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寒月的昆明,像是一朵盛开的花朵,因为有了海鸥的出现,更加绚烂多彩。海埂大坝上人鸥同乐的情景,使我有了再次飞往云南的冲动。</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云南已有四个月,在品尝生普的清香、熟普的浓郁、滇红的甜润之中,红土高原上的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白族文化展示窗口——喜洲古镇,云中之城——苍山,高原明珠——洱海,大理风花雪月大花园中的园中之园——张家花园犹然在目。没有目的的一次出发,却在登机颠簸之后的航行中看到了仙境般的云山云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云海茫茫亦梦亦幻</b></p> <p class="ql-block"> 透过机窗,隔着双层玻璃我只能看到窗外的一部分,但这仅有的部分足以让我欢喜兴奋。由于飞机起飞后经对流层颠簸,儿子紧紧地握着我的手,我也紧紧地握着儿子的手,有种负负得正的安全感,以为两个害怕的人握在一起就不会害怕了,儿子靠近我不一会儿就睡着了,而我紧紧地闭着眼睛脑补各种突发状况,还好一切顺利,一道亮光闪过我的眼前,我睁开已经微微闭着的双眼,仿佛置身《西游记》里的天宫,梦幻而别致,那里的房子、花园、河流、山峦都是云筑而成,一片云的气息,祥和静谧,来来往往穿梭的云丝如同忙碌的仙女,布置着云国的一切。云海的下面便是人间,时而清晰可见,时而被云朵簇拥着形成白茫茫的世界,一直到天的尽头,准确来说是我看到的尽头,尽头有光亮,有晚霞,映照在云层上又是一番怡人景色。小时候看《西游记》总以为那是神话,都是作者假想的,哪有天宫?天宫里怎么会看到蔚蓝的天空?直到一缕阳光从云层里射下来,才真正相信天外确实有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地下溶洞惊为天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地上石林绝世奇观</b></p> <p class="ql-block"> “地上看石林,地下看九乡”,跟着导游来到由洞外峡谷延伸而成的地下大峡谷—九乡惊魂峡,真有一种开启探险之旅的神秘感,洞底到峡顶近百米,即便有光亮从峡顶缝隙射进来,未知与恐惧依然会塞满心里,沿着窄窄的栈道边走边怯怯地抬头望,低垂的崖壁直叫人不敢高声语,儿子一句“好怕怕”,女儿更是将我的手攥得紧紧的。6亿年前的震旦纪这里是什么样子,我们不知道,但是这6亿年的历史足以让我战胜心里的惧怕一探究竟。如果是晴天,我们首先到达的应该是荫翠峡,那里原本两岸山体相连,因地壳运动洞顶塌陷,形成峡谷,峡谷缝隙越来越大,便有了“地表峡谷长钟乳石”的神奇景观。从惊魂峡前往雄狮大厅的入口,便能看到两个有光亮的洞,一个洞口能看到通往地下双飞瀑的玻璃滑道,一个洞口能看到雄狮昂首长啸的钟乳石,恍若看到希望的样子,“从口入,初其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这里不是世外桃源,而是有两个足球场大的天然交响乐演奏厅,顶部无石柱支撑,是一个完整的岩石板块,仰视天花板的同时看到一个黑黑的洞,我不敢想象那是什么洞,几只蝙蝠飞过时阴森恐怖感袭击着我的每一寸肌肤,环顾四周,灯光、人流让我缓解了许多,看到当年成龙、金喜善主演的影视剧《神话》曾在这里拍摄,并设有“神话九乡”展厅,那种阴森恐怖感便也随之渐渐消失。出了雄狮大厅向上走便能到达溶洞海拔最高处——神女宫,又称“仙人洞”,造型多样的钟乳石在这里像是神仙聚会,“玉树琼花”、“观音菩萨”、“托塔天王”、“太白金星”、“唐僧师徒”、“擎天玉柱”、“蟠桃”等象形景观在斑斓光影的映照下更是栩栩如生。顺着玻璃滑道下去行至地下双飞瀑——雌雄双瀑,之前的恐惧害怕早已抛之九霄云外,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叹服渐行渐增,虽是小瀑布,但我们从台阶往下走时便能“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站在30米落差的高低双瀑前,扑面迎来水花飞溅,来自地下的力量无不叫人震撼。再往下走就是有世界之最之称的大型边石湖群——神田,神在他的天然形成,自上而下如散落在高原上的一方方梯田,但他与梯田有明显的不同,每一个边石盆中都有一汪水,绿如翠玉。过了只容一人通过的天然石门便是仅次于雄狮大厅的第二大厅——彝家寨,石门对面“地心探秘”四个大字在幽暗的溶洞中格外引人注目,儿子累了钻到一个恐龙蛋壳里休息了一会,我们又开启了最后的向上走300多个台阶,溶洞中下滴水流和水花溅出的水珠黏附在洞壁或钟乳石、石笋、石幔表面,形成葡萄状碳酸钙沉积物,在灯光的渲染下,密密麻麻的石葡萄不但缓解了行人的疲劳,而且更像是一粒粒无声的文字,经年累月书写着溶洞的前世今生。一路走走歇歇,我们来到最后一个溶洞——蝙蝠洞,洞顶如石林倒挂,受强劲气流作用,便有了风吹石弯的“地下石林”景观。坐着索道看到“张口洞”古人类遗址时,敬畏感愈加强烈,亿万年前这里发生了什么?古人类是如何在这里生存的?工匠们是如何战胜心里恐惧半空修筑栈道的?</p> <p class="ql-block"> 告别了溶洞博物馆,我们来到石林彝族自治县阿诗玛的家乡——石林博物馆,传说在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茂密的森林,居住着一个勇敢的彝族部落。在一场与天神的战斗中,部落的勇士们变成了石头,从此森林变为了石林,勇士们永恒地守护着这片土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许多民间故事和传说都与石林有关,这些故事代代相传,成为了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彝族人将石林视为神灵的居所的原因,石林也就成为了彝族人举行祭祀、节庆等活动的重要场所。从石林的最高处望峰亭下来,便寻了一个售卖雪糕的冰柜买了雪糕解渴,孩子们尝到喜欢吃的东西总算能安静一会,只见几个戴着包头、拿着乐器、身着民族服饰的彝族人又唱又跳扭动着,围着的游客也跟着跳起来,这种载歌载舞的场景总会让我有参与进去的念头,但是碍于面子又缩了回来,还没等我再想些什么,舞会就散场了。转眼间连一直紧跟着的旅游团也找不到了,石林的路有好多条,走散了索性就一家子人随意游玩,看到有导游讲解的别的旅游团,我们也凑上去听听,多数都是这个石峰像什么,那个石柱像什么……记忆里一个池塘边的石柱确实像撒尼姑娘阿诗玛,她也是传说中阿诗玛幻化成的石头,头戴包头,身穿传统民族服装,背着箩筐,昂首远眺,似乎是在等待心上人,又似乎是在观望着石林的未来。谁曾想两亿多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海枯了石却依然挺立了数万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洱源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张家花园推陈出新纳多元</b></p> <p class="ql-block"> 单从此次出游的地点来讲,如果说昆明是一部地质学,那么大理就是一部美学。“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箫一剑,一人一马,快意恩仇,源自金庸笔下的十四部小说里提及最多的就是大理。</p> <p class="ql-block"> 我与女儿站在云想山上瞭望大理新城、洱海,听司机师傅说:“大家都知道洱海,却不知道洱源西湖是洱海的发源地,等你儿子玩过赛车就带你们去西湖逛逛”。乘车一个多小时,弯弯绕绕进了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一棵梨树,大大小小挂满了好多青色的梨,院子里的主人很和善,正是由他带我们游西湖,儿子想要摘一颗梨吃,被我拒绝了,听院子里的主人说“涩着呢,不能吃。”儿子也断了念想。湖面平静,周遭更是静得出奇,偶尔有不知名的鸟飞过,也有跟我们所乘一样的船只迎面划来,船夫们都是一个村的,自然也就打着招呼熟络地聊几句,而我们一句也听不懂。湖面如镜子般映照着山,映照着树,映照着灰瓦白墙,云弄峰下芦苇荡漾,水葫芦花摇曳着紫色的裙摆,真有一种身临江南水乡之感。出了西湖,翻看照片所在地理位置,我才发现洱源西湖是一个村中有湖、湖中有村的天然村湖。徐霞客曾赞道:“悠悠有江南风景,而外有四山环翠,觉西子湖又反出其下也。”</p> <p class="ql-block"> 带着对蝴蝶泉的好奇,来到喜洲古镇,没有为圆角楼停留,却被麦田上小火车里看到的跌落山间的云吸引。相较于圣托里尼理想邦的现代气息,我更喜欢纯粹的原始状态,也只有苍山的松树、冷杉能使我动容,只有洱海的宽广无垠能使我舒畅,只有张家花园的百合、茶花能使我安静。“下关风吹上关花,洱海月照苍山雪”,在张家花园白族姑娘的头饰上便能看到这“风花雪月”:垂下的穗子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洁白的帽顶是苍山的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的月。根据垂下的穗子的长短能辨别出年龄与婚否,穗子代表情丝,所以就有了白族姑娘的穗子阿鹏哥不能摸的说法。张家花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诏大理时期,北有大院,南有花园,园内有白族建筑中最为经典的三坊一照壁,一楼有罗马的方柱,二楼有威尼斯的麻花柱,脚下是意大利的马赛克,头顶是伊斯兰风格,集中体现了大理因地理和文化交流形成的多元建筑文化。</p> <p class="ql-block"> 出了大武机场,一股热流铺面而来,闷热的气息直逼地喘不过气来,女儿和儿子同时感慨,要是一直能在云南待着该多好,“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是啊!一周的时间就像在梦境中度过,阴雨天气避开了强烈的紫外线,时而惊险,时而惊叹,更多的是在适宜的气候下感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怎能不叫人留恋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