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寻福志如虹》

明明

<p class="ql-block">之一:</p><p class="ql-block">《绝境寻福志如虹》</p><p class="ql-block">圳下突险夜色浓,</p><p class="ql-block">绝境寻福志如虹。</p><p class="ql-block">紅四军魂昭日月,</p><p class="ql-block">革命情感映苍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壮志豪情冲云霄,</p><p class="ql-block">铁骨铮铮战旗飘。</p><p class="ql-block">咏兰幽韵传千古,</p><p class="ql-block">英雄精神永传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之二:</p><p class="ql-block">《增爱公益映朝阳》</p><p class="ql-block">增爱公益映朝阳,</p><p class="ql-block">上海专家赴义乡。</p><p class="ql-block">寻乌人民医院内,</p><p class="ql-block">锦星珍玉耀厅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平立希齐心力,</p><p class="ql-block">少石豪杰共担当。</p><p class="ql-block">淑影元美双辉映,</p><p class="ql-block">健康福祉万民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俺有幸随增爱公益基金会携上海市医疗专家组一行将在寻乌县人民医院开展助医公益健康义诊活动。活动202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举行…</p><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专程參观了圳下村。站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圳下村的那段峥嵘岁月依旧熠熠生辉。当我们踏入这片曾经见证过无数英勇与智慧的土地,心中不禁涌起对紅四军战士们的无限敬仰。圳下突险,他们临危不惧,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在绝境中寻找着胜利的曙光,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传奇。</p><p class="ql-block">参观圳下村,感受紅四军英勇。突险绝境寻福路,革命情感壮志豪。咏兰高洁赞英雄,铭记历史永传承…</p><p class="ql-block">王立强202。4年12月1日(星期日)傍晚于赣州机场</p> <p class="ql-block">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简称“红四军”)在圳下村经历的战斗确实惊心动魄,展现了绝境中寻福的英勇精神。以下是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回答:</p><p class="ql-block">一、圳下战斗的背景</p><p class="ql-block">1929年初,为打破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的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在途径寻乌县吉潭镇圳下村时,红四军决定在此宿营。然而,次日凌晨,尾追而来的国民党军突然袭击,将红军部队包围,形势万分危急。</p><p class="ql-block">二、绝境中的英勇抵抗</p><p class="ql-block">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和激烈的战斗,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在绝境中沉着应战,亲自指挥红军将士奋勇反击。他们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组织有效的防御和反击,最终成功突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这场战斗中,红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也彰显了绝境中不屈不挠、英勇斗争的精神。</p><p class="ql-block">三、红四军的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红四军是中国工农红军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一支部队,它在多次战役中都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战术策略。圳下战斗更是红四军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不仅考验了红军的战斗力,也凝聚了党和人民的信念与决心。通过这场战斗,红四军不仅保存了革命火种,更为以后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并最终取得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p> <p class="ql-block">寻乌县是江西省赣州市下辖的一个县:</p><p class="ql-block">一、基本信息</p><p class="ql-block">• 名称:寻乌县</p><p class="ql-block">• 隶属:江西省赣州市</p><p class="ql-block">• 建县时间:万历四年(1576年),取名长宁县;民国3年(1914年)改为寻邬县;1957年经国务院批准,县名寻邬改为寻乌。</p><p class="ql-block">• 地理位置:江西东南部,居赣、闽、粤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省武平县广东省平远县,南接广东省兴宁市、龙川县,西毗安远县、定南县北连会昌县。</p><p class="ql-block">• 国土面积:2351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 行政区划:截至2017年,寻乌县辖15个乡(镇),173个行政村、11个居委会。</p><p class="ql-block">• 常住人口:截至2023年末,寻乌县常住人口为28.05万人。</p><p class="ql-block">二、历史文化</p><p class="ql-block">• 客家聚居地:寻乌是客家聚居地、客家的摇篮,2013年,被国家文化部正式纳入客家文化(赣南)生态保护实验区。</p><p class="ql-block">• 革命老区:寻乌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故土,毛泽东、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毛泽东同志在寻乌写下了《寻乌调查》、《反对本本主义》等篇章。</p><p class="ql-block">三、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 退出贫困县:2019年4月2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寻乌县退出贫困县。</p><p class="ql-block">• 地区生产总值:2023年,寻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22年增长7.0%。</p><p class="ql-block">• 特色产业:寻乌脐橙是寻乌县的特色水果,生态无公害且富含维生素C,是从美国引进的脐橙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很有竞争力,被誉为寻乌柑桔之王牌。此外,寻乌蜜桔也是该县的特产,具有皮薄、色鲜、果型好、质脆化渣、清香无核、风味浓厚等特点,1996年寻乌县被国务院有关部门授予“中国蜜桔之乡”的荣誉称号。</p><p class="ql-block">四、旅游资源</p><p class="ql-block">• 青龙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门票价格50元起,拥有4.1的评分和40条评论。</p><p class="ql-block">• 灵石温泉:设有健身房和棋牌室,门票价格60元起,拥有3.6的评分和10条评论。</p><p class="ql-block">• 石崆寨旅游景区:门票价格45元起,拥有3.4的评分和41条评论。</p><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寻乌调查纪念馆:免费开放,是了解寻乌革命历史和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场所。</p><p class="ql-block">五、交通与基础设施</p><p class="ql-block">寻乌县交通便利,通过高速公路和物流网络的完善,进一步提升了该县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居民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寻乌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发展迅速且旅游资源丰富的县份。</p> <p class="ql-block">寻乌县是江西省赣州市辖县,位于江西东南部,地处赣、闽、粤三省交界处。这里不仅是东江的发源地,还是客家聚居地,被誉为“客家摇篮”。以下是对寻乌县客家人的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一、人口分布与聚居地</p><p class="ql-block">寻乌县95%以上的人口都是客家人,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寻乌县是赣南客家早期聚居地之一,也是客家先民中原南迁的第一站。这里的客家民居,如田塘湾大屋等,都是客家文化的生动体现。</p><p class="ql-block">二、迁徙历史</p><p class="ql-block">客家人的历史是一部迁徙史。他们从中原地区出发,历经千年,辗转迁徙至南方各地,包括赣南、闽西和粤东三角地带。寻乌县的客家人也是这一迁徙历程中的重要一环。他们背井离乡,白手起家,在迁徙地艰苦创业,繁衍后代,形成了如今庞大的客家族群。</p><p class="ql-block">三、文化传统</p><p class="ql-block">寻乌县的客家人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包括语言、饮食、建筑、民俗等方面。他们讲客家话,保留了许多中原古音的遗迹。在饮食方面,客家菜就地取材,制作工艺讲究,形成了原汁原味、油厚不腻的独特风味。在建筑方面,客家民居以围屋、大屋等形式为主,体现了客家人团结互助、共同抵御外侮的精神。在民俗方面,寻乌客家迎故事是当地特有的客家民俗活动,传承了近800年历史,具有重要历史研究、文化艺术、科学教化价值。</p><p class="ql-block">四、红色文化</p><p class="ql-block">寻乌县不仅是客家聚居地,还是红色旅游区。这里曾是革命老区县,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进行过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写下了《寻乌调查》和《反对本本主义》等重要著作。这些著作不仅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成为了寻乌县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五、现代发展</p><p class="ql-block">如今,寻乌县正利用境内富集的文旅资源,打造大湾区生态“后花园”,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为乡村振兴画卷添上一笔。这里的客家文化、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等资源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利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同时,寻乌县还大力推进旅游品牌建设,突出毛泽东寻乌调查、东江源头县等重点文旅品牌,进一步提升了寻乌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p><p class="ql-block">寻乌县的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民俗风情的族群。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客家文化,为中国的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若兰长廊</p> <p class="ql-block">S圳下战斗旧址位于吉潭镇圳下村,始建于清代早期,原为刘氏宗祠(恭安围),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会剿"?</p><p class="ql-block">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闽西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陈毅亲率红四军3600多人从井冈山出发,经逐州,上犹、大余、安远向闽西挺进,一路上与尾追而来的敌尿刘士毅部队且战且走2月1日,红四军到达四周群山环抱,中间有一块几百亩姨长田垄的寻乌吉潭镇圳下村宿营,红四军军部和朱德、陈毅等在此驻扎。2月2日凌晨,红四军遭到尾逸国民党军刘士毅部的突袭,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朱德、陈毅等沉着应战,亲自指挥红四军音勇反击并成功突围,此次战斗红军损失较大,陈毅险被俘,毛泽罩身负重伤,朱德妻子伍若羊不幸受伤被俘,后被杀害于赣州。相下战斗,是红四军最困难时打的一场关键战斗,这次战斗非常惊险,所庆幸的是红四军虽有折损但成功脱险,最终为中国革命保存下了革命的火种,保存了力量特别最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人的安全突围,为后来开辟中央苏区打下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咏兰》是朱德的一首诗,其全文如下:</p><p class="ql-block">幽兰奕奕待冬开,</p><p class="ql-block">绿叶青葱映画台。</p><p class="ql-block">初放素英珠露坠,</p><p class="ql-block">香迎十步出庭来。</p><p class="ql-block">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兰的赞美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圳下村则是红军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地点,与《咏兰》这首诗并无直接关系。不过,考虑到朱德作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身份,他的诗作往往蕴含着深厚的革命情感和壮志豪情,因此也可以将《咏兰》视为他在革命道路上的一种情感寄托和表达。</p><p class="ql-block">总的来说,《咏兰》是朱德的一首优美诗篇,体现了他的诗词才华和革命情怀;而圳下村则承载着中国革命的一段历史记忆。两者虽无直接联系,但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铭记。</p> <p class="ql-block">陈毅回忆圳下战斗 </p><p class="ql-block">我们到了罗福嶂脚下的圳下过夜,准备明天一早上罗福嶂,让三十一团先占领罗福嶂,二十八团做后卫掩护军部。哪晓得到了拂晓,林彪把后卫队伍撤掉了,敌人一下子打到军部。那一次的战斗非常危险,朱军长把虎皮大衣和身上几十元大洋到处丢,敌人争着抢钱,他才跑脱。他和毛主席两个人是一起在炮火中跑脱的。朱老总的老婆伍若兰就是这次被敌人活捉去的,后来在赣州牺牲了。</p><p class="ql-block">幸喜圳下的地方是旱田,如果是水田,军部、前委就要被歼灭,是没有办法跑掉的。此事已过去43年了,回想当时情景,如果使毛主席身陷不测,还不知以后中国革命会怎样发展,怎样才能胜利,每念及此,令人不寒而栗。这样惊心动魄的场面,我至今未忘。主席的安全对我们太重要了。</p><p class="ql-block">--《陈毅元帅生前最后的回忆》(陈毅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p> <p class="ql-block">曾志回忆圳下战斗 </p><p class="ql-block">当晚,部队宿营后,传来军部下达的命令。第三十一团走前卫,三点钟出发;军部、前委直属部队四点半出发,第二十八团走后卫,天亮出发。</p><p class="ql-block">四点半时,我们正在一个小山岗下面的田里集合,突然从右侧响起了密集的排枪声。大家知道,这是敌人的正规部队包围上来了。朱德立即指挥一部分人抢占山岗制高点,其余的迅速撤离。</p><p class="ql-block">此时,天色刚蒙蒙亮,隐约可见枪声响处的山上有黑压压的人影,跟随朱德左右的手提机枪班,向黑影射击。敌人听到手提机枪声,立即集中火力回击,两个机枪手当场负伤。</p><p class="ql-block">朱德见状,为了减少敌人的目标,把身上的黄呢子大衣脱下扔了,并叫机枪停止扫射。我同伍若兰原来一直紧跟黄呢子大衣跑。</p><p class="ql-block">跑着,跑着,突然黄呢子大衣不见,手提机枪声也停了。</p><p class="ql-block">此时天还没亮,看不清四周情况,失去了目标。我们两人急忙往左侧的山边跑,敌人的子弹像雨点一样落在附近的水田里。前面出现了一个一人多高的土堆,我抓着土堆上的一根树条,很敏捷地爬了上去,回头看伍若兰也在爬,我就继续往山上跑。</p><p class="ql-block">这时,天色已经发白,我看见山下的大路上有零星的队伍在行进,有的还挑着子弹箱、抬着迫击炮。我真想下山与他们会合。但没走几步,远处大批敌人开枪追了过来。我只好折回又往山上跑.到了一个岔路口时,我才发觉,伍若兰不见了,我还一直以为她跟在后面呢。</p><p class="ql-block">一个多星期后传来了伍若兰的噩耗。后来听说,她在项山腿上受伤,被敌人抓去。敌人开始不认识她,她说她是伙夫,后来有个被俘的战士讲出了她的真实身份。当敌人知道她是朱军长的夫人后,就将她的头割下来,挂在赣州城楼示众。</p><p class="ql-block">听到这不幸的消息,我和同志们都十分悲痛!</p><p class="ql-block">朱军长此后独爱兰花,据说是为了纪念伍若兰同志。</p><p class="ql-block">--《一个革命的幸存者﹣﹣曾志回忆录》(曾志时任红四军妇女组组长)</p> <p class="ql-block">圳下战斗简介:</p><p class="ql-block">1928年12月,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发动对井冈山根据地第三次军事"会剿",为了粉碎敌人"会剿",1929年1月初,毛泽东在宁冈柏露村主持召开了中共红四军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和红五军军委以及边界各县县委联席会议(史称"柏露会议")。会议经过讨论,决定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策略以解井冈山之围:由红五军和红四军三十二团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二十八、三十一团及军部特务营、独立营出击赣南,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p><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3600余人从井冈山出发,一路激战,于2月1日到达寻乌吉潭圳下村宿营。毛泽东、朱德估计尾追红军的敌军刘士毅部可能会在第二天赶到,根据圳下村的地理环境,及早对部队的驻防作了部署:军部驻在田圾中间的刘氏宗祠(恭安围),前委机关驻在村西边的文昌阁;三十一团驻村东边店子一带担任前卫,二十八团担任后卫并掩护前委机关和军部,驻在文昌阁和大营岗一</p><p class="ql-block">翌日凌晨,天还未亮,尾追而来的敌军两个团突然向红军发起进攻,当时部队有的同志刚吃过早饭,有的还未吃饭。敌人的进攻异常凶猛,很快便把红军部队分割开来,毛泽东、朱德和军部机关被包围在村子里。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朱德沉着冷静,分别指挥红军战士进行分路突围。毛泽东率领前委机关和手枪班从后门跨过小河突围上山;朱德率领警卫排与敌人展开激战后突围。这次战斗,红军损失较大,毛泽覃身负重伤,陈毅险被俘,前委机关和军部一度被敌围困,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在突围中不幸受伤被俘,10天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残忍地杀害于赣州。因为怀念爱妻伍若兰,朱德一生酷爱兰。</p><p class="ql-block">圳下战斗,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在后有追兵、前有反动民团袭扰及部队缺药少弹等最困难时期进行的一场关键战斗,敌人来得突然,战斗非常激烈。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领导下,在红军将士的英勇抵抗下,红四军虽有折损,但是成功突围,并保存了革命火种,为以后开辟中央革命根据地并最终取得中国革命胜利打下了基础。花。带。地。</p> <p class="ql-block">恭安围 </p><p class="ql-block">圳下村恭安围始建于清代早期,为刘氏开基第十五世祖刘恭儒所建,当地村民通称为老围。围屋坐西朝东,呈方形回字形结构,中堂一进二厅二厢房一方形围,外围面宽38米,进深31米,内围面宽18米,进深13.8米,围内共有36间住房,建筑总占地面积1178平方米。</p><p class="ql-block">1929年1月14日,毛泽东、朱德等率领红四军3600余人从井冈山出发,一路激战,于2月1日下午4点左右到达寻乌吉潭圳下村,当晚,红四军军部及朱德(时任红四军军长)夫妇、陈毅(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等领导人就驻扎在恭安围,并于次日凌晨在这里发生了圳下战斗。</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 </p><p class="ql-block">据《寻乌县志》记载,圳下村文昌阁始建于明朝万历三年(1575年),比寻乌县建县的历史还早一年。该阁为砖木结构双层亭阁式建筑,坐西朝东,面宽13.1米,进深10.9米,高12.90米,占地面积142.79平方米。历代以来,圳下村都有崇礼尚文的传统,村民们以文昌阁为阵地,以私塾为平台,经常邀请县内外名流来这里讲学。曾任直隶知县的邱上峰、赣南名流吴之章、翰林学士刘德熙都曾被邀请到文昌阁讲学,培养出了一大批文人墨客,成就了圳下村浓郁的尚学风气。1929年2月1日晚,毛泽东同志和红四军前委机关就驻扎在这里,并于次日凌晨发生了圳下战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