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古子城的前世今生

笨笨

几天游览下来,越来越喜欢绍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但终于要走了。 经过两个半小时的高铁行程,又踏上了金华的土地。有人说,金华这个名字真是好,既有金子,又有华夏,一定是个好地方。<div>  金华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div> 在古代,金华曾是越国的一部分,历经多个朝代的更迭与变迁。秦汉时期,金华已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城市聚落。<br> 到了唐宋时期,金华的经济和文化得到了显著的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当时,金华的手工业、商业都较为繁荣,如造纸、制瓷等行业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影响力。<br> 历史的长河中,金华经历了战争、朝代更替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城市的格局和风貌也发生了多次变化。例如,在元末明初的战乱中,金华遭受了一定的破坏,但随后又逐渐恢复和发展。<br> 近代以来,随着交通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金华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如今,金华是浙江省的重要城市之一,在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br>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县。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设乌伤县,属会稽郡。<br> 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分会稽郡西部置东阳郡,郡治设在长山县,即今天的金华婺城东部。南朝陈将东阳群改名金华群,这是金华从县升格为郡州建制之始。<div style="">  隋开皇设婺州,唐天宝元年又改东阳群,乾元元年改回婺州。元至元13年升为婺州路,治所均在金华县。<br>  自此,以金华为政治统治中心的格局一直延续至今。</div><div style=""> 大约从汉时起,就开始修筑金华城。南北朝时基本形成,唐时兴盛,至宋开始衰落。五代吴越王钱镠在原城外加筑了一圈城墙,形成内、外城的结构,外城称“罗城”,内城叫“子城”,金华历代治所一直都在子城内。<br></div> 金华古子城就是唐代以前的金华城,是一座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是金华的城市之根,也是金华历代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历史文化积淀极为深厚。 早就听闻金华古子城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一到金华,立刻直奔古子城。 城门里面就是金华万佛塔。万佛塔是金华的著名地标性建筑,也是金华古城的重要象征之一。 据说万佛塔的建造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孙权有关,说孙权的母亲曾到永康进香,认为金华的风水极佳,因此孙权为了庆祝母亲的百岁生日而建造了这座塔。不过,这一说法并非正史记载,而是民间传说。实际上,万佛塔的建造时间要晚得多。<div style="">  比较可靠的说法是,这座塔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原名为密印寺塔。因其塔身外壁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都雕刻有一排排不同样式、结跏趺坐的佛像,数量众多,雕刻精美,总数达数万计,故被称为万佛塔。</div><div style=""> 万佛塔被誉为“浙江第一塔”。 <div style=""><br></div></div> 万佛塔在历史上曾多次经历修缮和重建。在明代和清代的府城图中,都可以看到万佛塔的身影。塔的高度在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最初为九层,后增至十三层。在抗日战争期间,万佛塔遭到破坏并被拆除。直到2014年,万佛塔才启动复建,并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对外开放。<br><div><b> </b>万佛塔本身是一座九层楼阁式的佛塔,高99.99米,巍峨壮观。塔身采用传统的砖木结构,外观雕饰精美,每一层都有精美的佛像和壁画。塔内的楼梯设计巧妙,游客可以逐层攀登,最终到达顶层,俯瞰整个金华市区的美景。塔身的每一层都设有观景平台,游客可以在此驻足观赏,感受古塔的历史韵味和现代城市的繁华景象。</div><div> 万佛塔静静地矗立在那里,它是佛教文化在金华的重要象征。那高耸的塔身,仿佛在向天空诉说着人们对佛法的尊崇和信仰,仿佛能感受到无数信众的虔诚祈祷。<br></div> 古子城最有名的是熙春巷和酒坊路。 沿着古街漫步,可以感受到淡淡的烟火气和生活气息。每一扇门后都有一段属于这里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去探寻。那斑驳的墙壁诉说着往昔的故事。<div style="">  </div> 古子城内的古戏台,不知上演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 <p class="ql-block">太平天国侍王府。</p> 侍王李世贤(1834~1865年),广西藤县大黎乡人,忠王李秀成的堂弟,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将领。1860年封为侍王,1861年他由安徽、江西进军浙江,5月28日率太平军攻克金华后,遂以金华为中心建立太平天国浙江根据地。 踏入古子城,那古老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古子城的房子,白墙灰瓦,屋檐四角尖尖地向上翘起,宛如四个牛角,窗户上有着人物、植物以及知名历史故事的雕花,仿佛在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古子城的建筑风格充满了徽派特色,老屋与新楼相结合,让老街充满了不同的味道。<div>  脚下的小路是由一块块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小弄堂,它们弯弯曲曲、窄窄的,却又四通八达,仿佛是这座古城的脉络,连接着各个角落的历史与记忆。<br></div> 万佛塔公园沿着东市街商业裙房,宛如一条时光隧道,连接着古老与现代的繁华。 各种小吃在这里争光斗奇,各展绝技。 街边的建筑古色古香,仿佛是时光凝固的艺术品。每一块砖瓦都仿佛在讲述着曾经在这里发生的喜怒哀乐。 古子城内最多的还是酥饼,所以这条街叫作饼街。 这里还有酥饼博物馆。<div>  金华酥饼起源于南宋前,最早见诸于文字记载的是南宋时,金华府浦江县吴氏著的中国第一部菜谱《吴氏中馈录》,在其点心部《酥饼方》中对当时酥饼的制作和配方有过详细的记载:油酥四两、蜜一两、白面一斤,搜成剂,入印作饼上炉。或猪油亦可,用蜜二两尤好。<br></div> 金华酥饼用料精细,面粉选用软质红皮中筋小麦粉,肥腰肉选用金华本地产的两头乌猪,菜油以压榨菜籽油为上品,干菜选用本地产的嫩而味鲜的雪里蕻晒制的干菜。 金华酥饼的制作十分讲究,酥饼的面团是用水调面团、酥面团、发酵面团按比例揉合而成,集中华面食为一身。酥饼制作分为;和面、揉面、醒发、和碱、上酥、摘剂、包馅、擀饼、上芝麻、贴炉、烘烤、出炉等十二道工序。烤熟了的酥饼形如蟹壳、两面金黄、面带芝麻、表里酥脆、内荤外素、油而不腻、咸香相宜。掰开后,酥层清晰、薄如蝉翼,在常温下放置二个月不变质。 剪纸博物馆也很有意思。 剪纸的工夫还是很高的。 剪纸的世界。 <p class="ql-block">到处都是金华酥饼。</p> 我们在曾荣获第四届中华糕饼品质品鉴大会金奖的姜家旺顺牌酥饼店品尝了他们的酥饼,味道确实不错,吃起来酥脆鲜香,吃完又买了一包第二天途中填饥。 栏路井<br>  栏路井位于八咏街的最东端,正名为瑞安并,这一带古名叫瑞安坊,在明代的八咏街 《戚志》中就有关于瑞安井的记载。拦路井对街巷起到了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作用。同时,拦路井的蓄水功能对八咏街周边的木结构建筑起到了公共消防的作用。<div> 现在有了自来水,这种辘辘井已不多见了。</div> 走进城门差不多九百余步,一里路左右,两边大多是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这就是八咏路,八咏楼、太平天国侍王府、保宁门、黄宾虹故居(八咏老街192号)等都集中在此。 古子城不仅有古老的建筑和古玩市场,还有很多充满创意的餐饮店。鼓楼里、熙春巷里的各色创意餐饮店是“吃货”们的首选,也是文青们拍照的圣地。<div> 古色古香的餐饮店,店内的装饰充满了金华的地方特色,墙壁上挂着金华的老照片,桌椅也是那种传统的木质风格。品尝着金华当地的特色美食,感受着那独特的口感和风味,再加上周围浓厚的文化氛围,真的是一种非常奇妙的体验。</div> 八咏路是位于古子城南城垣遗址与飘萍路之间的一条东西向传统商业步行街。八咏路原是一条民间工艺作坊街,直至五六十年代这里仍聚集着竹业、木业和铁业的作坊。<div style="">  八咏路现在是古玩一条街,两旁古朴的仿明清建筑内有几十家店铺,逢周日还有集市。主要经营古玩字画、木雕、石器、玉器、钱币、工艺品等。</div> 画家黄宾虹故居。 八咏楼位于金华城区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原名玄畅楼,为南朝梁名士沈约所建。竣工后沈约曾多次登楼赋诗,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div style="">  八咏楼自创建以来的一千四百多年中,历史上曾是文人墨客聚会朗吟咏诗的去处,,留下了许多文化遗迹。从唐代起,遂改玄畅楼为八咏楼。<div style=""> 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在金华避难时曾登临八咏楼,望婺江西去,感慨不已,写下了一首气势磅礴的《题八咏楼》,表达她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思念:</div><div style="">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br>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br></div></div> 酒坊巷是品尝金华酒的必去之地。酒坊巷位于金华古子城边上,宋时此处称桐齐坊。<div style=""> 据传,明代初时有一名为戚寿三的酿酒师在巷间开设酒坊酿酒,他酿酒的水取自酒坊巷的酒泉井,水好酒好,酒香盖巷,其酒味甘醇厚,非同一般,随之美名传扬,时人便更名“桐齐坊”为“酒坊巷”。</div><div style=""> 当年的金华酒,曾赢得“天下第一酒”的美誉,《金瓶梅》中还提到了它,西门庆过年送礼指定要用金华府酒。直到清代中期酒坊巷还酒肆如林,此处酿制的金华酒经码头走婺江,源源不断地运销各地。</div> 酒坊巷是一条600余米的小巷,走一趟不过十来分钟,却承载着千百年的金华酒文化。 古老的戚家酒坊。 门口的酒桌上,两位老者正在猜拳饮酒。 台湾义勇队是在抗日战争期间由在大陆的台胞组成的、具有正规军编制的抗日武装力量。这支队伍以“保卫祖国,收复台湾”为宗旨,其成员主要由台湾同胞组成,是直接参加祖国抗战数量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支台胞抗战队伍。<div style="">  1938年,随着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李友邦在浙江金华开始筹备台湾义勇队。同年11月,李友邦得到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的赞同和资助,前往福建崇安县(今武夷山市)组织从台湾被迫流亡回祖籍的台胞。1939年2月22日,在中共浙江省委的指导帮助下,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在金华市区酒坊巷18号正式成立。 </div><div style=""> 酒坊巷84号是台湾义勇队及李友邦将军办公处的旧址。台湾义勇队在抗日战争期间展现了卓越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他们的事迹不仅彰显了台湾同胞的爱国情怀,也为海峡两岸共同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一页,受到了全国各界的广泛赞扬。</div><div style=""> 金华朝鲜义勇队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一支重要抗日力量。<br> 这支义勇队主要由朝鲜爱国人士组成,他们怀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日本侵略者的强烈仇恨,积极投身到抗日战斗中。<br> 在金华等地,他们开展了各种抗日活动,包括情报搜集、袭击日军据点、配合正面战场作战等。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勇敢的行动,为抗击日本侵略做出了重要贡献,展现了朝鲜人民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无畏的品质。<br> 这些朝鲜义勇队成员在艰苦的环境下,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共同书写了抗日历史的壮丽篇章,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值得铭记和敬仰。<br></div><div style=""> 台湾义勇队和朝鲜义勇队的历史,给古子城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些抗日志士们在这里留下的足迹,见证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英勇无畏,让我们深刻体会到那段艰难岁月中人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做出的不懈努力。<br></div><div style=""> 台湾义勇队和朝鲜义勇队在抗日战争时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br></div><div style=""> 我估计把他们地址合并在一块纯属展出的方便。</div> 金华古子城就像是一本活着的历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岁月的芬芳,每一处建筑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在这里,时光仿佛慢了下来,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感受这座城市的底蕴和魅力。无论是那古老的街道,还是那庄严的佛塔,都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沉醉在金华古子城的历史与文化之中。<div> 离开了古子城,古子城的味道依然萦绕心头,也许,这种味道会伴随我很长时候。<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