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广德游之一:太极洞

森林木

近日,我们一行旅友十六人,去安徽宣城广德的农家乐小住五日,并游玩了:太极洞、芦湖水库、笄山竹海、茅田山 等当地有名的风景点。现将游玩中拍摄的照片和相关的一些景点介绍,分三篇作品,分别介绍如下: 太极洞风景名胜区,位于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安徽宣城市广德县石龙山内。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素有“三省通衢[qú]”之美誉。<br>  整个太极洞风景名胜区,总面积有 22平方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986年正式对外开放。见上图:太极洞风景名胜区 宏伟的大门 牌楼建筑。<br> 进入景区大门,就看见一条 宽畅笔直 的 旅游大道 延伸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宽大的 太极广场。见上图:<br> 太极洞,古称 长乐洞,是中国最有名的道教道场之一。<br> 洞名取源于:传天上的太上老君,来人间云游名山大川,途经此洞,观洞内奇景,赞叹不已,流连忘返,竟然仙容石化,长留于洞中了,有洞中石景为证(后面有图)。<br>  为此,有诗人写有“只缘此洞奇天下,流连忘返数万年”的诗句。<br> 上图:太极广场 上的 阴阳八卦太极图 标志,以及四周的建筑、石碑、池水、植树。太极洞 被誉为“太极真境”、“太极总仙洞天”等,因以得名。<br> 上图:我在太极洞石刻巨石前留影。 上图:我夫人 在“太极洞国家地质公园”石刻巨石前 留影。<br>  太极洞的形成有着极其漫长的地质历史,它形成于二亿五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由于地域性的升降运动,地壳发生皱折和断裂,形成了太极洞风景区内的丘陵和低山地貌特征明显。地表既有低丘,也有高丘,还有溶蚀性的洼地,山水相连、互为穿插交错,组合而成,是华东地区最大的石灰岩溶洞群。<br> 上图:在景区门外,一尊老子神像,如仙人指路指引着乾坤。只见 神像 慈眉善目,目光炯炯,轻掸浮尘,直视远方。循着这 仙人 的踪迹,让我们悠哉启程,开启 太极洞 的漫游之旅。 上图:太极洞 的 山门,即 洞口大门,是一栋 仿古建筑。 建筑 古色古香,筒瓦黄墙。建筑上方高悬两块牌匾,门廊上方牌匾挂的是明代广德知州 吴同春 所书的“太极洞”三个大字。<br>  大门石阶下,蹲守着两头铜牛,据说是 太上老君 的 坐骑。<br> 上图:大门上方挂的牌匾上,写的是“世界奇观”四个大字,这是著名书画家 黄镇 1988年4月23日游览太极洞时所题。<div>  大门二侧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山虽非泰岱,天下奇绝;下联是:境岂让蓬莱,大洞幽深。这是当年太极洞开拓者之一雷天庆老先生的集联,已故著名书法家 张恺帆 所书。<br></div> 走进山门,又往前走了一段路,才来到了 太极洞 山洞的入口,见上图。图中左侧是一条长廊,右侧竖有一块太极洞风景名胜区的导览图。 上图:我们来到了 太极洞 的洞口。<br> 太极洞 洞门两侧低丘绵延,成“八”字形向外展开。洞的四周群山环抱,大小山峰 20余座,最高的山峰海拔 512.9米。 <br> 高大的山洞口,两侧各有一块著名的碑刻。<br> 照片右侧岩石壁的石碑上,刻写着“太极洞”三个大字,左侧岩石壁的石碑上,刻写着“天下四绝”四个大字,气势宏伟。<div>  太极洞,尤如群山环绕中的一枝独秀,在云雾缭绕中半遮容颜;她,又神秘莫测,虽经历亿万年的岁月,却依然容颜姣好,洞口游人络绎不绝。<br></div> 上图:我 站在 太极洞口 的石碑前留影。<br> 这“太极洞”三字碑的上款写着:万历戌寅夏,四月既望,下款署名为:“明进士、广德刺史 汝南 吴同春 书。<br> 表明:这三个石刻大字,是当时的 广德刺史 吴同春 于 明代万历戊寅年夏,四月既望月题写的手书。<br>  吴同春,是河南汝南县人,明万历二年任 广德刺史,后升为刑部员外。他在任期间曾多次游历“太极洞”,并留下了 四块碑刻。除“太极洞”三字碑悬挂在洞口外,另外三块在洞内。在后面的介绍中,我会说到。<br> 上图:我夫人(左)、阿娟(右)姐妹俩,在 太极洞口 的石碑前 留影。 上图:我妹夫的大姐、旅友 陈国珍 在 太极洞口 的石碑前 留影。 上图:另一个 同团旅友 在 太极洞口 的“天下四绝”石碑前 留影。<br>  这“天下四绝”的提法,是 明代著名文学家 冯梦龙 在《警示通言》中提出的,即:雷州换鼓、广德埋藏、登州海市、钱塘江潮。而“广德埋藏”,指的是:广德太极洞内所隐藏的丰富内涵和中国传统文化。<br> 2000多年来,无论是 汉、唐、宋、元、明、清、民国,美丽的太极洞一直是 帝皇将相、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理想的游览场所。他们倾慕而来,踪迹所至,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墨宝华章或诗文题词,使得后人能够依据他们的遗迹,依稀可寻。<br> 据民间传说,汉光武帝 刘秀、明太祖 朱元璋、清乾隆帝 三位 皇帝,都到过 太极洞 巡游。<br> 他们或挥毫于青史,或题刻于石岩上,在太极洞天壁上和石岩上,留下了很多的洞内摩崖石刻。已经查明出处的就有十首古诗和一万余字的三篇古文游记,充分说明了太极洞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br>  上图:1989年,广德县人民政府把“太极洞摩崖石刻”列为“广德县文物保护单位”。<br> 上图:2016年,宣城市人民政府把“太极洞摩崖石刻”列为“宣城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把“太极洞摩崖石刻”列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br> 上图:这是进入了 太极洞 洞口,从里面 往外面 拍摄的镜头。 上图:我 站在了 太极洞 的洞口里面,往外面 拍摄的镜头。 在 太极洞 的洞口岩石下,还有一个 八角型 的 山洞门,见上图: 走进 山洞门,从里面往外拍摄的 八角型 山洞门,见上图: 我妻妹 阿娟,正在拍摄 山洞门。 上图:太极洞内 的 导览图。<br>  太极洞内 全长 5.4公里,由 旱洞、水洞、上洞、下洞 组成,总面积 14.1平方千米。洞内常年恒温 18~22°C,共有景观 700余处。洞中有洞,洞洞相通,洞中 钟乳倒挂,奇石林立,构成了一个险峻壮观、神奇绚丽的大洞天,当真让人叹为观止! 上图:按照 岩石壁上 灯光指路标 的 指点,我们先向左进入了“旱洞”。<br>  太极洞 旱洞内,现已开放 19个大厅,有 160 多个天然石景,最著名的有“十大景观”。下面我向大家逐一介绍:<br> 长乐宫,这是进入 太极洞 后的 第一个 大厅。<br> 走进长乐宫,我们看到一颗似乎是来自仙境的大树,见上图:它是由石乳琼浆哺育而成。树干如柱,枝叶如琼花。它繁茂的枝叶缕缕下垂,就像是亭亭的华盖,正欢迎我们的光临。因此,它的景名便叫“琼树迎宾”。<br>  琼树的繁茂枝叶中,还隐隐约约似乎看到有一只雄鹰,它正垂首俯瞰,振翅欲飞,这景就叫“雄鹰展翅”。 在“琼树迎宾”景点的对面,在“灵沼池”畔,有一对 金蟾(chán)。见上图:岩上的一只 金蟾 低头下就,岩下的一只 金蟾 昂首上迎,它们既象是在对歌,又象是在对话,于是就把此景叫作“双蟾欲吻”。<br>  在古代,蟾被人们看作是四处吐钱散财的旺财瑞兽,大家看到的这对金蟾,他们的嘴巴均向内侧,大有肥水不落外人田,聚财于洞中的意思。 过了"长乐宫",就进入了 高旷宽广 的“二仪宫”。见上图:这是 太极洞 中最大的洞厅,洞厅面积约有 1600平方米,高 5 至 10米,可容纳一千多人。洞厅两侧有巨石夹峙,右为狮峰,左为象峰,威武壮观。<br> 在二仪宫 的正中石壁上,有一块石刻,上面刻写着“二仪攸分”四个大字。见上图:<br> 由于岁月的侵蚀,字面被洞内岩壁上的碳酸盐沉积物填埋和覆盖,字迹已 班驳陆离,有点模糊不清。但凑近了仔细看,还是能看出这四个字。见上图:<br> 这也是明代广德刺史 吴同春,在洞中留下的另一个墨宝,二仪宫 也因此得名。<br> 这“二仪攸分”的意思是说:世界万物都可一分为二。中国古代著名经书《易经》上写了:太极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推八卦,八卦派生万物,以致无穷。<br> 刚好我们这个太极洞,也是一分为二的。左边是 1150米长的旱洞,右边是 750米长的水洞,一条地下暗河。<br>  旱洞称为阳,水洞称为阴,所谓 阴阳太极,“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正好点明了太极洞的溶岩结构,一洞分二洞,大洞套小洞,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山,洞中行舟,洞洞相通。太极洞的“太极”二字,在这里体现的 淋漓尽致。 在二仪宫"二仪攸分"石刻前的平台上,有一长排 钟乳石奇石,它们 高低错落,形似仙人。见上图:<br>  这个景点,取名为 "八仙过海"。只见这 洞中的八仙,形态 或站或坐,动作 或歌或啸,神态各异。在五彩灯光的照射下,显得越发 栩栩如生,只觉 仙气逼人,十分 引人入胜。<br> 在二仪宫的西面,有一个 八景宫,又名为:老君洞。<br> 进入洞中,只见一块凌空垂悬的巧石,高约 4米,形态酷似神话传说中的道教始祖:太上老君。见上图:<br> 但见他 白发苍苍,慈眉善目,银须飘拂,肩披鹤氅,正面肃立,笑容可掬,形象惟妙惟肖。游人到此,莫不叹为观止。<br> 八景宫”是“太上老君”居住的地方,由于洞外对面平台上的 "八仙过海"奇石,正遥对 太上老君 的石像,可遥见 太上老君 的 石化仙容,故此处景点又名:八仙朝圣。<br> 这块在空中悬挂的太上老君石,是洞中比较少见的一种悬吊型石钟乳,它的原岩是悬吊岩,是古河床沉积的砾石在河道改道之后遗留下来的,由碳酸盐沉积物胶结,从而形成了这个上不着天,下不接地的老君像。<br> 而 太上老君 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的神话形象。老子 是 安徽亳州人,本姓李,名耳,字聃(dan)。老子的著作《道德经》家喻户晓。<br>  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和坐骑青牛,在石壁上依稀可辨。它们均由碳酸钙沉积而形成。 往前走,洞顶渐低,这里有一个被称为“不老泉”的 小泉池,见上图。据说这个小泉池的池水,是专门为 太上老君 准备的 饮用水。<br>  只见 泉池水 清澈见底,碧水微澜,水波粼粼(lin),水石闪映。在 泉水 的上方 岩石缝中,还有 滴水 在 终年不断 地滴下来,所以被称为“不老泉”。因为它里面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以 润肤养颜,听了导游的介绍,游客中还真有人俯身捞起了一点水,涂抹了手部。哈!说是水温凉凉的。<br> 在“不老泉”小池的四周,有 形状多样 的各种 钟乳石 天然雕作。有的象 莲花,有的象石笋,有的象仙人球,有的象大石柱。在五彩灯光的射映下,显得格外耀目吸引人。<br> 上图:我夫人(左) 和 她的妹妹 阿娟(右) 在 二仪宫 内游览。 再往前走,我们看到了这根矗立在洞中央的粗大石柱,见上图:确似一棵 树干挺拔、枝叶繁茂的 老槐树,被命名为:千年槐荫。<br>  它的 树干 很粗壮,需三个人张开双手,才能合抱,树冠覆盖了 六十多平方米,是由 古地下河床 的 胶结物 和 洞顶的 石钟乳 融合在一起形成的!<br> 上图:这根大石柱,之所以命名为:千年槐荫。还因为在安徽本地的著名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个传说。<br>  据说“天仙配”里的 主人翁 董永 和 七仙女 ,就是“千古槐荫树”做媒人,开口为 他她 作媒做证,才使 他她 结为 百年之好的。后来由于遭到 天庭玉帝 的处罚,被罚到此洞,指树化石,这棵树就永久留在太极洞中了。 上图:在 槐荫古树 的右前方,有一个“滴水穿石”的景观。一块石头的正中,有一个光滑圆润的凹洞,里面充满了水。<br> 这个凹洞是怎么形成的呢?“滴水穿石”的名称,揭示了石块上凹洞的成因。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在岩缝中有水滴,接连不断地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qiè)而不舍,日滴月琢,终于滴穿了这块石头,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br>  这个景观启示我们: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 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最终就能把 石块滴穿。如果我们的人生,也能像“水滴”那样,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br> 上图:近距离拍摄这块 状如卧兔 的石块,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石头顶部的凹洞,以及里面的清水。<br> 为此,安徽省出版的小学五年级语文书上,专门收编了一篇议论文:滴水穿石的启示。文章在叙述了 滴水穿石 的成因后,说道:<br> 下雨的时候,雨水是以很快的速度从高空落下来的,它的力量肯定比太极洞里的水滴大得多,但它为什么不能把石块滴穿。因为它没有专一的目标,也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br> 古今中外所有成就事业的人,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就是靠着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才"滴穿"了一块块"顽石",最终取得成功的吗?!<br>  我们要铭记"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上图:再往前走,我们要进入“铜关”了。这洞口上方的“铜关”二字,是 明嘉靖年间,来自江西万安的才子、由 秀才 至 举人,再至 进士 后,被任命为 广德知州 的 朱麟 题写的。<br>  拱形的山洞门,洞门上、左、右三面石壁上,都是垂挂着的 绿植样 的各种形状的 钟乳石,在绿色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的绿荫葱葱,鲜嫩和可爱。 进入“铜关”,即 云境宫,宫内有 明代广德知州 吴同春 题写的“同云别境”石刻碑,见上图:云境宫 据此而得名。<br>  据说:这里的一段山路,原来山顶低沉,游客至此必须 弯腰、躬身,匍匐前进,只能蹲立,无法直腰。后来开发者和工匠们,硬是用手工劳动工具,上凿下铲,一点点拉高上下之间的空间,用手推车运出砂砾和碎石,使得现在游人能够直立行走,可见开发者的用心良苦和工匠们的艰辛劳动。 在云境宫内,最有价值的石刻,就是 北宋初年的 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 留下的墨宝:“跫然岩”三个大字,见上图:“跫”读 qióng,意指:脚步声,足音跫然,在 空旷无人 或 人烟稀少 的地方,听到的脚步声。<br> 这题词的上款,写着:大中祥符丙辰仲冬。是指:题词的年份(公元 1015年)和 季节(冬季),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墨迹苍然如新。<br> 题词的下款,写着:宋进士 朱说。这是指:题词人曾考中宋朝的 进士,名字叫:朱说。<br> 于是有人要问了,不是说 题词人是 范仲淹 么,怎么石碑上写的是:朱说。会不会搞错了?<br>  原来 范仲淹 生父姓范,他原本也姓范。他二岁时父亲就故亡了。后来他母亲改嫁了一个姓“朱”的男人,他也跟随继父生活,改姓“朱”,改名 朱说。所以,朱说 就是 范仲淹。 上图:这块标志牌中的文字,详细写明了《跫然岩》这块石刻的来源。文字内容 是:<br> 雪景美,美在能印出脚印。古时,一个名为 朱说 的人踏雪步入太极洞,贪恋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流连忘返,致使照明的火把燃尽了,陷入洞内一片漆黑,返回无策。正苦苦摸索,忽然听到脚步声,心生希望。原来,洞外寺庙的主持,从洞口雪地留下的足迹,断定有人进洞,并且只见入洞迹,不见出洞痕。眼看夜色将临,他担心游人发生意外,便率徒举火把寻找而至,黑暗中送上光明。<br> 这个感人场面发生在公元1015年的隆冬。滞留洞中的广德军司理参军大人 朱说, 跟随主持来到寺院留宿。两人谈吐相投,兴谈通宵。第二天由主持陪同再游太极洞。朱说游至岸壁处,反思昨日遭遇,要不是主持及时赶到,后果真是不堪设想。他想,有脚步声走近,就不会孤单,就会有一线希望。他请主持再次走动,自己在崖旁倾听跫跫之脚步声,灵机一动,欣然命笔,写下“跫然岩”三个大字。书毕,他又来回走动几次,请主持在崖旁静听跫跫之脚步声,主持听出脚步优美的回音,竖拇指称赞道:精当,绝妙,真大文豪也。<br>  而这位大文豪 朱说,就是后来的北宋名相 范仲淹。范仲淹母亲谢氏先嫁父亲范墉,在范仲淹 2岁时,范墉病逝。范仲淹母亲改嫁长山朱氏,因此 范仲淹 随继父 朱文翰 改姓朱名说。在1015年春(宋大中祥符八年),27岁的 朱说 考中乙卯科进士,出任广德司里参军,2年后调任建康(即今南京市),后改名 范仲淹。<br> 上图:在“跫然岩”石碑对面的岩石壁上,还有二幅 摩崖石刻,一幅是一个 石刻图案,另一幅是 一个诗人 的 题词。<br> 上图: 走近一看,那幅石刻图案中 有山有水,有楼台亭阁,有弯弯的月亮,有飞翔的小鸟,有水中的珊瑚礁,还有二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整个石雕轮廓分明,人物形象毕真。<br> 再凑近了仔细观看,发现这幅 摩崖石刻 图案的下半部分那二个人物,竟然就是“跫然岩”石碑中叙述的:寺庙的 主持 陪同 朱说,再游 太极洞 的情景。见上图:<br>  你看,在上图的右上方,有“太极洞”三个大字(红圈中),说明是在“太极洞”前,而那二个人物(红圈中),后面(图右)那个人物,光着头,身穿枷纱,手举火把,分明是那个 寺庙 的 主持;而前面(图左)那个,举止打扮,分明是个书生。这个画面,形象地描述了:第二天,寺庙的主持陪同朱说,再游太极洞的情景。<br> 上图:而另一幅石刻文字,是 清朝年代 的一个诗人 游历 太极洞后,留下的一段 游记 石刻文字。图中文字 龙飞凤舞,铿锵有力。<br> 上图:这是在另一块石壁上的一段 摩崖石刻。<br> 上图:凑近了看,发现这是 明代一个诗人 游历 太极洞后,留下的一段 十二句 的 五言 诗文。 上图:这是一座“莲花宝座”,由太极洞中的地下河水对洞壁的溶蚀,而形成的石柱,形状有点象 菩萨打座 的“莲花宝座”,因此而得名,真是惟妙惟肖。<br>  莲花宝座,本是天界讲经堂外灵池中的莲花,经过天界仙水的滋润,不断吸取天地精气,最终修炼成神,化为莲花宝座。自然界中也有植物被称为莲花座。<br> 上图:云境宫内另外一个罕见的景观是“仙舟覆挂”。见下图:仙舟覆挂,似 底面朝上、高悬半空的 舟船。 上图:这是一段近百米的狭长山洞,洞顶平整光滑,两边成弧形下覆石壁。远看过去,这山洞巨石,就象一艘 倒扣 的大船,凌空悬在头顶,因此被称为“仙舟覆挂”。这是由于千百年来,地下河水的冲刷侵蚀作用,在洞的顶壁形成的光滑的凹弧。<br> 穿过“仙舟覆挂”后,洞顶渐高,我们进入了 雪窦宫。这是又一个 洞天福地,这里 云雾缭绕,如纱如絮,袅袅缥缈。古人游记中,记载有“大雪窦”、“小雪窦”等景名,即在此处,雪窦宫 据此而得名。<br> 雪窦宫 除“白石天成”的大小雪窦外,最壮观的景点是“双塔凌宵”了。见上图:<br> 两个巨大的 石钟乳,玲珑剔透,如同两座塔,形成了“凌霄双塔”在灯光的照射下,呈 黄遏色。<br>  这两座 钟乳石塔 兀自独立,巍然并立,一高一低,一塔高 15米,另一塔高 13米,均玲珑剔透,金镂玉砌,四周凌空,险不可攀,那神态令人浮想联翩。<br> 过了“凌霄双塔”,又见一个巨大的石钟乳,倒挂在洞顶,见上图:这是由于古河床中的沉积物,容易分解的,就被河水冲走了,不容易分解的,就保存了下来。千百年来,形成了现在这样的一块悬吊岩石,恰似一株硕大的 倒挂着的 灵芝。于是就被称为了“倒挂灵芝”。 过了“倒挂灵芝”,就是“埋藏峪(yu)”了。只见一个巨大的“埋藏峪”,就象一个天然大石雕的碉堡,见上图:<br> 被 冯梦龙 誉为“天下四绝”之一的“广德埋藏”,就在这里了。至于里面 埋藏 着什么 宝藏,据传“峪”中 埋藏 有 太上老君 的 道德真经;另一传说是 九天玄女 埋有的 天书,总之是 扑朔迷离,难明究里。<br>  在大碉堡的四周,都是倒挂着的各种形状的 石钟乳、石笋,在五彩灯光的照耀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格外的引人喜欢,心情舒畅。<br> 旱洞 游览完毕,我们原路返回,回到二仪宫的位置,再向右走,要去游览 水洞 了。上图:是通向 水洞 游船码头 的一段 洞内道路。<br> 上图:我夫人(左)和 阿娟 (右)姐妹俩,在 走向 水洞 游船码头 的路上。<br> 上图:接近 水洞 了,地面已有积水,不得不加装了一座 浮桥,以供游客行走。浮桥桥面 和 洞顶岩石 的 色彩 也很 鲜艳、美丽。<br> 上图:我夫人(右)和 阿娟(左)姐妹俩,在 浮桥 上留影。<br> 上图:游船码头 附近 池水 中的 喷泉灯。<br> 上图:这是在 游船码头上 候船 的 游客。<br> 上图:这是 码头上的 电动观光游船,正在等待 游客 排队上船。<br> 上图:上船了,我夫人(左二)、阿娟(右一),微笑着向 拍摄者 招手致意。 上图:游船启动后,即进入 地下暗河。这条 地下暗河 长 750米,宽 6~12米,水深 0.8~1.5米,洞高 2~4米。<br>  由于它有 八个大湾、九个曲折,故名为“八曲瀛洲”,又叫作“九曲银河”。地下河 弯弯曲曲,水弯景移,移舟换景,看的大家惊喜不断。<br> 水洞中风光无限,游人在船上,恍若进入一个巨大的“水巷”,上下左右都是巨大溶岩,岩缝中伸出奇形怪状的石钟乳,有高有低,有时得 低头俯身 而过,小心碰头。<br>  上图:这是以前老式的长篙手撑式小木船,带领游客在 洞中小河 上前行。现在为了安全,已经更换为比较平稳的电动观光船了。<br> 上图:此处水清见底,银河神灯、倒挂金钟、银河牡丹、天门闸、金银滩等一处处奇特景致在眼前掠过,好像穿越时空看一部部梦幻片。如入神话世界,令人目不暇接。<br>  行船途中 边观景,边拍摄视频、照片。<br> 上图:船游水洞,跟随小舟晃荡在“九曲银河”之中,手摸着溅到面颊上的水花,迎着远近的灯光幻境,享受着徐徐拂来的惬意凉风。水弯景移,上下左右都是巨大溶岩的怪石嶙峋。<br> 洞壁上的奇石,在五光十色的彩灯折射下,闪射出不可名状的倒影,反映在水中,闪烁不定,变幻莫测。座座水洞仿佛仙宫般,仙气缭绕,美不胜收。看到 千姿百态 的 璀璨石景,真是会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妙,深深折服!更是刺激又新奇!<br>  更多的水洞动态美景,请看以下视频:<br> 游罢 地下暗河 的 八曲瀛洲,舍舟登岸,我们继续向前行走,实际上是在向上攀登。<br>  因为刚才游览的 水洞 这条 地下暗河,并不是说我们游船游览结束上岸了,暗河就到底了。而是 暗河 还在继续向前延伸。而我们接下来要游览的几个洞厅,实际上是在 暗河 的 上方,所以也就把 暗河 叫作“下洞”,而前方要游览的几个洞厅,叫作“上洞”了。 我们踏上数十级“玉阶”,攀登“天梯”,拐弯抹角,游来转去,突然俯瞰到脚下一个巨大的洞厅,这就是“玉皇宫”了。见上图:<br> 玉皇宫 宽敞高大,溶岩瑰丽,四周的岩壁上射满了五彩的灯光景色。由于它四周的 石钟乳、石笋,在灯光的照射下,犹如天庭中的 琼楼玉宇,因此也有人叫它“玉琼宫”。<br>  玉皇宫 的 四周岩壁,渗水融蚀形成的褶皱,恰似道道彩霞,以及五彩缤纷的石幔,珠光宝气,耀眼夺目。<br> 上图:玉皇宫,这是由地下水对破碎岩石进行溶蚀和搬运而形成的一个洞厅。<br>  玉皇宫内有 天湖、玉田、王母珠帘、玉皇御田、灵霄宝殿 等景点,那 玉田 恰似一大片 玉琢 的 梯田,都很奇特。 这里有一个最著名、最美的景点,就是“金龙盘玉柱”,又称“一柱擎天”,见上图。<br> 一根玉柱,晶莹透彻,拔地而起,有 两米 之高,矗立在大厅中央。玉柱上似乎有 金龙盘绕,四周 祥云缭绕,俨然天门华表。<br>  金龙盘玉柱 是 一根 老年期 石笋,是由洞中的 碳酸盐 表面沉积物 层层剥蚀,亿万年后形成的。造化之奇,不可思议。游客们纷纷拿起手机,在此摄影留念。 出得 玉皇宫,再向前行,便到了“海天宫”。见上图:这是 古地下河 的 泄洪通道,受 东西 和 南北向 的 构造裂隙 控制,所形成的 地貌特征。<br> 上图:只见一根高大的石笋,耸立于洞底,那形态如同 东海龙宫 的“定海神针”。其后是一片石岩,由于水的溶蚀,在边缘形成了褶皱,看似像是一层层绕山的水田。<br> 从海天宫再向前走,洞口复又变窄,两人宽一人多高,我们小心翼翼地上行,忽有习习凉风,转眼间 洞开见光,形形色色的 石笋 组成的群山石峰,高低错落,这就是“黄山宫”了。见上图:这是由地下水对岩层的溶蚀和后期的大面积坍塌而形成的。 上图:洞中黄山,为水平溶洞的第四层,主要因岩溶崩塌而形成。<br>  站在 观景台 上眺望,一边是陡峭的 双剑峰、神女峰、大瀑布,一边是 五老峰、碧玉屏。尤为奇妙的是正东方壁顶上有一半圆形透明乳石熠熠发光,造物主鬼斧神工,实在令人叫绝!因其地形地貌很象著名的 黄山,故把其叫作了“洞中黄山”。 从观景台向前,路上经过一座 小石桥。<br>  上图:游客们 在走过 小石桥。中排左为 我夫人, 中排右为 阿娟。<br> 过了 小石桥,转过一片岩石壁,就到了“万象宫”,见上图。“万象宫”是 水平溶洞 的 第五层,形成原因是 多样性、多阶段性的。<br> 我们顺着地势,忽上忽下,来到了“三清池”旁。池水清澈见底,水中矗立的三根石笋,宛若 道教三尊。见上图左侧:<br> 上图:洞内景观瑰丽,历史遗存丰富,钟乳奇石,百姿千态。有的 如莲、如笋、如柱、如花、如幔,有的 如兽、如人,有的 如钟、如鼓、如棋、如桌,有的 如翔凤、如潜鳞,叹为观止,鬼斧神工。<br> 再往前行,就是回廊两侧石壁上长达百余米的奇特景观,巨大的石壁上布满了一根根垂下的钟乳石,嵌着奇形怪状的彩色花纹,有的像 众仙聚会,有的似 沙场交兵,有的像 困兽争斗……,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见上图:<br> 上图:这里有“镇洞金塔”。这是一颗 大型 中年期 石笋,高约 七米,底座 四米×五米,为太极洞中 最大的 石笋。<br> 上图:这是“积玉成塔”景点。一颗 老年期 石笋。<br> 上图:阿娟 在拍摄洞中的美景。<br> 走过画壁,一路循阶向上,石阶仅容双人行走,我们知道:离洞口已经不远了,便加快了攀登步伐。<div> 上图:我夫人(后排右)和 阿娟(后排左)姐妹俩,在攀登台阶。<br>  洞里的温度是恒温 18~22 摄氏度,我们穿着 短袖汗衫 进去,进去时感觉是 凉飕飕 的,而现在已经走得 热乎乎 了。</div> 上图:这二个老人,腿脚不方便的,撑着三只脚的拐杖,还是在坚持 爬坡上山,也是不容易。<br> 我们终于来到了太极洞所在大山的出洞处。在这个平台上出洞口,还要向上乘一座二十多米 长、高的 电动扶梯,见上图:图中右侧,前面一个大屏幕左侧的石板台阶走上去,转个弯,在后面那个大屏幕左侧登上电动扶梯,直达山洞口。<br> 电动扶梯到达顶端,走出山洞,我们感到 豁然开朗,满目葱茏,这已经是在 石龙山 的半山腰了。见上图:<br> 在 山洞口 的 树丛、岩石旁,我看到了一只野生动物,见上图:象狼不象狼,象熊不象熊。询问了 索道站旁的工作人员,他说:叫 狼獾(读 huān)。赶紧拿起手机,把它拍摄了下来。<br> 出了山洞,要下山可以有二个途径。一是沿着 山间小道,步行下山;二是乘坐 索道缆车。我们团多数人选择了乘坐 索道缆车。 上图:这是 下山 索道缆车 的 乘坐车站入口。<br> 上图:这是 下山 索道 的 大转盘,游客们排队坐上缆车。<br> 上图:我 夫人 乘坐 在了 下山 索道 的 缆车上,在 高空 观赏着 大山四周 的 美丽风光。 上图:从 空中拍摄 的 下山索道 和 缆车。 上图:下山 索道 的 缆车数量,非常密集,来来往往,一辆接一辆,连续不断。 上图:我(左)和 我妹夫 陈国明(右)乘坐在 下山 索道缆车上。<div>  我们稳稳地坐在缆车上,如同置身于九霄云外,有一种拥抱天地的豁然开朗之感。头顶的蔚蓝苍穹不断延伸开去,脚下是连绵不绝的山林。真所谓:高空揽胜,将秀丽美景尽收眼底,惬意抒怀!</div> 上图:我夫人(左)和 阿娟(右)姐妹俩 乘坐在 下山 索道缆车上,开心地笑着。 上图:我妹夫陈国明的大姐 陈国珍(左)和 姐夫 老范(右)乘坐在 下山 索道缆车上。<div> 缆车即将落地,他她高兴地向拍摄者招手致意。<br>  索道缆车 的 动态运行过程,请看高空拍摄的以下视频:<br></div> 缆车到达山底,我们走下索道,在走回停车场的路上,大家又欣赏到了“太极洞旅游风景区”的其他一些美丽景点。<br> 上图:这是 洗砚池 景点的入口 拱形门。<br>  之所以称为“洗砚池”,相传是当年 范仲淹 在 游览太极洞 书写题词后,在此清洗毛笔、砚台的池塘,故而得名“洗砚池”或“砚池湖”。<br> 上图:洗砚池 及其周围的 美丽景色。那碧波荡漾的砚池湖,宛如一颗晶莹剔透的宝石,镶嵌在群山之间,惊艳眼眸!<br>砚池湖 的 水面面积 约 1.8万平方米,分南、北二个湖面,中间有一条长堤由东向西,横跨其间,堤上有 渡仙桥 将南北两湖相通。<br> 上图:这 渡仙桥 是一座 曲拱小桥,造型精巧,汉白玉桥栏,花岗岩桥面,桥下有三个半圆形的拱洞,供游船穿行,造型小巧玲珑。桥两侧遍植垂柳,各式花卉,景色十分优美。 砚池湖上有一小岛,临水有石碑一座,上书 范仲淹 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许德珩 的手笔。<br> 《广德州志•名臣传》载:“范仲淹…..…登进士第,为广德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 说的是:范仲淹 考中了 进士 后,担任 广德地区 的 司理参军 职务,就把他母亲迎回来扶养了。<br>  为了让游客更有兴趣去关注、了解 范仲淹 这位“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直不阿,力主改革,屡遭奸佞诬谤而不低头,又清正自守,忠孝两全”的 真公仆、好公仆,太极洞旅游风景区在改造时,将岛上的一座亭子,原名“湖心亭”,改名为“朱说亭",亦名“范公亭”。见上图:<br> 上图:在砚池湖 旁的道路上,还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写着 范仲淹 写的 一篇游记文章《岳阳楼记》。<br>  正是在这篇游记中,范仲淹 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著名语句,成了千古名句,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为中国民族的崛起而奋斗!至今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br> 上图:在 碧波荡漾的 砚池湖 旁的一个花园里,还竖有一块“太极重光”的石碑。<br>  这四个大字,是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书法家 楚图南 先生书写的手迹,寓意:太极洞 重现光明之意。<br> 上图:这是 砚池湖 上的 木质 九曲桥。我 在 九曲桥 上游览 砚池湖 的 美丽风景。 上图:我(右)、我夫人(左)、阿娟(中) 在 九曲桥 上 合影留念。<br> 上图:这是景区的又一个景点“抱朴园”,园区入口 高大的 拱形门 和 台阶。图中人物为 阿娟。<br>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没能进入“抱朴园”,一睹园内的美丽风景。<br> 在太极洞旅游风景区,洞外的秀美风景 和 洞内的奇异怪石 叠加在一起,相映成趣,真是大有“极里乾坤大,洞外山河壮”之美意。<br> 中国溶洞万万千,以“太极”命名者极为少见,广德“太极洞”可谓实至名归!<br> 深藏不露的“太极洞”,虽然不及 桂林 的“冠岩”或 张家界 的“黄龙洞”,但足够与江浙一带的 善卷洞、张公洞、灵谷洞、瑶琳洞 等 齐名,无疑是“竹林七贤”里的嵇康。<br> 真所谓:<br> 奇异怪石迷人眼,洞里行舟银汉迥。<div>  瀛洲方丈小蓬莱,广德埋藏天下绝。</div><div> 仙气缭绕醉忘返,绝妙美境题不尽。</div><div> 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后不观洞。<br> 太极洞 游览、介绍完毕。</div>