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赣州古城,始建于东晋永和五年(349年),最初由南康太守高琰在章贡二水间建城,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逐渐发展成为一座重要的城市。赣州古城在宋代达到了繁荣的顶峰,成为江南宋城的代表,被誉为“宋城博物馆”。赣州古城墙始建于汉代,现存较完整的砖城墙修建于北宋年间,城墙平均高7米,全长3.6公里,是目前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砖城墙之一。赣州古城是研究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城市防洪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历史遗迹。赣州古城还保存有大量的宋代文物和古迹,展示了其作为宋代重要城市的独特魅力。</p> <p class="ql-block">🔺2024年10月14日,赣州古城一日游,第一站文庙。</p> <p class="ql-block">🔺文庙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p> <p class="ql-block">🔺福寿沟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赣州古城始建于东晋永和五年。章、贡二水在城北交汇成赣江,形成三面临水的三角形地带,城市被水环绕。福寿沟为赣州古城地下城市防洪排涝排水系统,全长 12.6 公里。北宋之前,赣州古城常年饱受水患,直至宋熙宁年间,刘彝担任虔州知军时,在前人的基础上,“作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启闭之,水患顿息”,并根据街道布局和地形特点,采取分区排水的原则,完善了两个排水干道系统。由于两条沟的走向形似篆体的“福”、“寿”二字,“纵横纡析,或伏或见”,故名福寿沟。</p> <p class="ql-block">🔺福寿沟自初建至今已历近千年,由于其依据赣州古城的独特地理特点形成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实用性,使得赣州古城常年不涝,至今还在使用。因此,它成为中国古代城市地下排水系统的样板,受到了世界的关注;其科学理念对现代城市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p> <p class="ql-block">🔺魏家大院。</p> <p class="ql-block">🔺魏家大院位于荷包塘罗家巷内,是赣州城内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客家九厅十八井式建筑。魏家先祖魏宗长,于清代乾隆年间由福建连城西门外魏坊迁到赣州城,是典型的“倒迁入赣”的客家人。</p> <p class="ql-block">🔺魏家以做木材和钱庄生意发家,后成为民国期间有名的赣州四大家之一。这座院子为魏宗长侄子魏天机于嘉庆年间始建,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魏元浚夫人郑氏百岁大寿,魏氏族人建造了一座气势雄伟、装修华美的祠堂来为郑氏庆寿。民国初年,又在祠堂的西侧和北侧增建了两栋住宅,构建了一座四合院式的大宅子。</p> <p class="ql-block">🔺魏家大院计有住宅5栋,厨房、马房、杂物间各1栋,祠堂1座、谷仓2座、旧式蒙馆2座、新式学校1座。魏家大院主体建筑占地3000平方米,加上祠堂、学堂等其它附属建筑,占地达18000多平方米,所有建筑均采用水磨青砖的封火山墙,房梁用材考究,木建筑精雕细刻,堪称是赣州古建筑中的精华。</p> <p class="ql-block">🔺客家人重视门楣文化,一般会在祠堂或厅堂门的上方立一牌匾,上书四字。客家门楣作为宗族文化认同的载体,或反映了该姓氏辉煌的家世、显赫的勋业,或表达了做人的修养与处世,或展现了世道的称誉与希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灶儿巷。</p> <p class="ql-block">🔺灶儿巷全长227米,巷道呈S型,保留在这条巷子里的主要有店铺、作坊、旅店、钱庄、衙署、民居等。建筑风格也包括赣南客家建筑、赣中天井式建筑、徽州建筑以及西洋式建筑等流派,体现出城市建筑的多元性。</p> <p class="ql-block">🔺灶儿巷明代称作姜家巷。清初时很多衙役住在这里,而衙役身着皂色服装,所以有人把他们叫做皂役,他们住的地方就叫做“皂儿巷”,后来讹称“灶儿巷”。</p> <p class="ql-block">🔺保安水龙总局旧址,相当于现在的消防局。</p> <p class="ql-block">🔺赣州标准钟楼,是赣州市著名地标性建筑。钟楼始建于1952年,并于1953年5月1日落成。其设计参考了香港尖沙咀广九火车站前的钟楼,采用红色砖块砌墙,四面棱角用花岗岩装饰,结合了古典与现代的设计风格。</p> <p class="ql-block">🔺赣州钟楼共有六层,高20米,是当时赣州城最高的建筑物。钟楼的四面设有计时大钟,因此得名“标准钟楼”。钟楼不仅是一个计时工具,更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见证了赣州几十年的风雨沧桑和城市的发展变迁。其清脆悦耳的报时声伴随着几代赣州人的成长,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纽带。</p> <p class="ql-block">🔺建春门。</p> <p class="ql-block">🔺东津桥。</p> <p class="ql-block">🔺赣州东河古浮桥东津桥,学名叫惠民桥。浮桥长约400米,连接贡江的两端,由100多只小舟板并束之以缆绳相连而成,始建于宋乾道年间(1163—1173),已有800多年历史。整座浮桥分为33组,用缆绳把它们连接起来,然后用钢缆、铁锚固定在江面之上。过去赣江水运繁忙的时候,每天早上9:00和下午4:00都要开启一次,让船只通过。</p> <p class="ql-block">🔺涌金门。</p> <p class="ql-block">🔺八境台露出一角。</p> <p class="ql-block">🔺客家人当年在此登陆赣州三角洲,筑鼎纪念。</p> <p class="ql-block">🔺扶桑花正艳。</p> <p class="ql-block">🔺古城北门。</p> <p class="ql-block">🔺北门内的池塘。古城内有大大小小几十个池塘,下大雨时,排不及的水可流入池塘缓解水灾。</p> <p class="ql-block">🔺八境台,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知州孔宗翰将登台所见的美景绘成“虔州八境图”,并请著名诗人苏东坡题诗八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八景”。</p> <p class="ql-block">🔺登上八境台,左边是章江,右边是贡江,前方汇成赣江。下面是古城的瓮城,具有重要的军事防御作用。</p> <p class="ql-block">🔺八境台上观章江与贡江汇成赣江视频。</p> <p class="ql-block">🔺李政道博士抗战时期在赣州学习生活的旧址。</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先生旧居。</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先生于1939年3月来到赣南,任江西省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1945年2月离开赣南,前后长达6年之久。1940年至1945年蒋经国先生偕夫人蒋方良,子女蒋孝文、蔣孝章一直居住于此。</p> <p class="ql-block">🔺蒋经国先生1941年种植的玉兰树。</p> <p class="ql-block">🔺郁孤台。</p> <p class="ql-block">🔺郁孤台因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此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而名扬天下。</p> <p class="ql-block">🔺军门楼。</p> <p class="ql-block">🔺宋朝不夜城。</p> <p class="ql-block">🔺赣州宋朝不夜城是一个充满历史韵味和文化体验的旅游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到宋朝的夜生活和文化氛围。当夜幕降临,赣州城仿佛被时光倒流,带人穿越至繁华的宋朝。不夜城内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灯火阑珊的街道,以及两旁的茶馆、酒楼、手工艺品店等,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画卷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