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h1><h1> 東洋,是对日本<b></b><b></b>别称,位于我国东邻,国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900个小岛组成。本次短促的7天旅行,仅算是对东邻的匆匆一瞥。</h1><h1> 从广州乘坐全日空航班,飞抵东京羽田机场小住一宿,翌日转飞北海道札幌新千岁机场,开始旅途。</h1> <h1> 札幌的外港港口小樽在明治和大正时代 (1868-1926) 是北海道的商业和贸易中心,曾极尽繁荣。<b></b><b></b></h1> <h1> 由于日本明治维新后全面脱亚入欧,1922年建市的小樽也充斥着欧洲建筑气息,甚少传统的日式建筑。</h1> <h1> 难得一见的传统建筑。</h1> <h1> 小樽运河作为曾经的北海道运输动脉,两岸仓库商店林立,如今这些历史建筑已改造成为酒店、餐馆和商店,成为城市的浪漫景观。</h1> <h1> 秋日为这座小城染上斑斓色彩。</h1> <h1> 红色艳,绿色翠,装扮着城市的角落。</h1> <h1> 从北海道西部小樽驱车150公里前往西南部登别市,沿途林木巳是层林尽染。</h1> <h1> 登别是北海道最著名的温泉小镇,而成就这美名的却是附近的地狱谷,因为所有的登别温泉水都来自于地狱谷。</h1> <h1> 进入地狱谷,白烟从灰黄色突兀的岩石表面向外喷出,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硫磺异味,简直是一幅地狱中的景象。</h1> <h1> 地狱谷是支笏洞爷国立公园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火山喷发的遗址。</h1> <h1> 沿木栈道可深入到地狱谷底一探究竟。</h1> <h1> 从登别可乘缆车登上附近的四方岭观赏金黄的秋色。</h1> <h1> 远眺红叶谷。</h1> <h1> 湖水澄碧的俱多乐湖也是火山口。</h1> <h1> 四方岭上的熊牧场饲养的棕熊憨态可掬。</h1> <h1> 秋天的丰平峡水库。</h1> <h1> 丰平峡本是日本10大赏枫胜地之一,可惜今年气温偏高,11月深秋,漫山的枫叶仍未变红,只有零星的红色、黄色。</h1> <h1> 北海道大学银杏大道。</h1><h1> 俗话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带着在定山溪失落的心景回到札幌,却在北海道大学收获了惊喜。<br></h1> <h1> 这里不仅银杏叶金黄一片,还有红色的枫,绿色的松点缀其中,令人陶醉。</h1> <h1> 黄昏更为银杏树披上华丽的光霞。</h1> <h1> 辞别北海道,是夜从札幌新千岁机场飞抵大阪伊丹空港。</h1> <h1> 大阪的清晨。<div> 大阪日本历史悠久的第二大城市,商业和贸易发展最早的地区,既有发达的工商运输业,也有大量的历史传统遗址。<br></div></h1> <h1> 大阪城是大阪最著名的地标,由“日本拿破仑”之称的丰臣秀吉于 1583 年开始建造大阪城,调集达十万民工,大兴土木,花费三年时间,用巨石堆砌起高大坚固的大阪城墙,有的地方高达十几米,成为日本所有古老城墙中最高,建成地势险要的军事要塞。城内修筑了宏伟华丽的宫殿和式样别致的房舍。<br></h1><h1> 城墙上的楼阁是一番橹,位于第二城墙南面东端的建筑,建于1628年。</h1> <h1> 天守阁的演变过程:早期是起到瞭望台,物资储藏以及军事防御的作用;中期是用以展示城主,大名的实力,成为权力的装饰;晚期成了历史遗迹,游览的去处。</h1> <h1> 大阪城樱门。樱门这个名字来至于丰臣秀吉的年代,因为这附近可以看到漂亮的樱花,因此而得名。</h1> <h1> 樱门是主城的正面入口,可以从正面看到天守阁。</h1> <h1> 大阪城的主体建筑天守阁,巍峨宏伟,镶铜镀金,十分壮观。</h1> <h1> 如今的天守阁是1931年仿造的混凝土式建筑,高度为54.8米,为5层8楼建筑。</h1> <h1> 高41.8米的天守阁矗立13米高的天守台上。</h1> <h1> 高墙深沟,易守难攻的城堡。</h1> <h1> 大阪城的天守阁。</h1> <h1> 大阪城里还有一座为了祭奠日本大名丰臣秀吉而建的丰国神社,是全日本四个丰国神社之一。</h1> <h1> 丰臣秀吉于公元16世纪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结束了战乱的局面。也许大阪城是由丰田秀吉一手兴建的领地,为纪念他的功绩,1961年(昭和36年)把原本建立於中之岛的丰国神社迁座至公园内。</h1> <h1> 一代枭雄丰臣秀吉,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完成了统一日本的大业后,开始了野心勃勃的对外侵略,发动了明朝万历年间的“壬辰倭乱”(万历朝鲜战争),向明朝及受其保护的朝鲜开战,最终铩羽而归。</h1> <h1> 鸟居后面就是本殿。</h1> <h1> 千年古都京都是一座拥有 1,200 多年独特文化与历史底蕴的城市,被誉为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是日本文化的源点,是日本的文化象征之地。</h1><h1> 伏见稻荷大社位于京都伏见区稻荷山,入口矗立着由丰臣秀吉于1589年捐赠的大鸟居,后面便是神社的主殿及其他建筑物。</h1> <h1> 在手洗舍(右)洗手净身后,穿过巨大的楼门(左)进入神社。</h1> <h1> 伏见稻荷大社是遍布日本全国3万余座稻荷神社的总社本宫,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香客前来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交通安全。它是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h1> <h1> 伏见稻荷大社建于8世纪。神社的宏伟的楼门据说是在1589年,丰臣秀吉为了祈祷母亲的病痊愈而下令建造的。</h1> <h1> 神社的外拜殿。</h1> <h1> 神社的本殿(主殿),是安放神灵所在神体的社殿。</h1> <h1> 巨大的朱红色鸟居两侧面立有石狐狸(狐狸是稻荷神在地球上的的使者),从这里开始进入连绵数公里朱红色“千本鸟居”。整个山坡都覆盖着万座以上的红黑两色,大小各异的鸟居,形成了似无尽头的鸟居隧道。</h1> <h1> 鸟居上镶嵌的稻荷大神金匾。</h1><h1> 鸟居,指是类似牌坊的日本神社附属建筑,代表神域的入口,用于区分神栖息的神域和人类居住的世俗界。</h1> <h1> 千本鸟居,“千本”中的“千”泛指很多,“本”就是座的意思,“鸟居〞在日本文化中认为是人神的界门。因为稻荷大神是掌管生意、收成盛衰的神,因此有许多个人或团体会来这里祈求保祐。愿望实现后,就会在这里建一座鸟居还愿,表达对神明的敬意。日积月累,形成了这壮观的千本鸟居。</h1> <h1> 鸟居支柱背后写上奉纳(捐赠)方的名字和捐赠时间等信息,个人、团体、或公司捐的都有,从金额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根据金额的不同,鸟居的大小也不一样。</h1> <h1> 捐赠的鸟居与石灯。</h1> <h1> 朝拜者敬献的永代常夜灯和石狐狸。</h1> <h1> 在神社里,矗立着各式各样的狐狸雕像,这是因为狐狸被视为神明稻荷的使者。嘴里叼的东西也各有不同,有的叼着稻穗,祈求五谷丰登,生意兴隆;有的叼着卷轴,象征着智慧;还有的叼着钥匙,即是谷仓的钥匙。</h1> <h1> 回程路经表参道商店街,两侧都是小食店和礼品店可边走边逛。</h1> <h1> 清水寺坐落于京都东面的音羽山上,占地面积达13万平方米,始建于778年,建寺历史比京都建都还早,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h1> <h1> 清水寺大门仁王门。</h1> <h1> 从仁王门进入,就是西门和三重塔。</h1> <h1> 西门及三重塔。</h1> <h1> 清水寺本堂,里面供奉着的千手观音。</h1> <h1> 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这个舞台由139根立柱支撑,宛如硕大的舞台,又称“清水舞台”。站在舞台上,可以俯瞰整个京都市区和周围的自然风光,景色美不胜收。</h1> <h1> 远眺本堂及清水舞台。</h1> <h1> 从清水舞台远眺阿弥陀堂和(左)奥之院(右)。</h1> <h1> 在本堂后面的地主神社,是祈求恋爱顺利的圣地。</h1> <h1> 与本堂隔山谷相望的是隐匿在林中的子安塔,因供奉着子安观音(千手观音),被称为子安塔。</h1> <h1> 子安塔,以祈求顺产而闻名。</h1> <h1> 览尽清水寺主要景物。</h1> <h1> 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采用传统日式木质结构,高出地面 13 米,由139根樹齡 400 年以上的大榉木排成网格狀支撐著舞台,騰空於斷崖之上,整个构造没有用到一根钉子。</h1> <h1> 本堂下著名的音羽瀑布,清水寺的名字就是源于音羽瀑布的清水,山上流下的清泉一分为三,分别代表长寿、健康和智慧,据说喝了泉水能预防疾病和灾厄。</h1> <h1> 本堂的金色寺徽。</h1> <h1> 西门后面的三重塔,建于江户初期的宽永年间(1624~1643),高约31米,是日本最高的三重塔之一。塔内供奉着大日如来,据说创建人为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弟子慈恩大师。</h1> <h1> 意犹未尽地离开京都,前往富士山所在的中部地区。</h1> <h1> 高速公路上已依稀看见了富士山。</h1> <h1> 沿途可见富士山的雄姿。</h1><h1> 富士山位于日本本州岛中南部,海拔3776米(剑峰),是日本最高峰,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 ,目前是处于休眠状态。富士山是日本精神、文化的经典象征之一。</h1> <h1> 富士急原乐园坐落于富士山脚山梨县,以各种惊险刺激的过山车著称。</h1> <h1> 富士急乐园70多米高的观景平台。</h1> <h1> 富士急乐园观景平台上眺望富士山。</h1> <h1> 途经网红打卡点的罗森便利店。</h1> <h1> 忍野八海之一的铫子池。</h1><h1> 忍野八海,是位于山梨县山中湖和河口湖之间忍野村的八个涌泉群。</h1> <h1> 忍野八海之一的底拔池。</h1> <h1> 雨雾中的富士山白云缭绕。</h1> <h1> 忍野八海之一的浊池。</h1> <h1> 是夜入住静冈县富士山一号酒店,捕捉到富士山蓝调的瞬间。</h1> <h1> 酒店位置十分优越,推窗可见富士山,可惜天不作美,遇上连夜大雨,变得朦胧梦幻。</h1> <h1> 在酒店大堂可见富士山。</h1> <h1> 烟雨中赶往东京。</h1> <h1><p> 浅草寺位于东京都台东区,始建于公元628年,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几经毁灭又几次重建。</p> 浅草寺正式名称为金龙山浅草寺,高悬着巨大红提灯的大门,远远可见黑底白边的“雷门”二字,已成为浅草寺的象征,此灯笼是1960年由“松下幸之助”捐赠。大门左右屹立着威风凛凛的风神和雷神二将左右护法,镇守着浅草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h1> <h1> 进入雷门后是通向宝藏门及本堂的一条140余米长的参道"仲见世"街,两侧密布各种礼品、食品店铺。</h1> <h1> 宝藏门,门的左右置有仁王(金刚力士)像,门楼上高嵌:"浅草寺"牌匾。</h1> <h1> 宝藏门里悬挂着硕大无比的灯笼。</h1> <h1> 宝藏门前的参道。</h1> <h1> 宝藏门前参道侧的灯笼。</h1> <h1> 寺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高约48米,为日本第二高佛塔。五重代表地、水、火、风、空五种构成万物的元素。</h1> <h1> 五重塔于庆安元年(1648年)建成,曾毁于关东大地震和二战时的东京大轰炸,于1973年(昭和48年)重建。基坛内有收纳供养灵位牌的灵牌殿、塔的最上层置有斯里兰卡传来的舍利子。</h1> <h1> 浅草寺的本堂-本尊观音像供奉之地,故又称观音堂。</h1> <h1> 本堂外阵中央悬挂的灯和匾额。</h1> <h1> 本堂内阵中央为本尊安置间,内阵宫殿上方匾额题 :施无畏。</h1> <h1> 庭院中的阿弥陀如来像。</h1> <h1> 庭院里还有一座宝箧印塔。</h1> <h1> 皇居位于东京千代田区。皇居外围有一处壮观的绿地空间--皇居外苑,绿茵草坪上种植有约 2,000 棵粗壮的黑松。</h1> <h1> 外苑的皇居前广场,铺满砾石,踩上去沙沙作响,据说是为了在夜深人靜时提醒守卫,防止忍者侵入皇宫行刺。</h1> <h1> 白色的皇宫隐藏绿荫丛中。</h1><h1> 皇居,是日本天皇居住的皇宫,是江户幕府在1657年所建的城堡--江户城,1888年才成为日本天皇的居所,皇居占地约17公顷。宫殿占地2.3万平方米。是天正十八年(公元1590年)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将军德川家康修筑,二战时焚毁,1968年重建。</h1> <h1> 皇居前的二重桥(铁桥)。</h1> <h1> 皇居正门的石桥,是明治20年(1887年)建造的</h1><h1> 皇居被花岗岩城墙及护城河包围着,进入皇居,由皇居前广场→正门石桥→正门→正门铁桥(二重桥)→宫殿。</h1> <h1> 皇居的正门和石桥。</h1> <h1> 皇居外苑矗立着气势雄伟的楠木正成武士雕像,他是十四世纪时期的一位将军,以对天皇的忠诚著称。</h1> <h1> 东京的商业街银座。</h1> <h1> 夜幕下的东京。</h1> <h1><p> 夜幕下的东京灯光璀璨。 </p><p><br></p><p> 结束了短暂的东洋之旅,回望这片土地,不由得想起了日本国长屋王曾托遣唐使赠袈裟若干予唐僧人,上绣的四句韵语:</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寄诸佛子,共结来缘。<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div><br></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