收藏。本人于1983年获宣传画工作成绩卓著荣誉奖。<br></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十</p><p class="ql-block">插图之六:油画</p><p class="ql-block">作者方世聪简介</p><p class="ql-block">方世聪,男,1941年生于上海,祖籍宁波镇海。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油画系(本科五年),导师:吴大羽、周碧初、俞云阶、张隆基;1976年任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教研室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教育局美术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1985年任上海黄浦画院副院长;1987年任法国国立装饰美术学院访问学者教授;2003年回国后任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br></p> <p class="ql-block">《鲁迅的故事》之十一</p><p class="ql-block">本书在长征机床厂图书馆借阅过三次</p> <p class="ql-block">三、《鲁迅书信选》</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信选》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18.4X12cm</p><p class="ql-block">页数:261页</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选取鲁迅自1918年~1936年间致各位朋友的信103封。</p><p class="ql-block">特别之处在于,1936年春鲁迅听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喜迅时,通过美国记者史沫持莱给中共中央发了一封祝贺电报:“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信选》之二</p><p class="ql-block">扉页</p><p class="ql-block">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选编(这应该就是十一个教材编写人员所编选)</p><p class="ql-block">三个鲜章的颜色不同,应该是不同时期所盖</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信选》之三</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3年9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42元</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信选》之四</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语录原文:</p><p class="ql-block">在“五四”以后,中国产生了完全崭新的文化生力军,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人所领导的共产主义的文化思想,即共产主义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而鲁迅,就是这个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信选》之五</p><p class="ql-block">封底</p><p class="ql-block">有青年自学丛书的图标</p> <p class="ql-block">四、《鲁迅批孔反儒文辑》</p><p class="ql-block">在1974年出版的书上,没有毛主席语录,是极为少见的现象。</p> <p class="ql-block">《鲁迅批孔反儒文辑》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20.3X14cm</p><p class="ql-block">页数:149页</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鲁迅批孔反儒文辑》收其杂文十四篇,摘录其他杂文、书信的有关部分八十五则,并对文选和摘录试作了一些注释。小说、散文中的有关作品,如《狂人日记》、《二十四孝图》等,暂未选入或摘录。</p> <p class="ql-block">《鲁迅批孔反儒文辑》之二</p><p class="ql-block">出版说明</p> <p class="ql-block">《鲁迅批孔反儒文辑》之三</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4年4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37元</p> <p class="ql-block">五、《隶书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p> <p class="ql-block">《隶书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26×18.7cm</p><p class="ql-block">页数:29页</p><p class="ql-block">书者刘炳森</p> <p class="ql-block">图片取自网络</p><p class="ql-block">书者刘炳森简介</p><p class="ql-block">刘炳森(1937年8月-2005年2月15日),字树庵,号海村,幼年自号刘五先生。1962年夏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山水科本科毕业,同年秋至北京故宫博物院从事古代法书绘画的临摹复制和研究工作。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特聘教授、日本白扇书道会顾问、日本书道研究泉会顾问、中日友好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等。其刘体隶书影响甚广。<br></p> <p class="ql-block">《隶书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二</p><p class="ql-block">用隶书写毛主席语录第一页</p> <p class="ql-block">《隶书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三</p><p class="ql-block">用隶书写毛主席语录第二页</p> <p class="ql-block">《隶书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四</p><p class="ql-block">用隶书写鲁迅诗歌</p> <p class="ql-block">《隶书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五</p><p class="ql-block">用行书说明此字帖内容出处</p><p class="ql-block">摘自青年自学丛书“鲁迅小说诗歌散文选》诗歌部分。</p> <p class="ql-block">《隶书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六</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上海书画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4年7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22元</p> <p class="ql-block">六、《小楷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p> <p class="ql-block">《小楷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一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18.7X13cm</p><p class="ql-block">页数:24页</p><p class="ql-block">书者胡士莹:</p> <p class="ql-block">图片取自网络</p><p class="ql-block">书者胡士莹简介</p><p class="ql-block">胡士莹(1901—1979) 字宛春,室名霜红簃。平湖人。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研究范围主要为说唱文学、戏曲、小说三个方面,而以话本小说的研究成就最大。中华书局出版的《话本小说概论》,是他的代表作。善书法,亦能画,又善围棋。毕生从事古典文学教学工作。<br></p> <p class="ql-block">《小楷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二</p><p class="ql-block">用小楷写毛主席语录第一页</p> <p class="ql-block">《小楷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三</p><p class="ql-block">用小楷写毛主席语录第二页</p> <p class="ql-block">《小楷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四</p><p class="ql-block">用小楷写本书目录</p> <p class="ql-block">《小楷字帖一一鲁迅诗歌选》之五</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上海书画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5年11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13元</p> <p class="ql-block">七、《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20.2X14cm</p><p class="ql-block">页数:203页</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是鲁迅于1930年~1936年期间写给曹靖华的信,共83封半,这些信的原件全捐给鲁迅纪念馆保存。</p><p class="ql-block">根据鲁迅的日记,自1925年5月开始,共写给曹靖华130多封信,但因时局动荡,1930年(只留下半封信)之前的信全部遗失。这83封半信抗日战争时期在重庆,曹靖华放在手提箱中,防空警报一响,是随身携带入防空洞的,有一次防空警报解除后,自己的住处被炸而丹塌,鲁迅之信得以保存!</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二</p><p class="ql-block">扉页</p><p class="ql-block">有图书流动卡片</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三</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语录,红色字体印刷,时代感拉满</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四</p><p class="ql-block">鲁迅像</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五</p><p class="ql-block">鲁迅信件影印之一</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六</p><p class="ql-block">鲁迅信件影印之二</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七</p><p class="ql-block">鲁迅信件影印之三</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八</p><p class="ql-block">鲁迅信件影印之四</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九</p><p class="ql-block">鲁迅信件影印之五</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十</p><p class="ql-block">鲁迅信件影印之六</p> <p class="ql-block">《鲁迅书简一一致曹靖华》之十一</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上海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6年7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64元</p> <p class="ql-block">八、《阿Q正传》</p><p class="ql-block">红色的封面,颇具时代特色。</p><p class="ql-block">由北京汽车制造厂工人理论组注释</p> <p class="ql-block">《阿Q正传》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18.5X13cm</p><p class="ql-block">页数:141页</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阿Q正传》是鲁迅发表于1921年的杰出作品,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前后,对阿Q等底层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还选辑3鲁迅论及《阿Q正传》的文率、书信七篇,并附注释者作的“读《阿Q正传》”一文于卷末,供读者参阅。</p> <p class="ql-block">《阿Q正传》之二</p><p class="ql-block">扉页</p><p class="ql-block">有不同时期的鲜章三枚</p> <p class="ql-block">《阿Q正传》之三</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6年10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31元</p> <p class="ql-block">《阿Q正传》之四</p><p class="ql-block">《阿Q正传》一页手稿之影印件</p> <p class="ql-block">九、《鲁迅论历史》</p> <p class="ql-block">《鲁迅论历史》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18.4X13cm</p><p class="ql-block">页数:104页</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鲁迅在浩瀚的杂文、文学史、历史小说、书信、序跋和其他著作中,对历史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厦门大学中文系和福州铁路分局政治部联合,比较系统地摘辑鲁迅关于论历史和如何研究历史的言论,编成这本小册子,供工农兵、干部和知识分子学习参考。</p> <p class="ql-block">《鲁迅论历史》之二</p><p class="ql-block">扉页</p><p class="ql-block">长征机床厂图书馆圆形鲜章</p><p class="ql-block">爱护图书,请勿损失方形鲜章</p><p class="ql-block">图书、图纸、资料、流动卡片</p><p class="ql-block">这算不算构成历史的一部份?</p><p class="ql-block">自贡长征机床厂是自贡二十二家三线建设企业之一。</p> <p class="ql-block">《鲁迅论历史》之三</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福建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8年4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22元</p> <p class="ql-block">《鲁迅论历史》之四</p><p class="ql-block">毛主席语录</p> <p class="ql-block">十、《鲁迅在夏门》</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厦门》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20.2X14cm</p><p class="ql-block">页数:128页</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鲁迅自1926年9月4日来到厦门大学,于1927年1月15日离开,共在厦门大学工作130多天。本书采取叙事与议论结合的方法,全书共分十四章,分别介绍鲁迅在厦门时的思想、著作、战斗事迹和生活片断。</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厦门》之二</p><p class="ql-block">扉页</p><p class="ql-block">此书在1976年出版过。此为修订本,由厦门大学中文系编。</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厦门》之三</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福建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8年10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50元</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厦门》之四</p><p class="ql-block">1927年1月2日摄于厦门</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厦门》之五</p><p class="ql-block">上图:</p><p class="ql-block">厦门大学全景及鲁迅先生手书的说明</p><p class="ql-block">下图:</p><p class="ql-block">为鲁迅先生在厦门大学所住的集美楼外景</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厦门》之六</p><p class="ql-block">为鲁迅先生《绛洞花主小引》手稿影印件。</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厦门》之七</p><p class="ql-block">为本书插图一</p><p class="ql-block">作者陈逸飞 魏景山简介</p><p class="ql-block">陈逸飞(19460414~20050410):出生于浙江宁波,半岁即与父母移居上海。1960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预科,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任职于上海画院油画雕塑创作室。1980~1984就读于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1999年执导完成电影艺术片《逃往上海》和电视纪实片《上海方舟》等。美籍华裔,现代画家、导演、视觉艺术家。2005年在上海逝世,年59岁。</p><p class="ql-block">魏景山,1943年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上海美术学院油画系,著名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重要美术展览,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军事博物馆、鲁迅纪念馆收藏。代表作品有《行程万里》、《智慧与毅力》、《瞿秋白》等。</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厦门》之八</p><p class="ql-block">陈逸飞、魏景山为本书插图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鲁迅在厦门》之九</p><p class="ql-block">陈逸飞、魏景山为本书插图三</p> <p class="ql-block">十一、《鲁迅传》</p><p class="ql-block">鲁迅留给我们的文学遗产:</p><p class="ql-block">1)创作的小说三本、回忆散文一本、散文诗一本,共约35万多字。</p><p class="ql-block">2)杂文十六本,共约650多篇,135万多字。</p><p class="ql-block">3)辑录、校勘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及研究著作,共约80万多字。</p><p class="ql-block">4)翻译介绍国外古典作家及现代作家的作品,包括小说、童话、戏剧、文艺理论、论文共约310万多字。</p><p class="ql-block">5)接待了500名左右的青年来访。</p><p class="ql-block">6)收到来自海内外来信1200多封,亲自写出的回信有3500多封,现在能收集到的1400多封,90万多字。</p> <p class="ql-block">《鲁迅传》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18.3X12.9cm</p><p class="ql-block">页数:276页</p><p class="ql-block">内容提要</p><p class="ql-block">根据1959年版本修订重印。</p><p class="ql-block">具体叙述鲁迅跟政治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反动势力进行英勇的斗争,为捍卫人民的利益和祖国的解放,贡献出自己光辉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鲁迅传》之二</p><p class="ql-block">扉页</p><p class="ql-block">两枚鲜章</p><p class="ql-block">作者王士菁简介</p><p class="ql-block">王士菁(1918-2016) 江苏沭阳人,幼年先后就读于汤沟小学和淮安中学,抗战爆发后只身逃离家乡,1939年于江苏省旅渝联合中学毕业,随即考入西南联大外语系。 后因仰慕闻一多、朱自清等先生人品学识,转入中文系,1943年毕业。1946年辗转回到故乡,执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历任《淮海报》及《苏南日报》编辑、记者,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华东新华书店编辑,鲁迅著作编刊社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鲁迅著作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鲁迅博物馆馆长等职。<br><br>王士菁的鲁迅研究始于西南联大求学期间。作为中国第一代鲁迅研究专家,他在1948年1月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完整的《鲁迅传》。该书初版本由新知书店出版发行,严格按鲁迅生平时代撰写,分为幼年时代、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走出了“狭的笼”、在日本、回到故乡、沉默、呐喊与彷徨、厦门-广州-上海、被围攻、真理·光明·力量等十章。卷首有景宋(许广平)撰序(起首第一句就点出了本书刊行之前国内只有日本学者小田岳夫的鲁迅传译本行世),书后有周建人后记,共518 页,并有插图八幅,但全部为照片及鲁迅先生设计书封图案。<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鲁迅传》之三</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中国青年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9年2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59元</p> <p class="ql-block">《鲁迅传》之四</p><p class="ql-block">鲁迅像,1904年摄于日本</p> <p class="ql-block">十二,《北京鲁迅故居》</p><p class="ql-block">鲁迅在北京住过四处,分别是:</p><p class="ql-block">1)1912年住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7号“绍兴县馆”。</p><p class="ql-block">2)1919年11月21日,全家迁入自购的新街口公用库八道弯11号。</p><p class="ql-block">3)1923年8月1日因周作人夫妇诬蔑,独自搬出租住西四砖塔湖同61号。</p><p class="ql-block">4)1924年5月25日搬入向朋友许寿裳、齐寿山各借400元买下的阜成门内宫门口西三条21号。这也成为了鲁迅故居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北京鲁迅故居》之一</p><p class="ql-block">封面</p><p class="ql-block">尺寸:18.5X13cm</p><p class="ql-block">页数:30页</p><p class="ql-block">值得铭记:</p><p class="ql-block">1955年5月22日中午,周总理利用午休的短暂时间,来到鲁迅故居参观考察,从南房到北房,从前院到后院,走走停停,并就一些展品询问故居工作人员。中午一点过离开故居时勉励工作人员说:“故居虽小,价值可不小哩!”</p> <p class="ql-block">《北京鲁迅故居》之二</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文物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79年11月</p><p class="ql-block">定价:0.28元</p> <p class="ql-block">《北京鲁迅故居》之三</p><p class="ql-block">鲁迅故居南屋(外景)<br></p> <p class="ql-block">《北京鲁迅故居》之四</p><p class="ql-block">上图:鲁迅素描<br></p><p class="ql-block">下图:《彷徨》封面<br></p><p class="ql-block">均为陶元庆作<br></p> <p class="ql-block">《北京鲁迅故居》之五</p><p class="ql-block">鲁迅母亲像<br></p> <p class="ql-block">《北京鲁迅故居》之六</p><p class="ql-block">鲁迅先生《离骚》集句,乔大壮书<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北京鲁迅故居》之七</p><p class="ql-block">1932年11月鲁迅在北师大讲演<br></p> <p class="ql-block">十三、《鲁迅全集》中的八卷</p> <p class="ql-block">《鲁迅全集》之一</p><p class="ql-block">全集共16卷,是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出版,外有硬皮纸书盒,内有乳白色木纹纸书衣。是在1958年10卷本的基础上,增补了日记、书信等而成,仅书信就增加1100多封,涉及人名2100多人,涉及购书5000多册,是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出版,印刷精良。</p><p class="ql-block">淘书时摊主只有8卷。好在第一卷和第十六卷还在,基本可以了解全集的情况。其实花些精力是可以配齐的,只是懒于费力罢了。</p> <p class="ql-block">《鲁迅全集》之二</p><p class="ql-block">版权页</p><p class="ql-block">出版单位:人民文学出版社</p><p class="ql-block">出版日期:1982年北京第2次印刷</p><p class="ql-block">定价:3.25元(第十六卷)</p> <p class="ql-block">《鲁迅全集》之三</p><p class="ql-block">书脊为咖啡色绢布,书名烫金</p> 在梳理制作美篇过程中,又认真的阅读了一遍,可谓闲中玩味,别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