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俗话说得好,“祸从口出,不会説话得罪人,长舌妇弄是非,闲谈莫论他人非”。这是劝人要少说话,说话要谨慎。不要因为说错了话,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让大家心里都不舒服。人活着总要说话,除非是哑巴。即使是哑巴,在想表达内心情感的时候,也会从喉咙里发出呢呢啊啊的声音。说话是人与世界万物沟通的桥梁,是语言就有艺术。</p> <p class="ql-block">人刚来到这个世上,是不会说话也没有语言能力。这时候开始教人说话的是自己的母亲和父亲,所以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于人的幼儿时光长期是在母亲的怀抱里度过,所以人的言谈举止和性格深受母亲的影响。在民间有“捉狗儿子要看狗母”的说法,这其实也是强调了环境和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幼儿园的模拟学习看图识字认物,再到小学、初中、高中的正规教育中,有一门课程始终贯穿其中,那就是语文课。这门课程不仅是识字、组词、造句、短文、文章写作的过程,更是语言能力的学习。然而,即使学了近二十年,又有多少人真正掌握了这门艺术呢?</p> <p class="ql-block">步入社会后,我们会遇到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继续学习如何更好地与他们交流。然而,我们又有几个人说的话被大家认可和接受?又有多少人因说的话惹怒了亲朋好友?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首先表现在说话上,心平气和、和颜悦色的话语令人心情舒畅、倍感亲切;言词刻薄、生冷硬绝的言谈举止会让人极度不舒适、心生怨恨,最终不欢而散,反目为仇。因此,我们在说话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图自己一时之快,口无遮拦,伤人又不利己。</p> <p class="ql-block">老子究其一生,留下了五千余字的经典巨著《道德经》。这部著作不仅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哲学基础和方向,更影响了无数后人。孔子勤勤恳恳育人一生,虽然没有留下自己的著作,但他的弟子们整理出了《论语》,记录了他教学生正确学习方法和如何做一个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纯朴善良的人的谆谆教诲。老子和孔子的言语,形成了指导中华文明传统美德的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对世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鬼谷子》的阴谋论也促使孙膑写成了《孙子兵法》,其军事理论让后世将领们如虎添翼,也让对手们闻风丧胆。苏秦凭借自己的口才,一人腰挂六国相印,纵横驰骋于大江南北,无人能及。</p>
<p class="ql-block">“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笑虐莫刺人骨髓,说话甭伤他人心头病。”因此,我们在说话时要三思而后行,不能图自己一时之快,口无遮拦,伤人又不利己。说话要分场合,分轻重,把握好尺度,才能把话说好。说话先利人然后才能利己,这并非要拍马屁或谄媚。正如那只橘白相间的猫咪,它专注地盯着书页,仿佛在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用心去学习和交流,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p>
<p class="ql-block">书桌上摆放的各种物品,也提醒着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感悟。无论是湿巾、课本、笔记本,还是水果和零食,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也陪伴我们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刻。就像那些经典的书籍一样,它们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智慧的结晶。《道德经》、《周易预测学》、《中国古典文学精华》、《资治通鉴》、《北大哲学课》、《论语别裁》、《政治的人生》……这些书籍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指引。</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学会如何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无论是与家人朋友的日常交流,还是在工作中的沟通合作,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倾听,用智慧去回应。让我们在每一次对话中,都能传递出温暖和善意,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