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走进政协文史室</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文/王小民</i></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苑觅佳境,史海蕴锦绣。在大荔县政协机关三楼,有一间看似普通实则承载乾坤的文史室。空间不大、感觉却好,高屋亮室,窗明几净,最是那巧手布局、精心营造的浓郁文化氛围,让人不由赞叹大荔“书香政协”意之实、趣之妙、品之高。</p> <p class="ql-block"> 文史资料工作作为人民政协的一项经常性履职活动,是县域乃至更大范围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协特色和统战特色。1959年4月,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恩来同志提出“征集、研究和出版中国近代以来文史资料”,同年8月成立的大荔县政协随即展开了这一与时俱进的长期任务和系统工程。迄今六十五年间,前二十六七年以搜集并报送上级为主,为陕西省政协提供了有关辛亥革命、民国名人等大量一手资料,以致多辑《陕西文史资料》里东府大荔历史光辉与精神光芒闪耀,名动三秦。1987可谓大荔政协文史工作的里程碑,这一年编纂出版的《大荔县文史资料》(第一辑)实现了自我命题征集、自我编纂出版的历史性跨越发展。自此一发不可收,十年七辑,字不多、书不厚,但史学价值弥足珍贵,文化内涵厚重深刻,均是当事人(见证人)亲历、亲见、亲闻的思想结晶。后来这二十六七年,又可分为两段,1997至2017这二十年为一段,书分七辑,“辑”聚精彩,立意高远,视野宏大,凸显深化改革开放、展现多元发展成果主题,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以文抒怀以诗寄情,传颂了家乡沃土的美丽与富饶。2018年至今为一段,时间不长、作品不少,量是一年平均一本还多,质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最值得称道摄影、书画、篆刻等文艺元素的融入,同步全方位记录传送时代价值,理性务实、守正创新,人民政协文史工作赋能大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迈上了新台阶。秉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融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阶段性与长期性相衔接、知识性与价值性相一致,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大荔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六十五年如一日,脚步平稳而踏实有力,秦东大地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 置身政协文史室,图书、资料、字画、文档……琳琅满目,蔚为大观。省市政协编纂成果、兄弟县市文史集萃、编撰工作基础素材、能力提升综合教辅、赛展书画艺术作品,尤其本会编纂出版的二十多辑文史资料最为吸睛,充箱盈架,满柜整橱。畅游于文图的海洋,阵阵墨香飘洒四溢,悠悠韵味沁人心脾,观者的心能感应到书中浩瀚<span style="font-size:18px;">宇宙</span>、辽阔<span style="font-size:18px;">世界</span>、壮丽<span style="font-size:18px;">山河</span>,更能感受到历史的悠长、文化的厚重、家乡的大美。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曾提出号称哲学终极的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问题让无数人陷入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今人类也无法得出一个公认的结论。小民不才,惟爱胡想,在政协文史室中管窥循理一二。在我出生之前及少小无知之时,先哲们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著述文史,大量探析地域历史文化渊源的优秀成果沉淀于文史资料,留存于文史室,让源源不断的后来人圆梦理想有了条件、增了可能。人与人不同,或者说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吾不信有前世有来生,只图简单真实快乐地活好今世今生。心无旁骛地爱好文史,沉浸其中不亦乐乎,心智、样貌似不与人同,不求独一但求无二,我即我(“我就是我”)。至于“我从哪来?”我的回答是,“从对文史的探索中来!”想这半辈子,出身不胜人、学业不胜人、上进不胜人,仕途寂寂无闻的小民唯有自我加压,苦功下在人后,青灯黄卷,书海泛舟。文史宝地藏宝物,本本、册册、摞摞,犹如美酒滋味醇香,犹如画卷意境优长,犹如音乐旋律优美,滋养人、壮大人、提升人。虽说当下社会喧嚣浮躁,视“专家”为公敌,然就咱一介草根竟也晋市上省忝列其间,确确沾了文史的光了。如果没有这么多年多个研究成果的线上线下广为传播,谁人知道小民是光脸还是麻子。“我要到哪去?”“到知识的不朽中去!”人在世,最具价值的是做一些什么;人离世,最具价值的是留一些什么。做什么、留什么,我的选择是文史。勤学、深研、细思、多写,三十年二十本书400万字,甚或主编《大荔县志》,也算有了个“自度度人”的交代。作为市政协特邀文史委员,书写大荔名扬渭南,见证于数册《渭南文史资料》;任职大荔三个涉“文”单位,幸在叠次有《风情同州》《沙苑沧桑》《印证大荔》三辑文史资料的成功合作,让政协文史百花园中常沐小民百姓的文笔芬芳。“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就如不同的人走进同一个空间,你心目中的宝可能是别人眼里的草。喜欢无需理由,真诚付出和实际行动胜过一切,大荔政协对文史资料工作偏爱有加、冷门热炒,持之以恒地重视支持与投入,取得一系列难能可贵的优异成绩有目共睹,这也是社会各界对政协充满敬意的根源所在。</p> <p class="ql-block"> 知识的海洋,文化的殿堂,思想的宝库,精神的圣地,是政协委员们对政协文史室诗意的肯定和赞扬。浏览一部部、一篇篇流金溢彩的文化文明精华,心血汗水充盈,岁月沧桑依依,唯不敢忘那些先哲、乡贤与老师的贡献付出。王重九,字重光,1915年10月出生于朝邑高城村,自学成才、博文通古,深研文史要义,钻研考据文章,数十篇成果载于《大公报•文史周刊》,两次获省级奖章奖牌。先生曾任教于大荔中学和大荔师范,受聘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被誉为“陕西省四大文人之一”。编写《司马迁行年考证》约4万余字,另有二十余篇著述以文史资料传世,“大荔县文史资料”处处可见其先驱风范,彰显了大荔人文重地、人文之乡地位。张青山,老朝邑新大荔人,做过朝邑的干部任过大荔的领导,可圈可点的是他极尽《大荔县志》(1994版)主编和政协副主席职责,努力推动了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实现由集到编、由编到发的实质性飞跃。更是亲笔撰写史料,为“沙苑文化”“同州历史”等考究做了大量的铺垫。都说“火车跑的快,全凭车头带”,大荔县政协第十四届委员会主席张锋可谓识文、爱文、懂文的行家领导,一届五年四本书,《诗咏大荔》《一镜走大荔》《墨香大荔》《大荔八鱼石刻艺术集锦》,特别是主编《大荔县政协志》,极大丰富库室资料、极大创新征编品类、极大拓展工作内涵,让政协文史完全融入了大荔新文化大发展的快车道。文化是人的文化,人是文化的载体,众多文化智者的参与支持,造就了政协文史工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繁荣景象。马行健,原名马建民,虽在政协没任一官半职,然他的名号屡屡闪现《大荔县文史资料》,优美的文笔总能勾勒出令人心旷神怡的大荔盛况,可又有几人知其患癌三十年的痛苦与不便,“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感天动地。李良鹏是大荔政协历任学文委主任的佼佼者,堪称学者型官员。他娴熟于统筹谋划、更擅长于艺术创作,主编且执笔《咏沙苑诗词选析》《漫话沙苑》《大荔文化艺术史料》,论深度、说厚度,目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几年大荔政协文史典籍编纂快马加鞭,其中张升阳、王凌琴、周纪合等老师的作品常有,他们采、编、撰集于一身,学、研、讲全能多彩,称之大荔“活字典”、文化学者、政协之友毫不为过。大荔政协能把这些名人贤人能人聚拢起来,兼容并蓄交融共生,以文辅“政”、“协”荔(力)前行,众手燃放政协璀璨之光,善莫大焉。</p> <p class="ql-block"> 听政协文史资料工作负责人专业介绍,闻知文史室已经是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教育基地,人民政协光辉历程和重要成就的展示窗口,政协理论、政协文化和文史工作的研究园地,政协组织与社会各界团结联谊的交流平台……真真受益匪浅,收获良多。据说大荔政协在进一步加快文史资料编纂工作的同时,正整合资源着力打造线上线下文史馆。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大荔县政协文史室(馆)一定能在宣传、展示、征集、收藏、研究、利用和交流等方面大有作为,成长为全省一流名副其实的国情、县情和政协全科教育馆室不是梦。</p> <p class="ql-block"> 作者简介:王小民,1971年生,陕西渭南大荔人。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地情专家库专家,渭南市作家协会理事、渭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渭南市地方志专家库专家,曾任职大荔县地方志、融媒体、宣传部、文联等宣传文化部门。编纂出版“大荔县志”系列、“美丽大荔”系列、“小民看大荔”系列人文丛书20部,计400余万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