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后山风云》五回连载 第五辑

亢有生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编 者 按</b></p><p class="ql-block"><b> 本刊从即日起,隆重发布张德胜先生 《后山风云》“五回连载”。</b></p><p class="ql-block"><b> 作者通过深入调研和严谨考订,生动还原了华北地区特别是北魏重镇武川县抗日时期的历史人物与事件,兼具历史性与趣味性。《后山风云》一经发行即引发热烈反响,今再度修订再版,并将在本刊“五回连载”,该书详尽描绘了百年沧桑,再现祖国北疆珍贵历史碎片,是地方史志的重要补充。全书三十多万字,四十余回,诚邀读者阅读品鉴,欢迎各位点评补正,让我们共同分享这道文学盛宴吧。</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北方文苑》编辑部 2024.10.5</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五回连载 第五辑 目录:</b></p><p class="ql-block"><b>‍第21回 扮阴阳虎口脱险 聚西东两军联欢</b></p><p class="ql-block"><b>第22回 榆树店将士扬威 石棉矿汉奸正法</b></p><p class="ql-block"><b>第23回 三间房创建联络站 大西沟发展堡垒户</b></p><p class="ql-block"><b>第24回 靖安军草滩放马 瘸腿人怒举镐头</b></p><p class="ql-block"><b>第25回 猴山抢劫骆驼队 雪天观看二人台</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二十一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扮阴阳虎口脱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聚西东两军联欢</b></p><p class="ql-block"><b> 诗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国共合作启航程,兄弟联手铸同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戮力同心驱日寇,华夏儿女一家亲。</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郭怀翰召开了连以上军官会议,讨论了一下目前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b></p><p class="ql-block"><b> 赵淑普提出部队营地问题。现在在圪妥聚集的人马已经接近 300 人,这个小地方实在不好施展兵力。这次见到人家八路军游击队的营 地,就很适合驻军。人家在深山之中便于隐藏,象李齐沟、得胜沟、 井尔沟这些地方真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我们也需要找 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好地方安营扎寨。大家都赞同这一意见。</b></p><p class="ql-block"><b> 鄂友三说,除了要打击日军、伪蒙古军、靖安军外,还要坚决清除汉奸。凡是涉嫌给日本人提供情报、投靠日本人的败类,来路不明的陌生人员,地下工作组大组长不经汇报,有权当即勒死;大组长对师部负责。有人认为这样采取恐怖手段都处死不妥,应查明情况区别对待。但鄂坚持说非常时期应采取非常手段,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宁可错杀,决不放过。最后原则上采纳了鄂的意见。</b></p><p class="ql-block"><b> 邱明星提到要不断扩充兵力,提升武器装备的水平,补充部队的给养。要搞好和老百姓的关系,在各村镇安排为咱们办事的村长、镇长、以及保甲长。大家认为这是一件需要耐心坚持的重要工作,牵涉到队伍能不能在家乡站住脚的大事情,需要认真落实。</b></p><p class="ql-block"><b> 最后决定:郭怀翰带领王德、杨占山去拜见李井泉司令,共商抗日大政策略;赵淑普、史建福、邢守忠三人往南面大青山考查部队营地问题;张腾云等人继续留守圪妥,发展乌兰不浪周围地区的抗日力量。邱明星在庵窝子留守营地。</b></p><p class="ql-block"><b> 散会以后,张腾云见众人都离开去准备各自该办的事情,就坐到 郭怀翰身旁和他聊了一会儿闲话,聊着聊着就谈到了郭怀翰的家事。 郭怀翰现在心中最难受的是丧妻之痛,最不放心的就是妹妹老女子还 在姨妈家,需妥善安置。张腾云就婉转地告诉郭怀翰,昨天鄂友三说, 抗战爆发后,他随黄埔军校迁往重庆,发妻胡慧荣去重庆团聚,并生 下一个女儿。但自从他应召回绥远后就断绝了来往,这几年音讯全无, 估计已经没有重聚的可能了。上次在大腮汗看到老女子,他就看上了 老女子,希望郭怀翰能够同意,把妹子许配给鄂友三为妻。</b></p><p class="ql-block"><b> 郭怀翰听后沉思一会儿说道:“这件婚事不合适,原因是一来鄂友三原配妻子下落不明,如果还在人世,他就不该再娶他人;二来是鄂友三虽勇武过人,有很强的军事能力,但性情暴戾,我担心老女子跟着他不会幸福。还有他的人品到底如何,咱们弟兄和他相处时日不长,还不够了解。总之,你告诉他这件事我不同意,让他打消这个主意。”</b></p><p class="ql-block"><b> 张腾云见郭怀翰如此坚决,这个话题也就到此为止了。</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赵淑普、史建福、邢守忠等三人向南出发,去史建福的 老家榆树店考查营地问题。郭怀翰和王德、杨占山三人三骑,向井尔 沟奔去,拜见李井泉司令。鄂友三和张腾云等人继续在圪妥操练人马。 操练的间隙,张腾云悄声对鄂友三说了他托办的婚事没有希望,鄂友 三听后神情黯然,沉默不语。婚姻大事,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有父从父,无父从兄,既然如此,也只能作罢了,但心中还是忿忿不平。</b></p><p class="ql-block"><b> 郭怀翰等三人一路并无羁绊,半后晌就进入井尔沟。对于郭怀翰的到来,李司令表示热烈欢迎,郭怀翰也对李司令给游四师的物资装备上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b></p><p class="ql-block"><b> 李井泉和郭怀翰彻夜长谈,谈到了全国的抗战形势,谈到八路军的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国民党的淞沪会战以及太原会战。平型关一战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太原会战虽然失利,但也在华 北地区歼灭日军三万人,创造了歼灭日军最高纪录。你们参加的五原 大战圆满成功,在抗战史上首次收复了失地,是国共密切合作的典型。</b></p><p class="ql-block"><b> 李井泉司令分析了全国各个战场的时局,还描述了解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另外还讲述了大青山在抗战中的战略地位,并且讲解了毛主席的游击战术和高超军事造诣。</b></p><p class="ql-block"><b>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郭怀翰对李司令的讲述十分佩服。 表示相见恨晚,今后一定按李司令的思路整顿游四师,兴利除弊,增 强战斗力。两个人志趣相投,一直说到天光放亮。</b></p><p class="ql-block"><b> 双方还谈到了人员交流问题,杨植霖建议派少量共产党员到游四师的政治处协助搞好士兵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且婉转指出游四师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据群众反映,游四师一位叫苟子臣的团长,在可镇周围招募士兵,抢夺粮食,影响太坏,并且说这是上级的指示。老百姓恨得咬牙,骂他们是“狗团”,问郭怀翰是否知情。郭说不知道这个人,回去以后再详细落实一下。并对派员协助进行思想教育的建议表示欢迎,望李司令尽快落实。</b></p> <p class="ql-block"><b>  双方商定最近召开一次联欢会,让游四师和大青山抗日支队的将士们以及群众调剂一下精神生活,增进团结,齐心抗日。临行前李司令还赠送了郭怀翰一些进步书籍,其中有两本是李大钊写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和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李司令送郭怀翰一行返回圪妥。</b></p><p class="ql-block"><b> 回到圪妥之后,上次去寻找失散官兵的白廷元主任也已经回来, 向郭怀翰汇报找到了郭棠的情况。郭棠那里已经聚集了 120 多人, 现在在石宝圐圙、二份子一带活动,考虑到郭棠在那里比较熟悉,便 于开展工作,就暂时没有让他们来这里汇合。有什么重要行动,再行 通知。郭怀翰听后,表示赞同。因为原来计划也是让郭棠在西北部驻扎的。</b></p><p class="ql-block"><b> 两天之后,赵淑普、史建福、邢守忠三人也考查好驻地问题,返回圪妥村。史建福本来就出生在榆树店,性格豪放,为人直爽,回到村里大家都很熟识,认为有他做主,乡亲们就有了安全感,各家各户都表示愿意腾开闲置不用的房屋供游四师的将士们居住。</b></p><p class="ql-block"><b> 他们还去了庙沟,那是一个大村子,村民就有两千多人,更容易安排住宿问题。至于这两个地方到底选择去哪里,还是两个地方都分配一些队伍,需要郭师长定夺。</b></p><p class="ql-block"><b> 大家商量之后,决定由张腾云和赵淑普和 20 名弟兄暂留庵窝子 处理后续问题,顺便开展西乌兰不浪周围的群众工作,保证各村都要 有可靠的人为我所用。</b></p><p class="ql-block"><b> 大部队向庙沟和榆树店出发后,赵淑普带领 5 个弟兄回到了头 号村,在乌兰不浪附近开展工作。当时西乌兰不浪的镇长是刘崇义, 此人处事圆滑,八面玲珑,对游四师、八路军游击支队和日伪哪方面 也不得罪。但是日伪警察有权有势在明处,张腾云和赵淑普只能在暗 中活动。</b></p><p class="ql-block"><b> 赵淑普办事谨慎,走访了天太恒沟、蘑菇窑子,每次进村,村口总要留留两个弟兄放哨,他才去拜见了当地的村长以及德高望重的族长,给他们讲全国的抗战形势,让他们知道目前在西乌兰不浪驻守的日本人是侵略者,这些东洋鬼子用“大东亚共荣”的谎言欺骗群众,其真实目的是侵占我们的国土,让中国人沦为亡国奴。伪蒙古军和伪警察都是日本人的帮凶。我们有良心的中国人必须抗粮抗捐,不要听这些人指挥,让他们的阴谋落空。国民党的游四师和共产党的大青山支队才是咱们中国人自己的队伍,目的就是要把日本鬼子从中国赶出去。要他们分清敌友,支持游四师和大青山支队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 这些村长和族长对头号赵家知根知底,又清楚赵淑普是有名的“读书识字人”,所以深信不疑,赵淑普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有一天赵淑普到贾家窑子开展工作,依旧在村口留下了哨兵,自 己向村中走去。刚进一家王姓人家说了没几句话,就见一放哨的弟兄 慌慌张张地跑了回来嚷道:“从乌兰不浪来了 20 多犋骑马,快要进村了。看样子是奔咱们来的。”赵淑普连忙领着这 5 个士兵向外跑去。 这家人家的弟兄几个把赵淑普送到门外,看着他们跑到一条山沟里后,他们灵机一动,朝另外一条山沟跑去。</b></p><p class="ql-block"><b> 这时候进村的伪警察追上来问王家弟兄为什么跑,他们说:“刚买回来的小猪崽子朝这里跑了,我们想追回。”这些伪警察一时也找不到毛病,在村里蹓达了几个来回,出村去了。</b></p><p class="ql-block"><b> 赵淑普在王姓弟兄的掩护下脱险,回到了头号村不提。</b></p><p class="ql-block"><b> 张腾云艺高人胆大,并不让士兵陪同,独自在圪妥周围的几个 村子转了三天。在董家三号、小营子等几个村庄象赵淑普那样给村长 们讲道理、做工作,入情入理,周到细心,效果很好。小营子的村长 对张腾云说他们村有一个叫李狗小的人和西乌兰不浪的日伪军接触频 繁,张腾云让密切监视这个人的活动。</b></p><p class="ql-block"><b> 不出所料,这个人把圪妥附近游四师的活动情况以及张腾云出入各村的情况报告给了西乌兰不浪的日伪武装警察队。</b></p><p class="ql-block"><b> 这一天,张腾云一人身着便装,正在圪妥村王保长家商谈,忽然, 十来个警察闯进村来,沿门沿户搜查可疑人员。</b></p><p class="ql-block"><b> 恰好这天另外一李姓人家有老人出殡,鼓匠喧天,哭声震地。张腾云就混入这群送葬的队伍中,想摆脱搜查,混出村去。</b></p><p class="ql-block"><b> 但是送葬的人都是穿着孝衣,戴着孝帽,手中提着哭丧棒。张腾云的一身便装在其中又十分显眼,张腾云就急中生智,把随身携带的罗盘(平时当指南针用)和一个手铃(部队集合时用)拿了出来,左手端着罗盘,右手摇着手铃,走在抬棺人旁边。伪警察打量他时,他更是从容不迫,口中念念有词 : </b></p><p class="ql-block"><b>‍ “阴阳八卦扶弟子,阴阳八卦扶吾身,乾元亨利贞,兑泽英雄兵,离火驾火轮,震雷霹雳声......吾身不是非凡身,手执罗盘断吉凶,一斩去天殃,天神降吉祥;二斩去人殃,万事均顺畅......”抑扬顿挫,神神叨叨,俨然一个阴阳先生,和送葬队伍一起走到荒郊坟场。</b></p><p class="ql-block"><b> 张腾云智赚伪警察,顺利回到了庵窝子。这些伪警察一无所获,灰溜溜地又回到西乌兰不浪警察所。这假扮阴阳的本领也是张腾云平时善于观察,博览群书,还有在毡房沟拜清虚为师学来的,不料今天居然派上了用场。</b></p><p class="ql-block"><b> 这件事情让乡亲们传得沸沸扬扬,说假阴阳骗过了真警察,西乌兰不浪的伪警察听后气不过,几天后那个李狗小又向伪警察汇报说张腾云还在圪妥附近出没,所以这些黑狗子们气势汹汹又来到圪妥村搜查。他们先把全村的成年男人叫到当村排好队,让村里的女人们把自己的丈夫领走。他们认为没人认领的就不是本村人,抓起来再说。</b></p><p class="ql-block"><b> 张腾云也被带到这里排队,眼见得好多人都被家人领走了,心中暗暗着急。这时候,只见一个包着蓝色头巾的中年妇女扭扭捏捏走到他面前,开口骂道“人家都回家了,你还死在这儿作甚了?”拉着张腾云朝她家走去。</b></p><p class="ql-block"><b> 事后才知道,这是圪妥村的一个寡妇,叫二板女,张腾云根本不认识。今天冒着危险和被村中人说“闲话”的危险来解救张腾云,可见老百姓对游四师的官兵还是有好感的。也说明游四师在圪妥驻扎期间起码是没有欺害百姓。同时也证明最近张腾云的宣传有了效果。这正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乡间寡妇心如镜,是非曲直自分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面对伪军无所惧,大义凛然救亲人。</b></p><p class="ql-block"><b> 张腾云和赵淑普在西乌兰不浪周围盘桓有 20 多天,周围各村都安排了自己人为游四师服务。诸事停当后,正好郭棠也带着 30 名士 兵来到了圪妥,准备一起去庙沟和弟兄们会合,并且参加国共联欢会。</b></p><p class="ql-block"><b> 庙沟在圪妥村东南方向约 30 里处,此地前后都是高山密林,两 山之间有一处开阔平地,村庄就建在这一处平地之上,星星点点有 300 多户人家。往西不远又有一个村庄叫土城子,城墙高耸,与庙沟 隔河可望,相距仅有 8 里,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北魏早期拓 跋氏家族曾由盛乐移居此地。游四师的将士们 200 多人分别驻扎在 这两个村庄,另有 100 人随鄂友三和史建福开拔到 20 里外的榆树店。</b></p><p class="ql-block"><b> 刚进庙沟,就听到管弦锣鼓之声不绝于耳。原来是游四师的官兵们和当地的戏曲爱好者在排练晋剧。庙沟村爱好戏曲的人较多,他们从察素齐请来师傅,在农闲季节排练,春节前后就在附近各村进行演出,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据说全村人都能唱几句山西梆子,普及率很高。人们打趣说,庙沟街上蹓达的肥猪,哼哼的也是“游龟山”的调调。</b></p> <p class="ql-block"><b>  一打听才知道,当前的排练节目是为了和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搞联欢,联欢会近日将在榆树店召开。张腾云和赵淑普他们路过排练的场地,只见一个女人领着两个孩子在台上唱得凄凄婉婉,一个武士装扮的人在台上捶胸顿足,一眼认出这个人是警卫连的杨占山。</b></p> <p class="ql-block"><b>  这个人骑术好,枪法也准,据说有骑在马上左右手同时开枪击毙两个 日本鬼子的事迹,所以当了警卫连长。这出戏大家都比较熟悉,是《明 公断》中的一折《韩祺杀庙》。这个演秦香莲的女子面容娇好,嗓音 甜美,应该是本村剧团的业余演员。</b></p><p class="ql-block"><b> 找到郭怀翰的住所,张、赵二人汇报了最近的工作情况。郭怀翰写好两封书信交给二人,让张腾云去日伪占据的归化城见于存灏,赵淑普去井尔沟见李井泉,邀请他们到榆树店参加联欢会。二人把手头工作交待后,各自带两名警卫,打马出发。</b></p><p class="ql-block"><b>日伪侵占绥远后,改归绥名为“厚和豪特”特别市,简称“厚和”, 作为德王伪蒙疆政府下设的伪“巴彦塔拉盟”公署驻地。当时“厚和” 不像包头那样因邻近后套傅作义部驻有重兵,只在北郊麻花板设有日 军兵营。于存灏作为绥远知名人士,日伪想拉拢他,对他参加自卫军 并担任重要职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于存灏在“厚和”的家庭和 一般的活动也并没有受到影响。</b></p><p class="ql-block"><b> 张腾云对这趟差事十分满意,因为于存灏是他们柳林结义五弟兄中的老大哥,同时也是后山地区出类拔萃的人物。多日不见,心中十分想念。他对这位大哥的为人正直、处事稳妥十分佩服。三个人快马 加鞭,第二天下午就到了绥远城于存灏的大院。敲开门后,拉马进了 大院,只见正房有五间,宽敞明亮,高大华美。两侧的厢房各有四间, 相互对称。十分气派。听到西房内传来好多人朗读诗文的声音,张腾 云心想 : 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人?</b></p><p class="ql-block"><b> 于存灏撩起门帘走下台阶,见进院的是三弟腾云,十分高兴,大步走到张腾云身旁给了一个热烈的拥抱,又牵着手走到了客厅。俩个人落座之后,于存灏先问了一下游四师最近的情况,说了一些鼓励他们重整旗鼓,再振雄风的话。张腾云递上郭怀翰的书信,并说明邀请他去参加国共联欢会的意图。</b></p><p class="ql-block"><b> 这时候,一个长相十分英俊的少年提着一壶水走了进来,很有礼 貌地打过招呼后,给二人沏好了茶水,又乖巧地退了出去。张腾云就 问道 :“这孩子是谁?我进来时听到西房内有好多孩子在读书,难道 说大哥家里还有一个学堂?”</b></p><p class="ql-block"><b> 于存灏听后哈哈大笑说道“这是咱们老家来的一批学生,前年他 们来归绥要报考中山学院,刚来时挤住在一家私人小店,条件脏乱, 收费还贵。我打听到后,就找到这家小店。进去一看,他们 18 个人 挤在两盘大通铺上,没有铺盖,卫生条件很差。他们是咱们后山的未 来,咱能帮忙就该帮帮忙。我就把他们从小店里接回咱家。那几间西 房空着也没有用,省得他们住店花钱。”</b></p><p class="ql-block"><b> 张腾云说“大哥这样心系桑梓,扶危济困,不容易啊。这些孩 子都在中山学院吗?他们在这儿住了多长时间了?”于存灏接着说 道 :“前年六月接回来以后,我鼓励他们争取全部考上。谁知放榜的 时候,只考住了两个人。其余 16 个都差几分没有考上。这些娃娃们 痛哭流涕,说对不起我,要回家种地去了。我看这些娃娃都听话努力, 就对他们说 :‘娃娃们,不要哭,没考上不能怨你们,是咱们后山经济文化落后造成的。没考上就哭鼻子,太没出息。走,我去学校给你们说说去。’</b></p><p class="ql-block"><b> “我步行领着这些学生去了中山学院,找到了教导主任宋健之。 我问他:‘发榜了,怎么没有录取我们后山的学生?’宋主任说:‘后 山的学生考试成绩都没有达到录取分数。’我说:‘后山经济文化落 后,应当特殊照顾啊!’宋说:‘想照顾也没有桌椅用具啊!’我考 虑这事情好办,就说 :‘一切用具我负责,你负责录取学生就行!’ 宋拍板决定挑高分录取了 6 名学生。我又求好朋友归绥中学的校长侯 凡接收了剩下的 10 名学生。”</b></p><p class="ql-block"><b> 张腾云说“这可不容易啊,18 个学生的费用可不少啊!相当于 大嫂给你生下十八个孩子!”于存灏说“可不是吗,这些学生的学费 是每人七、八元钱,后山人家里普遍经济困难,交不出这些钱还是上 不成学。刚才进来倒水的那个娃娃叫班巨才,他跟我说大家都没钱, 让我想办法。我就想 : 捐资助学是最大的善事,我要不是石良屿老先 生资助怎么能到北平上学?不上学怎么当这个地方法院院长?每人 七、八元,加起来一百二三十元,当时我也没有这么多钱。怎么办呢? 我还想到处给筹借一些。但是这些学生们运气好,正好一个妇女提个 包袱扣门而入。原来是三年前来绥远看病的一个张家口人来还钱了。 打开包袱,还了我 200 元钱。我高兴地说:‘班巨才,该你们的运气好, 赶快拿回去给大家分了交学费,剩余的买些学习用品,’这才是那句 老话:‘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b></p><p class="ql-block"><b> 当天晚上,张腾云去西房看望了一下这批学生,有庙沟附近的, 也有西乌兰不浪附近的。还有 3 个人是乌兰花大滩附近的。他们学习 都很刻苦,说这几年的食宿费用都是于院长给包了,于院长让他们学 好本领,为改变后山的落后面貌而努力,他们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于 院长。</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张腾云领着两个警卫陪于存灏都骑马准备向西出发。于存灏的夫人王珮珺(乳名王改鱼)拿出一大包衣物让给她的哥哥和外甥家用。原来,王珮珺是榆树店王文彦的姐姐,史建福的母亲王引弟是王文顺的妹妹,也就是王珮珺的堂妹。这样算来,于存灏是史建福的姨夫。于存灏回到榆树店,也就是上了岳父母家门,该有的礼节还是要讲的。</b></p><p class="ql-block"><b> 张腾云、于存灏一行策马扬鞭,一直沿大道到达毕克齐,然后进入大青山沿崎岖不平的山路向北直达榆树店。</b></p><p class="ql-block"><b> 游四师的将士也从庙沟赶往榆树店参加国共联欢。从庙沟到榆树 店中间有两个稍大的村庄是碌碡湾和母号窑子,这些村庄都建在山沟 里,南北两侧是崇山峻岭,东西一条大路设在河沟边上,可通车辆。 榆树店更是前川与后山之间联结的必经之路。村庄前后的山梁上遍布 天然形成的桦树林和松树林。便于队伍隐藏。此地进可以攻,畅通无阻; 退可以守,地势险峻。尤其是村南的照山更是突兀而起,峰顶云雾缭 绕,给这个村庄增添了几分神密的色彩。村庄正中一株有 400 年树 龄的古榆,树高近 7 丈,胸径近 1 丈,树身 10 人难以合抱,上有 4 个大侧枝,其中一枝横斜欲折,下用立柱支撑。树冠犹如一把巨伞, 遮天蔽日,树荫足有一亩大,村民视为神灵,常来树下供奉、祈祷。相传清康熙年间,从山西朔平府迁来两户人家,一家姓阎,一家姓王。他们以开店为生,主要接待前川与后山的来往客商,因房前这棵榆树,大家就把这里叫做“榆树店”。</b></p><p class="ql-block"><b> 清乾隆年间,在榆树店修建起大仙庙、全神庙,人们把古榆视为“大仙神树”,烧香摆供,许愿领牲,同时求医讨药,和毡房沟大仙庙一样,方圆百里享誉驰名。</b></p><p class="ql-block"><b> 七月的榆树店,更是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初八这一天,村里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村庄里聚集了来自东边大青山游击支队的八路军战士和西边游四师的国民党部队。他们穿着不同颜色的军装,手持钢枪,威武健壮。双方首长气宇轩昂,威风凛凛。参加演出的演员们更是浓妆艳抹,喜气洋洋。村民们象庆祝盛大的节日一样,三五成群,欢歌笑语不绝于耳。</b></p><p class="ql-block"><b> 国共双方部队的联欢会正式举行。这正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老榆树前大点兵,青山儿女展豪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同仇敌忾驱日寇,浩气磅礴贯长空。</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二十二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榆树店将士扬威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石棉矿汉奸正法</b></p><p class="ql-block"><b> 诗曰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熙熙攘攘人如云,青黄队伍两边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俊男靓女街头站,联欢大会闹如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军旗猎猎迎风摆,号角声声响入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抗日官兵一堂聚,丝竹和韵耳边闻。</b></p><p class="ql-block"><b> 三千官兵聚集在榆树店,把东道主史建福忙得焦头烂额,不可开 交。食宿问题还是小事,这大会的各项议程和主持成了最头痛的事情。</b></p><p class="ql-block"><b> 大榆树下搭起个二尺高的土台,史建福从村里的小学堂搬来了十来套桌櫈,摆在了土台两侧,让双方首长就坐。还派村里两个大姑娘给首长添茶倒水。</b></p><p class="ql-block"><b> 后山有句串话说:“庙沟的莜面碌碡湾的糕,榆树店的闺女不用挑”。可能是这里的水土好,闺女们细皮嫩肉,一个比一个漂亮,并且举止文雅,大方得体。</b></p><p class="ql-block"><b> 首长们都在摆好的凳子上就坐。八路军大青山游击支队的首长有: 李井泉、姚喆、彭德大、杨植霖、郝秀山等,游四师方面的长官有于 存灏、郭怀翰、鄂友三、邱明星、赵淑普、张腾云、白廷元等人。</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打仗智勇双全,力大无比;讲话却心拙口夯,笨嘴笨舌。他站在台前,向首长们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大声说道:“今天天气挺好,咱们中国人自个儿的队伍举行联欢会,挺好的,不赖的。下面公布大会顺序:先阅兵,再讲话,最后唱戏。唱不完明天接着唱。下面开始阅兵。”</b></p><p class="ql-block"><b> 最先入场的是国共双方混编的骑兵方队。一个方队横八纵八 64 骑。入场的共 6 个方队,游击支队 3 个,游四师 3 个。每个方队都 举着一面红旗,迎风飘扬。战马踏着碎步,走入会场。走在最前面的 是队长任德仲,队伍来到大榆树前,任德仲高声喊道:“长官好!” 所有骑兵跟着喊:“长官好”!声音嘹亮,山谷间迴音阵阵。</b></p><p class="ql-block"><b> 就坐的十来个首长没有进行排练,但都站起来鼓掌,不算整齐地回应:“弟兄们好”!“骑兵战士们好”!</b></p><p class="ql-block"><b> 任德仲又命令:“举刀!”骑兵们齐刷刷地从刀鞘中抽出战刀,</b></p><p class="ql-block"><b>会场中“嚓啦啦”一声,好象几百个铙钹同时发声,振聋发聩,气壮山河。</b></p><p class="ql-block"><b> 任德仲又喊道:“出击!”战士们一齐把战刀举到头顶,齐声喊</b></p><p class="ql-block"><b>道:“冲啊!”骏马奔腾,从老榆树前冲到远方并退场。</b></p><p class="ql-block"><b> 骑兵退出后,是八路军游击支队的步兵入场。仍然是 3 个八乗 八的方队。他们的军姿十分标准,步伐一致,刚劲有力。行走时,这 些人的动作完全一致,战士们个个神情庄严,斗志昂扬。尤其是经过 大榆树下时,随着一声口令,居然踢起了正步,“咚咚”的脚步震得 大地发颤,体现出一流的精神风貌和一流的训练质量。</b></p><p class="ql-block"><b> 紧接着是游四师的步兵方队入场。他们也昂首挺胸,步伐矫健,英姿飒爽,铿锵有力。只是和刚退场的游击支队比较,缺少了正步走的环节,稍显逊色。</b></p><p class="ql-block"><b> 阅兵过后,史建福高声宣佈:“请八路军 120 师 358 旅政委、 大青山抗日游击支队司令员李井泉讲话!”</b></p><p class="ql-block"><b> 李司令大步跨到会场中央,操着浓重的江西口音讲了起来。他讲话的大意是:</b></p><p class="ql-block"><b> 日本侵略者侵犯了我们中国东北、华北的大片国土,但他们还不满足,他们要侵占我们全国,奴役我们全国人民。当前,日本鬼子已经侵占了绥远,侵占了武川。日军平和中队有 300 多人驻扎在武川 县城,伪蒙古军、靖安军五六百人驻扎在陆合营等地。在这样严峻的、 危险的时刻,我们中国共产党发出号召 : 全国各民族人民、各党派人士, 必须结成强大的统一战线,团结一致,求同存异,一致对外,取得抗 日战争的伟大胜利!</b></p><p class="ql-block"><b> 李司令的讲话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场内响起了阵阵掌声。</b></p><p class="ql-block"><b> 紧接着平绥路游击司令兼国民党绥中专员公署专员、绥远省民众 抗日自卫军副总指挥于存灏也讲话,他是当地人说的是当话,简要 讲了国共合作的重要意义后,主要讲了日本鬼子残害中国人的事实和 国人应该同仇敌忾,奋起抵抗。他说:“日本惨无人道地杀害中 国人,大家一定听说了,他们把郭怀翰师长的老家烧得只剩一个大门 扇了,杀害了村里的无辜百姓。全县此类惨案数不胜数。因此,不管 你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只要你的血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就要和 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对于那些背叛祖宗甘当汉奸的败类,我们也决 不姑息。广大的乡亲们和抗日军队是鱼和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 为了抗日,我于存灏已经舍家弃业,卖掉了祖先给留下的百亩良田, 我还动员石兵地上湾村的家人们拿出所有的存粮 20 多石捐献给了部 队。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我可以 献出我的全部财产以及性命!同时,我也希望全体将士要奋勇杀敌, 不怕流血,不怕牺牲。人生自古谁无死,保家卫国是英雄!各位乡亲 们也要踊跃参加支前活动,保证战士们吃饱穿暖上战场。日本人和伪 蒙古军来了,一颗粮也不给他们,让他们去喝西北风!拜托乡亲们 了!”</b></p><p class="ql-block"><b> 于存灏讲话时越来越激动,最后居然是流着眼泪结束了讲话。</b></p><p class="ql-block"><b> 会场上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b></p><p class="ql-block"><b> 这次大会之后,国共两军中这样描述于存灏的讲话:“咋(吹)</b></p><p class="ql-block"><b>起个洋号排起个队,于司令讲话两眼眼泪。”</b></p><p class="ql-block"><b> 双方领导讲话之后,就开始了军民联欢。首先演出的是由八路军大青山游击队的大合唱《保卫黄河》。</b></p><p class="ql-block"><b> 参加演出的 40 多名战士军装整洁,手持钢枪,在无伴奏不画妆的情况下,以生机勃勃的姿态和浑厚有力的音调,生动地表现了游击健儿前赴后继、英勇战斗,保卫全中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战士们还在齐唱之后采用了三部轮唱的形式,形成一种此起彼伏的浩大声势。使人联想到革命的武装力量逐渐成长壮大,犹如黄河的滚滚洪流势不可挡。演唱激动人心,催人奋进,军民们深受鼓舞,坚定了把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决心。</b></p><p class="ql-block"><b> 游四师也表演了大合唱,合唱的曲目有《松花江上》和《大刀进行曲》。</b></p><p class="ql-block"><b> 游四师队伍中有不少东北人,有的是东北军军人,有的是从伪蒙 古军反正过来的。《松花江上》以如泣如诉的曲调唱出了悲愤交加的 情绪。歌曲中那凝聚的血泪强烈地感染了全场观众。这首歌环回萦绕, 感情越来越激动,在声泪俱下的悲痛中,蕴藏着要求抗争的力量。唱 到“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收回我那无尽的 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时,那撕心裂肺 的旋律,使场中观众热泪滚滚,为之动容。</b></p><p class="ql-block"><b> 《大刀进行曲》,则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敢于血战到底的可贵精神。歌曲第一句就开门见山点出主题,喊出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和英勇斗争的精神,给人以巨大的震撼力。表达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战,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b></p><p class="ql-block"><b> 此后又演出了短小精悍的小节日。快板书、三句半、诗朗诵等用简洁的形式宣传国共合作的重要意义,表彰了当地支前模范的先进事迹,鼓舞了大家抗战到底的热情。</b></p><p class="ql-block"><b> 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张腾云又登台表演了魔术,博得阵阵掌声。</b></p><p class="ql-block"><b> 庙沟的晋剧团已经排练了许多经典剧目。大家耳熟能详的有《明 公断》,《算粮登殿》,《三娘教子》,《金水桥》等剧目。由于武 川地区的乡民的祖先几乎都是由山西移民而来,所以对晋剧情有独钟。 今天庙沟晋剧团为了鼓舞士气,特地选择演出了“杨家将”折子戏。 三通锣鼓打罢,正戏开始演出,只听呼胡的旋律婉转流畅,旦角的曲 调优美圆润,丑角的道白亲切通俗。尤其是武生的表演,讲究“唱念 做打舞,手眼身心步,”演员运用自如,观众十分认可。庙沟的剧团 虽然是业余剧团,但在归化城和察素齐老师的指导下,也演得中规中 矩,字正腔圆,韵味十足,赢得了阵阵掌声。</b></p><p class="ql-block"><b> 联欢会一直进行了三天。在第二天上午,日寇的飞机来到了榆树 店上空,盘旋两周扔下了 6 颗炸弹,把大榆树周围炸出了 6 个大坑, 但是并没有伤到军民。</b></p><p class="ql-block"><b> 第三天晚上,双方领导们举行了告别晚宴,宴席尽管简单,但商 谈的内容却十分重要。约定双方在物资上要互通有无,相互支持。情 报信息也要共享。双方共同努力在各村镇培养扶植自己的堡垒户和情 报员,尤其要争取现有的村长、保长为我所用,让他们利用好身份掩 护,虚以委蛇,不给日伪办事。对部队也要加强教育管理,八路军大 青山游击支队派出思想过硬的人员到游四师各团担任“政治指导员”, 对老百姓要做到秋毫无犯,不拿不抢。</b></p><p class="ql-block"><b> 李司令还悄声向于存灏反映了可镇周围苟子臣祸害百姓的事情, 于存灏吩咐郭怀翰严查此事,搞清楚此人的来龙去脉,如果不听教育, 就采取果断措施。</b></p><p class="ql-block"><b> 于存灏和李井泉司令就武川县国共抗日力量的布局作了全面分 析,采纳了绥蒙游击队杨植霖专员的意见:将抗日十区政府安排在榆 树店附近,因为这里东与李齐沟井尔沟相连,那里有郝区政府和大青山抗日游击队司令部,南与土默特万家沟毗邻,那里有杨植霖蒙汉游击队。这两地相距六七十公里,二者之间信息传送极为不便。</b></p><p class="ql-block"><b> 联欢会结束后,大青山游击支队的将士们离开了榆树店,仍回到 井尔沟、得胜沟一带的驻地,郭棠部又回到百灵地、设并地一带打游击。</b></p> <p class="ql-block"><b>  于存灏和郭怀翰、张腾云不忍分别,抚今忆昔,感慨良多。又在榆树店住了一天。于存灏告诉了他们张羡孔和石寄圃的情况,说他们都在为抗日效力,工作顺利,境况很好,弟兄三人都很是欣慰。</b></p><p class="ql-block"><b> 第三天,郭、张二人送于存灏回绥远城。三人依依不舍,挥泪告 别。看着于存灏骑马绝尘而去,郭怀翰和张腾云回到屋里,心情郁闷, 半天没有说话。</b></p><p class="ql-block"><b> 停了一会儿,郭怀翰说道:“腾云你带两个人调查一下苟子臣的来龙去脉,如果他是属于国军,就劝他奉公守法,如果是个冒牌货,咱就要除掉这个祸害,不能让他继续毁坏我们游四师的名声。你走后我要组织力量,把日寇在半沟的石绵矿给端掉,不能让他们肆意掠夺咱们的宝贵矿产。”</b></p><p class="ql-block"><b> 张腾云接受了任务,挑选了两个精明强干的士兵王海和刘玉,第二天就出发了。</b></p><p class="ql-block"><b> 郭怀翰先让他的贴身卫兵卢小能带两个家住半沟的士兵,回村里了解一下日本鬼子开挖石棉矿的情况。两天后这三个人返回庙沟,基本把情况摸清楚了。</b></p><p class="ql-block"><b> 在半沟的日本人一共有 7 个,5 个当兵的和两个技术人员,领头 的叫松野一郎,身材矮小,比他挎着的东洋刀高不出多少,远远看去 和一个站立的狗熊差不多。他平时很少去矿上,就住在村里一家姓栗 的人家发号施令。那 4 个日本兵和两个技术人员带着 30 多个伪军, 监督着 100 多抓来的苦力在两个采矿点干活儿。</b></p><p class="ql-block"><b> 矿工们分白天和夜晚两班轮换。这两个采矿点集中在村旁的头道沟和二道沟,沟口附近和山上都有当兵的站岗或巡逻。苦力们完全没有自由,全副武装的日伪军在上工时把他们押到矿坑边,下工时再押回村子里。伪军的头领叫满家富,这家伙狗仗人势,凶神恶煞,居然戴着一顶日本鬼子有两个狗耳朵的帽子,扎着皮带,穿着马靴,在矿工面前一派洋鬼子的作派。稍不高兴,就用皮鞭抽打矿工。矿工们恨得牙痒痒,但也是敢怒不敢言。这家伙只有白天当班,夜晚在一杨姓家中休息。</b></p><p class="ql-block"><b> 了解了这些情况以后,郭怀翰、鄂友三、邢守忠确定了作战计划, 采取分兵而进各个击破的方案。</b></p><p class="ql-block"><b> 八月三十晚上,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郭怀翰率领 100 多 官兵由庙沟来到了半沟村。他们悄悄把村子包围后,卢小能、杨占山 和上次侦探过敌情的两个人带 10 名战士潜入栗家和杨家院外。</b></p><p class="ql-block"><b> 大约二更天,鬼子松野一郎正和一个女人在炕上赤身裸体鬼混时, 让冲入的鄂友三用枪托打昏,然后用一截麻绳套在脖子上,从脑后插 入一根短棍转了几圈后,绳套逐渐变小,直到气绝身亡。那个女人披 着被子躲在墙角簌簌发抖,体若筛糠。</b></p><p class="ql-block"><b> 难怪后山人有一段顺口溜,专门说鄂友三这种杀人手段:</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后山来了个鄂友三,</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神鬼看到腿肚子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你要中了他的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又有吃来又有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你要不中他的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二尺麻绳摽子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根棍子插在后,</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不咽气,使劲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待要扳,紧的个扳。</b></p><p class="ql-block"><b> 满家富喝醉了酒正在梦乡中,郭怀翰也没有费力就把他活捉了。 这家伙平时狐假虎威,气焰嚣张,今天见枪抵着他的后勺,比绵羊 还老实。于是他领着 20 多位将士到了那 4 个日本鬼子的住处,喊了 几句半生不熟的日本话,叫开门后,大家一顿乱枪,这几个日本人当 场毙命,魂归东洋了。</b></p><p class="ql-block"><b> 在村里分散居住的伪军们,也被满家富叫醒,来不及抵抗,纷纷缴械投降。</b></p><p class="ql-block"><b> 郭怀翰命令邢守忠带领一个班战士看管俘虏,其余 80 多人向矿 区逼进。沟口的哨兵发现情况后,满家富就上前答话,哨兵们还没有 搞清楚怎么回事,就被冲到面前的战士们生擒活捉了。</b></p><p class="ql-block"><b> 到了矿坑边,那些值守的伪军都蜷缩在坑口打盹儿,沟口俘虏的哨兵和满家富把他们叫醒,大部分都加入了俘虏的行列。个别顽固分子有的尝了“二尺麻绳”,有的尝了枪子儿。</b></p><p class="ql-block"><b> 完全解决战斗之后,天光大亮。走出坑道的苦力们欢呼雀跃,好多人上前要打满家富这个汉奸。郭怀翰听了苦力们对满家富的控诉,决定对他执行死刑,以平民愤。</b></p><p class="ql-block"><b> 郭怀翰一声令下,满家富脑浆崩裂,一命呜呼。</b></p><p class="ql-block"><b> 随后,将士们和矿工们押着俘虏撤退到安全地带,炮手把所有的炸药安放在坑道立柱和坑口,点燃之后,山崩地裂,日寇的采矿机械和运输车辆全部飞到半空又落下,被乱石掩埋。</b></p><p class="ql-block"><b> 旭日东升,阳光普照。日寇苦心经营的石棉矿成了一堆废墟。将士们个个脸上洋溢着胜利后的喜悦。这正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夜袭敌营收故土,宝藏重归人民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卫国将士奏凯歌,英雄气概贯斗牛。</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二十三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三间房创建联络站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大西沟发展堡垒户</b></p><p class="ql-block"><b> 诗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九曲黄河波涛涌,秀美青山展新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八路不惜抛头颅,百姓支前显真情。</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风卷残云冬亦暖,烟霾除去柳条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小梅吐出黄金蕊,老榆尽掬碧玉心。</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主持了两军联欢大会后,发现自己统领的队伍无法跟人家大青山游击队相比,无论是军风军纪还是作战能力都不如人家,内心触动很大。决心下苦功整顿自己的队伍,想把“史团”整顿成象大青山游击队一样军纪严明、令行禁止的铁军。</b></p><p class="ql-block"><b> 这一天操练完毕,史建福正回家休息,忽然张建功押着一个人来到他家,只见这个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目炯双瞳,眉分八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仪表堂堂,内敛含蓄,</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膀大腰圆,相貌丰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嬉皮笑脸,行动随意。 </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问他是哪里人,来这里干什么?这个人毫不畏惧,满脸堆笑,操着一口南方人的怪腔怪调答道:“俺是武固县十区区长,专门管辖二架子这一片的军政事务,你们都归我管理,岂敢以下犯上,熊心豹胆,擅自抓我?”</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不听则已,听后雷霆震怒。这里的区长是爹爹史怀明,保董是淡老金,军务上还有比我史团在上的吗?哪里跑出这样一个“侉子”冒充区长?难道这个家伙是故意占自己的便宜?</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直接从炕上跳到当地,怒睁二目,挥动双拳,活象水浒的黑旋风,又象隋唐的尉迟恭,怒吼一声,一双铁拳朝着来人的脑袋砸去,谁料想这个人居然一闪身躲开了史建福的攻击,跳到了红躲柜旁边。大声嚷道:“史团长不要动怒,于存灏让我来找你有事,你不招待也就罢了,为什么还动手打人?”</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听了“于存灏”三个字,立刻停止了刚才的鲁莽行为,坐在炕沿听这个人细说原委。</b></p><p class="ql-block"><b> 原来,这个人确实是大青山游击队委任的十区区长。</b></p><p class="ql-block"><b> 游击队到达大青山井尔沟后,分析了武固县的地域分佈,让罗重群担任武固县县长,并且把全县划分为十个区,各自委派了区长。庙沟一带原来国民政府称为四区,但是现在游击队把这里称作十区。十区区长就是这个叫罗文华的江西人。他今天来榆树店就是按照李井泉和于存灏商定的方案,在榆树店附近建立联络站开辟根据地的。罗文华说近日就要来十几个战士到这里开展工作,发动群众进行抗日,让史建福给这些人安排好生话和工作各种事项。确保安全,不能泄密。</b></p><p class="ql-block"><b> 这件事情史建福早听姨夫于存灏说过,只是军务繁忙还没有来得及办理。听罗文华一说,才知道迫在眉睫,应该赶快行动了。他让罗文华躲在自己家里,不要随意走动,自己却一阵风似地跑到舅舅王文彦家中商量办法。</b></p><p class="ql-block"><b> 这个王文彦,是于存灏的内弟,曾任四区动委会主任。主要是联络社会有影响有志向的抗日志士,建立乡村抗日武装。在动委会任职期间,迎来送往,经风沐雨,左右逢源,大目犍连。既承诺给伪政府办事,暗地里也给游击队出力,日本人来了表面上也笑脸相迎,实际上尽量敷衍。见风使舵,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是一个典型的“双面人。”因此也就交结了不少乡绅财主,地方豪强,自然而然越来越显得此人消息灵通,朋友广泛,见识高远了。</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见到王文彦,把于存灏的嘱托详细说了一遍,并且把今天罗文华已经来到他家的情况描述了一番,最后恳切地说:“舅舅,这件事情您必须帮忙办妥了才行。”</b></p><p class="ql-block"><b> 王文彦对于存灏的嘱托从不含糊,掂量着此事关系重大,第二天 就领着罗文华去了离榆树店 8 华里的小石花村。在朋友家住了一晚上, 让罗文华看了看村里村外的情况,然后再确定把联络站设在这里是否 可行。</b></p><p class="ql-block"><b> 罗文华见这个村庄前面有自石灰沟到铁面苦苣的一条大路,东边又有通往黑牛沟的岔路。并且恰好遇到这一天有一小股土匪来这里抢劫,认为这里并不安全,不便开展工作。王文彦就领着他又回到了榆树店。</b></p><p class="ql-block"><b> 傍晚,从村东的大道上来了十多个人,大部分是二十岁左右的小 青年。他们是井尔沟游击队派到这里开展工作的战士。王文彦和史建 福暗暗叫苦,心想这些人办事也太急了一些。八字还没见一撇,就派 来这么多人,这些小战士多数操着外地口音,很容易暴露。没有办法, 王文彦、史建福就连夜和罗文华一起领着这些人沿山路往北面鸭䳓坝 走去。</b></p><p class="ql-block"><b> 鸭䳓坝村有一户老财,老掌柜叫段明亮,家大业大光景不错。但 深受土匪之患,自卫军也摊派税赋粮饷,老汉不堪其扰,很是苦恼。 近年来有史建福护着,这些事情少了一些。八路军游击队也到过这里, 但是秋毫无犯,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和王文彦领着这些游击队战士到了段明亮家,说明情况,让老掌柜暂时按长工的身份收留这些人住下。</b></p><p class="ql-block"><b> 段明亮说:“暂时住几天没有问题,时间久了怕不妥当。”</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说:“你这个小器鬼,是怕十几个人吃穷你家吗?”</b></p><p class="ql-block"><b> 段明亮笑了笑“史团别说这话了,老汉的光景这些人十年八年也够吃,问题是这么多大活人没法隐藏,人家来查我该怎么应对?”</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一想确实是这个理。这家人不可能一下雇佣十几个长工,并且是年轻力壮的外地人,就嘿嘿一笑说道:“那咱们再想想办法,安全第一,万万不能出错。”</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段明亮让他儿子段贵有、段有顺、段全有和几个身强力健的小青年带领着游击队小战士在村后的大西沟分岔深处盖起了三间小房子,六尺高,一丈长,桦木搭顶,柠柴作墙,胡乱糊些泥巴遮风挡雨。这就是后来战士们怀念的“三间房根据地”。</b></p><p class="ql-block"><b> 此后,又领着这些战士来到石门沟板片石窑。这个石门沟,山路崎岖,沟深林密。阴坡上长满了桦树和松树,无风时一片沉寂,神秘莫测。起风时绿涛汹涌,摇曳喧嚣。阳面沟边有一个石头窑洞,宽有一丈,深有两丈,里面居然有一面顺山大炕,睡十来个人不显拥挤。此洞不知何年何月何人开出,由于地势险峻,人迹罕至,近年来鲜有人迹,里面倒是有一些飞禽走兽居住的痕迹。</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吆喝几个游击队小战士把窑洞内的鸟屎兽粪、枯枝败叶打扫干净,准备作为居住的老营,毕竟比普通房屋牢固一些。</b></p><p class="ql-block"><b> 到了太阳落山时,只见三五成群的各种野鸟都飞回到这座石窑,五六个游击队小战士挥舞树枝树干起来驱赶,和这些鸟群一直战斗到夜幕完全落下,才结束了战斗。几个顽强抵抗的山鸡,成了战士们的俘虏。大家捡来松枝,生一堆篝火,吃了一顿烧烤大餐。</b></p><p class="ql-block"><b> 罗文华和几个游击队小战士听着风声、松涛声、流水声、各种野兽的鸣叫声,心里害怕,表示不敢在这深山老林居住。史建福哈哈大笑:“这有什么好怕的,你们这些南蛮子就是胆小,爷听不到这些声音还睡不着呢。今晚我就和你们一起看看这里有什么可怕的野兽。”</b></p><p class="ql-block"><b> 有一个小战士问史建福:“史团,这大青山里有狼吗?有虎吗?</b></p><p class="ql-block"><b> 还有什么野兽?”</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抽着一袋烟,笑呵呵地说“狼和狐狸多得很,我们山里人隔三差五都能碰到。牠们见了人就跑,根本不用害怕。至于老虎,我还没有见过,可能是怕被我打死,不敢来吧?”</b></p><p class="ql-block"><b> 正在说笑间,洞口突然出现了两匹大狼,四只眼睛发出幽幽的绿光。身旁还领着两只小狼崽子,两头大狼张开血盆大口,发出使人毛骨悚然的嚎叫声。</b></p><p class="ql-block"><b> 几个小战士被吓得只往史建福身后钻,罗文华站了起来,摸出手枪就要开枪,史建福喊道:“收起你的家伙,看看我赤手擒二狼!”</b></p><p class="ql-block"><b> 只见史建福一个箭步冲到洞口,挥起双拳,朝着最健壮的公狼头顶砸下,公狼躲过脑袋,腰上却结结实实挨了一拳,发出一声悲惨凄厉的哀号。母狼见状,怒火中烧,居然一跃而起,从旁边扑向史建福的肩上,张口就要咬向史建福的脖颈。在此危急关头,史建福临危不惧,双手抓往住母狼的两只前爪,一声怒喝,宛如炸雷,使出浑身蛮力,把母狼甩在了一丈开外的洞口的石壁上。两只狼崽子在地上胡乱蹦跳,被史建福一手抓到一只,象小孩子扔沙包一样,朝远处抛去,约摸着落到了三丈之外。</b></p><p class="ql-block"><b> 两头大狼听到小狼的哀号,掉转头也向洞外跑去,史建福追到洞口,隐隐约约见狼朝东向森林中退去,自己也回到洞中。</b></p><p class="ql-block"><b> 罗文华说,这个洞应该是这几匹狼的巢穴,今天被我们强占了,它们就无家可归了。嘱咐小战士们当心牠们再来报复。</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说 :“狼的记性很好,今天在这里吃了它史爷的亏,以后怕死。不会再来这里了。”</b></p><p class="ql-block"><b> 战士们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了。此后一直平安无事,此后又在石窑旁搭了几间庵窝子,这就是共产党绥西十区抗日政府办公地了。</b></p><p class="ql-block"><b> 三间房和板片石窑成了八路军游击队前山和后山的中转站,也成了井尔沟和土旗的联络点。</b></p><p class="ql-block"><b> 1942 年夏天,鬼子在叛徒和伪警察的带领下,对榆树店进行了突然袭击,他们认为榆树店是“匪窝”,实施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 放火烧了百十多户民房与字号。杀死了腿脚迟缓的二十多位老人。就 在鬼子要撤走时,还气急败坏地点燃了老榆树北侧一枝,所幸风向不 对,树上的火很快熄灭了。这就是人们说的:“榆树店出了个愣根厚, 烧得留下棵大榆树。”村民们为躲灾避难,钻进了大黑沟、三道沟、 养鱼池等地。</b></p><p class="ql-block"><b> 同年秋季,察素齐的日军又要进山扫荡,土旗的八路军领导杨植霖等同志得到了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告诉了三间房的罗文华,罗文华又让侯润润告诉了王文彦和史建福,史建福一拍大腿说“爷爷就在这儿等着你们这些兎崽子!”神枪手王德官在大黑沟隘口的巨石后面架好了机枪,专等敌人光临品尝。</b></p><p class="ql-block"><b> 史建福在大黑沟布阵 : 三道沟安排两个连,养鱼池安排一个连, 严阵以待,壁垒森严。静候敌寇入阵中计。这真是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挖下深坑等虎豹,抛出香饵钓金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飞设伏博望坡,孙膑获胜马陵道。</b></p><p class="ql-block"><b> 九月二十日,前方哨兵见日伪军的队伍从万家沟向北开来,日本 人骑着高头大马,伪军象一群狗腿子一样跟在后面。史建福当即派出 一个班的战士去“迎接”这支队伍。故意让鬼子发现后,开了几枪转 身就跑,日伪军毫不迟疑,后面紧追。等鬼子进入伏击圈后,一瞬间 这些战士跑入桦树林悄无声息,日伪军四处寻找,无影无踪。王德官 的机枪吐出阵阵火焰,日本鬼子吱哇乱叫,此时自卫军十团战士和游 击队战士协同作战,居高临下,弹雨如瀑,击毙日伪军 100 多人, 侥幸活命的抱头鼠窜,原路返回。此次诱敌深入瓮中捉鳖,榆树店军 民总算出了一口恶气。</b></p><p class="ql-block"><b> 在抗战时期,“三间房”的共产党游击队与史建福的自卫军十团关系密切,在史团的庇护下,迅速展开了宣传抗日思想、发动群众、发展党员的工作。“三间房”的小战士出没于江圪旦、门庆坝、宿泥板等地,联络了许多抗日进步青年。野马兎村的矦润小和蓆麻湾村的罗红旺成了罗文华的好朋友,在罗文华的教育下,毅然参加了大青山抗日游击队,成了常继光连的八路军战士。多次参战,屡立战功。牺牲后安葬于井尔沟大青山烈士陵园。</b></p><p class="ql-block"><b> 1943 年正月初六,年关刚过,春寒料峭。阳光透过云层铺洒在 冰雪覆盖的大地。约摸半前晌时,三个冻得瑟瑟发抖的“三间房”小 战士来到了后乌兰哈达,找到了地下交通员李厚小。李厚小看小战士 们冻得直打哆嗦,就赶快让进屋再说。</b></p><p class="ql-block"><b> 小战士们进屋后暖和了一阵感觉到不太冷了,就对李厚小说:“乡 亲们年前给我们送的食物已经吃完了,罗区长让乡亲们再给筹集些粮 食,不然我们就断顿了。”</b></p> <p class="ql-block"><b>  李厚小听后,不由焦急起来。小战士们没有饭吃可不是小事!宁可咱们自己受饿也不能这些抛家舍业的抗日小青年受饿!李厚小二话没说,就把凉房仅有的两毛口袋莜麦扛到家,担水淘净。待“粉”了以后,就和小战士们炒起莜麦。</b></p><p class="ql-block"><b> 这炒莜麦的活儿南方人没有干过,炒了一锅以后,满屋都是“莜 麦毛毛”,飞在人的脖子上、脸上后奇痒难耐,三名小战士连抓带挠, 叫苦不止。</b></p><p class="ql-block"><b> 到了晚上,李厚小赶快套上自家的一头毛驴压碾子磨面,一头驴拉碾子太吃力,三名小战士就在碾杆后帮着推,这一景象被猫儿兎的一个姓吴的日伪汉奸发现了,他判断出这是给八路军磨面,就连夜赶往酒馆村向日伪警察署作了报告,日寇立即让龟田小队长带领几个伪警察直奔后乌兰哈达把三名小战士和李厚小押回了酒馆警察署审问。</b></p><p class="ql-block"><b> 日本鬼子见三个小战士的口音不象本地人,就断定三个小战士是 八路军,问他们是干什么的,部队在哪里?和李厚小是什么关系?这 三个小战士守口如瓶,始终没有说出“三间房”的事情,并且说不认 识李厚小。日本鬼子惨无人道,大声叫嚷着:“小八路死了死了的!” 用刺刀捅死了三名小战士,并对李厚小说:“你不老实交代,下场和 这三个小侉子一样!”然后捆绑在一棵树上。</b></p><p class="ql-block"><b> 两天后,李厚小的族人李月厚、李狸虎几次去酒馆问日寇和伪警察要人,问他们李厚小犯了什么罪?你们把他弄到哪里去了?警察们说把李厚小审问了一下子就放回去了。</b></p><p class="ql-block"><b> 这两个族人碰到一个酒馆村的羊倌,羊倌说李厚小是被捆在树上活活冻死的。尸身被扔到山沟了。</b></p><p class="ql-block"><b> 李厚小的儿子李双燕在酒馆村附近的山沟里寻找父亲的尸骨,一直没有找到。</b></p><p class="ql-block"><b> 日本鬼子在庙沟附近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八路军的艰苦抗战的业绩可歌可泣,老区人民的贡献功不可没!</b></p><p class="ql-block"><b> 庙沟马场梁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是大青山抗日民主政府绥西专员公署驻地,八路军党政军领导人李井泉、姚喆、彭德大、杨植霖、王弼臣等长期战斗、工作、生活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 1938 年初春,一场鹅毛大雪下了一天一夜,马场梁积雪盈尺, 银装素裹。随着一阵阵狗叫声,一队穿着灰色军衣的士兵,到了住户 李长有的窝棚。李长有一家原来是住在大东沟,为躲避兵患,迁到了 这个人迹罕至的马场梁开荒种地,渐渐地开出 50 来亩土地,养起了 200 多只羊,生活有了着落。今天忽然来了这群当兵的,李长有一家 以为大祸临头,吓得不知所措。跑吧?大雪封山,无路可行,不跑吧? 乱兵进院,不死也伤!</b></p><p class="ql-block"><b> 正在犹豫不决进退两难之时,这些兵已走进了院子里。李长有慌忙招呼一位首长模样的人回屋里说话,那些当兵的有的拿扫帚,有的拿铁锹,不一会儿就把院子和羊圈里的积雪打扫得干干净净。李长有沏了一壶砖茶,和这位首长聊起天来,并嘱咐家人赶快烧火做饭。</b></p><p class="ql-block"><b> 这位首长说他们是大青山游击队的战士,主要任务是打日本鬼子和剿灭土匪。并介绍自己叫王弼臣,和李长有认成了结拜弟兄。</b></p><p class="ql-block"><b> 李长有招待这些战士吃了一顿油炸糕。从此之后,李长有家就成了八路军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的安全港和堡垒户。杨植霖、田恩民、包盛标等首长常常领着战士们来这里歇脚。</b></p><p class="ql-block"><b> 1942 年 6 月,大青山游击队和日伪军在小帮浪村打了一次遭遇 战。战斗异常激烈,由于敌众我寡,实力悬殊,我游击队受到了重创。 政治部主任彭德大胸部中弹,伤势十分严重。小帮郎村民把他抬到了 李长有家让想办法医养。</b></p><p class="ql-block"><b> 李长有一看,这位彭主任已经昏迷不醒,黑血糊糊涂染得衣服和担架脏污不堪。如不进行救治,必然性命不保。而这里深山老林缺医少药,实在是无计可施。就喊来儿子李生小和侄儿李来金赶快把彭主任往万家沟总部送。</b></p><p class="ql-block"><b> 李来金弟兄俩舁起了担架,沿着羊肠小道向南走去。这位彭德大主任个头不大,体重也就是一百斤左右。两个后生年轻力壮,一开始不以为意脚步如飞,但是后来随着时间推移和路途增加,逐渐感到体力不支了。漆黑的天空没有一点星光,“跟着感觉走”,跨过深沟浅壑,穿过茂密树林,弟兄俩身体上被梢林划出了许多血口子也顾不上处理,跌跌撞撞,上气不接下气,硬是把伤员送到了万家沟。</b></p><p class="ql-block"><b> 杨植霖立即安排卫生员察看伤口,进行抢救,但由于伤势太重, 失血过多,最后也是回天无力,这位 26 岁的八路军首长,为大青山 的抗日战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长眠于群峰之中。杨家西沟的杨广德 把自己为父亲准备的寿材捐献出来,装殓这位为国捐躯的好儿郎。</b></p><p class="ql-block"><b> 李生小、李来金弟兄俩长途跋涉一个晚上,在万家沟没有吃一口 饭,又向马场梁踏入归途。饿了渴了就在路旁揪一把青皮酸杏吞咽。 老区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可歌可泣。难怪原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 杨植霖同志曾深情地回顾大青山的战斗岁月说 :“大青山是宝山,村 村有亲友,处处能藏身”。并留下遗嘱,死后要魂归大青山。</b></p><p class="ql-block"><b> 前面提到捐献寿材的杨广德,是马场梁杨家西沟人氏。民国初年, 杨家人种地、养畜、开设小煤窑,农牧工副并进,多种经营,广开财 路。家大业大,人口众多,在青山南北名声很大,富足一方。</b></p><p class="ql-block"><b> 因为杨家人为人正直善良,处事公道守信,对穷苦人家乐善好施, 在当地是开明的仁义富户,口碑很好。但这些年来深受兵匪之害。从 东胜跑到后山的巨匪杨猴小到杨家大肆抢劫,抢走了不少马匹钱粮。 日本人、靖安军、伪蒙古军也是精吃白拿,稍不留意就是皮鞭子上身、 枪托子砸头。自卫军也经常摊派钱粮,抓差派工。杨家人和后山地区 所有百姓一样,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盼望着有一天能打走日本鬼子, 消灭土匪头子,过上几天安稳坐活。</b></p><p class="ql-block"><b> 八路军挺进大青山后,杨植霖引荐李井泉、姚喆、王弼臣等首长结识了杨广德,成了好朋友。因杨家人政治可靠,家境富裕,房屋宽敞,就选作中共绥西地委、绥西专员公署的办公处,成为绥西党政军指挥中枢和部队休整、干部学习培训、政令发布的地点。</b></p><p class="ql-block"><b> 1941 年夏天,杨植霖一家被日伪军逼得无路可走时,受了重伤 的杨植霖和他的妻子和女儿杨秀青到杨家西沟避难。但是日寇和特务 们也盯上了杨家大院,认为这里是窝藏“共匪”的黑窝,经常来这里 搜查骚扰。杨广德思虑再三,为求安全,就把他们一家安排在村后的 一个山洞里,蒸好两笼馒头给带上,作为他们的口粮。吃完了再给送, 这样一直坚持了将近半年。</b></p><p class="ql-block"><b> 杨植霖的伤好之后正打算离开,却赶上鬼子在古城、把什儿、水涧沟门以及后山的土城子、后脑包等进出山的要道上重兵把守,并建隔离墙、挖封锁沟,企图把八路军困死、饿死在在大青山上。这一招确实够损的,三间房的罗文华收到井尔沟的信息,说游击队的战士们已经无粮食可吃了。每天靠吃野莱勉强维持。罗文华派两个小战士把这个消息传到了杨家西沟,杨植霖知道后,立即和杨德广商量解决办法,杨德广听后骑了头毛驴到附近各个村落让亲朋好友捐献粮食。</b></p><p class="ql-block"><b> 有人总是以贫富判断革命与反革命,其实不能一概而论。陈毅、林彪、粟裕都出身小地主家庭,却都是红军的将帅。</b></p><p class="ql-block"><b> 土城子驻扎的靖安军头头刘宝瑞把杨广德抓了起来进行盘问,问他这是要去哪里?干什么去?杨广德说我回人字号家有事还不行吗?你们讲不讲理?土城子的老乡都认识杨广德,并且知道他在人字号有一百多亩地二百多只羊,都出来给说情,杨广德给刘宝瑞塞了两块大洋,才继续向北走去。</b></p><p class="ql-block"><b> 杨广德在口子上、天字号、地字号、人字号都有亲戚朋友,他把八路军的困难讲了之后,大家都积极响应,把家里的粮食装好设法送到了三间房附近的山洞里,然后由罗文华和史建福转交到游击队战士手中。这正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日寇入侵起烽烟,华夏儿女战恶魔。</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省下家中粮和布,千方百计送阵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参天大树迎风雨,根深蒂固枝丫多。</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万顷碧波起怒涛,抗战激情旺如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二十四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靖安军草滩放马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瘸腿人怒举镐头</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诗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泥墙矮屋一水井,鸡鸣犬吠人匆匆。</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田间喜看稼禾绿,院内饭香也招蜂。</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忽见晴空乌云起,树上传来噪鸦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心中最恨兵匪乱,田园苦煞庄户人。</b></p><p class="ql-block"><b> 郭怀翰枪毙满家富,打死 5 个日本鬼子,炸毁了石棉矿,缴获 了日伪军 20 多支枪械,把伪军遣散之后,回到了庙沟驻地。</b></p><p class="ql-block"><b> 回到庙沟时,张腾云还没有回来,郭怀翰和赵淑普一起分析了一 下最近西乌兰不浪附近的形势,赵淑普说:“尽管我和张腾云参谋长 前一阶段在各村做了一些工作,安排了一些村长、保甲长为我们工作, 但是西乌兰不浪日伪警察所里有 30 多个伪警察,最近又有一个小队 的 30 多个靖安军士兵从哈拉合少调到了那里,他们互相勾结,在周 围的几个村庄祸害百姓。我和张腾云虽然是本地人,回到老家也让这 些反动军队逼得东躲西藏,依靠群众的掩护下才得以脱险。也幸亏张 腾云装阴阳先生装得象,同时也幸亏那个二板女敢作敢当,不然我们 就落入他们的魔掌了。”</b></p><p class="ql-block"><b> 郭怀翰听后,沉思良久说道:“靖安军是日寇的铁杆帮凶,刚成立时的成员全部是在东北出生的日本青年,后来又吸收了好多东北蒙古人。来到咱后山地区后,也有少量本地人掺和了进去。他们无恶不作,残害百姓,手段比伪蒙古军还残忍。咱们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明天你带几个人回西乌兰不浪看看情况,能打就打,不能打也要把他们的兵力布置和活动情况搞清楚,下一步腾出手来把他们解决掉。”</b></p><p class="ql-block"><b> 赵淑普带领杨国俊、周贵堂、杨占山,四人来到西乌兰不浪。 他们都身着便装,杨国俊更是穿一领长衫,戴一顶礼帽,架一副眼镜, 打扮成了一个阔商的模样。周贵堂、杨占山一个给杨国俊牵马,一个 背着钱衩子(又叫褡裢,前后连在一起的两个口袋),在西乌兰不浪 周围各村转游,口头上说是收洋烟、卖洋烟,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买卖, 主要是打探靖安军和日伪警察的活动情况。赵淑普回到头号村活动。</b></p><p class="ql-block"><b> 清末咸丰年间,为了弥补国库空虚,清政府放垦牧地成为主要 收入,并设垦务局专管。武川西南部属土默特部牧地,发卖官地以号 数为名。西乌兰不浪附近就有从头号开始编下二号、三号......一直到 十五号许多村落。头号在西乌兰不浪正南二里处,二号在西乌兰不浪 正东二里处。</b></p><p class="ql-block"><b> 二号村的西侧地势平坦,直通西乌兰不浪镇。南侧和东侧各有两 个象馒头又象桃子的小山包环绕。分别叫南梁、二道圪旦,三道圪旦 和东梁。北侧一道东西走向的土山,象一面巨大的屏风,遮挡着冬季 的寒风。清末咸丰或同治年间,由山西逃荒来的人家先后来到此地, 由于看到这里“南有瞭,北有靠”,是一块风水宝地,就在这里垦荒 种田,繁衍生息。这里的农户有三张二王二刘,还有杨、武、卢、宁、 郭、贾等姓入住此村。人口达到 200 多人。这些人家大都勤劳朴实, 憨厚善良。邻里间和睦相处,有的还结为儿女亲家。他们大都拜佛信 神,不做损人败俗之事。</b></p><p class="ql-block"><b> 小小一个村庄,居然集资盖有四座庙:东、南、西、北方向分别有五道庙、土地庙、龙王庙、观音庙。庙宇虽然简陋,但庙中都供有神像或神位,逢年过节,村民们都进庙敬香,以求风调雨顺,健康平安。外村人说二号村叫“四大庙村”。二号村的村民自己也说:“二号村,靠北山,门前一片绿草滩。一道清泉村中过,五座山梁四周环。 往南走,就是三号羊场沟”。</b></p><p class="ql-block"><b> 二号村这片“绿草滩”,水草肥美,不仅是本村人的“草圐圙”, 也是外村人倾羡的好牧场。由南梁后的两个泉头涌出的泉水唱着欢 快的歌流到这片草地,然后又转头朝东面奔去。草滩的正中央有一眼 大井,井水溢过井口,与南来的泉水汇合在了一起。全村人吃水大都 来这口大井挑,因为这里的井水甘甜爽口。站在井旁,不用水斗子, 水桶不离扁担钩,直接让水桶入井,稍微摇摆一下,一桶水就可以提 上来了。</b></p><p class="ql-block"><b> 周围几个村庄的人纷纷赶着牲口来到这里放牧,让牛羊享受这有 吃有喝的“幸福生活”。甚至 20 里外的阿耀什沟人,也把羊群赶到这里, 投亲靠友住上两三天,说这里的水草碱性大,给羊改善一下伙食,羊 才能上膘。</b></p><p class="ql-block"><b> 夏秋之交,是这片草滩最美的时候。走出家门向南望去,羊群在 青草中浮动着的白色,象一把珍珠撒在了绿色的绒毛毯上。西面龙王 庙旁是村长张虎的 10 亩地,油菜一片金黄,洋烟花红白相间,千姿 百态。东滩的马莲盛开着蓝色的小喇叭一样的花朵,马莲长得太高了, 羊钻进去之后,脊梁时隐时现。</b></p><p class="ql-block"><b> 一场秋雨过后,假如你站在南梁顶上往下观看,四周的草滩上稍 微低洼处积下的雨水象一面面镜子,映照着蓝天白云,在阳光的照耀 下闪烁着银光。三三两两的光屁股娃娃在水中嬉闹,欢声笑语传入耳 中。山梁上的野花色彩斑斓,红的是头疼花(狼毒),蓝的是秦艽花, 黄的是桔梗花或者蒲公英花。花香鸟语,彩蝶纷飞。往远看,周围村 庄和田园尽收眼底。二号村的二人台戏班子多年唱的“种洋烟”里有 这样的自编道白:</b></p><p class="ql-block"><b> (旦):往哪走?</b></p><p class="ql-block"><b> (丑):往北走!</b></p><p class="ql-block"><b> (旦):北边有甚地方?</b></p><p class="ql-block"><b> (丑):听为夫道来:</b></p><p class="ql-block"><b> 奎素后河人人爱,</b></p><p class="ql-block"><b> 当中夹个什八台,</b></p><p class="ql-block"><b> 永茂公的水地也不赖,</b></p><p class="ql-block"><b> 种瓜种豆种白菜。</b></p><p class="ql-block"><b> 红圪堵,揭锅盖,</b></p><p class="ql-block"><b> 李嫂给咱吃肉烩菜!</b></p><p class="ql-block"><b> (旦):吃饱做甚呀? </b></p><p class="ql-block"><b>‍ (丑):吃完烩菜往东返,</b></p><p class="ql-block"><b> 毛淖尔有个海子滩,</b></p><p class="ql-block"><b> 那里有个大富拴,</b></p><p class="ql-block"><b> 地多房大院子宽,</b></p><p class="ql-block"><b> 咱们问上一间房,</b></p><p class="ql-block"><b> 种点洋烟也不难。</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站在南梁上,道白中所说的这些村庄清晰可见,塞外风光绮丽悦目。 </b></p> <p class="ql-block"><b>  二号村是美丽的。二号村的人是善良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村落,1941 年 8 月 8 日,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灾难。 </b></p><p class="ql-block"><b> 住在西乌兰不浪的靖安军部队,没有任务时就要放马。这一天,6 个靖安军的士兵又赶着 15 匹马来到了二号村放牧。带队的是一个 班长,叫景尚春,实际是个在东北出生的日本人(日本开拓团),原 名井上村夫。还有一个大脑袋、一个独眼龙、一个矮胖子、一个秃头, 这 4 个人是东北蒙人,另外一个瘦高个子叫杨国安,是半年前靖安军在哈拉合少附近招收的本地人。</b></p><p class="ql-block"><b> 他们一进村,把马匹赶在大井周围,景尚春就命令杨国安去找几个人替他们放马,杨国安直接到村子西头的村长张虎家大声吆喝 :“有 人吗?快去找两个放马人!”张虎答应一声,赶快从隔壁叫出自己的 两个本家兄弟张兰虎和张红红交给了杨国安。</b></p><p class="ql-block"><b> 兰虎和红红去大井旁看着马群,这几个靖安军士兵逆着溪水蹓跶到泉眼处玩耍,又爬到南梁顶远眺周围的景色,最后下了南梁进了一处院落。他们前两天就胁迫这家人给做过饭,觉得还不错,今天又来骚扰。</b></p><p class="ql-block"><b> 那个景尚春一进院就大声吆喝“:有银(人)吗?拐子在哪疙瘩(哪 里)?给爷们六个人先沏壶茶,再把烟灯拿来。让你媳妇儿再给做顿 莜面吃。”一边吆五喝六,一边闯入正房,几个人鞋也不脱,直接上 炕悬躺顺卧休息。</b></p><p class="ql-block"><b> 一个又瘦又高的四十岁左右的男子,一瘸一拐地给这些兵匪端来 茶壶和烟灯,生硬挤出一脸微笑说 :“各位慢用,莜面一会儿就好。” 说完准备退出门去,那个独眼龙却冲到近前打了这个男人一个嘴巴骂 道 :“你是属乌龟的,行动这么慢?”男子不敢答话,拖着一条病腿 走到另外一间屋门口,返回头狠狠地吐了一口痰,才对屋里的女人 说 :“没办法,再给人家做饭吧。”</b></p><p class="ql-block"><b> 这个男人叫张小山,娶妻赵氏,娘家在三号村。生有二女三男, 两个女儿已经出嫁,长子张吉明刚成家一年,前两天牵头毛驴去归化 城粜粮,顺便采买些日用品回来再卖;次子张天明刚刚去东梁后地里 干活儿,三子张亮明刚出生三个月,仍然在襁褓中。由于人口多劳力 少,再加上张小山从小腿有残疾,干不了重活儿,这家人的生活比较 贫穷。尽管大儿子不辞辛苦做些小买卖能赚几个钱,也很难应对一大 家子的生活开支。再加上灾荒不断,兵匪横行,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b></p><p class="ql-block"><b> 赵氏无奈地叹了口气,从面瓮里搲出仅有的 5 碗莜面。大媳妇 儿把三小叔子哄得不哭以后,洗好一盆山药,准备切丝丝凉拌。</b></p><p class="ql-block"><b> 这时候,院里又进来 3 个人,原来是游四师的杨国俊、周贵堂 和杨占山来了。他们一进院就大声叫道:“卖洋烟,有要洋烟的吗?”</b></p><p class="ql-block"><b> 这时候正房里的靖安军正围在烟灯旁吞云吐雾,听到喊声,那个 景尚春就对杨国安说“把这几个银(人)叫回来,看看成色怎么样?”</b></p><p class="ql-block"><b> 杨国安开门出去,见这几个卖大烟的打扮阔绰,就说:“几位掌柜屋里请,我们长官要看看货的成色。”</b></p><p class="ql-block"><b> 杨国俊看了杨国安一眼,心中“咯噔”了一下:这是他的本家弟弟,怎么会在这里?见杨国安并没有认出自己,也就没有说话,和周贵堂、杨占山一起走进屋里。</b></p><p class="ql-block"><b> 景尚春正半躺在炕上抽大烟,他欠起身来,对杨国俊说道:“把你们的烟拿出来看看?”杨国俊让杨占山从钱衩子中取出一块用牛皮纸包着的砖头一样大的东西,放在炕上。把纸展开后,露出黑油油的大烟膏子,屋里立刻弥漫着一股特殊的香气。</b></p><p class="ql-block"><b> 景尚春在边缘上切下红枣一样大的一块,先放在鼻端闻了闻,用指甲再扣成几个绿豆大的小丸,揉搓揉搓,准备享用。</b></p><p class="ql-block"><b> 杨占山赶快把展开的牛皮纸继续包好,心痛地说道“看看成色切了这么一大块,有你们这么看货的吗?”杨国俊说“行了,让他们好好尝尝吧。”</b></p><p class="ql-block"><b> 这时候杨国安也认出了杨国俊,使了个眼色,弟兄俩一前一后走出屋子到了院外。</b></p><p class="ql-block"><b> 杨国俊问杨国安:“你怎么跟这些人在一起?难道说你参加了靖安军?”</b></p><p class="ql-block"><b> 杨国安低下头说道:“我为了当兵吃粮,就去哈拉合少报了个名, 他们就把我留下了。”</b></p><p class="ql-block"><b> 杨国俊说:“你不知道靖安军是帮日本人侵略咱们国家,欺压人民的?”</b></p><p class="ql-block"><b> 杨国安说:“原来不知道,现在知道了,但是不敢跑,他们说谁</b></p><p class="ql-block"><b>敢擅自离队,抓回来枪毙。”</b></p><p class="ql-block"><b> 杨国俊说:“你们一共有多少人?靖安军在乌兰不浪什么情况。”</b></p><p class="ql-block"><b> 杨国安说:“来这儿放马的就我们六个人,西乌兰下浪驻着 30 多个人,是属于‘挺进队’管理,队长姓章,是个东北蒙人。这个人 杀害了好多大青山抗日游击队的人,残害了许多无辜百姓,是个杀人 不眨眼的魔头。我见他们无恶不做,早就想跑,又怕被抓回去枪崩”。</b></p><p class="ql-block"><b> 杨国俊说:“一会儿我们就把这几个放马的闹死,下一步再调大部队把西乌兰不浪和哈拉合少的靖安军全部消灭,你今天就跟我去游四师吧。”</b></p><p class="ql-block"><b> 杨国安说:“听哥哥的。”</b></p><p class="ql-block"><b> 这时候,周贵堂还在屋子里和景尚春讨价还价,张小山和赵氏端 着莜面和山药丝丝走进屋子。这几个靖安军过足了烟瘾,都围在这两 节七稍笼和二号盆周围。独眼龙喊道 :“拐子,给爷们拿碗筷来!” 景尚春却说“这家人穷的碗太破了,拿筷子和辣椒钵子就行了,咱们 一起在这个二号盆里调着吃,更痛快!”</b></p><p class="ql-block"><b> 小山子乖乖地取来筷子和辣椒钵子,这 5 个炕上的家伙象一群 猪一样围着二号盆大吃起来。全然不谈买不买洋烟的事了。</b></p><p class="ql-block"><b> 杨国俊一看时机不错,就对周贵堂和杨占山使了个眼色,3 个人 掏出手枪,同时大叫一声 :“不许动,举起手来!”</b></p><p class="ql-block"><b> 吃莜面的 5 个家伙并没有举手投降,景尚春把两笼莜面朝地下 扔过来,落在杨占山和周贵堂头上。这 5 个人迅速跳到地下。</b></p><p class="ql-block"><b> 三声枪响之后,两个靖安军倒在地上挣扎,而景尚春却领着大脑袋和独眼龙跑到了院子当中,向外冲去。</b></p><p class="ql-block"><b> 杨国俊等三人一边追,一边开枪,景尚春也一边逃一边还击,大脑袋和独眼龙受了伤没有逃掉,一个被击倒在了大门口,一个倒在了大门外。而景尚春到当滩逮住自己的马,向西乌兰不浪奔去。</b></p><p class="ql-block"><b> 张小山大叫“杀人了呀,不要打呀!吓死人了,不要打呀!”嘴</b></p><p class="ql-block"><b>里叫着这一套话,手里却拿着一把镐头朝独眼龙走去。</b></p><p class="ql-block"><b> 独眼龙躺在地上,眨巴着一只眼还想站起来。但看到张小山走近 的样子,两眼血红,呲牙咧嘴,就惊叫道“拐子,你要干啥?你疯了?”</b></p><p class="ql-block"><b> 小山说:“爷爷没疯,是你们这群疯狗疯了,你三番五次来糟害 我家,爷爷今天就送你上西天!”说着,镐头朝独眼龙的头上落下...... </b></p><p class="ql-block"><b> 俗话说:兔子急了也咬人,又说:善良有尺,忍让有度,良善之人忍到一定极限爆发时,是不计后果的。 </b></p><p class="ql-block"><b> 屋里的赵氏吓得瘫坐在地下。</b></p><p class="ql-block"><b> 杨国俊察看了这 4 个靖安军士兵,发现都气息全无了。尤其是那个独眼龙,脑袋成了个烂西瓜。但是 4 人身上仅搜出两把枪。也幸 亏那个独眼龙没有带枪,不然刚才张小山走近时,岂不是白白送命?</b></p><p class="ql-block"><b> 杨国俊和杨国安以及周贵堂、杨占山从滩里逮了 3 匹有鞍韂的马, 连同他们的一匹马四人四骑,跃上马背朝南面三号、羊场沟绝尘而去。</b></p><p class="ql-block"><b> 放马的张兰虎和张红红见马匹也丢了,吓得跑回家去,问张虎该 咋办?张虎大惊失色说 :“咋办?跑吧!”</b></p><p class="ql-block"><b> 有个叫刘银喜的中年人当过兵,胆子较大,和张小山住邻居,来 看了一遍,见家里、院里、和院外倒下 4 具尸体,吓得对张小山说: “你闯大祸了,快跑哇!”张小山的犟脾气上来了,说道 :“往哪跑? 跑了和尚跑不了庙!”赵氏背起三儿子,领着大媳妇儿,朝三号跑去。</b></p><p class="ql-block"><b> 刘银喜走出张家院子向村西走去,遇到个七、八岁的孩子迎面走来,他认出是杨家的小孩叫再小子,正挎着个箩头要下地干活儿,就对再小子说了张家发生的大事,让他不要下地去了,赶快通知村里人跑,不然等一会儿西乌兰不浪的靖安军来报复,肯定是凶多吉少。再小子果然聪明伶俐,并且热心勤快,转身回家把箩头放下,跑到各家各户通知这一情况。</b></p><p class="ql-block"><b> (注 : 再小子大名杨常青,建国后在大队、公社和供销社工作,本章内容就是根据杨常青忆述,作者整理而成)</b></p><p class="ql-block"><b> 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到村外躲藏,有几个老汉跑不动就留在家中。</b></p><p class="ql-block"><b> 果然不出所料,一个时辰以后,西乌兰不浪的 30 多个靖安军官 兵在章队长的带领下荷枪实弹,气势汹汹地来到二号村,见人就打, 张口就骂,一直走到南梁下的张家大院,把张小山毒打一顿,逼问是 否认识那几个卖洋烟的?那个杨国安去哪里了?死者的枪械谁拿走 了?</b></p><p class="ql-block"><b> 张小山是一问三不知,章队长正要枪毙,还是那个跑回去的景尚 春发了点善心,站出来对章队长说 :“这个拐子家给我们做了三天饭, 看样子是个老实银(人)。卖洋烟的如果不是八路军,就是游四师的 银(人),与这个拐子无关。”这样才保下一条命。</b></p><p class="ql-block"><b> 为解心头之恨,靖安军把二号村的许多房屋拆了三天,椽子檩子都拉回到哈拉合少建了营房,甚至把炕板子也拆走了,二号村成了一片废墟。</b></p><p class="ql-block"><b> 10 天之后,逃到外村的人陆续返回二号,已经无家可归。有几 家在二道圪旦旁的低洼处搭起“庵窝子”居住,大部分人家继续投亲 靠友,捱过冬天之后,才从前山买些细椽子弯檁子搭挂起房子居住。这才是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兵匪为患祸事多,家园被毁无奈何。</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往昔安居乐业处,变作断壁与残垣。</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庄内不闻鸡鸣叫,碧野芳草化云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狂风骤雨侵草木,夕阳惨淡在天边。</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第二十五回</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猴山抢劫骆驼队 </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雪天观看二人台</b></p><p class="ql-block"><b> 杨国俊领着杨国安以及周贵堂从二号村跑到三号后,又绕到头号村找上赵淑普,没有停留,直接回到了驻地庙沟。赵淑普和郭怀翰讨论了打击靖安军的方案。认为当前条件还不成熟,适当的时候把他们的哈拉合少老巢端掉才能解决问题。</b></p><p class="ql-block"><b> 过了几天,张腾云领着王海、刘玉二人也回到庙沟,向郭怀翰汇报侦查苟子臣的情况。</b></p><p class="ql-block"><b> 到了车铺后,张腾云就亲自去白生窑会见了张亮,张亮是王有功率领的第三路军的团长。而王海和刘玉去了赵井沟苟子臣处提出要入伍。苟子臣正在扩充兵力,见王海和张玉人也精明,又带着两匹马,欣然接纳。</b></p><p class="ql-block"><b> 经过向张亮和其他与苟子臣比较亲近的人打听,基本上了解了这个苟子臣的来龙去脉。</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是山东省滕县人。弟兄三人,他排行老三。从小在私塾房上学,聪明伶俐,过目不忘。由于生活所迫,十五岁时就与父兄一起打点家务,辛勤耕作。</b></p><p class="ql-block"><b> 干了半年之后,苟子臣感觉务农太辛苦,手上也磨出了老茧,皮肤也晒得又黑又糙,不顾家人反对,就做起了小买卖,从县城贩回一些日用品在村里卖掉,又从村里收购些粮油到城里出售,一来二去,居然收入比全家的农业收入还多。他的父亲在乡亲们面前夸耀他的三儿子能干,村里的年轻人纷纷效仿。</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见做小买卖的人多了,竞争对手也越来越多,就和他父亲说:“我想到外面闯荡一下,总在家刨闹这几两碎银,没有意思。”他父亲劝他不要乱来,守家在地,现在已经衣食无忧了,应该安分守己。他又反驳道:“从古到今成大事者,要么是科举及第后从政,要不是骑马挎枪从军,姜子牙总是卖面,朱元璋总是放牛,能有什么出息?”他父亲没有办法,只好给他打点盘川,送其上路。</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一路奔波,晓行夜宿,不消半月就到了绥远境内。当时傅作义将军发起了百灵庙战役并打败了绥远境内的伪军,挫败了日军西侵绥远的阴谋,名声大噪。苟子臣就投到了三十五军,从一个士兵做起,靠着善于察言观色,八面玲珑,二年时间,居然当上了连长。</b></p><p class="ql-block"><b> 傅作义将军的队伍管理比较严格,有许多人吃不下苦就当了逃兵, 苟子臣的连队走失的更多。苟子臣想:肯定要挨批评处分甚至被撤职,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另寻出路,况且二年才混下个连长,何年何月才 能当上个司令?</b></p><p class="ql-block"><b>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单骑独马一支枪,苟子臣日夜兼程,逃离了后套五原,来到了后山武川。</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打听到白生窑有自卫军的一个团驻扎,就来到白生窑面见 了张亮团长,拿出自己的相关证件,摇唇鼓舌,谎称自己是三十五军 新编 31 师师长孙兰峰的表弟,这次是奉傅长官之命,来后山招兵买 马扩充势力的,让张团长给予支持。</b></p><p class="ql-block"><b> 这个张亮是自卫军第三路军的团长,他见苟子臣各种证件齐全, 又与孙兰峰是山东藤县老乡,就信以为真,立即给了苟子臣全副武装 的 6 个士兵,配备了四支步枪和两支“独角牛”(土造手枪,也称“撅 把子”,打一枪后需要“撅开”手枪重新装填)。苟子臣带着这 6 个 人离开白生窑,没有一个月,就有 4 个人和他合不来,跑到别的地方 的土匪窝里入伙了。</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没有办法,又回到白生窑向张亮诉说这 4 个逃兵的坏话,并要求张亮再帮他一把。这一次张团长又听信了苟,给他重新拨了 4 个士兵,让他们在附近招兵买马,兵力充足之后,再带回张亮处统一 调度。</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接受上次的教训,和这几个小兵和睦相处,再没有发生冲 突。他们有国军的服装及证件,再加上苟子臣不抽洋烟不喝酒,一副“爱 国将领”的模样,打着“抗日救国”的旗号,居然招到了 20 多人入伍。 有武川保安队当兵的武生财和薛歧山,也带着武器加入了苟的队伍。</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又深入活动在大兰旗一带的土匪窝,“招安”了高奇、冯 唐两股土匪,队伍居然扩充到 300 多人。他把这些人编成了两个团, 薛歧山和高奇都当上了团长,武生才、冯唐和原来张亮拨来的 4 个兵 都当上了连长,苟子臣自封为“司令”,并断绝了和张亮的来往。我 行我素,飞扬跋扈。这才是:</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王莽得志起祸殃,曹操有权乱朝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古今同理明如镜,小人得志更猖狂。</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神气起来了,但老百姓并不叫他苟司令,而是叫他“狗团”。 他对这个称呼很是不满。当地人传说,“狗团”的人每当碰到讨吃要 饭的,就故意问人家提一条棍子干什么?讨饭的说:“怕恶狗伤人, 打狗用的”,“狗团”的人就往往把这讨吃的用大刀砍死或用二尺麻 绳勒死。</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到后山一年之后,更是以土皇帝自居,这家伙口头上 叫嚷着“三民主义”、“抗日救国,”实际上肚子里有自己的“小 九九”:</b></p><p class="ql-block"><b> “这主义,那主义,改变不了我出人头地的总主意!抗日吗?能捞好处就抗,捞不到好处就不抗!救国吗?先救自己!只有‘独善其身’,才能‘兼济天下’”。</b></p><p class="ql-block"><b> 因此,他的队伍既打日本人,又打共产党;既打土匪,又打张亮,至于不听话的老百姓,更是绝不留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b></p><p class="ql-block"><b> “狗团”在大蓝旗大发了一笔横财。有一天,归化城的大商号的 驼队结伴从四子部落旗返回到大蓝旗猴山一带。20 个驼倌牵着 100 峰骆驼,还有 6 个保镖叮叮咚咚行走在山间小路上。这一情况被“狗团”的探子发现并报告了苟子臣。</b></p> <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和薛岐山带领 150 名士兵早早埋伏在猴山小道的两侧。 驼队刚到,就被“狗团”的 20 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拦下,驼队的 6 个 保镖赶快上前求情,好话说了两大车毫无效果,就掏出枪来恫吓这些 士兵。这时候苟子臣率领其余 100 多名士兵出现在队伍两侧,这 6 个保镖顿时傻了眼。苟子臣对那几个保镖下令:“留下驼队和物资支 援国军抗日,你们回归化城告诉你们老板,抗日救国,人人有责,欢 迎以后继续捐资出力!如若不然,以汉奸论处!”</b></p><p class="ql-block"><b> 有一个保镖不服气,上前和苟子臣辩理,苟子臣一声令下,只听 乒乒乓乓几声枪响,薛岐山和武生财就把这 6 个保镖全部打死。</b></p><p class="ql-block"><b> 拉骆驼的一个小伙子面露不满,嘟嘟囔囔骂了一句脏话,不料被 苟子臣听到了,苟勃然大怒,让士兵们把所有 20 个驮倌全部脖子上 套上麻绳,然后在绳套里插入短棍,残忍地判了绞刑。</b></p><p class="ql-block"><b> 这种残害人的方法,有人说是鄂友三发明,有人说是苟子臣创造, 但是“狗团”的人运用到了极致,凡是看着碍眼的人,都死在了“二 尺麻绳”之中。有日伪军、汉奸、也有好多八路军地下工作者和无辜 的百姓。这种杀人手段悄无声息,不见血,还不用子弹。</b></p><p class="ql-block"><b> 苟团把这 100 峰骆驼都牵到了他们赵井沟的营地,卸下 5 万斤 粮食,还有五包高档皮衣和许多肉食。骆驼也卖给了可镇的商户,换 取了不少银两。</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的能力和计谋绝不是一般土匪可比。到武川不到两年,凭借着“抗日救国”这杆大旗,他已经从单人独马发展到兵多将广,资金充足。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他又在附近几十个村庄都培养或雇佣了为他征集粮饷的人员。广开财路,储存实力。并且四处招兵买马,妄图成为一方霸主。</b></p><p class="ql-block"><b> 1941 年春节刚过,苟子臣就率领手下到各村“拜大年”,每到 一村,假惺惺地宣传一下抗日的大道理,吹嘘一下自己编造的抗日“功 绩”,然后让士兵们到各家各户“共庆春节”,大吃大喝。</b></p><p class="ql-block"><b> 正月十九这一天,“狗团”来到了武川县城正北四十里处的哈彦 忽洞村。这个村有 30 多户人家,人口 120 人左右。蒙语的“哈彦” 是两个的意思,“忽洞”是水井,“哈彦忽洞”是两口井。</b></p><p class="ql-block"><b> 这个村为“狗团”办事的人叫王根计,此人善于逢迎,八面玲珑。“狗 团”一到,他就立即让村民去喂饮战马,并且把苟子臣、高奇、冯唐、 武生财、薛岐山 5 个长官迎接到自己家中。其余士兵分配到村中各户, 让村民们馏糕烩菜招待。高奇布置好哨兵站岗,不许老百姓出村,牛 倌、羊倌也是许进不许出,免得泄露队伍的行踪。</b></p><p class="ql-block"><b> 苟子臣见王根计办事认真,一进家门,就给了他媳妇两锭银子,还有一件羔子皮大氅。这是不久前从猴山驼队卸下的。王根计媳妇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了,两只小脚在里外屋之间跑得蹬蹬作响,屁股蛋子扭成了花儿一样。不大一会儿,一桌丰盛的饭菜就摆了上来。</b></p><p class="ql-block"><b> 吃过饭后,苟子臣要打洋牌(扑克),但是哈彦忽洞的人都只会摸毛鱼子,这可怎么办呢?王根计忽然想到村东李生家来了个城里亲戚,是个小媳妇儿,长得水灵灵的,就屁颠屁颠地去请到他家,陪苟子臣玩耍。苟子臣表面上一本正经,其实心里还是对王根计请来的小媳妇儿十分满意。摸牌的时候,多次“不小心”摸到这小媳妇儿手上。 </b></p><p class="ql-block"><b> 第二天就是正月二十,正是民间节日“小添仓”,也算一个节日。天上阴云密布,天刚亮了点,就飘飘洒洒地下起了大雪。苟子臣本来是要到别的村的,但这种天气无法出行,就只能在哈彦忽洞停留了。这可苦了村里的乡亲们。男人们给人家饮马、喂马、遛马,女人们给人家端茶倒水。本来不多的一些馒头、油糕,也快让这些“国军”糟蹋得盆干瓮净了。</b></p><p class="ql-block"><b> 王根计为了讨好苟子臣,骑了个毛驴,冒着漫天大雪,到小天力 木图请来个二人台小班,就在他家唱起了戏。乐队就有 4 个人,分别 是一把呼胡一支枚,一副梆子一副四块瓦,连一架扬琴也没有。乐队 的两个人坐在大红柜上,两个人直接坐到锅台。苟子臣等观众坐在炕 上一边喝茶,一边看戏。不足十平米的地面就是演员的舞台。</b></p><p class="ql-block"><b> 吹枚的后生吹出一高一低两个音,高音如鸟鸣高山,低音如泉涌 深涧。拉呼胡的老汉先叮叮咚咚弹了内外两弦,使弦音与枚音相合, 又稳拉琴弓,把一、三弦和二、四弦调为同音。洋洋盈耳,娓娓动听。 调好了弦,合奏了一个牌子曲《南绣荷包》,此曲悠扬婉转,抑扬顿 挫,缠绵动听。打四块瓦的后生时而缓慢,时而急促。时而冷静,时 而激昂。挥舞着双手上下翻飞,节奏和乐曲浑然一体。使得这个小乐 队的演奏跌宕起伏,余音绕梁。苟子臣虽然是个山东人,也被这美妙 的音乐感染得如醉如痴,眉飞色舞。门外的老乡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雪花落得满头滿脸也不觉得冷。</b></p><p class="ql-block"><b> 后山人对二人台的热爱可以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据说庙渠 子有个坐月子的小媳妇儿,她家院子里唱二人台,婆婆不让她出去看, 她听着撩人心脾的旋律,心痒难耐,就跟着梆子的节奏情不自禁地在 炕上扭动起来,把一个刚出生的娃娃踩扁还浑然不绝。你想:婆婆能 轻饶了她?</b></p><p class="ql-block"><b> 今天唱的是二人台中要求演技较高的剧目《顶灯》。剧情是丈夫皮筋赌博成性,将父辈置下的家业输光倒尽。在其妻月英的言行感化下,跪杖顶灯,皮筋痛改前非重新做人。</b></p><p class="ql-block"><b> 剧中皮筋头顶油灯进行表演,随着头部和面部皮肉的动作,油灯时而移到前额,时而移到后脑,忽左忽右,忽前忽后,油不洒而灯不灭,堪称绝活。</b></p><p class="ql-block"><b>‍ 《顶灯》演到一半,只见皮筋头顶油灯唱道:</b></p><p class="ql-block"><b> “月英言语似钢针,句句刺得我心口疼,</b></p><p class="ql-block"><b> 皮筋生来不学好,不走正道走邪门。”</b></p><p class="ql-block"><b> 此时已经是下午三点左右,外面的雪已经停下,太阳从云层中钻出。映照着漫山遍野白雪,十分耀眼。</b></p><p class="ql-block"><b> 忽然由远而近传来了汽车的轰鸣声,一会儿,两个哨兵慌慌</b></p><p class="ql-block"><b>张张跑到王根计家,嚷嚷道:</b></p><p class="ql-block"><b> “不好了,日本鬼子进村了!”这正是:</b></p><p class="ql-block"><b>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b></p><p class="ql-block"><b> 先紧保性命,哪顾“二人台”。</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本辑终,下辑继续。</b></p>

腾云

郭怀翰

榆树

游四师

圪妥

乌兰

后山

赵淑普

不浪

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