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七、瞻圣地延安,仰始祖黄陵</p><p class="ql-block">6月18日,游罢延安,我们兴致很高,又前往延安黄陵县桥山镇,瞻仰华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寝。从延安到黄陵有高速公路相通,只有一百多公里,</p><p class="ql-block">延安,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厦在这里奠基,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形成,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这里孕育、发扬、光大。延安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圣地。人类文明的火种亦从这里点燃,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更是从这里开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流淌了上下五千多年,我们的父亲山秦岭横亘绵延在这里形成中华龙脊。</p><p class="ql-block">延安,历史悠远。在距今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一位黄皮肤黑眼睛的巨人与他的追随者们踏上鄂尔多斯地台,来到黄河之滨安营扎寨。他们守着浑黄的河水,赶着橘黄的耕牛,在这片古老黄土地上种植着金黄的小米。他们将所有黄皮肤黑眼睛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伟大的民族——中华民族,这位巨人被称作黄帝。就是炎黄二帝在这里撕开华夏文明蒙昧的黑夜,随后他和他的后人后稷、仓颉在这里开启了农耕文明,并创造了汉字,他去世后的安息之地被称为“黄陵”,被誉为“天下第一陵”。从此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图腾,是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全球华人共同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黄帝这位巨人由于平定战乱、创造文字、制定历法、研制算数而开创先代之文明,终以“惠及万世之功绩,泽披广大区域”彪炳千秋,成为炎黄子孙共同尊崇的祖先,历代受到顶礼膜拜。</p><p class="ql-block">黄帝乘坐的龙,则代表着神圣与祥瑞,成为了华夏民族的图腾。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龙的故乡就在黄陵。千百年来,黄帝的形象已演化为一面旗帜,他产生的向心力、凝聚力、感召力,使我们这古老的民族垂之久远,生生不息。悠远的历史告诉后人,中华民族的根在这里,血脉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轩辕黄帝,华夏民族的奠基巨擘,其功绩如烈焰般照亮历史长河,不可磨灭。于乱世洪流中,黄帝挺身而出,以无双智勇平息战乱。阪泉、涿鹿之战,非暴力征服,实为文明融合之序曲。他引领部落联盟,终结纷争,奠定民族融合之基石,开启华夏大地有序发展新篇章。</p><p class="ql-block">黄帝更在文化领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仓颉造字,犹如破晓之光,穿透蒙昧,打破信息传承的枷锁,让智慧得以累积,文明得以延续。文字的出现,是民族精神的觉醒,是文化自信的根基。</p><p class="ql-block">轩辕黄帝以非凡胆识与智慧,铸就中华民族之魂,让华夏文明之火熊熊燃烧,照亮世界。其功绩,是民族自信的源泉,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基石。历史长河中,黄帝之名,永载史册,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是五帝之首,被称为“人文初祖”,居于轩辕之丘,也称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也称有熊氏。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p><p class="ql-block">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丰功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在位期间,在农耕、手工艺等方面,播百谷草木,亦推动革新,建房屋、始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大力发展生产,引领子民走出原始困境,步入文明殿堂。此等贡献,非仅物质层面之富足,更是民族之魂、民族之体的根本塑造,因此受到后人的敬仰和爱戴。</p><p class="ql-block">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后,由华族部落联盟首领成为天下共主,使华夏民族由蛮荒时代跨入了文明时代,黄帝的丰功伟绩理所当然地受到后世的敬仰和崇拜。黄帝死后,人们为了表达对这位人文初祖的怀念之情,便在桥山起冢为陵,立庙祭祀。</p> <p class="ql-block">在黄帝逝后的几千年里,历代祭祀黄帝的活动从未中断。从虞、夏、商、周到秦、汉、隋、唐、宋、元、明、清,除了有的时段将黄帝同时作为“天神”、“帝王”祭祀外,都无一例外地将黄帝作为祖先祭祀。《史记》中有“黄帝崩,葬桥山”之说,所以桥山镇便成为黄陵所在地。</p><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即于1912年农历三月派团祭祀黄帝。1937年国共两党举行了共祭黄帝陵活动,毛泽东主席写了一篇铿锵顿挫、感情激越的《祭黄帝陵文》,文中赞扬黄帝功勋:“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毛泽东表明抗战决心:“东等不才,剑屦俱奋,万里崎岖,为国效命。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匈奴未灭,何以家为”。</p><p class="ql-block">1938年,国共两党再次共祭黄帝陵,但共产党的代表张国焘借此机会,奔西安到武汉,投奔了国民党,留下了一段不好和极不光彩的记忆。政治斗争讲究的是人心,人心所向,天命所归;中国还有一句老话,叫做君以此始,必以此终。</p><p class="ql-block">新中国祭黄帝陵始于1955年,“文革”时中断,1980年恢复,此后再未间断。</p> <p class="ql-block">黄陵周边,苍松翠柏遍植,沮水环绕,风景优美。尤其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景区内还有据称是黄帝亲手所植的柏树,至今枝繁叶茂,生长旺盛,</span>很有特色,纠缠在一起的枝条,像是岁月无声的撕扯,因融入苍茫的历史而富于生命感的力度和深度,让人情有独钟。恍如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东方一样,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p><p class="ql-block">此时此刻此地此情此景,现场做一个问卷调查和测试,如果有来生,你愿意成为什么?我会选择是树,因为树一直在那里安静地生长,不会有我们人类那么多的烦恼和苦闷。今天看来,黄帝陵古树,生命之路远远比我们人类更为复杂、艰难,它们历经电闪雷鸣、亲人离别、烟火战乱,饱经岁月的沧桑,见证历史的更替,千年之后依旧为我们遮荫凉、避阴雨、挡风寒,默默地讲述曾经的天地故事和厚重的历史长卷。那一刻,我对古树莫名有了一种心疼和感动。</p><p class="ql-block">在皇帝陵,我抱了一棵又一棵千年古树。听说,经常抱抱大树,能够缓解人的焦虑和压力,疗愈躁动不安的心。我怀抱一棵棵古树的时候,静静聆听,似乎与千年前的古贤、圣哲有了交集,有了沟通和对话,她给予了我安定、启迪、智慧和力量。</p><p class="ql-block">除了古树,黄帝陵景区内还有许多的文物古迹,书画作品等,让我们驻足观看,流连忘返。其中还有一处地方留空,以为将来台湾与祖国统一之时立碑见证,让我们心生向往,不得不佩服设计人员之远见。</p><p class="ql-block">黄帝陵一游,让我们增长了许多见识,对中华民族的渊源文化又多了几分敬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黄帝陵是非常值得人们前来参观游览的地方。此次延安之行又留下了一段难忘的记忆和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