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沐浴着初冬的暖阳,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年级组听评课活动。尽管参与对象只限于本年级组的老师,但我们并没有丝毫懈怠,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演绎最真实的教研日常。</p><p class="ql-block">五年级组各班教学进度基本一致,本次教研活动呈现出了“同课异构,各领风骚”的别样精彩。同样的教材和节次,不同的解读和课堂呈现,让我们眼前一亮,脑洞大开,赞叹不已。</p> <p class="ql-block">同为《鸟的天堂》第一课时,蒋立环和李筠老师都能抓住本单元语文训练要素“静态和动态描写”展开教学,但不同之处显而易见。</p><p class="ql-block">首先是导入新课的方式不同,蒋老师用一组描写江南美景的诗句导入新课,渲染了浓浓的烟雨江南的气氛,为课文的情感基调做铺垫。而李老师以“天堂”的含义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之后播放大榕树的视频,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次,在细节处理上两位老师也各有侧重。蒋老师以“热爱和赞美”这条感情线索组织教学,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生动表达中包含的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适时引出巴金的名言“我爱这一切从土地里来的东西”,让学生穿越时空与作者进行精神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把“课堂就是一场对话”的理念体现到了极致。李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写法,帮助学生搞清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写角度,让学生明白写好景物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和表达,在突出景物特点的同时要写出自己的感受。学生在学习课文中习得写作方法,把阅读和写作巧妙结合起来,一举多得,简单高效。</p> <p class="ql-block">朱允芳和陈永梅两位老师同上《鸟的天堂》第二课时,她们同时关注了课文中动态描写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早晨大榕树上群鸟欢腾的热闹场景,但在方法上略有不同。朱老师注重学生朗读的指导,让学生通过朗读体会文中动态描写的精彩,书声琅琅的课堂回归了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作为特级教师朱老师能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教改氛围中坚持自我,体现了一位“大先生”的情怀与坚守,发人深思,令人感动。陈老师让学生体会群鸟欢腾的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写出鸟儿在大榕树上还有哪些不同表现,随堂练笔,读写结合,提升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年青教师驾驭课堂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郑雯雯和李丹老师同上略读课文《月迹》,课文篇幅长,语言优美隽永、意味悠长,要在一节课完成自学提示中的三个教学任务,难度大,极富挑战性。两位老师能删繁就简,合理取舍,令我们赞叹不已。郑老师以三句描写月亮的诗句作为切入点直奔主题,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月亮留下的痕迹,接下来出示体会语言有趣的“锦囊妙计”,教会学生品词析句和作批注的方法,提纲挈领,学生轻轻松松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学过程干净利落,避免了对教材过多过深的分析解读,真正体现了教师“摆渡人”的角色。</p><p class="ql-block">李老师从作者贾平凹的籍贯和文学成就为话题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课文的激情,引导学生通过品读和交流体会“堂中月”的调皮可爱和“院中月”的静谧柔美,感受同一事物在不同时空中的不同状态,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作用。在学习“河边寻月”的段落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表达的美好寓意,学生收到美的熏陶的同时,提升了认知。</p> <p class="ql-block">看到年青教师表现得如此出色,老教师姚会林不走寻常路,冒着“剑走偏锋”的危险大胆尝试,上了一节主题为“跨越千年,明月永恒”的语文拓展课。</p><p class="ql-block">姚老师首先让学生回顾《月迹》的内容,朗读课文结尾总结出“月亮属于每一个人”这一句人生哲理,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月亮的古诗词名句,体会月亮在诗词中的意象和国人心中的美好形象,从而感受月亮是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让学生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能受到如此深厚文化的滋养是多么幸福。唱响文化自信这一时代强音的旋律在课堂弥漫开来,让我们心潮澎湃,热血涌动。</p> <p class="ql-block">“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闪灵光”,每一次交流和研讨都是智慧的碰撞和思想的交流,我们在互相学习中自我反思,从而引发见贤思齐的动力。尽管我们深知语文教学教研路漫漫其修远,我们会怀揣一颗赤子之心一路同行,上下求索,用汗水和智慧描绘属于我们独有的教研乐章。</p> <p class="ql-block">所有过往,皆为序章。活动已经结束,思考从未停止,精彩还在继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