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有过挨饿的经历吗?

黄 胜 利

<p class="ql-block">  到邻居家去做客,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可却说啥调动不起邻居那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孙子的食欲,面对满桌香味扑鼻的饭菜,他没吃上几口就跑到一边玩去了,急得大人们端着饭碗大屋小屋地追,追上没喂上几口又跑了。望着孩子那瘦瘦的小身板,我心想,如今的孩子咋对饮食这么不感兴趣?</p> <p class="ql-block">“民以食为天”。</p><p class="ql-block">回想我小的时候,和爷爷奶奶姑姑叔叔在一起吃饭,用的都是二大碗,炕桌大得出奇,几乎占满一条大炕。现在想起它的模样仍觉得特别亲切,如果此桌尚存,肯定会成为黄氏家族的“传家宝”!那个年代,吃饭哪有一个厌食的,都怕吃不饱,都掂记着锅里还有剩饭好再盛上一碗。尤其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人都喊饿,家家粮食都不够吃。特别是那些正长身体的孩子们,见了饭菜就像饿狼似的往上扑,哪怕是糠窝窝、野菜汤都拼命往嘴里塞,最终肚子鼓鼓的混个水饱!</p> <p class="ql-block">“屋漏偏逢连阴雨”。本来我家里按人头分的口粮紧巴巴的,偏偏这时,河北白洋淀老家又来了两波拖家带口逃荒要饭千里迢迢投奔我爷爷奶奶来的老乡,炕上住不下,在地上铺苇席睡,两家十几口人每天都张着嘴等吃的。那些日子可把我爷爷奶奶愁坏了,给他们什么吃的呢?家里的口粮自己家都不够吃,又拿什么供给多出来的这十几口人,能让他们眼瞅着饿死吗?!多亏了我的父亲从海拉尔赶回家探亲,见此情景,及时掏钱解了围。</p> <p class="ql-block">那时,奶奶怕我吃不饱,总是把净面的苞米面饽饽留给我吃,自己喝用野菜煮的稀粥。姑姑叔叔是长辈,虽年龄比我大不了多少,却总是让着我先吃、多吃,令我至今难以忘怀。虽如此,我的肚腹仍感觉只有半饱。那时全家最盼望的就是毎月23号到粮店“借粮”的时候——早晨四、五点钟,粮店门前一个个手拿空面袋的借粮者就已排成了长蛇阵,且个个脸上流露着喜色,队伍中自然少不了我。当我大汗淋漓地将一袋沉甸甸的苞米面扛回家时,爷爷奶奶姑姑叔叔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心里总算是有底了。晚上,裹着小脚的奶奶站在炉灶前,贴上一锅不掺任何野菜纯苞米面焦黄焦黄的带嘎嘎的大饼子,再配上爷爷在水泡子里摸来的泥鳅和小虾,一大锅出来满屋飘香,全家人吃起来那才叫过瘾,那才叫人活着没有白活!</p> <p class="ql-block">斗转星移,一晃儿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如今,14亿中国人谁还有忍饥挨饿的体验?年老者尚对那挨饿的年代依稀有些印象,年少者就一点感觉都没有啦!只因他们早已掉进了蜜罐里,整天不愁吃不愁穿。肚里的油水多了,吃东西也跟着挑剔起来,米饭不愿吃改吃面食,鸡鸭鱼肉吃腻了改吃海鲜,甚至吃那些不知叫什么名字的稀罕物。结果发展到街上的“将军肚”多了,“挎筐”的也多了!</p><p class="ql-block">又想起邻居家那位厌食的小朋友,见饭就饱已把吃饭当成了负担。怎么办呢?猛然想起医生说的“饥饿疗法”,想想或许也是个办法,狠下心,饿他个一顿、两顿的饭,或许能改变他厌食的坏习气。</p> <p class="ql-block"> 作者:富区/黄胜利</p><p class="ql-block"> 2024.12.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