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邦国时代的故事》——畅游虢国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四面环山三面水,半城烟村半城田”的三门峡,相传大禹治水时挥神斧将高山劈成“人门”“神门”“鬼门”三道峡谷,引黄河之水滔滔东去,因此得名三门峡。</p><p class="ql-block"> 初冬的一个晴日,闲来无事坐半小时高铁来到这里,去往期待已久的虢国博物馆。公交车行进途中,“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的城市宣传语到站就播,让人一下就记住三门峡最具标志性的两个代表景物。这里,天鹅城的概念方方面面呈现,带有天鹅形象、文字的酒店、小区、饭店名称、公交站、标志、广告等随处可见,洁净优雅、美丽忠诚的天鹅已成为这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几年前已经专程看过天鹅,今天的主要目标就是虢国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唐代张祜的诗是我对虢国的最初认识,诗的主角是杨贵妃的三姐,这里的虢国与要去的博物馆名称相同但无甚关联。来到这里,带有金色古体字“虢国博物馆”的暗红色大幅浮雕映入眼帘,车马人旗,排列有序,静中有动,其中三架、四架马车居多,生动直观地显示周代的礼乐制度,在乘舆使用上规定的“天子驾六,诸侯驾五,卿驾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即不同等级的贵族享受不同的待遇。</p> <p class="ql-block">  这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之上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是收费的国家二级博物馆。大厅反复播放的视频讲述着虢国久远的历史。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建立邦国来拱卫中央,巩固统治,这就是“封建”一词的由来,即“封邦建国”。虢国是姬周王朝的同姓诸侯国,首任国君是武王姬发的两个叔父虢仲、虢叔,历史上曾经出现5个虢国,“西虢、东虢、北虢、南虢、小虢”其实就是他们两人分封后在不同方位以及后人迁徙后而改变称谓。</p> <p class="ql-block">  虢国最终在历史中消失是因为“假途伐虢”,这是一个我们不太熟悉的成语,记录着一个计谋,一个故事,一个教训。在邦国林立,开始弱肉强食,争抢地盘来开疆拓土的春秋时期,实力强大的晋国故意制造事端,找到了伐虢的借口,但攻打虢国需要通过近邻第三方虞国的土地,于是通过送礼示好等向虞国借道,得了好处的虞国不得不同意,晋国不仅顺利灭了虢国,还在回途时不讲武德,恩将仇报地顺便消了虞国。</p><p class="ql-block"> 此一石二鸟的计策展现了古代军事战略中的智慧和狡诈,成为“三十六计”中的一计。而事件发生前虞国大夫指出虢、虞两国的关系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如果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来劝谏虞公,衍生出另一个我们如今耳熟能详的成语“唇亡齿寒”。</p><p class="ql-block"> 可惜呀,那个糊里糊涂、目光短浅的国君根本听不进去,虞国也毫无防备地同虢国一道隐入历史的烟尘,令人唏嘘不已。</p> <p class="ql-block">  这个专题性博物馆以“周风虢韵”为主题陈列虢国历史文化,分类展示虢国墓出土的大量文物和车马坑,国君墓遗址。每个展馆都有个特别的名称,一看就大概知道里面会有什么宝贝,这是我参观过的第一个以文物类型而分展厅的博物馆,一条主线看起来简单轻松又清晰明了。</p> <p class="ql-block">  “虢旗猎猎”厅——这是一个序厅,用以初步了解虢国的历史,以旗帜飘扬,车马滚滚的周风大型壁画,虢颂,文字介绍的形式呈现虢国建国的由来,发展变迁的过程,历任国君的情况等,让观众对接下来的参观有更好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吉金灿灿”厅——此厅展示的全部是青铜器。吉金,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青铜。这些铜加锡等金属铸就而成的器物,当时可是金光灿灿的,闪耀着夺目的华贵光芒。如今我们看到的呈现深浅程度不同的青色、绿色、蓝色等都与加入金属的比例不同、地下埋藏的时长和氧化锈蚀情况密切相关。</p> <p class="ql-block">  都知道青铜器只要有字就贵重,最让人珍视的就是这里的青铜器大部分都有铭文,记载器物的主人、用途以及美好的祝愿。这些,都是我们了解两千多年前古代文化、生活、历史最真实、最有说服力的物证。</p> <p class="ql-block">  兽叔铜盨:这件镇馆之宝最特别的是它的颜色和状态,内外无比干净光洁没有锈蚀,显现在我眼前的与印象中的青铜色泽差别较大,它透露着很少见到的低调柔和的黄铜色,据说是出土时外包丝帛,所以保留了器物本身的颜色。铭文记载兽国与虢国联姻,贵族兽叔奂父为大女儿孟姞作对盨陪嫁,这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饭盒,用来盛稻米高粱做的食物,以供子孙嘉宾们享用,则万年无疆,健康长寿,子子孙孙永久保藏使用。这件椭方形铜盨纹样相对简单,造型对称,器型大气,工艺精美,是一看就会爱的那种。</p> <p class="ql-block">  编钟及列鼎列簋:编钟其实并不稀有,最著名、最大型的编钟是湖北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我还看过上海博物馆与山西博物院共藏的“晋侯稣钟”,南京博物院、洛阳博物馆等都有见过。这些编钟具有共同的特征,样式基本都是合瓦形,一种钟顶有个弧形挂钮,像扣眼一样直挂在钩子上,称为钮钟;另一种需斜挂,称甬钟,有“斡”</p><p class="ql-block">有“旋”,用以调整位置,也是今天“斡旋”一词的由来。看到它们,想起盛肉的鼎、放煮熟饭食的簋,存有酒水的盉,“接着奏乐接着舞”钟鸣鼎食的热闹宴飨画面直入眼帘,而“钟鸣鼎食”说的就是敲钟奏乐、排列鼎器就餐。</p> <p class="ql-block">  “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士三鼎二簋”。《周礼》的记载天子之仪最高,但僭越之风屡有发生,曾看到河南博物院出土的诸侯国公使用九鼎八簋,那是周王朝式微,礼崩乐坏呀!</p> <p class="ql-block">  “美玉灼灼”厅——这里展示的各种玉器让人大开眼界,数量之多,玉质之好,样式之繁,工艺之精出乎我的意料,有太多的心头好想拥有。古时,玉制器物主要分四大类: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在这我分清了玉璧、玉环、玉瑗;知道了玉诀、玉璜;了解了缀玉瞑目系列……看到了镇馆之宝人龙纹大玉璋和六璜连珠组玉佩,但最多、最可爱、最喜欢的还是令人眼花缭乱又叹为观止的饰玉,不禁赞叹古人无尽的想象力、创造力和高超的琢玉技艺,空中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皆可琢磨。惟妙惟肖的天鹅、猪、兔、牛、龟等,抽象写意的龙、蝉、蜘蛛、蚕、鱼等,萌态十足的鸽子、凤、鹿、鸟等,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雕不出。</p> <p class="ql-block">  人龙纹大玉璋:巨大的展柜单独盛放,玉璋背面保留有朱砂和覆盖丝织物的痕迹。看不清纹样就看后面大幅清晰的图示,一个侧面人头,两条抽象形龙,在绿黄交杂的玉料上以线条和点的组合呈现。人的头发用阴刻,发细如丝流畅均匀,这件出土于国君墓的玉璋代表墓主人的身份和国别,是礼玉的代表之作。在虢国玉器中,这件形制、做工、纹饰皆属精绝,可谓虢国镇国之宝。</p> <p class="ql-block">  六璜连珠组玉佩:这件国君墓出土的玉佩一米多长,上部分项饰为脖圈用以套入颈项,由一件人龙纹玉佩,五件龙纹玉牌与其他料珠串联而成。下部分胸饰有六个玉璜,之间用玛瑙管珠相连,形成套坠叠带的样式,显得丰富有层次感。白玉、红玛瑙、绿松石等间隔相映,华美又高贵。其中第四、五个玉璜颜色、质地、玉料、花纹相同,是一个玉壁雕刻后对半剖分而成,这也验证了史料记载“半壁为璜”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看到它,想起河南博物院类似的同款镇院之宝,也是虢国墓出土,那件总长度基本是一个成年人的身高,还是七璜,璜一个比一个大。如若带在身上是无法行走的,因此,这些都不是日常所用,而是专用的葬玉。</p> <p class="ql-block">  “奇珍熠熠”厅——这里有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麻织服饰,麻织短裤还是合裆的,现在看来不起眼却是古人智慧的体现;刻有“太子车斧”字样的铜斧,太子车上专用之物,是太子权力的象征;还有那在文物界闻名遐迩的玉柄铁剑,发掘出现的意义大于外在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玉柄铁剑:这件国君墓出土的铁剑,嵌有绿松石的淡青色玉柄散发着润泽的光芒,剑身部分锈蚀严重,看到它的第一眼觉得好丑。铁剑与中空玉柄孔间是铜芯连接,难以相信玉、铜、铁三种不同材质在几千年前居然能够结合在一起,它是我国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是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转换的证物,将我国的人工冶铁历史推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专家称为中华第一剑。不过,在这里看到的是复制品,真品同样在河南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车马辚辚”厅和“古墓秩秩”厅——这里是虢国国君大墓,陪葬车马坑遗址。真实展出车马陪葬的历史。与殷墟大不同,车马前后两边都没有殉人,这就是暴商必灭的缘由。</p> <p class="ql-block">  一个王朝,一个古国,一段消失的历史,因未曾盗掘的虢国墓葬大量文物和遗迹出土,更有钟鼎文留存,它们的再现于世,让我们得以真切地了解那个久远的时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