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银杏金灿,枫叶烈焰,初冬的溧阳依旧是一派迷人的金秋景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切实做到尊崇功臣、致敬英雄,做好军休干部服务保障工作,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于2024年11月24日至30日,在溧阳天目湖江苏省劳模(职工)疗休养基地,举办了南京市首届军休干部荣誉疗休养活动。参加荣誉疗休养的军休干部为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功臣和其他人员等老兵。在疗休养期间,老兵参观了西山烈士纪念馆,并向革命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参观了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和纪念馆、宜兴陶瓷博物馆、天目湖景区、南山竹海景区,以及善卷洞、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等景点。老兵在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的同时,欣赏溧阳的好山好水好好风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为了办好此次活动,市局和军休服务中心领导及工作人员,精心筹划、细心准备、周密部署,做到了保障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深受疗休养老兵赞美。在欢迎会上,省厅和市局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们简洁的语句表达了丰富的军休保障内涵,彰显了他们对功臣等老兵的尊崇和关爱。有这样的军休领导,南京的军休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成就非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老兵来到溧阳的第一站是西山烈士陵园,在此祭奠抗日战争等不同时期牺牲的革命烈士。陵园主要由革命烈士纪念碑、纪念馆、凭吊广场、烈士墓区四大部分组成。革命烈士纪念馆内收藏有各类烈士纪念图片和实物,老兵仔细观看文字介绍,深情凝望烈士图片。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在蒙蒙细雨中,全体人员庄严肃立,向革命烈士鞠躬致哀,并敬献花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位于溧阳竹箦镇水西村,原为水西村李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938年11月7日,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部从宋巷里移驻于此,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和其他人员在此办公兼住宿,统一领导第一支队、第二支队和苏南地方抗日武装,使水西村成为江南新四军坚持抗战的基地、东进北上的战略支点,为日后形成华东、华中抗日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新四军老二团团长——开国中将王必成说:“没有水西村,就没有茅山根据地,就没有东进,就没有苏北根据地,也就没有黄桥战役的胜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粟裕和楚青的部分骨灰静静地长眠在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天井内,永久纪念着那段艰苦的抗战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坐落于旧址对面,是一座集参观、教育、研学为一体的综合性革命纪念馆,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等。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烟雨蒙蒙中,老兵泛舟天目湖上,饱览秀丽的湖光山色,品味鲜美的天目湖鱼头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南山竹海是溧阳特别的自然景观。万亩幽篁,翠郁葱葱,在清风的不断摇曳下,犹如波涛翻滚的海洋。竹林深处的古鸡鸣村和金家大宅,更是为南山竹海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自然风景与人间烟火共同构成一幅美妙的人文景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展现了宜兴悠久的制陶历史和灿烂的陶瓷文化。尤其是紫砂陶器的兴起和均釉陶器的成熟,使普通的泥土进入了艺术的殿堂,大师名匠精品迭出,成为宜兴的靓丽名片。老兵从陶瓷博物馆出来后,还参观了东坡书院、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桂林村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疗休养期间还组织了老兵掼蛋比赛和书画现场创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次活动中,两位仙女已经完全融入了老兵群体,与大家相处融洽和谐,就像老兵团队的一员。她俩有着如花似玉的年龄、青春靓丽的容颜,却敢在“50后”“60后”的老兵面前自称“老邵”“老李”,十分“无礼”,确实有趣,所以众老兵也乐于喊他们“老邵”“老李”。这么一叫,不是她们显得年老,而是我们这些老兵显得年轻。年轻人的搞笑就是这么简单而有效。不得不说,她俩的敬业精神、业务素质和工作效率是相当突出的。特别是她俩的亲和力首屈一指,值得大大点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聚散是老兵的常态。在结营仪式上,大家欢聚一堂,有的引吭高歌,有的分享自己的从军经历,有的器乐独奏,有的诗歌朗诵……掌声不断,其乐融融。</span></p> <p class="ql-block"> 说明:部分图片来自参加此次活动的老兵,在此向版权所有者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