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简介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王珍:</b>中学高级教师,杭州市上城区教育学院原研训员,浙江大学教育硕士,杭州师范大学心理硕士生实践导师,浙江省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浙江省家庭教育个案咨询区域督导,杭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专家组成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浙江省心理健康A 证教师。曾获得“杭州市优秀园丁”“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三星级心理学科带头人”“杭州市上城区金桂奖“十佳”心理健康教育名师”等荣誉称号。担任过多岗位家庭教育实践研究与管理工作,现为杭州市钱江外国语实验学校专职心理教师。</p> 重心理 点亮育人之路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11月30日上午,一场关于学生心理危机处置的专题讲座在报告厅悄然拉开帷幕。本次讲座由王珍老师主讲,主题为《识别预警 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处置三部曲》。王珍老师以其深厚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认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了解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学会识别心理危机高危个体”“掌握心理危机干预的要点”四个维度,为与会老师带来了一场深刻而富有启发性的学术盛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讲座伊始,王珍老师首先强调了心理危机干预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不可或缺性。她指出,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构建科学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不仅是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需要,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紧接着,王珍老师详细介绍了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体系。她指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班级心理委员,第二部分是班主任、年级组长,第三部分是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第四部分是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其次,心理危机干预必须要团队合作,需要有总指挥(校领导)、参谋长(心理辅导老师)、主战部队(学生处、年级主任、班主任)、辅助战斗部队(保卫科)、攻坚部队(精神卫生机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在谈到如何识别心理危机高危个体时,王珍老师指出,识别心理危机高危个体可结合多方面的信息,比如学生的行为表现、情绪变化、人际关系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同时,她还分享了一些实用的识别技巧和案例,帮助与会老师更好地掌握识别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在谈到心理危机的行动干预时,王珍老师结合丰富的案例和实践经验,详细阐述了针对不同类型心理问题的干预方法,将复杂的干预方法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听众,为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帮助。</p> 谈感悟 用真心呵护孩子心理健康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讲座结束后,第12组的徐焱冉、杨钰盈两位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两位老师不仅高度评价了王珍老师的讲座内容,还肯定了关注学生心理危机的重要性。她们一致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识别并有效干预心理危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 学员感想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b>徐焱冉:</b>王珍老师的讲座,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她以专业的视角,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揭示了心理危机处理的复杂性和重要性。在讲座中,我深刻感受到了王珍老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深切关怀,以及她在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深厚造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b>钱辰:</b>听了王珍老师关于学生心理问题处理的讲座,我感受颇深。讲座中,王珍老师强调了预防心理问题的重要性,这让我意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在学生出现问题后再去解决,更应该将功夫下在平时,通过日常的观察和关心,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予以干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比如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可以记录学生的心理状况,跟踪他们的心理变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及时的预警。此外,平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联系也至关重要,只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他们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这场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预防学生心理问题,功夫在平时。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觉,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b>刘颖:</b>参加学生心理危机处置识别、预警和干预主题的讲座后,我收获颇丰。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心理危机识别需关注学生的情绪、行为等变化,如情绪低落、行为异常等都可能是信号。同时,要建立预警机制,通过心理健康测评等方式尽早发现问题。而干预则需多方协作,教师要给予理解支持,家长要积极配合,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这让我深知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今后我会更留意学生的心理状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b>罗瑶瑶:</b>王珍老师的《识别 预警 干预——学生心理危机处置三部曲》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识别是前提,需敏锐捕捉学生情绪变化;预警是关键,需建立有效机制预防危机;干预是核心,需迅速行动,精准施策。这次讲座不仅增强了我的危机意识,也提升了我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我将把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用心倾听学生心声,用爱守护学生成长,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努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强后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b>李紫忆:</b>这次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是其问题的突出表现。这让我认识到预警机制的建立必不可少,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及时发现并干预。干预措施方面,王老师强调了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很多具体方法。作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为学生创造一个温暖、理解和支持的环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b>杨钰盈:</b>王老师分享了许多来自网上或者她接触过的学生心理案例,我听完之后思考良久。不仅仅是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背后巨大的责任,更惋惜的是一个个鲜活而稚嫩的生命就因心理问题而逝去!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当我们在批评指正孩子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 “预防”是解决心理危机的根本之路!要加强预警和识别,留意孩子出现的异常,要敏锐地识别出孩子做出危险事情前给我们发出的警号!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家庭冲突、学业冲突和人际关系冲突。作为班主任,要营造良好和谐的班级氛围!自己要接纳每一个孩子,也要让孩子们去接纳每一个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b>肖雨欣:</b>听完王老师的讲座,感到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对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如何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识别学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并采取有效的预警和干预措施。作为教育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同理心。学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往往是微妙的,可能表现为情绪波动、行为异常或学业成绩的突然下降。这些信号需要我们用心去捕捉,并及时给予关注。心理问题不应出现问题之后才重视起来,而是要在平时努力。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采取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心理测评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我们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预防性措施。我们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他们的感受,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无论是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支持还是同伴互助,我们的目标都是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重建自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今天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p> 结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此次讲座,王珍老师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生动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及亲切和蔼的交流态度,赢得了与会老师的广泛赞誉和高度认可。通过本次讲座不仅加深了与会老师对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认识和理解,还可以帮助老师们掌握一些实用的识别技巧和干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